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1.33KB ,
资源ID:207594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7594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佛教上面是说于行中修观照下面讲于住中如何修止观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佛教上面是说于行中修观照下面讲于住中如何修止观Word格式.docx

1、“床第恒时应有身,身体恒时应有心,心中恒时应放松”。我们为了能善修道业要注意调理身体,适当的要让身体有休息的时间,不应过于劳累。于睡卧之时则应如师子王卧,既是右侧吉祥卧。如何于卧中修止:行者若于寝息之时则当了知我们是因于何事而睡卧,行者于睡卧时要观察一切世间善恶等法皆是虚妄无主,而于此观察中见无一法可得,此时则妄念不起,这样就是于睡卧中修止;如何于睡卧中修观照:行者于睡卧时应作如是思维,众生由于劳乏而于睡卧中即便昏闇放纵六情,因此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生起。我今既然修习佛道,即当摄心正念而起观照,于此之时即当反观能卧之心于何处生起,又灭于何处,久观后不见其能卧之心相貌。行者当知卧者及卧中,一切

2、法毕竟空寂,若能于睡卧时如是观修则是名修观;五、于做作中修止观者:若作时应作如是思维:我今为何等事欲行如此所作,若是为了不善无记等事,即不应作。若是为了善法利益众生之事即应作。如何是于作中修止:若于作时即当了知,因于心中有所作有所想故,则有一切善恶等法生起,若行者于作中观诸法无我心不起执着,而无一法可得则妄念不起,是名修止;云何名作时修观:由心运于身,手造作诸事,因此则有一切善恶等法故名为作。反观作心不见相貌。当知作者及作中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修观;六、于语言中修止观者:行者若于语时应作如是审查之念,我今是为了何等事情而欲说话,若我们是为了随诸烦恼,为论说不善无记等事而说话,如此之言即不应语。

3、若是为了善法利益众生之事即应语。云何名语中修止:行者若于语时即知因此语故,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而生,行者应了知语心及语中一切烦恼,善不善法皆是无常不可得,如此知无所可得心不着相则妄念心息,是名修止;行者如何于话语中修观照:应作如是思维,由心觉观鼓动气息,冲于咽喉唇舌齿腭故出音声语言,因此语故则有一切善恶等法,故名为语。行者于说话语时反观能语之心不见相貌,即当知能语者及所语中,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修观;如上六义修习止观随时相应用之。一一皆有前五番修止观意;修行者应于一切处一切时修学止观,故亦应于六根对六尘境时修习止观而息妄心。一、当眼睛见到色尘时,应觉之一切色相惟因缘假合而生无有定实之性,惟独是

4、无常流转之性。故当我等见一切好看顺情之境时,知彼无实之性既不应起贪着心。若所见之色是我等不乐见之物,亦应了知其虚幻之性,而不起嗔恼之心。若我们见到一些既不是喜欢的也不是不喜欢的色相,亦不应起无明乱想。如是对一切色尘境相而修心者,是为修习止;行者于所见一切诸色相中起如是观照,依法之胜义抉择一切所见皆为空寂,所以者何,于彼根尘空明之中,各无所见亦无分别,和合因缘出生眼识,次生意识,即能分别种种诸色。因此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而生,行者此时即当反观能念色相之心亦是虚妄无主不见相貌,当知能见之识以及所见之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修观。当我们眼睛见到各种色尘时,妄识即依眼根而攀缘外境色尘,妄起分别好坏美丑。

5、当色尘外境不现之时,能见之心即不会起,当知此心是为妄心。当我等见色相而起妄念之同时,还有一个能了知的知性了了分明照见妄念的生灭,此即为我们的见性,行者于此对境时无有执着取相于外境,而是安住在不动的见性上,亦为修止;若行者于一切对境中不随境起心,而是于对境时反观见性,以见性之不动照了妄心妄动无主,而不起执着分别。这是为观;二、耳闻声时修止者:行者于日常中随所闻声即知声如响相。若我们听闻到悦耳顺情之声,即应摄持心念不起贪爱之心。若所听闻是我们不喜爱违情之声亦不应起瞋心。若所听到之音声是非违非顺之声,即当摄念于心而不起分别心,这样是名修止;行者若欲于听闻中修习观照:当闻声之时即应作如是思维,现今所闻

6、之声乃是耳根声尘所起幻相,其声之本性虚无,但从根尘和合生于耳识,次意识强起分别,因此即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故名闻声。行者于此抉择思维中即应反观闻声之心,由何处而起从何处而灭,如是观察不见其相貌。即当知能闻者是妄心所起之妄识,而所闻者为因缘和合所起之声尘,此二者皆无有实在的自性可得,故其本性毕竟空寂。是名为于闻声中修观照;三、鼻嗅香时修止者:我们于日用中随所闻各种香臭等气味,亦是因缘假法,如同阳焰无有真实。既是无实之法我等不应生起贪嗔等心。常见我们一些修行人对各种气味很是执着,闻到了很香的味道就想多闻一会儿,可是若闻到了臭的味道就会皱起眉头来。大众在一起时有人腹内不调而出臭气,便会有人因此而生嗔

