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598.41KB ,
资源ID:207468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7468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核心知识修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核心知识修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路问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中期邹国人。仁义为本:以仁义礼智作为道德规范(思想核心) 仁政学说:继承孔子德治思想,提倡施政以仁 民本思想:提出君轻民贵、保民而王的思想 价值观念:提出“舍生而取义”的价值观念 人性为善:开始探讨人性问题,倡导性善论 史料补充(与上述孟子思想要旨五点相对应) 1.孟子曰:“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

2、,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 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4.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后期赵国人。自然观念: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的自然观 礼法并用:礼为核心、礼法并用的礼法思想 君民关系:立君为民、君舟民水的政治思想 人性本恶:人之性恶、化性起伪(即去恶起善)的人性观念

3、史料补充(与上述荀子思想要旨四点相对应)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2.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3.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之意)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道家:老子:老子把“道”作为世界的根本,提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

4、 庄子: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和“逍遥游”是其思想主旨 墨家:墨子:墨翟提出兼爱(爱无等差)、非攻(反对战争)、尚贤(任用贤能)、尚同(尚同于义)、非乐、节用、节葬(反对儒家的繁文缛节)、非命(反对命定) 等一系列主张 法家:韩非:韩非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提出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和变法改革的主张(四)历史影响: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 缔造了华夏民族的共同心理,是文化瑰宝 对中国后来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影响深远论语精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齐景公问政。孔子对曰:“君君

5、、臣臣、父父、子子。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孟子精语: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曰:“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荀子精语: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于人心者,皆礼也。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老子精语:民不畏死

6、,奈何以死惧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第二课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历史背景:汉初实行无为而治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汉武帝时大一统局面加强,需要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更好地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二)确立措施:官方思想方面:罢黜百家,

7、确立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 官方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和郡国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 官员选拔方面:儒生入仕,加强了儒学政治文化影响(三)历史影响:对当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但是也扼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 对后来: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汉武帝采取的外儒内法的治国之策对中国政治影响深远董仲舒新儒学主张:主张天人感应、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 主张大一统,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张维护三纲五常的统治之道 史料补充(与上述董仲舒新儒学三点主张相对应) 1.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

8、 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3.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第三课 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流的儒家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把 “理”作为万物 本原、强调格物致知的程朱理学以及把“心”作为万物本原、强调反省内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汉末以来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冲击着儒学的正统地位 汉唐时期繁琐注经形式的儒学不能适应统治者需要 唐宋儒者融合佛道思想来

9、解释儒家义理以复兴儒学(三)程朱理学:北宋二程:天理为万物本原,天理即儒家纲常伦理 南宋朱熹:本体论:理是万物本原,理先气后 认识论:以格物致知之法来认识理(理在心外) 道德论:存天理(三纲五常) 灭人欲(四)阳明心学:明代阳明:心为万物本原,心外无理,心即理也(儒家仁义礼智信、忠孝节悌慈都源于人的自然本心)致良知(致知格物)知行合一(以绝伪善)去人欲、存天理、回复良知(五)历史影响:消极方面:程朱理学成为正统儒学后,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方面:宋明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强调以及对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注重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史料补充(与上述程朱理学和

10、阳明心学的各观点相对应) 北宋二程:1.天者理也;天下只有一个理,推至四海而准 2.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为父尽父道,为子尽子道,君道在义,臣道在忠,父道在慈,子道在孝,过此则无理;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 3.天命之谓性;自性而行皆善也,圣人因其善也,则为仁义礼智信以名之(性即儒家纲常伦理)1.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生物之本也 2.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3.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明代阳明:1.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心外无理) 2.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儒

11、家纲常伦理)也 3.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至善) 格物致知:“格物,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矣。 “致知,但知止于至善,为人君者止于义,为人臣者止于忠,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为人妻者止于贞之类,不须外面只务观物理。”(穷究万物之理以把握儒家伦理) 致知格物:“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即用致吾心之良知也就是儒家的纲常伦理来对待万事万物,那么万事万物才能皆得其理。格物致知是先由物再到心,致知格物是先由心再到物。问题探究: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同异之处 相同之处:都属于儒学,都是为了复兴儒学 都讲天理即儒家纲常伦理,都将它视为万物的本原都主张以儒家伦理

12、规范人心即存天理、灭人欲 差异之处: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阳明心学主张“心”是万物本原,强调致知格物第四课 明末清初思想的萌动:明清儒学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兴起(根源)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日趋强化、弊端日益凸显 理学禁锢、心学空疏,正统礼教纲常严苛、腐朽 明清易代带来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二)基本主张:李 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肯定人的正当欲求 否定孔子权威,反对以孔子之言为是非标准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反对礼教黄宗羲:批判“以君为主”的君主专制及其一家之法 赞赏故之圣王“公其非是于学校”的做法 批判重农抑商的做法,主张农工商皆本顾炎

13、武:反对君主独治,主张众治以辅“人君之治” 主张君臣共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倡导“引古筹今”、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王夫之:提倡“循天下之公”、反对将天下视为“一姓之私” 主张气一元论、气外无理、理在气中的朴素唯物论 强调变化日新和尊重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史料补充(与上述思想家的各自观点相对应)1.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2.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3.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黄宗羲:1.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以君为主,天下为客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

14、一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3.(古之圣王)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4.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顾炎武:1.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是故宗法立而刑 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2.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

