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7.72KB ,
资源ID:206018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6018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分析研究55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分析研究55Word格式.docx

1、更短时,不能得出类似的结果,这意味着样本区间的不同选择可能会影响二者之间的实证分析结果。Yu和Jin(1992使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E-G两步法,利用1974-1990年间的美国季度数据进行的检验结果表明,在两变量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均衡关系。Masihet(1997在一个多元经济计量模型的框架内,检验了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实际收入与总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能源消费同实际收入之间存在中性的结构依从关系;印度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NP的单向因果关系;印度尼西亚却存在从GDP到能源的反

2、向因果关系;巴基斯坦和中国台湾则存在能源与GD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Soytas和Sari(2003检验了“七国集团”和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包括16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七国集团中两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Chien-Chiang Lee(2006运用Granger非因果检验(non-causality testing,对11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予以解释。1.2.2、我国研究的现状陈燕武、吴承业(2003应用多变量实践序列间的协整分析理论,分析台湾地区19541997年度GDP和能源消费及其各组成部分(煤、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之间的长期均衡

3、关系。研究发现GDP和能源总消费、GDP和电力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GDP与煤、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林伯强(2001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深入研究了中国能源需求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能源总消费、GDP、能源价格及结构变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不仅价格和收入是能源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用来反映结构变化的GDP中的重工业份额也是一个显著的需求决定因素。他们的研究还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能源需求的收入弹性较低,而价格弹性较高。用来反映能源需求的短期行为的误差修正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和稳定性,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

4、张九天(2004进行了1978-2000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的研究,结论是: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在制订能源政策时既要考虑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冲击,同时也要充分估计能源供应压力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2004详细研究中国从1954-2003年间年度GDP和能源总消费以及能源消费各构成部分(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水电力等研究结果表明GDP分别与能源总消费、煤炭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GDP与石油、天然气和水电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GDP与能源总消费以及GDP与煤炭消费之间的误

5、差修正模型。杨朝峰、陈伟忠(2005认为中国1952-2003年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并根据格兰杰表示定理建立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来考察二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和动态关系。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单向的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因果关系,而且这种长期关系是稳定的,并没有随时间而发生结构性变化。责兴振、杨宝臣(2005利用1953-2003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技术,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各组成部分(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的消费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实证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与GDP之

6、间存在协整关系,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但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需要改善。范雪红、张意翔(2005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贡献作用并不显著,同时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间的相关关系而言,他们的结论是:在2000年以前是负相关关系,2000年以后是正相关关系。晏正春、彭莉莎、岳大波(2006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合1985-2003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第一产业能源消费、第二产业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着由

7、经济增长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马宏伟、王效华、何祖银、李静(2006根据近几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能源消费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关关系,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关关系。同时,又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定量的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并且提出了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新兴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大力降低第二产业单位能耗的对策建议。彭志龙、吴优、武央、王海燕(2007对我国能源消耗GDP在数量上存在怎样的关系进行了测算和分

8、析,主要计算了国内三次产业、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万元GDP能耗,将其与国外进行比较,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赵进文、范继涛(2000率先将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STR模型技术具体应用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结构依从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规律,并得出如下几个结论: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并可以通过LSTR2模型来表达。(2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当GDP增长绝对下降时,能源消费比GDP有更快的下降速度;当GDP增长率不超过1804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9592;当GDP增长

9、率超过l 804时,能源消费较GDP有更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完全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因此,应尽可能地避免经济的负增长和超高速增长。(3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19561976年间,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1977-2005年间,则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郭晔(2007在Romer(1990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以加入能源因子和将技术因子与能源、劳动力相融合为特征,得到更贴近现实的反映经济增长的产出方程式。通过检验中国和印度1965-2004年间的实证数据,运用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等方法,对两国的能源及技术与经济增长的长

10、期关系和短期动态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中,加入技术变量的能源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弹性关系,中国表现为负,而在印度为正;技术对于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印度高于中国。短期中,能源与技术因素的短期波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影响较强;而资本的短期波动对印度的经济增长影响较强。陶爱元(2007以实际GDP表示经济增长,能源资源用能源消费量表示,通过协整方法得出了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关系,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两者之间长期关系失衡后的短期调整行为。最后根据所建模型对下一年度GDP进行预测,我们发现预测值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非常接近。周建(2007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动态相关系数、小样

11、本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系统性分析,得出经济增速是能源消费增速变化的Granger原因,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和单向因果关系。从动态相关系数可以显著得出,经济增速对于能源增速变化的影响明显大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原因在于能源变化不仅受经济增长的拉动,而且也受经济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市场环境的影响。刘小丽、卢凤君(2007考虑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消耗量与经济的关系,基于1981-2004年中国GDP、能源消费量及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等统计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能源消费量与经济之问的关系,

