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9.99KB ,
资源ID:2068811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6881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献综述正文范例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献综述正文范例Word文档格式.docx

1、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 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 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4、对作用观点引用与评述要基于原作者的原文,不能通过二手材料来转述;引文要完整,不可对作者表述进行断章取义;对作者观点的归纳总结要尽可能全面、准确、简练;对文献中观点、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5、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对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网络文章中的数据、事实、观点的要慎用。6、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量要比一般研究论文多, 引用过的参考文献应当全部列出,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可不列入; 参考文献的目录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列于正文

2、最后,内容标识准确;参考文献应在 20 个以上。网络虚拟物品法律保护文献研究综述罗艳芳(西南大学法学院,重庆, 400716)摘 要: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虚拟物品财产权保护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虚拟物品的保护面临法律难题。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比较分析, 认为网络虚拟物品与传统财产存在联系与区别; 虚拟物品具有财产属性; 虚拟物品财产权法律保护的原因; 虚拟物品财产权归属属于游戏玩家或者游戏开发商。 虚拟物品的法律地位, 即虚拟物品是否属于法律上的财产, 目前存在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观点。 针对虚拟财产肯定论, 存在四种代表意见, 即物权说、知识产权说与债权说, 或是一种新型财产形态。 本文对网络

3、虚拟物品价值的确定和保护程序问题进行了综述。关键词:虚拟物品;财产性质;法律保护A Summary of Legal Protection of Network Virtual GoodsLUO Yanfang( law school,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nline games, virtual goods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However, it st

4、ill exists some legal difficulties in our country. By analyzing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irtual property and traditional property,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propertyattribute of network virtual goods. What is the reason for legal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virtual goods,and how to determine prop

5、erty ownership, belonging to the player or developer. The network virtualgoods slaw status is concerned, that is whether the virtual property belongs to the legal property or not.There are two opinions: negative and positive. There are great disputes on which kind of the legal property,such as real

6、right theo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ory, creditors right theory, and a new kind of property. Inthis paper, the network determines the value of virtual goods and protection of procedural issues werereviewed.Key words : network virtual goods ; legal attribute ; legal protection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游戏消费者的数量增

7、长迅速。 在网络游戏这个庞大的产业中,游戏中的人物、 货币、装备和宠物等虚拟物品成了核心内容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财产属性,且在虚拟物品交易中发生的法律纠纷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规模扩大与日俱增。 研究网络虚拟物品, 不仅在理论上, 对传统的民法物权、 债权、知识产权等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发展、补充有所裨益, 而且在司法实践上, 也对解决众多民事、刑事虚拟物品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与网络虚拟物品的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综述 , 以进一步推动有关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的法律性质,财产归属以及保护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一、关于网络虚拟物品的国内外立法现状目前在立法和司法上承认网络虚拟物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各国对网络虚

8、拟物品的立法现状表现不一。 美国,韩国以及我国台湾、 香港等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均明确承认网络虚拟物品的价值并加以保护 , 并且已经出现了诸多侵犯网络虚拟物品刑事判决的先例可供借鉴。美国,从法律制度来看, 美国的电子盗窃禁止法 明确把网络游戏中玩家的账号列入保护范围之内。 从实务看,美国暂时没有有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判例, 但是曾经有过两个著名的有关电子邮件垃圾的案件。 在上述判例中, 无论是将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动产还是认定为私人领地, 美国法院都是把电子信箱和电子邮件系统作为传统的 “物”来保护的。 韩国明确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 ,服务商只是为玩家的这些

9、私有财产提供一个存放的场所 , 而无权对其作肆意地修改或删可见,韩国把网络虚拟物品等同于一种“电子货币” 。我国台湾地区,虽然民法学界对网络虚拟物品的性质还有很大的争议, 但是刑事立法的成功做法却可以提供借鉴。 有关部门做出规定, 确定网络游戏的虚拟物品和账户都属存在服务器的“电磁记录” ,增订了“电磁记录”的单独保护罪名。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修正案增订的第 359 条规定“无故取得、删除或变更他人电脑或其相关设备置电磁记录,产生损害于公众或他人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 20 万元以下罚金。”我国台湾地区普遍认为,这一条规定的“电磁记录 , 包括所有虚拟世界的账号、 意 切萨雷贝卡利

