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手机电脑等传媒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传统的纸质阅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B.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只有选择宽泛的阅读才能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C. 信息泛滥和信息超载的现实,影响着人们对有用信息的涉猎和选择。D. 肤浅和碎片化的数字阅读会不会消解传统阅读的本质意义,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认为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同等重要。B. 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否定了某些人的担心,指出数字阅读是社会的进步。C. 开头指出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给某些人带来了一些担优。D. 作者对数字阅读
2、的利弊层层分析后指出,我们应为数字阅读方式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因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患有“工具强迫症”的阅读者对信息的涉猎和选择,影响着他们的理解力与判断力。B. 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并不是带着否定传统阅读的目的来的,由此可见数字化阅读有它的缺陷。C. 在消费社会,人们受到物质社会的沉重挤压,在阅读上就必定会选择娱乐消费性的内容。D. 肤浅和碎片化的阅读会将人们的阅读引向娱乐消费和文化沉沦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答案】1. B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
3、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B项,“只有选择宽泛的阅读才能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分析有误,原文最后一段的表述为“不同的阅读需求往往决定着他们的阅读方式是宽泛的浏览还是深入的研究”。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认为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同等
4、重要”错。文章倒数第二段段相关表述为“事实上,数字作为一种新技术,其本质应是辅助性的”。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影响着他们的理解力与判断力”的是“信息泛滥与信息超载的尴尬现实”,而不是选项所患有“工具强迫症的阅读者对信息的涉猎和选择”。B项,“由此可见数字化阅读有它的缺陷”分析错误,强加因果且于文无据,C项,“必定”的说法绝对。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2018年1月5日,中国国
5、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在京发布。这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5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与以往相比,本次调查新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合作机制等热点话题,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立体、全面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16年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本次调查中,中国国家整体印象得分为6.22分(总分为10分),延续了近年来小幅增长的势头。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国内治理的表現贏得海外好评,尤其是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得到更多认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致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增强,中国将引领新一轮
6、全球化,为全球治理做出更多贡献。预期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比例从2013年的17%(2014年的20%、2015年的24%)上升到20162017年的33%,呈逐年加速增长趋势。在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的人群中,受访者普遍认为该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以及全球治理都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的认可度更高。超过六成的海外受访者认可中国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活跃度高,并期待中国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的期待最高。(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发布,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大风号,2018年1月5日)材料二:(摘编
7、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材料三与信息匮乏年代“大路货”的传播同样有需求不同,早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受众缺少的不再是信息,而是精准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与受众的这种需求相适应,我们的媒体传播就要着重在分众化、对象化上下工夫,做到内外有别、外外有别。所谓内外有别,就是内宣与外宣之间在传播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要有所不同,外宣应更加重视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来传播。所谓外外有别,就是同样是对外传播,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播的内容、语言、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做到应其所需、传其所要。对外传播既要“强魂”精心选择适合传播的内容,
8、又要“健体”重视在重点国家、重点地区和周边国家建设传播平台。我们应当努力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受众遍天下。在新闻传播中,为什么要提倡讲好故事呢?这是因为: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反映和体现人们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生动性、故事性,是新闻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故事性的报道具有具象化的特征,让受众可感、可知,入脑、入心。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我们有能力取得这样的成就,难道还讲不好成就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贡献、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好故事的元素千千万万,好故事的题材源源不断。主动而充分地讲好这些故事,必
