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67.14KB ,
资源ID:207228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7228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保险市场地区差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保险市场地区差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因为,如Skipper(1997)指出保险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促进金融稳定”、“获得政府计划的补贴”、“促进交换和贸易”以及“动员储蓄”等作用。自2004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开始正式提出我国保险市场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来,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区域保险市场的发展问题。乔杨(2004)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区域保险市场的差异以及协调发展问题;朱俊生等(2005)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004年我国区域保险市场的发展水平,并初步分析了区域保险市场发展不均衡产生的原因。肖志光(2007)指出了我国区域保险市场均衡发展的具体内涵,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各地区之间保险需求弹性存在很大差异将

2、有可能导致区域保险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均衡;郑伟(2007)创造性了“保险基准深度比”这一指标,即用“相应经济发展阶段上(指相同人均GDP水平阶段上)的世界平均保险深度”作为“基准”来衡量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并作为衡量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是否均衡的标准,为我们考察区域保险市场均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指标。但是该指标仍然无法直接衡量区域保险市场地区差距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因此,本文拟借鉴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距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中的标准差系数这一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对化和指数化处理来实际测算和分析1989年2008年期间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域保险需求弹性和区域保险市

3、场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来分析导致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二、中国保险市场地区差距的衡量及变化趋势(一)衡量指标的选取及计算过程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差距衡量指标的选取是实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也关系到实证研究的结论是否成立,笔者根据以下四个程序和步骤来建立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差距的衡量指标。1.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衡量指标的选取虽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异议,但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然是用来衡量一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两个最主要、最合理的指标,其中保险密度用来衡量保险市场的相对发展水平(剔除人口因素影响),保险深度用来衡量保险市场的绝对发展水平(同时剔除了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2.地区差距衡量指标

4、的选取用来反映地区差距的指标主要有直接比较法、基尼系数、标准差系数、加权标准差系数、最大最小值、泰尔(Theil)指数等,并且各种方法在实际中都有运用。例如在分析我国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的过程中,江小涓、李辉(2005)和王小鲁、樊纲(2004)等出于简单的需要直接运用各区域之间人均GDP的比值来说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林毅夫、刘培林(2003)同时运用了基尼系数和标准差系数两个指标;许召元、李善同(2006)运用泰尔指数来对地区差距进行分解;管卫华等(2006)运用了加权变异系数这一指标。由于本文分析不用对地区差距进行分解,所以泰尔指数没法运用;而直接比较法无法对地区差距及变化趋势进行科

5、学系统的分析;基尼系数虽然更加精致,包含的信息更多,但是无法更直观地反映地区差距的大小。因此本文运用标准差系数这一指标来衡量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差距。3.地区差距的相对化处理由于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或财富与收入)是决定和影响保险需求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可能成为导致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差距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从而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或变化)有可能只不过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或变化)的一种反映,而不能将原因归结于保险市场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所以,需要对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差距的衡量指标进行相对化处理,笔者的处理方法是用其除以区域经济发展水

6、平的标准差系数,具体公式为: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相对标准差系数Ctcompare=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标准差系数Ctinsurance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标准差系数Cteconomyl00%,即Ctcompare=(CtinsuranceCteconomy)100%,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指标来衡量,t表示年份。4.地区差距的指数化处理为了便于进一步进行直观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对上面得到的指标Cteconomy进行指数化处理,即以1989年的值为基数(赋值为100),从而得到其他年份的地区差距指数IndexCtcompare,具体计算公式为IndexCtcompare= Ctcompar

7、eC1989compare100。(二)两个基本变化趋势运用1989年2008年我国29个省市的人均GDP、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数据,根据上面的计算步骤分别得到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来测算的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指数的值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无论是用保险密度还是用保险深度指标来衡量,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都呈现出大体相同的变化趋势,1989年2008年期间我国保险市场的地区差距呈现出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趋势之一:地区差距扩大了从图1可以看出,无论是用保险密度还是用保险深度指标来衡量,与1989年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地区差距都扩大了。到2008年,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来衡量的地