10、亚著: 论犯罪与刑罚 ,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 30 页。张明楷著:刑法原理,商务印书馆 2011 版,第 35 页。,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 2004 年第 6 期,第杨立新,王中合: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4-5 页。程婷,周员凡: “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及保护浅探” ,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5 期,第 79-80 页。点数等网络虚拟物品。 同时,台湾地区刑法理论界认为, 虚拟账号及物品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如果发生账号被盗的事件, 将以窃盗行为来处理, 可以构成刑法中规定的诈欺与窃盗罪。我国香港地区的一个案例令人深思。 一名

11、 16 岁男孩发现自己游戏账户内 15 件武器被他人私自转移到其他游戏账户内,于是报警求助。警方侦查后在港岛区拘捕 3名16至 19 岁的青少年,指控他们非法侵入他人的网上游戏账户, 窃取“武器”。对于这一案件,由于缺乏先例, 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虚拟物品是一种权益因而盗窃虚拟财产构成刑事犯罪。 另一种观点认为香港缺乏对虚拟物品的法律保护机制,但是,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仍然可能构成犯罪。 另外, 2002 年,香港一法庭裁定一名骗取他人虚拟武器的青年诈骗罪名成立, 并判入劳役中心。 香港地区国际刑警组织表示,在网上游戏中盗取虚拟武器, 属于刑事罪行。一旦证明有跨境

12、犯罪成分,不论案件大小,国际刑警定会协力打击,直至全球追缉疑犯归案。而我国大陆地区至今并没有对虚拟物品的合法性做出明确规定, 我国针对网络虚拟财产及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还较为滞后。 对网络虚拟物品的有关的规定有:宪法2004年修正案第 22 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 我国民法通则第 75 条第 1 款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及其他合法财产。 ”其中,“其他合法财产” 作为兜底性条款, 如何进行解释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依据, 还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把

13、网络虚拟物品被纳入到这一范围中来。 2000 年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 4 条的相关规定,对虚拟物品的保护依然没有明确, 但是也没有否定对虚拟物品的保护。 而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也没有对“虚拟物品” 的数据资料做出规定, 游戏玩家对虚拟数据的权利也不属于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九项消费者权利中的任一项。二、关于网络虚拟物品的概念与特征(一)关于网络虚拟物品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虚拟物品的定义表述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网络虚拟物品是指虚拟的网络本身以及存在于网络上的具有财产性 杨立新,王中合: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 ,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 200

14、4 年第 6 期,第的电磁记录,是一种能够用现有的度量标准度量其价值的数字化的新型财产。也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 , 是指在虚拟的网络游戏空间中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物品 , 包括游戏用户所申请账户中的虚拟人 , 也包括虚拟人在虚拟世界中使用各种方式所拥有的虚拟货币和虚拟物。还有的学者认为,虚拟物品 , 是指在虚拟的网络游戏空间环境中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物品 , 包括游戏用户所申请账户中的虚拟人 , 也包括虚拟人在虚拟世界中使用各种方式所拥有的虚拟货币和虚拟物。 虚拟物包括在游戏中使用的 “宝物”、“武器”、“工具”、“经验值”等。另外,在国外现实中也有把网络虚拟物品当作“物”的,如风靡

15、美国的 BlazingFalls 游戏中 ,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的虚拟家中招待朋友、 聊天、游戏等 , 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在网上交易自己“家中”的虚拟电器、家具、装饰品乃至城堡、房屋等。可见,对于网络虚拟物品的定义, 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网络虚拟物品的性质与特点,有利于将来对这一方面的立法与完善。(二)关于网络虚拟物品的特征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 尽管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虚拟物品下了定义, 但就本质而言并无太大差别。基本上都认为网络虚拟物品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虚拟性,虚拟物品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就是网络的虚拟环境。 只有在特定的虚拟网络环境中虚拟物品才能体现其价值。虚拟财产是以运营商

16、提供的游戏环境为依托的,不能脱离网络游戏而存在。 游戏环境的虚拟性决定了这种财产的虚拟性, 也正是由于这一特征使得现行法律难以对其调整与规范。二是价值性,有的学者认为, 网络虚拟财产虽然在使用上与现实世界存在一定的隔离性 , 即只能在虚拟世界中才能够体现其使用价值 , 但是 , 由于网络虚拟财产的获得体现了劳动和金钱的付出 , 所以具有相应的价值。 还有的学者认为,关于虚拟财产的价值性 , 可以从其取得的方式来分析 : 游戏者为了获得网络虚拟财产 , 必须支付上网费 , 购买游戏点卡换取游戏时间 , 在游戏过程中 , 游戏者要付出一定的脑力劳动 , 甚至要唐曼丽:“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法律保护”

