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6.14KB ,
资源ID:2069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6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docx

1、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汉族人民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祭祀诗里(周颂商颂)。至於国风、小雅和大雅,就没有一篇是没有韵的。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当然也就要了解它怎样用韵。在本节里,我们主要谈两点。第一是诗经的韵例,第二是诗经的韵部。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韵母是指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指主要元音和

2、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韵头不同的字如檀tn干gn涟lin廛chn貆hun餐cn是可以互相押韵的。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习惯上叫做韵脚。 (一)诗经的韵例韵例就是关於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我们举几首诗作例子来说明诗经的韵例。字的下面加号、号、号的都是韵脚。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周南?关雎)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

3、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周南?芣苢)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邶风?静女)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

4、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魏风?硕鼠)以上六篇诗的用韵格式基本上反映了整部诗经的韵例。第一,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例如关雎一章三章,静女全诗,硕鼠全诗。诗经里有不少的诗句以代词或语气词收尾,韵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的前面(注:语气

5、词一般是不能看做韵脚的,但也有少数例外。),可以看做句中韵,也有人把它看做变相的句尾韵。例如关雎二四五章和伐檀全诗都用的是这种句中韵。句尾的代词或语气词常用的有“之”“我”“矣”“也”“只”“思”“止”“兮”“猗”等。有的代词或语气词完全相同,例如关雎二四五章都用“之”,有的不完全相同,例如伐檀各章第三句用“猗”,其他用“兮”。第二,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来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举例来说,静女第一章是一韵到底,第二章“变”和“管”押韵,“炜”和“美”押韵,换了一次韵。又如关雎五章(依郑玄所分),都是一韵到底;但若依照一般人所分,关雎只有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三章各八句,那么第二三章就

6、算换韵了。在上引的六首诗中,每章的韵脚用一种符号标出的,就是一韵到底;用两种或三种符号标出的,就是换韵的(注:交韵例外,不算换韵。)。第三,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情况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句句押韵。诗经押韵一般都很密,句句押韵的不少。例如静女第二章和硕鼠第一章。(2)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这是诗经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例如关雎的第二四五章,都是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押韵方式,就是首句入韵,第三句以下才是奇句不押韵。例如关雎的一三章和静女的第一章都是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的。(3)交韵。这是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例如静女第三章的第一句“

7、荑”和第三句“美”押韵,第二句“异”和第四句“贻”押韵。后两种押韵的形式都有许多变化的情况。例如伐檀各章都是在一二三五七九等句用韵,文选中君子于役的两章都在二三四六八等句用韵,都是变相的隔句押韵。又如柏舟全诗和硕鼠二三章的用韵形式,虽不是纯粹的交韵,但是基本上可以归入交韵一类。诗经用韵的格式是多样的,因为它是民歌或者模拟民歌的诗体;民歌是随口唱的,随口用韵,随时转韵,也就是所谓“天籁”。在这里还有许多变化的情况,我们不再一一列举。格式多样化,这是诗经用韵特点的一个方面;但是最主要的格式却是两种:一是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这两种押韵的格式成了后代诗歌押韵的准绳。(二

8、)诗经的韵部韵部就是指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同一个韵部。押韵的诗,读起来应该是音韵和谐的,但是诗经的韵脚,用现代汉语的语音去读,有许多地方并不和谐。例如关雎一二章,现在也还是押韵的,三四五章按现代音读就不押韵了。又如静女第三章,如果根据现代语音,就会把“荑”看成同“异”“贻”押韵,而不知道它是同“美”押韵的。总之,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古代押韵,现在也还押韵;二是古代押韵,现在不押了;三是古代不押,现在反而押韵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语音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诗经距离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上古的语音和现代的语音差别是很大的。在谈到诗经的用韵时,我们首先就必须充分地认识这一点。明代陈第

9、就懂得了这个道理,清代以来,研究音韵的学者们就按照诗经用韵的实际情况概括出诗经时代的韵部来,叫做“古韵”,他们所谓“古韵”指的就是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他们是怎样归纳概括的呢?举例来说,关雎三章的“得”“服”“侧”押韵,如果照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得”读为d,“侧”读为c,“服”读为f,那是不和谐的。可以肯定地说,这三个字在上古的韵一定相同。要末它们的韵母都是e,“得”字读de,“侧”字读ce,“服”字读fe;要末它们的韵母都是u,“服”字读fu,“得”字读du,“侧”字读cu。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它们的韵母既不是e,也不是u,而是第三种音。根据音韵学家的研究,我们知道它们是入声字

