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里填上、或符号。(板演)口答下面各题。(与板演同时进行。)()里有()个?()里有()个?()里有()个?()个?)?填空。()()()()第一组题复习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和两个小数的数字虽然相同,但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位有了变化,小数大小也有了变化。第二组题复习小数的意义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的知识。第三组题复习整数部分中的扩大与缩小等知识。第二环节:传授新知(约分钟)导入新课。(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兴趣,通过设疑,导入新课。()板演题中的()()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每组数字相同,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的大小不同呢?()小数
2、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呢?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板书课题。教学例。(通过讲、扶、放形式教学。()边观察投影,边提问,边板书。米毫米.米毫米.米毫米.米毫米.引导学生观察:(体现教)以式为标准,米到米,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来的数字所在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倍。(板书)引导学生观察:扶)式到式,师按上述方法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规律。继续观察:放)式到式,独立回答上述问题。并练习概括。通过上述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可以试着说一说。后师板书。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补充:.)完成页做一做。()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出声想。问题是以为标准,同式比较投影出思考题。(同前面的)并完成页上面的做一做。()指导看书。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由部分理解到整体回顾,形成知识体系。()小结。(体现教知识、规律,学法指导)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四个算式,总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方向有两种:一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以式为标准向下观察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另一种是同学们自己学会的,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校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像今天这样,多观察,多比较,从中悟出其规律。第三环节:巩固练习。(约分钟)将规律变成填空题,巩固理
4、解规律。加深认识,运用规律。页-运用规律,解释复习题用手势表示扩大或缩斜。投影抽拉看谁最快。()倍()倍扩大()倍缩小()倍()()倍()()倍全课总结:(对重点再次冲击,形成技巧。)(约分钟)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2021年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2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6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2、本节课教材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
5、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4)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
6、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二、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
7、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猜想的心理高潮,动手操作时的探究高潮,归纳结论时的思维高潮,综合练习时的活动高潮。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8、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4、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学生每人几张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情况表格。三、教学程序的设计为
9、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总结知识,自我评价等。(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首先,我要学生先看一个小数点移动的动画。(设计意图:小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跟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或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
10、了学习的心理高潮。接着,出示课题,介绍目标板书:1:探索并归纳出规律。2:运用规律。(二)操作感知,探究规律(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1、用卡片摆出0.03,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可以怎样简写?2、将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什么数?3、得出:整数部分前面是0的要省略不写。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不写小数点。4、将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左边什么都没有,怎么办?(添
11、0补足)5、将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多少?6、学生小结:移动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来补足,缺几个位就补几个0。分散难点,让学生清楚当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1请每个学生拿出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情况表,用数字卡片按要求操作,把结果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教师建议同位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要求:每次移动小数点,都要从第一个式子开始。小数点移动的位置0.004米4毫米向右移动一位0.04米40毫米向右移动两位0.4米400毫米向右移动三位4米4000毫米2、提问抽查,纠正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每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变化规律)1、请学生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一下。(讨论题)。
12、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大小怎样变化?2、同学汇报一下,(边汇报,边演示软件)3、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观察出来的。(如果有学生从小数表示的意义方面去想,教师应给予鼓励。4、让学生猜想,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呢?5、教学课件演示,验证猜想。6、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7、看书96页,请大家一起宣读由他们自己发现并归纳的规律。在学生充分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出规律。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三)多层训练,巩固
13、规律数学规律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规律,理解规律,在应用中巩固规律。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广泛参与。设计形式多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练得轻松,提高了能力。1、巩固练习。(1)考填空: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师问:怎样才能简单地记忆下来?(如果有同学想系左手力气小,所以向右手力气大来形象记忆,应表扬。(2)完成96页做一做,和97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完成后,随机挑选代表,摆上实物投影核对答案)这两题的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
14、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2、变式练习:(1)游戏,拖一拖。请一学生上讲台拖动小数点,并问其他同学回答,原数的变化情况。(2)解决98页练习题第1和第2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拖一拖的游戏,形象生动,学生喜欢,用课件动画的形式出示练习第1、2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用变式的练习,巩固规律。3、发展练习: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又向右移动三位,则原来大小有什么变化?4、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规律在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应用?(让学生思考在学习中,点错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
15、大小就不一样了。如果在银行统计时点错右漏写小数点会怎样?)教育学生做事认真细心。(四)小结质疑,自我评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质疑: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评价:首先自评,学生对自己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评介。接着可以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教师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或全班的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五)作业布置:1、回忆一遍操作探索发现规律的整个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2、预习97页,例2和例3,做书上98页练习第三题。2021年小数
16、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稿3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
17、等能力。(2)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领会知识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3、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难点是: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4、教具、学具准备: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
18、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学生分析(说学情)1、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2、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
19、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三、教法分析(说教法)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着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小结让学生讲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四、学法指导(说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
20、归纳、类比、交流、反思等活动,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五、教学过程(说过程)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创设情景,引出新知;观察分析,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运用新知;强化训练,掌握新知;整理知识,形成结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等六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二)观察分析,探究新知猜想、交流、归纳,符合知识的
21、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将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三)师生互动,运用新知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四个环节。(四)强化训练,掌握新知及时练习巩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五)畅所欲言,梳理新知为了使学生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我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谈一谈学习的内容,议一议学习
22、的重点和难点,相互交流一下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认识、想法和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我对作业作了分层要求。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
23、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六、教学设计说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本着这一基本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将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例题的基础上,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的。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衷心希望各位老师不惜赐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