8、区差距指数分别达192和130,而且这是在近年来地区差距指数下降的情况下(2005年差距指数分别达到243和169),这表明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确实扩大了。2.趋势之二: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在减弱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自1997年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4和208)以后,我国保险市场的地区差距处于逐步回落,并不断波动和调整的时期,没有再出现不断恶化的趋势,表明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在减弱。三、保险市场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区域保险需求弹性差异第二部分的实际测算分析说明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指数提高了,这就意味着在剔除区域

9、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变化这一影响因素后,我国各地区之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相对扩大了。导致这一原因的唯一直接可能是,在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各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水平提高的幅度不同:一种可能是发达地区相对提高幅度较大,落后地区相对提高较慢,即经济发达地区保险需求弹性相对更高;另一种可能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地区提高幅度存在很大差异,即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保险需求弹性也存在很大差异;或者两者同时产生作用。这样不仅将导致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差距扩大,而且将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差距扩大,从而最终导致保险市场的地区差距扩大。那么,我国区域保

10、险需求弹性究竟呈现出怎样的特征?是否能够解释和证明这一“事后”直觉?以下运用严格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保险需求弹性进行实证研究。1.模型设定假定在一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的提高,保险需求增大,从而人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提高;同时,个人或企业用于购买保险的支出在其整个支出中的比重保险深度将提高。因此,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与人均GDP的关系可以用双对数回归模型Iny=+inx+u来进行估计,其中系数用来衡量保险需求弹性。2.指标和数据说明本部分运用的数据包括29个省市1989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相关的指标计算为:人均GDP=GDP总量人口总数;保险密度=保费收入

11、人口总数;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总量100%。3.实证结果与分析运用各地区保险密度和人均GDP数据,我们用Stata9.0软件进行回归计算得到各地区的保险需求弹性如表1所示。从表1看以看出我国各地区之间保险需求弹性存在很大差异,北京最高为1.844;内蒙古最小,仅为1.168。从上表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和上海等地保险需求弹性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青海、广西、内蒙古、海南等地区保险需求弹性相对较低,但是许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保险需求弹性却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进一步考察保险需求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到两者关系的散点图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保险需求弹

12、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大体上呈现出线性的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保险需求弹性越大,但是波动幅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地区保险需求弹性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其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回归结果如下式所示: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对保险需求弹性的影响系数高度显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保险需求弹性相应提高0.0923个百分点。但是模型的拟合优度仅为0.1553,表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只能部分解释各地区保险需求弹性的差异。由此可见,保险需求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基本呈现出下述两个基本特征:保险需求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是经济发展水平

13、差异只能部分解释保险需求弹性差异(不到20%);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近的地区保险需求弹性差异可能很大。这两个基本特征可以用来解释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保险需求弹性相应也较高,这就会导致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保险需求弹性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使得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差距也逐步扩大。总之,区域保险需求弹性的两个基本特征经济发达地区保险需求弹性相对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地区保险需求弹性差异很大,直接导致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二)深层原因:保险市场

14、发展的不协调性 在前面分析中,我们直观的分析了区域保险需求弹性的差异导致保险市场地区差距的扩大。那么,地区之间保险需求弹性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即导致地区之间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下面,笔者从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成熟度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分析入手来进行进一步研究。1.三者的综合评价(1)指标选取。在本部分的分析中,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包括:GDP、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城镇人口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人均储蓄存款余额、GDP增长速度,其中:GDP是总量指标;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是相对指标,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

15、居民的保险购买力;城镇人口比重衡量该地区城市化程度;第三产业比重衡量该地区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该比重越高表明经济增长方式越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模式较为落后;增长速度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包括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和保费增长速度,其中:保费收入用来衡量保险市场的规模;保险密度用来衡量保险市场相对发展水平;保险深度衡量绝对发展水平;保费增长速度衡量保险市场的增长潜力。保险市场成熟度的评价指标包括:财险公司数量、寿险公司数量、财险市场集中度、寿险市场集中度、每个营销员的保费收入、专业中介公司数量,其中:保险公司和专业中介数量是总量指标,

