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5.57KB ,
资源ID:205934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5934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全史百卷本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全史百卷本Word文件下载.docx

1、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习俗,或者说,同一习俗在不同群体中的表现是有差异的。群体以地区分,有北方人、南方人,有城里人、乡下人,于是,有北方习俗、南方习俗,城市习俗、乡土习俗,这就表现出习俗的地区性。群体以阶级、阶层分,有士农工商,有贵族、庶民,他们的习俗各有差异,这就表现出习俗的阶级性。群体以民族分,则有宋人、辽人、金人、夏人,于是有了汉俗和善俗或国俗和汉俗,这就表现出习俗的民族性。可是,群体的界线不是绝然分开的,两个群体也可能成为一个群体,因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就有交流、融合的事实发生。习俗有这些固有的属性,宋辽金夏的习俗当然也有这些属性:历史性、传承性、时代性、变异性、地区性、阶级性、民族

2、性,例子不胜枚举,因为本书所述习俗都可以作为例子。宋辽金夏的习俗主要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城市习俗的兴旺发达,其二是多民族习俗的大交流、大融合。(一)城市习俗的兴盛在中国当代的城市里,传统的习俗早已支离破碎。在现代人眼里,习俗似乎与城市文明格格不入。然而,在传统社会,农村固然是习俗产生的沃壤,而城市更是习俗大放异彩的舞台。例如,基本的饮食习俗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产物,但是,城市把它们汇聚在一起,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城市往往使习俗由简趋繁,直至发展到登峰造极。宋代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宋代的城市习俗也繁盛一时,城市有赖习俗使自己显得繁华,习俗依靠城市使自己变得丰富。在宋

3、代,城市和习俗可谓相得益彰。城市的特点首先写在街面上,而街景需要习俗来装扮。辛弃疾青玉案词脍炙人口,请看它所描述的宋代街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不是元宵节,街景怎么会被灯光、烟火和珠光宝气装点得如此灿烂!如果不是习俗的力量,谁能使成千上万的人投入灯的海洋!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城市提供的物质条件和聚居格局,也就不可能有这么热闹的灯节。城市区别于乡村的一大特点是夜生活。农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除了守丧和除夕守岁,一个人没有缘故整夜不睡。城市才有 不夜天

4、 ,这是夜市的习俗在起作用。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的夜市都很发达。两地的夜市都有好几处,一般三更停,五更又开张,热闹的地方则通宵不绝。东京马行街的夜市通宵达旦,热闹非凡,连夜蚊子也无处安身: 天下苦坟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 (蔡條铁围山丛谈卷四)。宋代城市习俗的兴盛突出地表现在商业上。宋代主要城市的商业铺户比比皆是,主要有食店、酒肆、茶坊、肉铺、鱼行、米铺、药店等,各有自己的习俗惯制,各有自己的经营绝招。据说端盘子的能够左手扠三碗,右手从手至肩驮叠约二十碗,一一分给不同的客人,毫无差错(孟元老东

5、京梦华录卷四 食店 )。讲究的茶坊张挂名人字画,插四时花卉,极其雅致。这种装饰档次即使是在当今也堪称一流。宋代城市服务行业同样表现出丰富多采的习俗。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城市的发达程度。北宋东京设有消防组织,有专门的 潜火队 (消防队),派人在高高的 望火楼 上瞭望,一有火情,可以立即扑救。城市一般都有值更人员,他们打着铁板儿和木鱼儿,沿街报告时辰和天气。市民生活上的一切繁琐麻烦之事都可以由 四司六局 解决。四司是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是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诸如筹办红、白喜事,请客送礼,大小家务,都可以由四司六局代劳,主人不用费力,只需按各行业统一规定