17、 ,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07 年第 3 期,第 60 页。郑红花,江波: “虚拟物品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 ,载商场现代化 , 2008 年第 5 期,第 264 页。Gregory Lastowka. Dan Hunter:“The law of the virtual worlds”.California Law Review, 2004(1).唐墨华,肖亮亮: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定性及民法保护”,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4 期,第 47-51 页。 周玉斌:“浅议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载合肥学院学报 , 2006 年第 3 期,第 146 页。付出

18、一定的体力劳动 , 才能逐步提高其级别。 三是合法性,表现在:第一 , 虚拟物品获得方式的合法性。虚拟物品必须由用户通过正当游戏劳动或者现实货币购买获得。 通过非法方式如通过网络盗窃、 诈骗、入侵游戏程序而获得的虚拟物品不具有合法性。 第二 , 虚拟物品本身必须合法 , 这表现在网络游戏本身的合法性上。 合法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才可能是合法财产。 被法律禁止的网络游戏 , 如反动游戏、色情游戏、私服等游戏内存在的虚拟物品是不合法的。四是交易性,有的学者认为,这种可交易性体现在网络游戏过程中 , 一是游戏用户与游戏服务商之间的交易 , 二是游戏用户与网站之间的交易转让 , 三是用户之间自发的交易

19、转让。 还有的学者认为,虚拟物品在网络游戏中交易十分频繁,用户通过在网络游戏中以物易物 , 或者通过线下的现金交易 , 又或者用游戏点卡从游戏服务商处换取 ( 游戏点卡由用户从服务商处以现金购得 ) 而取得所需的虚拟物品。虚拟物品的交易性与价格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 正是因为虚拟物品具有交易性 , 它才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形态。 五是依附性,网络虚拟物品基于特定的虚拟空间、特定的网络游戏而存在。三、关于网络虚拟物品的法律性质就网络虚拟物品的权利属性和虚拟物品的法律性质,我国法律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最新公布的物权法也对此进行了回避, 尽管已有学者主张将虚拟财产纳人这部确立中国物权制度的基本法律之中, 但

20、最终公布的 物权法 对此并没有涉及。 目前对网络虚拟物品是否属于现行法律上的财产范畴以及哪种法律属性的问题存在着分歧, 其中包括虚拟物品非财产论和虚拟物品财产论两个截然不同观点。虚拟物品非财产论认为, 虚拟物品是虚无的,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它只不过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数据和资料, 其本身不具有价值。 该观点的主要理由: 第一,虚拟物品的存在形式。认为虚拟物品仅是计算机中的一段字符串, 不是一个实体的事物,不存在类似于现实财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即使拥有价值也无法用现实社会中的准绳加以衡量。第二,如果承认是一种财产, 将会加给游戏运营商无法预料的责任。 假如一款游戏停止运营后, 运营

21、公司必须继续保管或者返还游戏玩家的这些财产, 而这显然不符合实际。第三,游戏玩家进行游戏是一种娱乐行为而不是劳动,没有产生价值。第四, 白志中:“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8期,第 13-15页。 唐曼丽:“网络游戏虚拟物品的法律保护”,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第 3 期,第60 页。 周玉斌:“浅议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载合肥学院学报 , 2006年第 3 期,第 146 页。 唐曼丽: 周玉斌:虚拟物品尚未得到法律的确认,不符合传统民法对财产的定义,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虚拟物品财产论认为, 虚拟物品就是财产, 主要理由有第一, 虚拟物

22、品主要是通过个人劳动获得的,而且存在财产投入,应该有价值。游戏玩家为了获得网络虚拟物品,通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真实货币投入, 例如上网费用等。 第二,虚拟物品通过实际的交易方式获得。 游戏玩家们花钱购买虚拟物品, 游戏网站有专门的交易平台进行虚拟物品交易,确实存在真实价值。 第三,虚拟物品除了在网络游戏中具有使用价值, 而且在现实社会中具有交换价值, 己经成为可以交易的一种现实化的商品。 第四,为了健康地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保护虚拟物品的必要性, 只有认定虚拟物品财产权,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鉴于上述的两个不同的观点, 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一般地认为, 网络虚拟物品上存在着财产