10、,应该是以-k音收尾的,它们的韵大概是一个-ek。现在广州话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这种情况。关雎中“得”“服”“侧”三字押韵,在上古同属一个韵部;而伐檀第二章里,“侧”字又跟“辐”“直”“亿”“特”“食”押韵,那么“得”“服”和“辐”“直”“亿”“特”“食”也就应该同属一个韵部。伐檀中的“直”字在硕鼠二章里又跟“德”“国”押韵,那么“德”“国”也就和“得”“服”同属一个韵部了。“得”字和“服”字又各自联系其他的字,这样相互联系,越联越多,就成为一个相当大的韵部了。清人通过归纳诗经的用韵,发觉同广韵的出入很大,於是打破唐韵的拘束,该合的合,该分的分,逐步建立了诗经的韵部系统。有些在诗经里没有用作押韵

11、的字,古音学家又根据先秦别的诗歌韵文和散文中的韵语(见后)和谐声偏旁把它归入韵部,这样就得出整个先秦古韵。一般地说,同一谐声偏旁也就同属一个韵部。例如我们已知“侧”字属於“得”“服”一类,那么“则”“测”也不会属於别的韵部。但是后起的形声字就不一定能够由此类推。在古韵的分部方面,清代的古音学家作了许多工作。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江有诰的诗经韵读,王念孙的诗经群经楚辞韵谱,对我们今天查考和了解诗经用韵都是较好的参考书。从顾炎武开始把古韵分为十部,到段玉裁分为十七部,江有诰分为二十一部,黄侃分为二十八部,等等,越分越细,越分越精。现在综合各家的意见,把先秦古韵分为三十部。每一部举一个代表字作为韵目,

12、它们的名称是:1.之 部 2.职 部 3.蒸部4.幽 部 5.觉 部 6.冬部7.宵 部 8.药 部9. 侯 部 10.屋 部 11.东部12.鱼 部 13.铎 部 14.阳部15.支 部 16.锡 部 17.耕部18.脂 部 19.质 部 20.真部21.微 部 22.物 部 23.文部24.歌 部 25.月部 26.元部27.缉 部 28.侵 部 29.叶部 30.谈 部至於先秦的常用字分属於什么部,可查看附录三上古常用字韵部归类表。诗经的押韵,除冬部应归侵部外,情况基本上与这三十部相合。同部相押,不同部就不相押。当然也有合韵的情况。所谓合韵,就是邻近的韵互相通押。大约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

13、非入声韵和入声韵通押,例如关雎第五章“芼”和“乐”相押(宵药合韵),静女第三章“贻”和“异”相押(之联合韵)(注:有许多古音学家把之职等几对阴声韵和入声韵合在一起,那么它们就不算合韵了。);第二种是韵母近似通押,例如七月第四章以“蜩”押“葽”(幽宵合韵),大约就是用eu押au(注:鄘风?柏舟“舟”“髦”相押也是幽宵合韵,但是许多音韵学家不认为这是押韵。),第七章以“麦”押“穋”(职觉合韵),韵母也是很邻近的。古韵三十部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它不但适用於诗经,而且适用於同时代的其他诗歌韵文。楚辞在时代上比诗经晚了至少二三百年,在地域上也相差很远,但是楚辞的用韵和诗经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冬部已经从侵部

14、分化出来。先秦的文献,不但诗歌押韵,连散文也有押韵的。周易大部分押韵,老子差不多全部押韵;其他各书,也常常有用韵的地方。而这些韵语所用的韵部,也和诗经的韵部相合。例如: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冬部)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月部) (左传隐公元年)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鱼部)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鱼部)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鱼部)(战国策?齐策)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部)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之部)(论语?微子)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月部)虽有鎡基,不如待时。(之部) (孟子?公孙丑上)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一作较,无韵),高下相倾。(耕部)功成而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鱼部)三十辐,共一毂。(职屋合韵,这是老子的特点。)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盲爽狂妨,阳部,聋,东部,东阳合韵。)(老子)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铎部)(庄子?秋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职部) (荀子?劝学)号、号、语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诗经的韵脚,到了后代,念起来就不和谐了。这个问题远在六朝的时候就产生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