6、的工价付帐。专门的娱乐场所和设施是城市所特有的。宋代城市的娱乐活动集中在瓦子勾栏。仅以北宋都城为例,东京梦华录卷五载,汴京计有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则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另有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其中,大的瓦舍司容数千人,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南宋临安瓦子的繁盛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娱乐场里,文艺、体育、杂技等方面的项目一应俱全。有人能玩乌龟叠塔。养七只龟,放在案上,主人敲鼓,龟闻声而动,从大到小一个个往上叠,最上面的小龟倒立,竖起尾巴。此谓乌龟叠塔。有人能玩虾蟆说法。养九只虾蟆,最大的一只踞坐在一个小墩上,另外八个左右分列,大虾蟆叫一声,其他虾蟆也叫

7、一声,并依次到大虾蟆面前点头作声,此谓虾蟆说法(增补武林旧志卷八)。真是无奇不有。城市的消费习俗比农村奢侈,通常要拿钱买方便,拿钱买阔绰。东京梦华录卷四所记会仙酒楼是客人一掷千金的地方: 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百两矣.这些器具,一色的银制。(二)多民族习俗的交流与融合公元年建立的宋朝统治着中原大部和南方广大地区;辽建国于公元年,领有大漠南北和今东北大部、河北、山西北部地区;夏立国于年,辖有今甘肃、宁夏的大部和陕西、内蒙的部分地区;金于年立国号,于年灭辽,年灭北宋,成为与南宋对峙的中国北部封建王朝。

8、最后,蒙古人于年灭夏,年灭金,年灭南宋,中国复归于大一统。宋的统治民族是汉人,辽的统治民族是契丹,夏的统治民族是党项,金的统治民族是女真。在二三百年的历史中,汉、契丹、女真和党项的势力此消彼长,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多机会。有趣的是,若论政治,汉族人在这段时期的总趋势是节节败退,若论文化,汉文化却是层层推进,成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主导力量。在这一时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制度的变迁、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化、民族杂居、民族间的通婚等。契丹、党项、女真人在建国之前尚处于部落社会,其政治组织比较简单、幼稚。当它们建立封建国家的时候,并不能发明或发展出一套崭新的政治体系,它们实际所能做的是借

9、鉴唐宋王朝的体制,于是,汉族人的帝王礼制、君臣关系、儒家伦理都随这套政治体系一起逐渐成了契丹文化、党项文化、女真文化的内容。从另一方面来看,汉文化和这几种文化的同质性增强了。我们可以从金代一次小小的礼节变化来看政治体制变革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女真人的大礼是跪左膝,蹲右膝,拱手摇肘。当女真人也有了君臣关系的时候,这种大礼的适用性就有了问题。汉文化中的君臣关系包含着它固有的礼节,即三跪九叩之类。建立君臣关系,却不沿用它固有的礼节,还算是君臣关系吗?这个问题到金章宗的时候提出来了。经过朝廷上下的讨论,决定在正式朝拜的时候采用汉礼,再不许拱手摇肘而拜(金史?礼八)。契丹和党项本来基本上赖畜牧为生,立国前

10、后,一方面攻占的汉地越来越多,因而所统治的汉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一些本民族的人从汉人处学会农耕,所以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为适应两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辽太宗采取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的两院制,夏也采取著汉分治的办法。一国之内,两种经济文化类型都获得了政治支持,为两种类型的交流、转化减少了障碍。这样一来,汉人的农业文化及其所包括的习俗就必然在这些王朝内流行得越来越广泛,像打春牛劝农耕这样的习俗自然会成为官方的仪式。多民族的杂居和通婚是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因素,也是最有效地促进民族文化习俗交流与融合的因素。杂居和通婚使原本属于不同群体的成员同处于一个社区以至一个家庭,他们之间频繁的