16、衡量保险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市场集中度用来衡量市场竞争程度,市场集中度越低表明市场竞争越激烈,保险市场发展越成熟;每个营销员的保费收入衡量保险市场的营销手段和方式,每个营销员保费收入越低表明市场发展越依靠“人海战术”,保险市场发展越不成熟。(2)数据说明。居民消费水平、城镇人口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数据直接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或根据基础数据换算获得;GDP、人均GDP、GDP增长速度、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费收入增长速度都是2004、2005、2006年三年数据的平均数;保险公司数量为中国保险年鉴(2007)中报告的该地区有业务数据的公司数量;

17、保险市场集中度为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的和;专业中介数量来源于保监会网站二OO六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每个营销员保费收入为该地区总保费收入除以该地区营销员数量;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和人均GDP数据来源同前面的数据说明。(3)计算过程、方法及结果。本部分的具体计算过程和方法如下:首先对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财险和寿险市场集中度等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处理方法为取负值,即Xi=-Xi;然后对所有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为,即减去平均值后除以该指标的标准差;其次,运用SPSSlL5软件和相应的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和各因子的权重(各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

18、权重);再次,根据得分系数矩阵得到各因子得分,根据各因子的权重计算总得分,从而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成熟度的综合评价得分;最后,根据相应的综合评价得分得到各地区三者相应的排名(如表2所示)。2.三者的协调性分析(1)协调性衡量指标的选取。虽然无法获得某一经济发展水平下一个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以及保险市场成熟度应当达到的“真实基准”,从而无法直接从量上对三者的协调性或匹配性进行度量。但是,如前面分析所指出:一个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影响,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也越高,保险市场成熟度也将相应提高。从而,可以用三者之间排名的差异

19、来衡量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同时,为了分析和后面归类的简便,用两者之间排名之差的平方作为衡量两者协调性的指标。(2)三者的协调性分析结果及含义。根据上面的分析,分别计算得到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和保险市场成熟度与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协调性的数值如表2中所示。进一步,为了分析更加清晰,根据协调性程度对地区分类,将协调性程度分别划分为好(协调性小于10)、中(协调性大于10小于100)、差(协调性大于等于100)。根据上面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各地区划分为九类,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北京、广东、上海、新疆、江西、甘肃、青海等地区协调性很好;而宁夏、安徽、内蒙古、贵州、天津、海南等地区协调性

20、很差;江苏、浙江、山东、吉林的协调性适中;其他地区的特征介于前面三者之间;同时我们注意到在所有类别划分中,协调性最好和最差的地区数量相同,且在所有类别中数量最多。从三者协调性的具体理论含义来看,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特征可以解释前面关于区域保险需求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许多协调性很好的地区(10个,约占比3)存在,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越高,从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对保险需求弹性的影响系数高度显著;二是,许多协调性较差的地区存在(包括协调性差和中等的地区,共19个,约占23)使两者之间线性拟合的拟合优度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地

21、区之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可能差异很大。而保险市场成熟度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性特征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解释保险需求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这种特征。当保险市场成熟度与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协调性较好时,表明保险市场自身发展环境适应了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及保险需求潜力,能够很好的释放保险市场需求潜力,从而使保险需求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如果两者的协调性较差时,表明保险市场自身发展超前或落后于保险市场发展水平或保险需求潜力,从而将压抑或过度刺激保险需求,使保险需求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减弱。而且,与前面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情况类似,保险市场发展成熟度与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协调性

22、好的地区个数为10个,占比约13;协调性较差(包括差和中等的地区)的个数为19个,约占23,协调性较差的地区在数量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综合上述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成熟度三者之间协调性较差的地区占多数,从而使保险需求弹性的地区差异较大(即使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从而导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扩大。四、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减弱的原因分析上文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以及保险市场成熟度三者之间的协调性较差是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这是否意味着地区差距扩大趋势的减弱是由于三者之间协调性程度的改善呢?因此,有必要对历年保险市场发展的协