7、恨心,故行者应知一切香尘,亦是因缘假法。对一切香臭等气味不应执着而生贪嗔之心。若闻顺自己意乐之香不起着心,而闻到自己不喜欢之臭味不起瞋心,对非香非臭之味不生乱念,是名修止;行者于对香尘时应如是思维,我现在所闻之香味虚狂不实,而无有真实性质,惟鼻根对味尘而生鼻识,以鼻识攀缘而生起妄心执着味尘。行者于此时观察妄心所起何处,执着香味之心何在,如是观察不见有真实执香之心,此时妄心当下即灭,能闻和所闻毕竟空亡,是为修观照;四、舌受味时修止者:行者于日用中随所受味即抉择为如于梦幻中而得味。若我们所食之物味道很好,是我们悦意之味,行者当于此时摄心正念而勿起贪心。若是我们不喜欢之食物味道不是我们心悦之味亦应摄

8、念不起嗔恨之心。对普通不好不坏之物亦不起分别想,如此则为修止;行者于此对境应起觉观思维,一切味觉都是因缘假法,无有真实可得。所以者何。内外六味性无分别,因内舌根于外味尘和合则舌识生,而意识攀缘味尘强取味相,因此执着则有一切由执取味尘所生烦恼善恶等法。行者当反观缘味之识从何而起,观照之下缘味之识虚妄无主了不可得不见相貌,于此当知受味者及一切味尘之法,能所毕竟空寂。如此是为受味修观之法;五、身受触时修止者:行者随所觉触即应观知一切触觉皆是和合而生,如影幻化不实。若行者所受触觉为顺情乐触,于此对境摄持心念不应起贪着之心。若行者所受触觉是为违情苦触,亦不应起瞋恼。若受非乐非苦之触,亦不应起忆想分别。行

9、者于一切触觉中止心不动是名真实修止;行者于一切触境之中要以觉观观察思维,一切轻重次暖涩滑等触觉之法,只是名之为触,亦无有真实性质。头手足等六分名之为身,触性虚假身亦不实。触尘身根和合因缘即生身识,以所觉受而生意识忆想分别苦乐等相,故名受触。行者于此触尘对境反观能缘触之心从何而起其心何状,观之不见其心相貌,当知受触者及一切法,能所二者毕竟空寂,是名修观;六、意知法中修止观相:行者若能于行住坐卧日用之中,见闻觉知等一切处中,摄心正念而实修止观,如次修行者才是真修行者。如大品经云:“佛告须菩提。若菩萨行时知行。坐时知坐。乃至服僧伽梨。视眴一心出入禅定。当知是人名菩萨摩诃衍。复次若人能如是。一切处中修

10、行大乘。是人则于世间最胜最上。无与等者”。若行者于一切时中皆能摄持心念,于坐中知坐,行中知行于一切境皆能作止观对境,而实修止观双运,如是行者是真修大乘者,于此世间无有所能比者;释量论偈中说:“闲坐林树间,寂然灭诸恶,憺怕得一心,斯乐非天乐。人求世间利,名衣好床褥,斯乐非安隐,求利无厌足。衲衣在空闲,动止心常一,自以智慧明,观诸法实相。种种诸法中,皆以等观入,解慧心寂然,三界无伦匹,善根发第七”。行者若真能如是实修,从假入空观中,善修止观者。则于坐中身心明净。于此之时当有种种善根开发,修行者应当识知此种种善根,现在略微明辩善根开发之相。童蒙止观云:“有两种不同:一、外善根发相:所谓修布施持戒孝顺

11、父母尊敬师长,供养三宝及诸听学等,善根开发,此是外事。若非正修真三摩地,与魔境相滥。故行者须知若无大乘止观摄心亦无有菩提心,而修诸善法是为魔业;二、内善根发相。所谓诸禅定法门善根开发,有三种意:第一明善根发相有五种不同,一息道善根发相:行者由于善修止观的缘故,身心调适妄念止息,因是之故自觉其心渐渐入定,而引发于欲界及未到地等定,身心泯然空寂无所执着定心安隐。于此定静之中都不见有身心相貌,于后或经一坐二坐,乃至一日二日,一月二月,将息不得不退不失。行者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八触而发者。所谓觉身痛痒冷暖轻重涩滑等。当触发时身心安定虚微悦豫。快乐清净不可为喻。是为知息道根本禅定善根发相。行者或于欲界未