12、结果显示,在短期内,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不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而能源消耗量与GDP之间不仅具有一定的协整关系,还存在着从GDP到能源消耗量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长期均衡来看,GDP每增加1,能源消耗量增加1458。因此,在能源稀缺的条件下,应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能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我国的学者在2000年以后对能源消费和GDP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基本上只是纵向地运用了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并没有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从横向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来分析,而且在数据的选择方面大部分学者没有剔除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转换

13、带来的冲击的影响,这就为本文的写作(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相结合留下了一定的空间。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 研究内容具体的研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本章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详细阐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关于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的相关理论本章包括能源消费类别介绍、GDP核算的支出法、能源消费强度理论、绿色GDP理论、外部影响核算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六个部分。第三章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结构现状本章包括我国能源消费现状、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制约我国能源消费的因素分析、我国GDP结构现状、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

14、问题五部分。第四章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结构的关系分析本章包括我国历年能源消费数据及分析、我国历年GDP结构数据及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对GDP各部分的贡献率的回归分析三个部分。第五章基于能源消费的我国GDP结构的调整思路及政策分析本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利用结构调整、绿色GDP、正确政绩观四个部分第六章本文的结论1.3.2、研究方法1.4、论文总体思路二、关于能源消费与GDP结构关系的相关理论2.1、能源消费类别自然界的能源,可以根据其形成的条件、使用性能、产生的周期和技术利用状况进行分类:第一,按形成的条件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界现成存在,并可以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称之为

15、一次能源,即天然能源,如:石油、原煤、天然气、油页岩、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另一类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无论经过几次转换得到的另一种能源,都称之为二次能源。包括:电力、蒸汽、焦炭、煤气、沼气,以及各种石油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余热、余能如高温烟气、可燃废气、废蒸汽,排放的有压流体等。第二,按使用性能分为燃料能源和非燃料能源,具体如下:燃料能源:矿物能源一煤、石油、天然气等;生物燃料一碳水化合物、木材、脂肪、沼气;化工燃料丙烷、甲醇、火药、可燃性元素硼、铝、镁等;核燃料铀、钍等。非燃料能源:机械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热能地热能、余热等;光能太阳能、激光;电能电。第三,按技术利用状

16、况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学技术水平之下,已被人们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之为常规能源。现阶段,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水力、核裂变能,世界能源消费几乎全靠这五大能源来供应;许多的能源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以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称之为新能源。这些能源尚未被大规模应用,有的尚在研究阶段。第四,按能源是否再生并且有规律地得到补充可分为两类: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为非再生能源。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非再生能源总有枯竭之时。通常所说的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是针对一次能源而言,而实际生产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

17、常常需要将一次能源转换称为二次能源,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整个能源消费体系中,直接使用一次能源的比重在逐步降低,而二次能源的使用比重在逐步上升。2.2、GDP核算的支出法2.2.1、消费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2.2.2、投资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2.2.3、政府购买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2.

18、2.4、净出口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2.3、能源消费强度理论2.3.1、能源消费强度定义单位GDP能耗(或能源强度又可以称为万元GDP能耗,即是每产出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是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一般将其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掉

19、的能源。2.3.2、能源强度衡量指标能源强度的计算公式:单位GDP能耗=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消耗的能源量/该国或地区相应时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能耗的单位是:吨标准煤万元GDP。2.4、绿色GDP理论2.4.1、绿色GDP的定义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指在名义GDP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绿色GDP可以理解为真实GDP,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反映了质量,能更为科学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真实的发展和进步。2.4.2、绿色GDP核算理论公式绿色GDP的核算方法:从传统GDP中减去环境成本以及资源成本生产法:绿色G

20、DP=总产出中间投入非生产自然资源的成本环境成本。支出法:绿色GDP=净出口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环境成本资产成本。2.5、外部影响核算理论从绿色GDP测算的理论公式不难看出,在已知现行GDP的情况下,绿色GDP核算公式设计是否正确与合理,关键在于从核算的角度上把握外部影响概念的界定以及由此引申的核算问题。第一,外部影响概念的界定及其核算的基本原则。从历史上看,外部影响这一概念范畴受到经济学家的注意起因于庇古利用该范畴对福利经济理论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影响理论得到较大的推广,被应用到不同的研究领域,从而其概念范畴随着研究对象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涵义。可见。当我们将外部影响概念引入到绿色GDP