23、调性程度及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1.发展水平衡量指标选取在第三部分的分析分别用多个指标对经济发展水平、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以及保险市场成熟度进行了系统的综合评价,本部分不再试图对历年各地区三个指标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协调性分析,只对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而且简单的用人均GDP水平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而分别用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来衡量保险市场发展水平。2.协调性衡量指标的选取在第三部分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一个地区协调性的数值可以客观反映该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性,因此直接采用某一年各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程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年区域保险市

24、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的数值,以衡量该年两者之间的协调性程度。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I表示年份,i表示地区,为第t年各地区的平均协调性,rankitinsurance 和rankiteconomy分别表示i地区第t年的保险密度(或保险深度)排名与人均GDP排名。3.衡量指标的正向化和指数化处理由于是逆向指标,即数值越大表明保险市场协调性越低,从而需要正向化处理,这里用倒数化方法对其进行正向化处理,即。同样,如第二部分的分析,为了更直观的反映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及变化趋势,将协调性指标进行指数化处理得到,处理方法为:4.计算过程及结果根据上面的分析,先逐年对各地区人均GDP、保险密度

25、和保险深度进行排序,得到相应的排名;然后根据上面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然后进行正向化和指数化处理,分别得到历年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来衡量的保险市场发展协调性指数如图3所示。(二)测算结果与结论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无论用保险密度还是用保险深度来衡量保险市场发展水平,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指数都呈在波动调整中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用保险深度来衡量的协调性指数从1989年开始逐渐上升直到1997年达到峰值192,然后波动调整,到2007年协调性指数达到194;而用保险密度来衡量的协调性指数在2000年前一直在不断波动,在2000年之后逐步提高,到2007年时协调性指数达到最大值217

26、。总之,上面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指数近年来逐步提高,而随着保险市场发展协调性程度的提高,保险市场的发展将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保险市场的需求潜力,使区域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得到适度地释放,缩小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得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减弱。五、结论与政策含义本文运用标准差系数作为衡量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地区差距的基本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对化和指数化处理,从而建立了旨在衡量地区差距的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指数,通过对该指数的实际测算证明在1989年2008年期间我国保险市场的地区差距确实扩大了,但是这种扩大的趋势在减弱。

27、对区域保险需求弹性的实证研究表明,各地区保险需求弹性存在很大差异,并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保险需求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相关关系,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保险需求弹性相对较高;二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只能部分解释保险需求弹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地区保险需求弹性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保险需求弹性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导致保险市场地区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而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成熟度之间的不协调性,导致存在压抑或过度刺激区域保险需求潜力的情形,从而使得地区之间保险需求弹性的差距扩大(即使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进一步,对1989年20

28、08年间我国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指数的实际测算说明我国区域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近年来在逐步提高,这是导致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减弱的重要原因。上面的分析意味着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成熟度三者的协调性程度是影响和决定保险市场地区差距的重要原因,三者的不协调性是导致1989年2008年期间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协调性程度的提高是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减弱的重要原因。而笔者认为,近年来保险市场发展协调性程度的提高是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保险中介市场迅速发展、市

29、场机制逐渐完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促使保险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使区域保险市场的需求能够得到合理的释放,从而减缓了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或使地区差距逐渐缩小。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市场自我发展机制是促进保险市场区域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所谓市场自我发展机制是指使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能够自动合理释放的一种市场机制。这种市场自我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完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使区域保险市场需求自动引导市场主体的进入与退出;第二,完善的组织形式、营销渠道、产品、服务等创新的体制,使差异化的保险需求自动引导差异化的区域保险经营;第三,居民对风险和保险产品的深入了解,从而使投保人形成理性的投保理念。因此,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当加紧完善我国保险市场的准入退出机制,强化市场机制对市场主体进入和退出的引导作用;加大风险管理与保险知识和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风险和保险产品的了解程度,促进居民的理性消费;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