12、到地中。忽然觉息出入长短。遍身毛孔皆悉虚疏。即以心眼见身内三十六物。犹如开仓见诸麻豆等。心大惊喜。寂静安快。是为随息特胜善根发相。二不净观善根发相。行者若于欲界未到地定。于此定中身心虚寂。忽然见他男女身死。死已身胀烂坏虫脓流出。见白骨狼藉。其心悲喜厌患所爱。此为九想善根发相。或于静定之中。忽然见内身不净。外身胀坏狼藉。自身白骨从头至足。节节相散。见是事已。定心安隐惊悟无常。厌患五欲不着我人。此是背舍善根发相。或于定心中。见于内身及外身。一切飞禽走兽。衣服饮食屋舍山林。皆悉不净。此为大不净善根发相。三慈心善根发相。行者因修止观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于此定中忽然发心慈念众生。或缘亲人得乐之相。即发深

13、定。内心悦乐清净不可为喻。中人怨人乃至十方五道众生。亦复如是。从禅定起其心悦乐。随所见人颜色常和。是为慈心善根发相。悲喜舍心发相。类此可知也。四因缘观善根发相。若得欲界未到地。身心静定。忽然觉悟心生。推寻三世无明行等诸因缘中不见人我。即离断常。破诸执见。得定安隐解慧开发。心生法喜不念世间之事。乃至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中。分别亦如是。是为因缘观善根发相。五念佛善根发相。若得欲界未到地定。身心空寂。忽然忆念诸佛功德相好。不可思议所有十力。无畏。不共。三昧。解脱等法。不可思议神通变化。无碍说法广利众生。不可思议。如是等无量功德。作是念时即发爱敬心生。三昧开发身心快乐。清净安隐无诸恶相。从禅定起身体轻利。

14、自觉功德巍巍人所爱敬。是为念佛三昧善根发相。复次行者因修止观故。若得身心澄净。或发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世间可厌食不净相。死离尽想。念佛法僧戒舍天。念处正勤如意根力觉道。空无相无作。六度诸波罗蜜神通变化等。一切法门发相。是中应广分别。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二分别真伪者。有二。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禅时。随因所发之法或身搔动。或时身重如物镇压。或时身轻欲飞。或时如缚。或时逶迤垂熟。或时煎寒。或时壮热。或见种种诸异境界。或时其心闇蔽。或时起诸恶觉。或时念外散乱诸杂善事。或时欢喜躁动。或时忧愁非思。或时恶触身毛惊竖。或时大乐昏醉。如是种种邪法。与禅俱发。名为邪伪。此之邪定若人爱着。即与九十

15、五种鬼神法相应。多好失心颠狂。或时诸鬼神等知人念着其法。即加势力令发诸邪定。邪智辩才神通惑动世人。凡愚见者谓得道果皆悉信伏。而其内心颠倒专行鬼法惑乱世间。是人命终永不值佛。还堕鬼神道中。若坐时多行恶法。即堕地狱。行者修止观时。若证如是等禅有此诸邪伪相。当即却之。云何却之。若知虚诳正心不受不着即当谢灭。应用正观破之即当灭矣。二者辨真正禅发相。行者若于坐中发诸禅时。无有如上所说诸邪法等。随一一禅发时。即觉与定相应。空明清净内心喜悦憺然快乐。无有覆盖。善心开发信敬增长。智鉴分明身心柔软微妙虚寂。厌患世间无为无欲出入自在。是为正禅发相。譬如与恶人共事恒相触恼。若与善人共事久见其美。分别邪正二种禅发之相

16、。三明用止观长养诸善根者。若于坐中诸善根发时。应用止观二法修令增进。若宜用止则以止修之。若宜用观则以观修之。具如前说略示大意矣”。行者应知修习一切禅定之法时,亦要注意魔境现前心不得动,即不受诸邪。凡于定中所见一切诸法种种现象皆是自心幻化,行者不得执着,若有所执着即有魔怨附体。故于一切境时不起执着。若于定中见有佛来,心即动者,此境为魔境。若于定中见有魔来恐怖其人,而彼行者心无所动无所恐惧,是境名为善境,何以故?因心未动无有所执着故。不管见到什么样的境界只要行者的心动就是魔境,若心不动就是善妙境界。禅定篇已经讲完,以上是为天台所修止观之窍诀,愿大家能依此善法而实修禅定。若于禅定修习中久久无有所成,行者当观自己修法窍诀是否正确,若方法正确无误而久修无有所成,则必定是业障显现,行者要于此时实修忏悔之法。于实修忏悔法起见到惭罪验相,而为清净才可再行修禅。摘自佛教基础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