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33.39KB ,
资源ID:207574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7574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文档格式.docx

1、的名称历代稍异。53.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5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这种观念把农业视为本,把工商业视为末,认为后者不仅是社会浮华、堕落的原因,而且是小农的兼并者和国家利益的侵蚀者。55.政绩观是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作考察国计民生的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56.所谓整体思维是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作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19.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

2、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一是语言崇拜57.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58.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59.政绩观是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作考察国计民生的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60.所谓整体思维是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作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61.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一是语言崇拜62.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

3、,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63.仰韶文化是指公元前5000前3000年,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绳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64.清朝的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因为这样的工作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65.中国的日常生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创造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群体消费活动。它由衣、食、住、行等各种日常化的生活形式表现出来,但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文化传承活动。66.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

4、要包括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第二层意义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67.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68.汉王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文帝多次下诏提倡农耕,参加春耕典礼。在位期间,有十余年的时间免除了农民的地租,是历史上小农少有的太平日子,汉初许多政策都围着重视农业而定。这一阶段,尤其是汉文帝、汉景帝在位之际,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被史家称为文景之治69.家风是一种习惯法,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

5、范家族内部的行为和秩序。70.中国传统的孝服分为五等,俗称五服五服是五种粗糙程度不同的麻布礼服,分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等。7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72.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1.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1)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自然环境。(2)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二个因素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2.简述明清利用民

6、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明清两朝看重民间宗族在社会治安、收取赋税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朱元璋曾发布过明长幼,厚风俗的诏书。清朝则大力提倡移孝作忠,利用宗族道德对普通的民众进行控制。同时,族长权力也因政权的支持几而变得牢固,其结果是朝廷的专制与宗族的专制联成一气。3.简述我国的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1)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4.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1)皇帝总揽天下大权。(2)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3)严密的人身控制。5.简述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

7、方式。(2)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3)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6.试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是: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以明末清初的三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再者,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另外,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从宋儒那里就有尊德性道问学的分歧。在成圣成贤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后一派的意见在

8、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因为这样的工作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对后代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是有很大帮助的。7.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哪里?(l)以三纲为核心的卦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汉儒董仲舒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说成是合乎大道的伦理规范,用天尊地卑,阳贵阴贱的天象说明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从

9、而把君权、父权、夫权神化为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力。古代法律制度的宗旨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秩序,自汉以后,维护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纷纷演变为律令,历代封建法律制度尤其是作为古代法律典范的唐律,即被概括为一准乎礼直到清代末期,统治者仍然宣称三纲五常,实为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法之大本(2)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人们注意德、刑的关系与各自适用的范围。(3)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使儒家经典法典化。在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后,不仅成为立法司法的根本原则,就是阐释儒家学说的儒家经典也不断地被人们引为法律适用的依据。8.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江南

10、的开发。所谓江南地区开发的加快,是从三国时的吴国开始的。永嘉之乱后上百万的北方农民迁移江南,为江南的开发带来了生力军。东晋时北方人大量地南移,再经过宋、齐、梁、陈四代,南方的开发逐渐扩展开来。大体上从长江中游向南,湖南的湘水流域,江西的赣水流域,广州的珠水流域,都得到深度的农业开发,并且联线成面。此外,四力的中部与北部,长江以北的淮河、汉水流域,也都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开发。不过开发最深人,经济水平最高的还是长江中下游地区。9.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有哪些?(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3)荒政思想。(4)人力胜天说。10.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11、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2)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4)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11.简述中国传统知行合一实践观的特点(1)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2)中国古代的说,并不注重于建构理论体系,而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人道(3)知行合一说是以说为前提的,或者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12.简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1)鲜明的时代性。(2)浓郁的民族性(3)实事求是的科学性。(4)吸纳百川的开放性。(5)深广的群众性。13.试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负面影响。(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

12、了传统文化。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其通过价值导向来影响精神文化的方向,通过建立文官制度来保证士大夫的身份地位。从而使儒家伦理文化有了稳定的传人。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一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局限。1、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的畸形发展。2、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14.试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几。(2)以木结构为主是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中国建筑以柱