11、交往很容易使他们认同为一个群体,并拥有共同的文化习俗。例如金代的女真人,从东北北部不停地向南迁移,直到黄河、淮河流域,不可避免地与汉人交叉定居。金史?兵志载: 猛安谋克(女真人基层单位)杂厕汉地,听与契丹、汉人婚姻以相固结。 金史?唐括安礼传载,金世宗希望女真人与其他民族杂居, 男婚女聘,渐化成俗.女真人并无节日观念,但是,后来也同汉人一样过十多个节,如新年、元宵、端午、中秋等等,这显然是文化交流的结果。上述政治制度的变迁、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化、民族杂居与通婚等历史条件为汉人、契丹、党项、女真的文化习俗交流提供了机遇,这是一般而论。具体地说,它们的文化习俗交流过程是复杂多变的,有时潜滋暗长,潜移

12、默化;有时引起冲突,以致大动干戈。宋辽金夏的文化习俗交流同样是碰撞、仿效、抵制与吸收等多种机制并行的结果。西夏对汉人文化习俗的态度和由此采取的行动是很好的例子。党项拓跋氏在建立夏朝前,曾先被李唐王朝赐姓李,后被赵宋王朝赐姓赵,并作为夏国公、夏王臣服于唐宋。宋景祐元年(年),赵元昊自立年号,筹建夏国。元昊一向认为,党项人 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 (西夏经卷六)。于是,元昊在继夏王之后,主张按党项的文化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为本,建立本民族的独立政权。元昊对本民族已经接受的汉文化大加排斥:例如,他取消唐、宋赐给的 李 、 赵 汉姓,改姓嵬名氏,自己也不再叫 元昊 ,改名 曩霄 ;他强令国人三日内一

13、律削发,改宋代的发式为党项人固有的发式,即由披发改为削发后穿耳戴环。元昊的儿子谅祚即位掌权后,即下令夏国人不再沿用党项的蕃礼,而改用汉礼,穿汉人服饰。六年后,谅祚死,岁的儿子秉常即位,由太后摄政。第二年,专权的后族宣布废除汉礼,恢复旧蕃礼。到夏崇宗永安三年(年),朝廷又开始重儒学和汉礼,汉族文化习俗和党项文化习俗不再被朝廷认为是互相排斥、你死我活的关系,而被认为是互相补允、相得益彰的关系。尽管 汉礼 和 蕃礼 在西夏朝廷一直斗来斗去,但是,汉族文化习俗和党项文化习俗在民间的交流却始终没有停止。实际上,在夏崇宗以后,汉学和汉礼与蕃学和蕃礼得以并驾齐驱,是两种文化习俗在整个西夏社会势均力敌的反映。

14、宋辽金夏时期民族文化习俗的交流过程有时是曲折的,有时是顺利的,无论如何,其结果都是显著的。女真人对元宵节的态度颇能说明这一点。宋代汉族于上元之夜家家都要张灯结彩,并伴有赏灯游玩的习俗。金初女真人不知此节此俗。金太宗天会七年(年),有一个被抓到金上京的僧人不忘汉人习俗,在上元之夜用长竿挑灯到街上游玩。不巧被金太宗吴乞买看见了。金太宗颇感奇异,以为是星星。手下人查问后告诉他,这是汉族僧人所挑之灯。又不巧的是,前一段时间,一些来自南方的人密谋造反,因消息走漏而被女真人捕杀。太宗因而怀疑此灯为谋反信号,派人把这位僧人杀了(松漠经闻卷上)。这个僧人死就死在不知入乡随俗,而太宗滥杀无辜,错就错在他不知汉族

15、的这一风俗习惯。后来,金移都于燕京(今北京),开始有元宵张灯的习惯。大金国志?海陵纪载, 贞元元年(年)春正月,元夕张灯,宴丞相以下于燕之新宫,赋诗纵饮,尽欢而罢.此时距杀那位僧人不过二十几年。再过三十多年以后(这是文献记录的年代,实际上更早),金朝的元宵佳节已是盛况空前,不亚于宋朝。世宗纪载,大定二十七年(年)正月, 元夕张灯,琉璃、珠璎、翠羽、飞仙之类不一,至有一灯金球为饰者。都人男女盛饰观玩,至有十八日而罢.闹元宵闹到正月十八,与宋代完全一样。女真人接受汉人文化习俗就是如此快速、地道。总的来说,在宋辽金夏多民族文化习俗的大交流、大融合的过程中,汉族的文化习俗处于中心地位,它们之间同质性的

