1、1) 重大事项决策;2) 对应急事件提供支持、协调;3) 向国家政府部门报告情况;4) 组织向社会公众公布事件信息;5) 公布、修订公司危机管理预案;6) 审查所属单位应急预案、应急计划,验收各单位应急指挥中心。5.2 各所属单位1) 编制和修订应急预案、应急计划,确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程序;2) 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3) 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中心的办公场所;4) 指挥和协助作业单位处理现场突发事件;5) 处置管辖范围的其他突发事件;6) 落实和调动可以动用的应急资源;7) 向公司报告突发事件的动态,按实际情况向公司提出支援请求;8) 依据法律法规向当地主管政府部门报告;9) 依据公司
2、授权向当地媒体及公众发布信息;10) 贯彻执行公司应急委员会的应急决策;11) 组织应急演习和培训;12) 应急响应结束后组织恢复工作;13) 总结评估应急事件,并向公司应急协调办公室提交报告;14) 在发生应急事件时,各级负责应急响应工作的领导在接到应急事件的报告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办公室)或事故现场,组织抢险;15) 各单位的应急中心启动或开始应急值班时,应同时通知公司应急协调办公室(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16) 各单位向各级政府报告的有关健康、安全、环保方面的紧急事件(事故),应同时报告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5.3 各作业单位、现场1) 组织现场应急抢险救助;2)
3、在得到授权时向媒体发布信息;3) 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状况;4) 执行上级应急指令;5) 维护现场救生、消防、溢油回收等应急资源良好状态;6) 组织定期应急演习和训练;7) 定期修订应急预案和应急行动方案。6 应急预案管理6.1 应急预案的定位6.1.1 作业现场的应急行动预案属场(厂)内应急预案,是以现场设施、活动或场所为具体目标,针对某一重大工业危险源、特大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或拟组织的一项大规模公众集聚活动,要求具体、细致、严密,强调具体的应急救援对象和应急活动的实践性。场(厂)内应急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和具体行动方案组成。6.1.2 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是区域性综合性预案及专项预案的结合,
4、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或某一专业领域的突发事件,侧重组织对现场突发事件的减损、救助、抢险和灾后恢复。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构成。6.1.3 总部危机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场外预案,是公司总体、全面的预案,以场外指挥与集中协调为主,侧重在应急响应的组织协调,法律、商务及媒体管理。6.1.4 对各所属单位涉及自然灾害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将通过其他形式逐步下发,与公司危机管理预案一并使用,共同构成公司应急预案管理体系。6.2 应急预案的编制6.2.1 危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和关键过程。危险分析的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需要重点考虑的危险,
5、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6.2.2 危险分析包括危害辨识、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为应对危险还需要对应急能力做出评估。这些分析亦可以从项目的安全分析报告、预评价报告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以及社会影响评价报告中获得。6.3 应急预案的内容6.3.1 核心内容1) 对紧急突发事件的灾难及后果的预测、辨识、评价;2) 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协调机构及其职责;3) 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4)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5) 现场恢复;6) 应急培训和演练规定。6.3.2 附则内容
6、1) 最高负责人的署名页,表明对应急预案的认同,以及对履行所承担职责的承诺;2) 术语与定义,对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的术语和定义进行解释和说明;3) 相关法律法规,列出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4)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及更新的部门;5) 预案的审查、批准;6) 建立预案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页码、签名等;7) 建立预案发放登记记录,对已发放的预案及时更新;8) 对应急预案定期评审,持续改进;9) 互助协议,列出与相邻单位签署的正式互助协议,明确可提供的互助力量。6.3.3 各所属单位应急计划须明确的内容1) 事故可能扩大或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时,指挥人员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2) 在火
7、灾消防与泄漏事件处置方案中,须明确各种危险源点的施救和灭火方案。明确每一条通道、每一项措施的实施行为,确定每个人、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每一件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明确人员撤离的条件和方式。3) 在向社会求援之前,应明确内部报告步骤,处理方法和措施。对向社会上求援的条件和状况做出分析和描述。对社会力量到现场的安全要求和人员控制做出规定。各单位签订救助协议(或意向书)的应急救助机构名称、联系方式和救助的主要内容,以及救助机构的主要设备性能,应报公司应急办公室备案。4) 需要有专家处理的事故,应明确不同地区范围的专家名单,对专家应建立稳定的联络渠道和日常信息交流。专家应以本公司人员为主,明确其职责,让