13、梁为主、承重墙为次的结构,与西方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中国建筑无论是单体还是群体,往往都有一个中轴线,整个建筑或建筑群是沿中轴线按左右府标的格局分布的。(4)中国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一物中寄寓着浓一厚的思想观念。在这些观念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注重等级。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位序观。在同一个建筑物组合中;建筑物之间的排列有着、明确的%之别,这种%使用者的地位尊卑。中几国古代建筑中的等级观念除了体现在布局方面之外、还体现在建筑的规模以及室,内外的装饰装修上。15.简述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

14、和任务。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做出积极的努力。16.简述汉代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两汉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察举就是选举,其中以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三科中,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重学问。一个人只要出身没有政治问题,不是商人家庭都可以以三项中的任

15、何一项长处进入上流社会。17.简述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1、民本思想。中国历代都把粮食和吃饭当作基本的社会问题。2、节约粮食。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3、人格教育;中国人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甚至把饮食观与人材观联系起来,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4、食疗观。在饮食健康上,中国人讲究选择食物和食法。18.简述中国皇家贵族礼制的文化特性。中国的礼仪制度在社会上层包括政府与宫廷表现得严整与周密。在等级观念浓郁的古代,统治者依靠严密的礼制一米区分、规范人们的身份、地位与社会角色,从而保证国家社会体系的协调与稳定。从先秦及汉代以来的礼制著作,可以概括出官方礼制的若干特性:(1)祭祀典礼

16、的神圣庄严;(2)冠婚丧礼的隆重盛大。19.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1、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2、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20.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汉魏之际佛教的传播依托的是本土固有的长生不老宗教,魏晋之际,佛教在玄风大畅的背景下,在社会上层中广泛流传。大体而言,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期以般若学为主,后期以涅槃学为主。佛教在南北朝的发展,是有南北之分的。在南朝,皇帝和士族对佛教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南朝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础,所以接受外来宗教显示出鲜明的本土色彩。南朝虽然也大兴佛法,但舍身出家的人相对北方而言数量要少得多,而佛教与中国固有文

17、化的冲突一般也只表现在理论上。北朝偏于教,其含义是北朝人的信教重在照佛教所说的去修行,以摆脱轮回,所以特重禅法。在南朝,虽然奉佛是那个时代上上下下的事,但在广泛的民间,古老的礼教仍然发挥着相当的作用。北朝则不同,尽管各新建的边地民族政权多重视中原文化的提倡,但佛教对民间的影响,恐怕要更加深人普遍。南朝信佛喜欢兴建寺院,北朝则喜欢立塔造像。21.试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丰富多彩,流派众多,几乎每个时代的教育思想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还是一脉相传的,从中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3)主张德

18、育和智育相结合。22.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有两点:一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二是地理通道四通八达,形成了便利的交通。23.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24.简述中国的群体饮食活动。中国的群体饮食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仪式饮食。(2)阶层饮食。(3)节日饮食。(4)民间组织饮食。(5)待客饮食。(6)馈赠饮食。25.简述宗法观念对国家

19、政治结构的渗透。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期延续。(2).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3)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26.简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在加强个人修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出无数被历代奉为楷模的贤良之士,塑造了为广大人民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不同学派对理想人格的诠释不尽相伺,其中以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世人的影响最大,基本上包括了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圣指圣主,主要是最高统治者所追几求的人格目标;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

20、夫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标。27.试述宗法制的产生及特点。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几天子的庶子被封为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在春秋时一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宗法制使社会成员按照宗法的原则组织起来。宗法制的特点在于,一方面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在宗法制度之下,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本单位,每个社会成员依据

21、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对于一般、家族成员来说,他们很少有个人的权利,他们的个性几乎全部淹没在血缘宗族中,其全部权益由家长代表,因而在西周社会制度中,没有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的人,有的只是众多的大宗与小宗等贵族代表。西周宗法制是以亲亲为基础,但这种亲亲原则主要强调的是慎终追远,自下而上的孝悌之道。28.试述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传人后,许多道教经典是在佛经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佛教对儒家的影响,突出表现于对宋明理学的渗透。佛教禅宗的知为心体知觉是性的观点,转变了儒学从善恶论人性的观念,从而认为心性富有智慧的属性。直指