23、权,因此我国大陆学者对于“网络虚拟物品财产权的法律性质的界定” ,存在“物权说”,“债权说”,“知识产权说”,“新型财产权说”等不同观点。物权说。有的观点认为虚拟物品本质上就是电磁记录数据, 应属于无形物, 是游戏玩家付出了精力、时间等劳动性投入或者直接通过货币购买而取得的, 享有当然的物权。也有的观点认为虚拟物品属于网络环境中的“动产” , 具备占有、使用、处分、收益四个特征 , 故以这种“动产” 为客体的权利应该属于物权。 还有的观点认为应从物权保护角度,将虚拟物品认定为物,认为虚拟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价值,属于一种广义上的“物”,是玩家付出了时间,精力等劳动性投入或者直接通过货币购买而取得

24、的,玩家对虚拟物品享有所有权, 网络游戏运营商只提供了游戏的场所并对虚拟物品负有保管的义务。同时对于物权说又可以分为所有权说和用益物权说两种: 所有权说认为, 虚拟财产属于网络环境中的“动产” ,具备占有、使用、处分、收益四个特征,故以这种“动产”为客体的权利应该属于物权; 用益物权说认为, 虚拟财产是事先存在于服务器上的电子数据,可以被视为动产, 玩家与之间是网络游戏服务合同关系, 而玩家则正是基于这种合同关系才取得对这些虚拟财产的利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债权说。有的观点认为网络游戏运营商和玩家之间具有一种通过服务合同建立的债 魏戬:“虚拟物品在法律上的认定及其保护” ,载科学之友 ,2007年

25、第 5期,第 88 页。 李香业:“虚拟物品财产权及其法律问题保护初探”,载北京邮电大学学院学报 , 2007年第 5 期,第 7-9 页。 刘德良:“论虚拟物品财产权” ,载内蒙古社会科学 , 2004 年第 6期,第 31 页。 石杰:“虚拟财产若干问题的法律研究” ,载兰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 7期,第 12-14的关系,而虚拟财产正是这种债的关系的体现, 是玩家享有的一种债权性权利。 游戏运营商和玩家不存在所有权转移的交易关系, 玩家对游戏中虚拟物品的控制标志着其在享受运营商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向其提供的服务。 还有的观点认为虚拟财产的重点不在于虚拟的物品本身 , 而在于它所反映的服

26、务合同关系。即在网络游戏者与游戏商之间是一种提供游戏产品及服务的合同关系 , 在合同履行中 , 游戏商应当承担游戏者安全地、 不受干扰地进行游戏的义务 , 而虚拟财产本身则是玩家可以享受的权利内容的一部分。知识产权说。有的学者认为虚拟财产是玩家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 属于创造性的智力成果 , 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可复制性并需要一定的载体 , 因此应将其视为著作权来保护。 还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对虚拟财产提供知识产权的保护。 因为虚拟物品是玩家的智力成果。尽管游戏商已经通过软件编程创造出潜在的角色、物品等 , 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拟物品必然会在游戏中出现 , 仍需要玩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智慧去克服游戏障碍

27、, 从而使潜在的物品成为现实。 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又将虚拟物品作为知识产权的客体,认为虚拟物品是智力成果又可分为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虚拟物品来源于游戏软件开发商在游戏软件中的预设, 因此开发商享有知识产权; 如果游戏运营商获得开发商就知识产权的某种转让, 运营商也根据转让享有全部或部分知识产权。 另一种观点认为, 虽然游戏软件开发商或运营商提供游戏环境和各种造型预设, 但这只是提供了创造虚拟物品的环境和条件,虚拟物品是在玩家投入了相当多而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中产生的, 因此玩家对虚拟物品享有著作权。 另外,还有一种建议认为, 可由游戏运营商和玩家共同享有虚拟物品的所有权。新型财产权说。有的学者认为就目前的虚拟物品财产性质而言 , 不能用目前任何一种既有的权利类型来概括 , 它是一种新型的财产或权利形式 , 是一种具有类似于传统物权法上的物权特点 , 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