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8.59KB ,
资源ID:207032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7032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复习整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复习整理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1、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但是,这些要求还仅仅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才变成了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积极实践。 马克思主义吸收

2、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首先是由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

3、义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列 宁 主 义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 毛泽东思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邓小平理论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新时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科学发展观新世纪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马克思主义最重

4、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四节、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二)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提要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论包括三种形态:古代素朴唯物论,近代机械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唯心论有两种形态:主观

5、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关于哲学 中国:道、玄学、理学 印度:明理学,理则学古希腊:爱智慧 Russel :在神学与科学之间 爱因斯坦:科学之科学 冯友兰:对人生反思的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第一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根本观点和一般看法。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恩格斯还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自然界谁是本原,谁是派生或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

6、一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的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我们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恩格斯指出,“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

7、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个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派别。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v 是人与世界关系中最普遍、最本质的关系v 是人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v 是研究和解决其它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与人、心与物的关系、基督教哲学中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本书中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主观与客观、经济与政治、文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等,均可归结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都是哲学基本问题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演绎

8、和延伸。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Thales鼎盛年约公元前年,希腊“七贤”之一。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开创人,他首先摆脱了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Herakleitos(约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80年与470年之间)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爱菲斯学派创始人。其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火构成的。整个世界就是一团按一定规律不断燃烧和熄灭的永恒的活火

9、。他认为世界万物都处在不断产生和灭亡的过程中,“一切皆流,无物常在”。他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称为“逻各斯”,认为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年)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说的创始人。他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可见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也是实在的存在。他认为万物是由于原子的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不同及其彼此碰撞结合而成的。近代机械唯物主义v 1618世纪盛行于西方v 把原子当作万物的本原v 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v 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v 用唯心史观解释社会现象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

10、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主观唯心主义 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主观唯心主义 慧能: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理在事先 黑格尔:绝对精神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世界之外的某种精神力量的产物朱 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南宋徽州婺源人。他继承程颢、程颐的“伊洛之学”,广注典籍,集理学之大成,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一位博学的、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因其生于福建,他所建立的学派被称为“闽学”。他认为,理和气既相依,又相离,但理为本,气为末,“万

11、殊归于一理”,“理生万物”。主要著作: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他认为思维和存在同一于绝对观念,绝对观念是独立的主体,也是一自我发展过程。由绝对观念出发,黑格尔建立了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内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哲学的精华主要包含在逻辑学中。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二元论 世界不是统一的,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平行的各自独立的本原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欧洲近代唯

12、理论创始人。他认为,除了物质实体以外,世界上还有精神实体,它们互相独立,互不依赖。精神实体的属性是思维,是能动的;物质实体的属性是广延,是被动的。物质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谁也不决定谁。人兼有这两种实体:灵魂或心灵是由精神实体构成的;肉体是由物质实体构成的。这两种实体都是有限的,它们都是由无限的实体上帝创造出来的。论方法、形而上学沉思、哲学原理等。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荀子: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 1711-1776)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13、主张知识来源于经验(印象和观念),认为所谓客观实在只不过是“一簇印象”,自我只是“一束知觉”,因果关系只不过是人们的主观联想而已。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1755年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对主张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自然观造成重大冲击。主张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自在之物”,它是感觉的源泉,但却是不可知的本体。认为人有三种先天的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 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辨证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第三节:哲学与其它学科的区别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的特点哲学 全局 思辩 主客合一其它学科 局部 实

14、证 主客二分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时代背景1.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适应无产阶级变革资本主义世界、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2自然科学依据v 细胞学说v 能量守恒 与转化定律v 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自身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即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4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成长经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特点。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2.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二章 辩证唯物

15、论内容提要:物质 物质观的历史演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泰利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德谟克利特:原子构成万物,但原子本身不生不灭。中国元气说:气生万物。 力图用物质性的因素来解释“世界是什么”。局限: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物质的普遍特性,将无限多样的世界概括为简单的“一”,混淆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不能解释精神现象和社会现象。特点:朴素、直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以牛顿经典力学和道尔顿原子论为基础。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把物质等同于原子,把原子的特性(原子不可分、元素的性质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当作物质的根本特性。把特定时代对物质结构、层次认识的自然科学学说理解