16、大幅度增加是以契丹、女真、党项大量接受汉文化为前提的。同时,也有一些汉人接受契丹、女真、党项的文化习俗,融合到兄弟民族之中去了;这些兄弟民族的某些文化习俗也曾在汉人之中风行一时。宋范成大在揽辔录中曾说: 民亦久习胡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盛在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已北皆然,而京师尤甚。 在宋代,女真人的羊裘狼帽曾是汉人的抢手货。鉴于宋、辽、金、夏各朝习俗在中国文化上的不同地位,加上辽、金、夏各朝习俗的资料奇缺,我们在章节安排上以宋代习俗为主,辽、金、夏的习俗各占一节。至于朝廷习俗和民间习俗,则根据资料情况,或分而叙之,或只叙其一。二、宋代岁时节令习俗(一)元旦朝会宋代元旦朝会是元旦之日

17、文武百官及诸蕃使节、各少数民族(当时称国)的使者,向宋朝皇上朝贺,拜祝新年的大典。元旦朝会规模宏大,仪式隆重,有一套完整的礼制。宋史卷一百一十六记载,神宗元丰元年(年)宋敏求上 朝会仪 二篇,确定了元旦朝会的礼制,规定朝会地点设在大庆殿, 御坐大庆殿 , 百官、宗室、客使次于朝堂之内外 ,规定了仪仗、乐队、乐器的规格,朝会的顺序等。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记,皇帝于元旦 三茅钟鸣,驾兴,上服幞头、玉带、靴袍、先诣福宁殿龙墀及圣堂炷香 ,祈祷丰收之年; 次至天章阁祖宗神御殿行酌献礼 ,给祖先上供; 次诣东朝奉贺 ,向太后祝贺; 复回福宁殿受皇后、太子、皇子、公主、至郡夫人、内官、大内以下贺,贺毕,

18、驾始过大庆殿.此时百官早已都依次等在宫门外,一直等到天色微明, 疏星绕建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虾蟆梆鼓并作,执挺人传呼,宫廷役吏才来开宫门。百官联辔进入宫城。元旦大朝会在大庆殿举行。殿庭可容纳数万人。四名身穿铠甲雄壮威武的武士站在殿角,称为镇殿将军。两廊陈列着车驾、卤簿、仪仗。兵部设黄旗仗千人,从宫门一直到大殿,金吾军执大仗黄旗站在大殿内外,殿阶列把清凉伞。参加元旦朝会的人,有三师、三公、宰执、三省、宣徽院、翰林院、六部、御史台、秘书省、外正副任等官员,还有诸路举人,以及各国、各藩的朝岁使。文武百官 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 ,士服为青边白袍,诸州进奏吏带来地方献礼,各国各地贺岁使

19、人员众多,如大辽、西夏、交州、回纥、于阗、南蛮五蕃等。他们都 入贺殿庭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卷六)排班等候。大乐令等乐官站在殿内外。阁门催班。这时千官耸列,朝仪整肃、气氛凝重。接着是皇帝御辇来到,一片清跸之声、乐队奏 乾安乐 ,皇帝转过玉屏,于御座就坐。宋皇头戴通天冠、身穿红袍。十分威严。殿中香烟缭绕,一片肃穆景象。宰执、枢密使率领百官向皇帝祝寿,行舞蹈之礼,多次跪拜。禁卫人员高声嵩呼,声如振雷,称为绕殿雷。太尉代表百官祝福皇帝 万寿无疆 ,皇帝宣制答辞。众人又跪拜舞蹈。最后奏乐,皇帝下御座,百官、贺使退下。朝贺仪式结束,皇帝赐宴,北宋时宴席设在大殿内外。亲王、品位高的官员,三师、三公