21、的核算领域,使其由经济范畴转化为指标范畴时,很有必要从核算角度出发,对外部影响概念进行重新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外部影响是指因为制度原因或者统计原因,某些经济活动完全或部分游离于市场价格机制之外,从而导致现行GDP无法体现这些活动对社会福利所造成的损益影响。而判断一种经济活动是外部影响活动或者非外部影响活动,其衡量的标准就是该活动的微观成本与宏观成本,从而微观收益与宏观收益是否存在着差异。这是因为,从理论上我们可以将现行GDP看作是全社会微观收益之和。如果某些活动的微观成本与其宏观成本发生偏离,必然导致该活动的微观收益与宏观收益的不等,其差额意味着该活动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益影响在现行GDP无法

22、体现的部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微观成本与宏观成本,从而微观收益和宏观收益存在差异的活动,才能作为外部影响核算的对象。如果一种活动不具有这个特征,就意味着该活动已完全进入现行GDP考察范围内,因而不应视为外部影响活动。第二,外部影响核算的主要内容。外部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不一而足,其复杂性不仅因为有的因素是隐性的,它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因为即使有的因素是显性的,也会遇到统计技术的障碍。然而,随着人们对外部影响因素研究的深入,这一问题必将逐步得到解决。如前所述,根据外部影响因素对社会福利所起的正负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部经济因素和外部不经济因素。1外部经济因素。根据

23、外部影响定义,该因素是指微观收益小于宏观收益,且两种收益的差额未计入现行GDP的经济活动。外部经济活动的例子很多,下面仅举主要的几种:地下经济活动。虽然1993年SNA已将该活动定义为生产性活动。但因为统计技术的局限,至今世界各国仍未能将地下经济活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创造的增加值计人GDP内。因此,从微观上看,因为其增加值未计入GDP,微观收益的数值可看作是零,但从宏观收益看,该活动生产的最终产品增加了全社会的实际福利。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将其归类为外部经济活动。自给性服务即家务活动。这种活动之所以可看作外部经济活动,其依据与地下经济活动相类似。也就是说,这种活动通过煮饭烧菜、打扫房间等形式增加了

24、宏观收益,但其活动成果却未能在GDP中得到体现。闲暇活动。这是一个有别于上述两种活动比较特殊的外部经济活动。根据福利经济理论,虽然从个人看,选择闲暇活动意味着放弃赚取收入的机会;但从宏观角度看,如果闲暇活动并不是以GDP或人均GDP的减少为代价的,那么,这种活动的增加表明社会福利整体水平的提高。2外部不经济因素。与外部经济因素相反,该因素是指微观收益大于宏观收益,且两种收益的差额未计入GDP的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因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年来理论界常提到环境污染、资源滥用等影响生态平衡的情况。此外,城市噪音、交通拥挤等也是外部不经济因素。2.6、本章小结三、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结构现状3.1、我国

25、的能源消费现状3.1.1、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煤炭是我国的一个主要能源供应,其次是石油,虽然我国的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也只占到6%,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我国能源消费从19802007年总体上以煤炭消费为主(数据来源:2008年统计年鉴,平均来看占能源消费的725,石油、天然气、电力平均来看分别占能源消费的194、23、58;而从最近几年来看,煤炭在69左右,石油在20左右,天然气在3左右,电力在7左右,其中煤炭、石油呈下降趋势,天然气、电力呈上升趋

26、势,这表明我国采取环境保护,石油短缺,大力开发清洁能源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总量与GDP总量的趋势来看,煤炭消费总量的趋势与GDP总量的趋势最接近,这表明在促使我国GDP增长的能源消费中,主要是靠煤炭,其次是石油。3.1.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年份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200115040668.321.82.47.5200215943168.022.37.3200318379269.821.22.56.5200421345669.521.36.7200523599770.819.82.66

27、.8200625867671.119.32.9200728050818.83.3200829144870.318.33.77.7200930664770.417.93.97.83.2、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因为不合理导致了一系列的能源危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需不平衡。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在1994 年有4008 万吨标准煤,到了2005 年已经缺口16468 万吨标准煤,成一种上升的趋势。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增,油价一直攀升,这即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但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煤炭是

28、主导能源,但据预测,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的供给年限保守估计在60 年左右。暂且不说煤炭的不利面,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不是采之不尽的。石油是工业的血脉,但是现在本国供给已经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大量依靠进口。二是结构不合理。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快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世界分工,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费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能源消费的因素不仅受到本国因素的影响,更应该从全球视角来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费问题主要表现为消费总量增加、能源强度上升、能源结构调整缓慢。具体表现在高能耗出口制造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国际产业转移制约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造成这种格局一方面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所致,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主导下不合理的价格机制所支撑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三是区域化差异。受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使能源危机集中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