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24KB ,
资源ID:206307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630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君子之风》精品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君子之风》精品教案.docx

1、高中语文君子之风精品教案君子之风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4背诵重点章节。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 “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细分成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又归并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类

2、。“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众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子”。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小人的地方有23次,可以说,君子是论语一书的核心概念。学习本课就告诉我们答案。二、阅读课文,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及一些句式三、成语积累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患得患失:未得时,担心不能得到;既得到时,又担心失去。形容一昧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无所不至:至:到。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多指坏事)。 乐在其中

3、: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快乐起来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饮水曲肱: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发愤忘食: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以至于忘了吃饭,形容十分勤奋。任重道远:负担繁重,路途遥远。比喻肩负重大的任务又要经历长期艰苦的斗争。 死而后已:直到死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乐水乐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四、整体感知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的修养。 “质”的具

4、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五、课本探究(前三章)1、(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补充注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1)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2)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的道德修养主要内容。第一、要立志,要立定远大的志向。志立在什么地方呢?必须立足在求“道”上,即

5、修已治人之道。第二:讲述修己的问题,他要求学生“据于德,依于仁”,完善自我。德是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而人的一切行为准则的德目中,仁又是主要的,它统摄各种道德所以必须依于仁,只有达到仁的境界,个人的修养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第三,论述治人之道,即游于六艺之中,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的本领,将来为治人作好充分的准备。当然修已与治人的修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所以这四者,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目的。探究:儒家要求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有文化);而我们教育学生要成为社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那么你怎么看待“有爱心”与“有纪

6、律”的问题?这两种道德修养的内容,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完备周到的品行。探究:君子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君子体质先须存义。义而后礼,礼而后逊,逊而后信,有次序焉。”君子行为的义、礼、逊、信四条原则:第一、本质意义上要有义,也就是探求义理,属于君子的内心修养。第二、礼,行动要求循礼而行。第三、逊,即是谦逊,出言吐语谦逊恭谨。第四、信,办事守信,取信于人。3、(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有求仁的牺牲精神

7、。【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探究:成语:杀身成仁(成仁取义):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你能举出一些杀身成仁人物或事例吗?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追求。生命诚可贵,但为了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献出宝贵的生命。

8、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下,孔了赞许他为仁人。比干苦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孔子也赞许他为仁人。管仲有大功于天下,虽不曾死,孔子仍赞许他为仁人。孔子这种思想影响十分深远。中国有多少英雄儿女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杀身成仁,表现了中华民族浩然正气。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探究:学习这一章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 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仁”。 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在两难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要能保全仁义,也要能保全生命。 儒家是热爱生命的,提倡心

9、胸要开阔,意志要坚定,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生命。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儒家提倡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也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6、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二、阅读课文三、课本探究(前十一章)1、(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评析】本章内容是义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

10、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探究:课后(P30课后练习三):答案: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见P31儒家价值观。主张重义崇德,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董仲舒的重要经济思想,是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人民讲义,不要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 。探究:对

11、于义与利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觉得市场经济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义利观?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今天,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只要能赚大钱,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直气壮。于是,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杭州地铁发生坍塌事件,7人死亡,14人失踪就统统都成

12、了必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评析】本章内容是小人耻恶衣恶食。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3、(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评析】本章内容是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

13、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探究:成语:患得患失中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可以是名利,也可以是地位。总之是他想得到又生怕失去的东西罢了。患得患失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为了得到自己的一己利益,或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打击同事,排挤异己,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患得患失的人自己也很痛苦,很无聊,活得并不自在, 并不轻松。那可真是“熙熙攘攘为名利,时时刻刻忙算计”,结果还多半会“算来算去算自己”。对这种人来说,人生就正如哲学家 叔本华所指出,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麻烦的是,进入

14、所谓现代社会以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患得患失的人们越来越多,而从容不迫,悠哉悠哉,保持平静心态的却似乎是越来越少了。探究:有人认为 “患得之”是生怕得到的意思,你觉得有没有道理?一是比较得到之后的收获和付出,认为不值得。二是对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4、(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

15、顿也自得其乐。探究:箪食陋巷(箪食瓢饮)什么意思?指贫苦的生活。探究:孔子为什么称赞颜回有道德?颜回追求正道,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追求生活享受,只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颜渊档案:颜回亦称颜渊,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他一生大半时间跟随孔子生活和学习,极深地理解并履践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以谦虚好学、尊重师长、德行出众而著称,被后人推居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尊为儒家的“复圣”。孔子家语记曰:“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后儒曾评价说:“颜子没而圣学亡。”足见颜渊对儒学的重大影响。 5、(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探究:(课后练习一:第二问):答案: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