22、本心论,启发理学家以人格的自我完善为齐家一治一国的出发点,以遵循天理为人格完善的惟一途径。佛教禅定的修炼模式,也为理学家所吸取,而提倡主静、主敬,使小我与大我天地宇宙相通。汉魏之后,诗歌、书法、绘画带上了佛教的明显印痕。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平话、小说、戏曲多源自佛教的俗讲、变文,民间文学作品也受到禅宗语录的影响。29.简述清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巨大成就。清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小说如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龄聊斋志异等,戏剧如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30.中国古代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表现在哪几方面?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互助,二是生活互助,三是在公共地的

23、建设上实行基层民主制,用以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31.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总的来说,中国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32.简述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在漫长的历史中,传统语文教育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2)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3)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33.简述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最重要的思潮。(1)中国特色社会

24、主义的综合创新论(2)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3)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34.试述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重农抑商的国家观念是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罪魁祸首。具体的表现是国家商税繁重,此外还有上至皇帝下到底下官僚五花八门的巧取豪夺。政治腐败的最大腐败是经济的以权谋私。明清两代官员为大贪污犯的如过江之鲫,民间的富庶甚至引起皇帝的垂涎。明朝万历皇帝就因贪财而激起南方的民变。清朝中期以后官吏的贪污之风比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南方经济已经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而工商业如再进一步发展,必须受到政治上的保护,须由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扶持它的发展,而在中国,情况正是相反。当时的西方,经历了工业革命,社会经

25、济得到迅猛发展。而中国的腐败导致了明清社会经济的停滞不前。35.试述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都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从而产生了诗言志文以载道乐以教化等一系列艺术命题。的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是在儒家的诗学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2)这种观点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其

26、内容的贤与不贤,文章的社会功用在于对时政的褒贬讽谕(3)乐以教化。音乐教育并不是纯粹的艺术教育,而是将乐德密切结合起来,把丰富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内容融人音乐之中,目的在于通过传授音乐来为政治教化服务。36.简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2)广大地域影响了大一统观念的形成。(2)地缘特征影响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37.简述西周时期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周人极端重视农业,他们不是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是赋予它以某种政道的含义。农事在周人的精神观念中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生计,它有许多额外的功用。农耕在西周乃至以后相当长时期都是经济的主要部分,周人高度重视农

27、业,对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也的确有大的作用。但是当周人把农耕与周家的王业连在一起,用复杂的观念去看待农耕事业时,农耕事业就不再简单地是一种生业。中国数千年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清一色农耕形态的形成,实际与儿千年来盛行的重农主义大有关系。而以抑制商业、手工业为内容的正可以在西周的农耕政道中,找到它最早的萌芽。,38.简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l)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39.传统礼俗的调和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尊者、贵者、长者而言,要遵循礼制;对待从属人员,要宽厚、慈爱,避免因过分的压制导致矛盾的激

28、化。二是对社会从属者而言,礼制的主要宗旨是要他们节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尊长,安于本分。40.简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古代文化中的科技文化影响较大。以医学、化学、药物学为例,道教把内外丹理论与传统医学理论结合起来,把调息、按摩、导引、行气等养生术纳入医疗领域,把炼丹术、服食术作为制药手段。(2)道教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民俗的形成与发展。(3)从六朝到宋明,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景、表现手法也深受道教的影响。41.试述家训族规的礼俗规范功能。(1)以孝梯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孝悌之道是家训族规中大力提倡的内容,孝悌

29、之道被认为是与血缘关系共生的天然的人伦之道。孝悌之道作为调和家族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在团聚宗族,维持家族伦理秩序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家训族规中有相当部分内容是人格修养的内容。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士人的理想抱负,而科举制度为广大庶民的上升提供了可能,修身齐家是家族子弟向上努力的第一步,家训族规重视对家族成员的人格教育。(3)以劝诫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家训族规作为一种家族性的礼俗规范,它是基层社会自治的有效方式。它对民人的行为规范有两种表现:一是通过伦理教化,使人们自觉养成具有爱敬之心,行为得体、举止合乎礼数的好子弟;二是以惩戒条例,明确要求遵循家法族规与国法律条。42.试述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1)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推动作用。(2)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给欧洲启蒙思想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纷纷撰文表示赞扬。(3)探索官员的录用方法,一直是西方国家治理政务的重要课题,中国科举取士的制度给了他们极大启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