8、其参与应急演练、使其熟悉应急程序和步骤,以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技术专长。各单位建立的应急专家库,包括应急专家名单、专业特长和联系方式,报公司应急办公室备案。5) 有针对专项应急事件的资源库,针对特殊事件应急,应附有公司内外部可调度或联系的应急资源,包括队伍、人员、设备及应急能力和响应时效的说明。6.3.4 海上作业各单位须明确的应急要求1) 各单位应完善对出海人员和生产作业现场人员资料管理。海上作业人员应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在发生应急事件导致人员撤离时,应尽可能随身携带身份证明。2) 在发生应急事件时,在应急中心能随时获得应急事件中的人员姓名、年龄、血型、职务、身份证号或护照号码或海员证号。3)
9、在拖航管理规定(程序)和应急计划中应明确:无自航能力的船舶和平台,在拖航中只能保留与航行和平台操作相关的必要人员随船。在作业现场或油田内因工作需要的正常移位,经过充分的评估与分析,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载人。无自航能力的船舶、平台和其它被拖物不能作为避台、躲避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时的载运人员工具。6.4 预案报备预案管理实行逐级报备制:1) 各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上报公司应急协调办公室备案,同时督促其所辖单位建立、完善现场应急行动方案并备案;2) 公司危机管理预案向地方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备案。6.5 预案审核公司应急协调办公室将对所属单位应急预案实施不定期审核,同时各所属单位对所辖单位实行逐
10、级审核。必要时,公司将抽查重点领域或场所的应急行动方案。6.6 预案修订原则上公司和各所属单位应至少每2年修订1次应急计划。现场应急行动方案依据演习和实际情况修订。7 应急响应与应急指挥7.1 应急响应的划分7.1.1 现场级应急响应为一个作业单元(平台、油矿、终端、工厂等),可利用自己或可调用资源,解决遭遇的突发事件。7.1.2 公司级应急响应所在地区或专业所属公司组织的救援和控制行动,应统一安排人员、设备或其他资源。1) 该级响应需由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和控制行动。2) 所属单位应依据具体情况,明确通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指挥人员安排赴现场设备、物资调
11、集规模、疏散范围、应急指挥职权等。7.1.3 总部级应急响应指须启动并利用公司系统资源的突发事件。公司危机管理预案应列明启动总部应急机构的条件。7.2 应急状态下的区域指挥权7.2.1 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1) 按海区划分,主要由有限公司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2) 其它承包商应在有限公司分公司应急中心的指挥、协调下处理应急事件。7.2.2 各专业公司对外独立承包的海上作业:1) 在发生应急响应事件时,由专业公司依照事先商定的应急协议要求,负责应急指挥协调;2) 有限公司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给予应急资源支持和协调。7.2.3 陆岸基地各单位、社区,主要由基地集团各地区公司负责。7.2.4
12、 石化、化工区应协商区域应急中心建设,本着提高效率、互惠双赢的精神,促进区域统一应急协调指挥力量的建设。7.2.5 其他相对分散、独立的单位在完善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也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区域应急资源,与所在区域应急机构和单位形成联动机制。7.2.4 区域应急管理方式并不解除事发单位应急管理的责任主体地位。7.3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要求7.3.1 各所属单位应整合现有应急管理机构和信息等资源,使用统一技术标准,搭建应急信息快速交换的通道,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防范、指挥、处置体制和响应机制的快速反应平台。7.3.2 各所属单位的应急指挥中心,应依照中国海油应急指挥中心的具体要求建设。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
13、协调办公室)应具有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投入,并能与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保持常态的互联互通。应急中心应具有“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视频会商”的功能。7.3.3 各所属单位应考虑事故现场的应急指挥中心灾难备份和第二指挥场所的建立。8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8.1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要求 各所属单位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内容,讲求实效,保持技术先进。8.2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1) 三维数字应急指挥平台;2) 现场数字视频监控系统;3) 生产人员动态跟踪系统;4) 重大危险源动态跟踪系统;5) 通信网络和短信平台;6) 灾难性备份支持系统;7) 应急视频
14、会商系统;8) 灾害天气预警系统;9) 生产设施应急资料系统;10) 溢油漂移模拟系统;11) 事故灾难模拟推演系统。8.3 验收合格条件1) 应急指挥中心有固定办公地点,该地点可以保证应急过程不受干扰。应急指挥中心如果设在有事故发生时可能危及的区域,应考虑备用地点;2) 应急机构组织健全、职责明确;3) 主要人员、专业人员接受应急准备培训;4) 应急准备中的程序完整、针对性强;5) 对主要程序或综合性演习有安排,并得以实施;6) 所辖区域应急基础资料完备;7) 所属单位应对下一级应急管理,检查或验收;8) 与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联调,建立常态的互联互通。8.4 其他要求1) 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管