20、,升殿入席,其他就座于廊下。群臣于席间向皇帝祝寿。对于辽使、高丽使则 就馆赐宴.元旦朝会宋皇赐给群臣幡胜等物,苏辙有诗云: 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 (栾城集?元旦赋三绝句卷十五)苏轼还有诗: 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苏轼诗集?和子由除夜元日卷三十)更有北宋词人毛滂水调歌头?元会曲详细记述元旦朝会的盛况: 朝元去,锵环佩,冷云衢。芝房雅奏,仪凤矫首听笙竽。天近黄麾仗晓,春早红鸾扇暖,迟日上金铺。万岁南山色,不老对唐虞。 元旦朝会各少数民族使节尤引人注目,他们服装各异。据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卷六载, 大辽大使顶金冠,后簷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腰系金蹀踱(佩带上的饰物).其副

21、使 展裹金带,如汉服.大使拜时用契丹人礼仪 立左足,跪右足,以两手着肩为一拜 ,即单腿跪,不叩首,两手同时着肩。副使则用汉礼跪拜。夏国大使、副使皆戴形制短小的金冠,穿绯红色窄袍,叉手而展拜。高丽(今朝鲜)、南番、交州的使节,和汉族礼仪一样。回纥使者皆 长髯、高鼻 以 匹帛 缠头,并且披散着长袍。于阗使都戴 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 ,并带着妻子来。南蛮五姓番入朝是椎髻乌毡,用僧人礼。朝见后,宋皇立即赐汉装,锦袄之类。另外真腊(今柬埔寨)、大理、大食(波斯)等国使者也万里跋涉来宋朝贺。辽使住都亭驿,西夏在都亭西驿,高丽使住梁门外安州巷同文馆,回纥、于阗使节住礼宾院,诸番国使住在瞻云馆或怀远驿。

22、辽使初二去大相国寺烧香,初三在南御苑射箭。宋朝挑选出善射的武臣伴射。列招箭班十余人站在箭垛子前,使者用弩子射箭,先由一个裹无脚小幞头,穿锦袄的辽人,把弩子踏开、舞旋、搭箭、瞄准,后由辽使校正、发箭。宋朝伴射武臣射中目标,皇上赏赐闹装、银鞍、马、衣服、金银器物。伴射得胜,京城人民遮路争呼口号,射箭活动观者如堵。使者入朝辞行,皇帝赐宴饯行,并赐马匹、银、帛等许多礼物。南宋迁都临安(杭州),朝廷庆祝元旦的大朝会停了十多年,直到绍兴十五年(年)才又开始,南宋以文德殿为大庆殿,设黄旗仗人,较北宋减少三分之一。朝会后次日改去灵隐寺进香。朝廷的元旦朝会更趋于程式化。正月一日全国上下充满节日气氛,帝都东京也热

23、闹非凡。东京梦华录?正月卷六记有: 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关扑:赌戏,用钱赌,掷财物)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观睹,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惯习威风,不相笑讶。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 吴自牧梦梁录?正月卷一记南宋情景也如北宋, 民间士庶皆相交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字,竟日不绝。家家欢宴,笑语喧哗.元旦,又称岁首,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宋代民间庆祝方式既继承了历史传统,又有自己时代的特色。从继承传统来看