9、将有助于建构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建构和塑造国家形象,要把效果放在第一位,用传播效果体现政治立场、检验工作态度、考察平台项目。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不仅要看媒体派出了多少人、新建了什么项目,更要看影响力提升了没有,提升了多少。在推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不仅要考察其科技支撑指标(包括团队科技素养指标、传播平台评估指标)、经济营收指标(包括媒体对广告客户的影响指标、媒体赢利平台的量化指标),更要考察其影响力指标(包括受众的注意力指标,业界、学界的评价指标)。只有这样,通过融合发展推动良好国家形象建构和塑造的过程,才是扎扎实实的、富有成效的。 (摘编自人民网国家形象与媒体担当)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10、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介绍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是第五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此外还展示了这次调查呈现的相关特点。B.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中国整体形象好感稳中有升,内政和外交表现受到好评。C. 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武术和饮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而这些文化元素在两次报告中顺序不同说明媒体对饮食的宣传超过武术和中医。D. 2016-2017的报告显示在孔子、儒家思想、文化典籍、曲艺杂技等传统文化方面,海外受访者对其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国内受访者。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在国际传播能力建
11、设中,媒体传播所追求的并不是规模大、人员多,而是其在宣传国家形象方面的影响力以及影响力提升的速度。B. 从预期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海外受访者比例逐年增长可看出,近几年外国人都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对中国发展有信心。C.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受访者中赢得普遍点赞,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认可度更高。D. 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体现了我国对国家形象的重视。6. 一家国内主流媒体想推出一部有关“一带一路”的宣传片来宣传国家形象,在提高海外收视率方面,你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述。【答案】4. C 5. D 6. (1)
12、要有对象意识。“一带一路”在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人中更被认可,因而想要提高收视率,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围绕年轻人进行大力宣传。(2)要注重讲好故事,报道的故事要有具象化的特征,可以选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一带一路”的交流中发生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典型事迹的选取最好涉及海外观众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医、文化典籍、饮食等元素来展开。(3)要注重效果精准实施分众化传播。外宣要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接受的语言来传播。【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
13、、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强加因果,只能说中餐更为世界所熟知,但不能说是媒体宣传的原因。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结合原文“不仅要看媒体派出了多少人、新建了什么项目,更要看影响力提升了没有,提升了多少”来看,并非不追求规模、人员。B项,无中生有,“近几年外国人都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错误,他们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的原因很多,但不能说他们都积极主动了解中国。C项,受访者应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的。【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14、生把握文章内容、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文本出发,就某个问题让考生来谈自己的观点,这是实用类文本常考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这些信息入手,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见解。题干要求宣传国家形象,提高海外收视率,显然建议应当兼顾海外观众的喜好和国家形象的宣传题材,围绕这两点,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如根据材料一中“一带一路”在发展中国家和年轻群体中更受欢迎的特点,选定最好的宣传对象;根据材料二选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要素;据材料三强调讲好故事的倡议,选取典型故事;根据材料三中精准实施分众化传播的要求,运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
15、于接受的语言来传播。(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猪肉蒋先平清早,在厨房做早饭的翠花听到外面传来阵阵猪叫。翠花出去倒水,看见西院张老蔫家院子里支起的大锅正冒着热气,几个人七手八脚捆猪呢。翠花搓着手进了里屋,冲还在睡觉的丈夫立德喊道:“快起来把暖气点着,今天外边冷得能冻死人。”立德打着哈欠从被窝里爬起来。吃早饭时,翠花跟丈夫立德说:“西院老蔫家杀猪呢,到晌午你这大村长又要有猪肉吃了。”进了腊月门,村里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了。杀年猪的人家要请亲朋好友吃上一领猪肉,再把猪肉卸成小块,蘸水后放在仓房里冷冻。冻好的猪肉被装进大缸,再盖上一层雪,吃到开春也不会坏。立德高中毕业回村当了十多年民办教师,后来搞一
16、刀切,他下岗了。前年村里换届时,大伙把他选为村长。立德为人正直、办事公道,谁家有个大小事情的,他都及时到场,帮着出主意想办法。立德赢得了大伙的信赖。立德对大伙好,大伙心中都有杆秤,杀年猪时都想着请他来吃猪肉,表达一下感谢之情。立德不是那种好吃好喝的人,但盛情之下,为了不拂大伙的好意,他只得去吃猪肉。快晌午了,翠花要准备午饭,可还不见张老蔫来喊立德去吃猪肉,便笑着说:“还是做上你的饭吧,老蔫怕是舍不得,不会喊你吃猪肉了。”立德说:“在家吃好,天天吃猪肉,闹肚子呢。”翠花撇了撇嘴:“呵,你倒会给自己找台阶啊,人家老蔫根本没把你这大村长当回事啊。”立德边看报纸边说:“真的,这两天我闹肚子呢,上午去了