15、理信息系统建成后,由公司QHSE部组织有关部门验收;2) 结合公司年度管理审核安排,或突发事件处理情况,公司将不定期地对部分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检查和测试;3) 生产作业现场在设计、建造、大修改造或其它适当时机,应安排对应急设施的增补和完善,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的应急通讯可靠畅通;4) 有条件的现场视频信息应能传输到应急中心,目前不具备条件的应通过评估和规划逐步实现远程视频传输,满足应急状态下的远程监控目的。9 应急救援机构与专业队伍建设9.1 应急救援机构 在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各阶段中的职责,涉及的主要机构和人员包括:1) 最高负责人;2) 应急管理部门;3) 应急指挥中
16、心;4) 应急救援专家组;5) 医疗救治机构;6) 消防与抢险(自身的抢险队伍、专业服务机构、公安消防队、军队防化兵和工程兵等);7) 监测组织(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军队防化侦察分队、气象部门等);8) 公众疏散组织(公安、交通、民政部门和街道居委会等);9) 警戒与治安组织(公安、武警、军队、联防等);10) 清污组织(溢油响应服务中心、消队队伍、环卫队伍、军队防化部队等);11) 后勤保障组织(物资供应、交通、通讯、民政、公共基础设施等);12) 新闻媒体、报刊、广播电视、学校等单位。9.2 应急救援资源9.2.1 自有的应急救援资源1) 可动用的车辆、船舶、直升机、消防救生、溢油回收
17、等设备的性能及其分布;2) 陆上消防水源和清静下水系统;3) 医疗救助机构的确定等。9.2.2 外部的应急救援资源1) 周边海上搜救力量分布及辖区范围,及救援设备的能力;2) 陆地公安消防队伍的位置和设备能力;3) 危化品应急机构和能力;4) 医疗救助机构;5) 应急咨询机构等。9.3 应急救援队伍9.3.1 有专职消防队、危化品救援队、义务救援队、长输管道抢险队、溢油回收队伍等各类专职应急救援组织,并配备相应的救援装备。9.3.2 各单位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防护装备配备的同时,要针对不同的灾害,给员工配备个人逃生的应急防护装备,如火灾时用的应急逃生绳、防烟面具;地震时用的防坠物头盔、应急口哨、
18、口罩及适量的水和高能食品等。9.3.3 在海上油田的应急救援上,还包括油田专用的三用工作船舶和直升机,作为应急救援的基础力量和快速响应的运载工具。10 应急培训与演习10.1 应急培训10.1.1 培训对象1) 所属单位应急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成员、应急管理人员、作业现场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2) 各单位应加强全体员工的应急培训,使员工掌握最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最关键的救生技术,提高员工在灾害、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能力。10.1.2 培训要求1) 各单位岗位安全培训应包括对各级领导的应急响应培训。各级领导应熟悉本单位的应急程序,提高应急响应的指挥能力;2) 各所属单位每年应分析应急
19、培训需求,编制应急培训计划,并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安排不同的内容,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及考核情况,评价和持续改进培训效果。10.1.3 培训内容1) 应急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成员培训内容:危机管理知识、国家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要求、媒体应对知识和技能、危机及应急过程的职责和机构设置、主要的危机处理程序;2) 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危机管理知识、应急预案结构和职责、相关程序和公司信息管理要求;3) 现场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公司应急计划、应急部署及职责、抢险救助指挥技能、报告程序和方式、各种应急处理程序要求,危机管理知识;4) 现场操作人员培训内容:应急部署及职责,主要应急设备的使用、
20、抢险救助技能、各种应急部署执行要求。10.2 应急演习10.2.1 各所属单位应制定年度应急演习计划和方案,合理安排桌面演习、专项演习、综合性演习,区域性联动演习,并做好评估和记录。10.2.2 各所属单位每年应组织公司级应急演习2-3次,至少包括1次综合应急演习。10.2.3 各作业单位、现场,应依据国家有关要求和公司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要求,做好应急演习工作。10.2.4 各办公楼宇、居民区、学校,每年应组织1次应对突发事件紧急避险、疏散、自救互救的演习。10.2.5 应完善对应急演习的管理,建立应急演习报告制度。在上报的HSE月度工作报告中,须反映各生产作业单位的应急演习情况和统计数据
21、。10.2.6 依照持续改进的原则,公司应每年组织1次公司级的综合应急演习,以检验危机管理预案的可操作性、实效性。11 应急管理的其它要求11.1 应急信息变更各所属单位在下列应急信息变更后应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并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公司应急办公室和其他有关机构、部门。1) 应急委员会成员和联系方式;2) 应急指挥中心联系方式;3) 应急办公室主要成员和联系方式。11.2 评估和总结11.2.1 应急状态终止后30天内,事发所属单位应将突发事件处理评估和总结,上报公司应急协调办公室。11.2.2 各所属单位每年12月底,将年度应急工作总结上报开发公司应急协调办公室。11.3 绩效考核中国海油应急系统建设一览表(见附件1)中,有关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应急培训、演习、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纳入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年度绩效考核。12 附则12.1 本办法由公司风险管理办公室组织解释。12.2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正文结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