15、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3.先生与人书曰,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 王夫之:1.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操纵),而抑(亦)非一姓之私也2.天人之蕴,一气而已;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气者,理之依也;凡为其气者,皆水、火、金、木、土、谷之气矣3.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势者事之所因,事者势之所就,故离事无理,离理无势(三)历史评价:进步性:敢于挑战正统儒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局限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理性启蒙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16、文学艺术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领先原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古代中国文化的较早成熟和需求 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二)代表成就:造纸术:发明:西汉早期就发明了书写用纸 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候纸) 外传:公元8世纪(唐朝)传到阿拉伯,之后传到欧洲 影响: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普及指南针:战国时期就发明了“司南”(指南仪器) 应用:北宋时期指南针初步应用于航海(旱罗盘)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宋元时期)由海路传入 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入欧洲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火 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12

17、、13世纪(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国家, 然后传入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火药传入欧洲加快了欧洲封建制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建立印刷术:隋唐就有雕版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元代木活字、轮盘排字盘、明代铜活字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入西方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思想解放(三)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经济因素: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滞了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 政治因素:没落的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导致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 文化因素: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才因素:科举制度扼制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发展 (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八股取士等)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汉字、

18、书画与戏曲艺术(一)汉字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刻画符号(图画文字)(二)汉字演变: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或铭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甲骨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三)古代中国书法艺术及著名书法家: 秦代:著名篆书家李斯 东晋:“书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魏晋时期中国书法由自发转入自觉阶段,开始成为一门独立艺术 唐代: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欧体 颜体 柳体)草书怀 素、张 旭 北宋:行书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一说蔡襄) 元代:行书赵孟頫(赵体) 明代:行书文征明、董其昌(四)古代书画:渊源遗存:陶画、岩画、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成熟阶段:魏

19、晋南北朝至隋唐是中国画逐渐成熟时期 简要分类:工具:笔、墨、纸、砚、绢素、矿物颜料 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技法:工笔画(重写实)、写意画 身份:宫廷画 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 基本特征: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类型多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抒情写意,风格清雅。(五)京剧艺术:形成过程:清朝乾隆年间,徽剧和汉剧先后进入北京; 道光年间,融合徽剧、汉剧、昆曲和秦腔等优点的京剧产生 基本特点:板腔体(西皮 二黄)、四大行(生 旦 净 丑)国粹艺术(古代中国戏曲艺术精华,融各种戏曲艺术于一体) 生 旦 净 丑第三课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一)诗歌经典: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

20、部诗歌总集诗经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句式以四言为主 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后成为儒家经典(二)魅力楚辞:战国时期楚国产生 句式灵活 情感流露屈原离骚浪漫奇特 魅力千古流传 (三)风采汉赋:汉代时期创造 散文韵文并用 西汉气度恢宏 东汉活泼清新(四)气象唐诗:大唐繁盛 灿烂诗篇 诗仙浪漫 诗圣针砭 李杜文章 气象万千(五)境界宋词:兴起于唐 辉煌于宋 长短句式 词调倚声北宋柳永 婉约清浅 东坡豪放 境界旷远南宋易安 婉约愁伤 稼轩壮志 豪放胸襟(六)元曲共赏:兴起于宋 繁荣于元 散曲活泼 小令套数杂剧通俗 汉卿窦娥 雅俗共赏 市民需求(七)小说古典:渊源久远重宋元 话本生发章回篇明代长篇 盛

21、况空前 水浒三国 西游封神 白话短篇 三言二拍有清一代 讽喻以谴 儒林红楼 孽海聊斋 啼笑归尘 市民需求分析模式: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中国(某某文学体裁)的黄金时代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一课 近代中国新思想的萌发与维新思想(一)近代中国新思想的萌发(19世纪40年代) 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西方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为时人放眼世界提供了机会 鸦片战后地主阶级经世派开始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道 代表人物:林则徐(1785-1850)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 源(1794-185

22、7)编撰海国图志、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历史影响:林则徐、魏源力倡探求域外新知、向西方学习,开近代中国风气之先,拉开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帷幕(关注世界形势、启迪思想解放) (二)近代中国的洋务思潮(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经世派思潮的影响和推动 基本原则:“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以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为根本 西学为用:以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技术为手段洋务思潮直接推动和指导了洋务运动(自强与求富)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

23、国思想解放潮流的进程(三)近代中国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后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并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的传播康有为(1858-1927)编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借助孔子来宣传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亡,论证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 梁启超(1873-1929)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批判君主专制,鼓吹兴民权,主张君主立宪、变法图存。 严 复(1854-1921)译著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进化论思想,以警醒国人、变革维新。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是

24、爱国、进步的思想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对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也产生积极影响(四)近代中国新思想的萌发与维新思想之比较都面临着民族危机,都有救亡图存的意愿,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思想的启蒙。 不同之处:前者为地主阶级,后者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前者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后者是要变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前者学习西方文化以物质技术层面为主,后者学习西方文化则以政治制度层面为主。第二课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19151919)中华民国成立后特别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束缚,追求资本主义民主自由 北洋军阀等反动势力为了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

25、的逆流(二)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 文化阵地:新青年(刊物)、北京大学(地点) 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前期五四前)(三)主要内容:提倡民主(资本主义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礼教(三纲五常)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即“文学革命”)积极方面:新文化运动在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对广大青年的觉醒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化革新和文化转型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

26、有一定的片面性,产生了消极影响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维新思潮一样,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课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为其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对中国命运新的思考 五四运动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传播概况: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和研究会 出版面向工人阶级的刊物如劳动界 马克思主义者组建了一些共产党早期组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高涨 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研究考察的实践 蓬勃发展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需要政治纲领的指导提出标志: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及民报发刊词基本内容:民族 民权 民生(分别对应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力图解决土地问题,革命成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