24、,一、鸣放炮竹,即 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诗除日)。放炮,既送旧,又迎新,又有驱邪辟鬼的意义。二、更衣拜年,家人 以次拜贺 (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同时还 往来拜节 (梦梁录)。三、饮屠苏酒,王安石有 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句。古代即有正月初一饮屠苏酒风俗,宋亦有此俗。屠苏酒为一种防病药酒,据唐韩谔岁华纪丽?元日说合家饮屠苏,可以不病瘟疫。四、进椒柏酒,荆楚岁时纪早有记载,宋代仍有此习俗。北宋毛滂玉楼春?巳卯岁元日有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描写出椒柏酒的清香芬芳。五、挂桃符,古代有 造桃板著户 (荆楚岁时纪 正月一日条)之俗,宋代仍沿袭不辍,如陆游诗: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25、(剑南诗稿?除夜雪卷十九)。桃符是一块桃木,可插于苇索旁边,传说可避邪。六、乞如愿,用细线绳拴一锦人,投入粪堆中,执杖痛打。南宋范成大有打灰堆词描写这一活动: 除夜将阑晓星烂,粪埽堆头打如愿。杖敲灰起飞扑篱,不嫌灰涴新节衣。老媪当前再三祝,只要我家常富足。轻舟作商重船归,大牸引犊鸡哺儿,野茧可缫麦两岐,短衲换著长衫衣。当年婢子挽不住,有耳犹能闻我语。但如我愿不汝呼,一任汝归彭蠡湖。 (石湖诗集卷三十)这里强烈反映南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企盼。七、贴钟馗像, 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 (梦梁录卷六)钟馗可以镇压诸鬼,贴于门上诸鬼不敢入门。宋代元旦的特点是城市中娱乐活动增多,商业活动形成高潮。庆祝时间

26、延长。前面所引东京梦华录、梦梁录全面反映北宋南宋元日京都的热闹情景。街上搭起彩棚,有各色各样货物出售,还有舞场歌馆供人娱乐,更有赌戏,纵人观赏。妇女也毫不顾忌地观赌,入店宴饮。又据明朱廷焕辑录的增补武林旧事记载,宋代年节的活动从 旧岁冬孟 就已开始, 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供贵邸豪家幕次之玩 ,而且 每夕皆然 , 每夕楼灯初上,则萧鼓已纷然自献于下.可见歌舞活动早于年前就已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灯节。灯市也是年前就已开始。增补武林旧事载: 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冬孟)以后每夕皆然.北宋秦观念奴娇写元旦情景有 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 表现了宋代年节的热闹景象。另

27、据清波杂志(周辉著)记宋代士人已有贺年投刺风习,有一读书人,令人牵着马,每到一门就喊数声,留一刺字表示来过,这就是宋代贺年新方式了。 刺 古代用竹,用木刻上自己的名字,交给要谒见的人,谓之 刺 ,后代发明纸,用纸写上自己姓名也谓 刺.年节活动,不限于元旦一天,从初一到初七,习俗一天占一物。北朝董勋答问礼载,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羊日,四日为猪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初一画鸡在门上,七日贴人在帐子上。这种风俗表现了人们对于人寿年丰,六畜兴旺的希望。宋时南方仍讲人日,有贴人、登高等习俗,南宋词人姜夔一萼红?丙午人日词有 故王台榭,呼唤登临。朱户粘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

28、寻.(二)立春立春是节气之首,多在正月内,一般计算方法是在冬至后第天为立春,或大寒后天为立春。立春标志新的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我国是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对于立春十分重视,朝廷每岁 以立春后上辛祈谷 (宋史?礼三卷一百)。民俗方面有鞭春牛,剪幡胜,吃春盘等。鞭春牛是古俗,宋东京梦华录卷六记载: 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春牛是用泥制做而成,立春日皇帝命人用彩鞭打春牛,叫做鞭春或打春。鞭春的意义主要是促耕助农。南宋朝廷也有这一习俗。 前一日,临安府(杭州)进大春牛,设福宁殿庭。驾临幸,内官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御药院例取牛睛以充眼药 (增补武林旧事?立春卷二)。从这则记载看鞭春牛还有驱除疫鬼等作用, 取牛睛 则有迷信成份。除朝廷鞭春外各地方政府也举行这一活动。 开封、符祥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 (东京梦华录卷六)又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载,立春前一天,在鼓门前立一土牛,如果天气睛好,从晚饭后到早晨,全城人出来观看,大户人家坐轿绕牛观看。相传说 看了牛,一年都顺当、吉利.百姓以春牛为礼品, 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