16、为哲学的物质概念,淆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具有片面性、机械性,无法解释精神现象和社会现象。物质观念的历史演化:古代朴素唯物论物质=水 气 火 原子等近代机械唯物论物质=原子辩证唯物论物质=?物质概念的涵义:是抽象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能够被反映。与其它领域“物质”的关系:抽象-具体;共性-个性;普遍-特殊:抽象概括-具体材料;寓于其中-现实载体 外在表现;提供研究方向。物质观的意义:坚持唯物主义;坚持辩证法;坚持一元论;坚持可知论;实践意义。 -明确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人类意识的产生、本质和功能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先有自然界,后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的特殊生理结构使其具有进行意

17、识活动的可能。意识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实践是中介;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意识的结构 从意识的主体分,可以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从意识的内容(对象)分,可以区分为客体(对象)意识和主体(自我)意识。 从意识的水平分,可以区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和显意识、日常意识和意识形式。 从意识的性质分,可以区分为“知”、“情”、“意”三种形式。意识的功能 赋予人的活动以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意识通过自身和实践活动对人本身进行改造意识通过理想、信念、情感、意志、道德、规章制度等具体形式

18、对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起推动、规范、约束、激励、调节等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为本源,意识为派生)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对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起推动、规范、约束、激励、调节等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思维的心理性质。人工智能不具有主体性和社会性。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创造性。人工智能能够计算题目,证明定理,整理材料等人工智能的出现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并且人能模拟意识,这极大地发展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

19、可分。物质离不开运动(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之中);运动离不开物质(一切运动都是物质运动)。运动形式的分类: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状态。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相对静止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两种含义:相对于特定的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进行这种特定形式的运动;相对于事物的质变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运动与静止的对立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运动是普遍的,静止是特殊的; 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暂时的。总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

20、静止的统一关系: 运动与静止相互依存; 运动与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与静止相互转化。相对静止存在的意义: 是事物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 是事物运动成果得以巩固的环节; 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坚实基础; 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是衡量事物运动的尺度。其它观点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联系,将两者的区别绝对化:v 否认运动,只承认静止 芝诺:飞矢不动v 否认静止,只承认运动 克拉底鲁: 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主张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狄德罗(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芝诺否定运动的论证二分辩:一个运动着的物体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因为它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走完全程的一半,但在走完这

21、一半之前,又必须走完半程的一半,如此一半又一半地分割下去,可以推至无穷。因此,运动是自相矛盾的,是不可能的。飞矢辩:说的是飞矢不动。因为飞矢在一定的时间内必存在于一个与它自身长度相等的空间里。因此,如果把飞矢在空中运动的过程分为无数个点,则它在每一点上都存在于与它自身长度相等的空间里。可见,箭的飞动乃是无数静止的点的总和而不是运动,说飞矢运动是矛盾的。 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运动是非物质的运动: 朱熹:太极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黑格尔:绝对观念 毕尔生(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 运动。时间与空间历史上的时空观 战国时期:上下四方曰宇,

22、往古今来为宙.德谟克利特:原子和虚空(实体论)亚里士多德:空间是某物体与另外一些物体之间的关系;时间是”按照先后得出的运动的数目.”(关系论)康德:先天直观形式彭加勒:时空”不是自然界把它们给予我们,而是我们把它们给予自然界,因为我们认为它们是方便的.”狄德罗:时空是存在的本质特征.费尔巴哈:时空是实体的存在形式.黑格尔: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就是运动.牛顿: 绝对时空观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它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时空的特点:时空独立存在,与物质运动无关;时空是不变的;时间

23、与空间无关.时间是指物质存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与空间。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a。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对的。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 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 空间的无

24、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 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时间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无限由有限组成,并通过有限而存在。另一方面,有限的事物由无限构成。有限与无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五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宏观世界具有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性. 微观世界具有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性. 生命有机体是一种物质形式. 人类和人类社会是一种物质形式,具有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统一. 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

25、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联系与无限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它与形而上学相对立,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体特征.对立统一规律为其实质与核心,它与质量互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它们与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分别从不同方面共同揭示了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辩证图景。古代朴素辩证法:老子、赫拉克利特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形而上学本质特征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流行于十五世纪后半期到十八世纪的欧洲 最初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英国哲学家培根、洛克把这一

26、方法移植到哲学领域,形成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巴门尼德:存在是完全单一的、不可分割的、不动不变、不生不灭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两种相互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每一事物都通过其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2、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4、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相联系的,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普遍联系与系统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 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而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