17、两趟厕所。吃过午饭,立德家也没有出现张老蔫的身影。翠花黑着脸跟立德嘟囔着:“这老蔫,真不讲究。要不是你给他家担保贷款,他能养上一百只羊吗?夏天他儿子考上大学,学费还是咱家帮着借的,要不他儿子能入学吗?杀头猪谁稀罕啊,找咱吃肉咱还不稀得去呢。可他连喊一喊,做做样子都不肯,真是白眼儿狼。”立德听了只是一笑。傍晚,一个人影进了院子。翠花打开了门,是张老蔫。他放下扛着的东西,搓着手,不好意思地说:“这两年俺家能过上好日子,孩子能上大学多亏了立德大兄弟了。今天杀年猪本来想把你们两口子请来,可来我家吃猪肉的城里表弟说,现在上面要求严,干部不准参加宴请。我想了想,不能给立德兄弟添乱啊,就没有喊你俩来我家里吃
18、猪肉。晚上给你们送来一块猪肉,这块肉你们留着冬天慢慢吃。”说完张老蔫放下猪肉就走了。 “老蔫你快回来,把猪肉拿回去。”立德大声地喊着。可张老蔫头也没回跑远了。翠花不好意思地说:“我错怪老蔫了。”立德吩咐翠花:“你把秤拿来,我看这块猪肉有多少。过秤后,立德一脸严肃:“足足四十六斤,市价八百多。你拿上九百块钱马上去他家,就说城里我同学托我买笨猪肉,这块猪肉就算卖给我同学了,钱一定要给他。翠花笑着说:“放心吧,大村长,我一定完成任务。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吃猪肉”为线索,串联起几个故事情节,为读者展现了立德、翠花、老蔫等人物形象。B. “进了腊月门
19、,村里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了”这一句话以插叙的形式出现,展现了当地的风俗人情。C.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叙事人就是作者,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都在其控制调度之中。D. 通过翠花计较老蔫没请立德吃猪肉,嘟嚷他办事不讲究,可以看出翠花爱占便宜的特点。8. 小说中立德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 D 8. (1)有文化。高中毕业回村当了十多年的民办教师。(2)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为村民着想。谁家有个大小事情的,他都及时到场,帮着出主意想办法。(3)清正廉洁。不好在村民家吃喝,叫老蔫把猪肉拿回去,老蔫走后,让翠花将猪肉
20、折合九百元钱,还给老蔫。回答廉政爱民也行。9. (1)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老蔫家杀猪的事件,引出下文老蔫家一直没来请立德等情节,以及晚上老蔫送猪肉、立德送钱的一系列情节;(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2)人物形象上:突出了老蔫的感恩和立德的为村民着想;(3)主题上:展现了乡村邻里间和谐共生的关系,赞颂了村民的淳朴。【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可以看出翠花爱占便宜的特点”分析错误,翠花一开始见张老蔫没来请立德吃猪肉
21、,有点不高兴,多少存在点虚荣心,并不能得出“爱占小便宜”的结论,从句子结尾处翠花去送钱的情节就可以看出翠花并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文的主人公是“立德”,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逐步展开中,我们可以看出“立德”的形象特点,概括如下:立德高中毕业回村当了十多年的民办教师。可见其有文化。如帮助养殖户担保贷款,为农户孩子上学借学费等。可见其为人正直、办事
22、公道,为村民着想。大家信任他,选他当了村长。可见其清正廉洁,廉政爱民。【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回答。要简析小说重要段落的作用,首先是要看描写或议论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再来看描写和议论的内容和文章的标题、和下文、和人物、和小说的主题有什么关联。前一步做法是基础,后一步做法是关键。原文第段,大意是:翠花说,老蔫家要请立德吃猪肉了。这一情节,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老蔫家杀猪“大锅正冒着热气”的事件,引出下文老蔫家一直没来请立德等情节,以及晚上老蔫送猪肉、立德送钱的一系列情节。这一情节,突出了老蔫的感恩和立德的为村民着想,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这一情
23、节,展现了乡村邻里间和谐共生的关系,赞颂了村民的淳朴,歌颂了新一代村干部的廉洁从政、勤政爱民的精神风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二、古诗文阅读(34分)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称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
24、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其舍,乃为赋以自广。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
25、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摘编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释:受釐(x):汉制祭天地五时,皇帝派人行祀或诸候国祭祀后,都把祭余之肉归至皇帝,以示受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B. 是时贾生
26、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C.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D.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秀才:文中指优异的才能。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曾因避光武讳改称茂才,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宋则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专称入县学的生员,后来也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B. 孝文:文中指西
27、汉皇帝刘恒的庙号,即孝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C. 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D. 正朔:正朔即正月初一。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颁布新的历法。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贾谊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十八岁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还在担任河南守的时候就发现他的才华并向朝廷推荐了他。B. 贾谊进入朝廷后,制定了新的法令制度,希望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文帝刚即位,顾不上这些,但还是打算进一步任命他为公卿。C. 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D. 贾谊具有政治才能、战略眼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