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6.63KB ,
资源ID:205900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5900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播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播学教程Word文件下载.docx

1、(一) 传播:信息的传递与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科学给出的传播定义)(二) 信息的定义(P2)。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历史。总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三) 分类:人类信息与非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三、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一) 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与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二)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的基本特点)(P2、P4)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转规律的科学一、 社会传播

2、的系统性(p2 p5)二、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一) 社会系统: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其功能在于保证社会结构的整合性,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换(互动)来实现自我调节,以是适应环境变化,维护社会的运行与发展。(二) 社会信息系统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系统:原因是社会环境适应过程五要素(布克里提出)1. 要有不断向社会系统内引进“复杂性”(多样性)的源泉2. 要有既保持系统内的“紧张”又不断满足社会成员需要求的机制3. 要有将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适当连结的双向传播网络4. 要有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而进行自主决策的系统5. 要有保存并普及意义、象征和价值体系的有效机制以上五要素离开了社会信

3、息系统就不能得到满足。(三) 特点(P2 P6)三、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1.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2.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危害:它们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 3.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咋办呢?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些矛盾,不断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向更高的阶段。4.

4、传播学的任务(p3)(决定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性质)1) 作为社会科学,传播学研究的焦点始终是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传播学也探讨信息技术,但是不从事技术开发,它所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问题。如新媒体对舆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2) 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应该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如,广告营销,解决传播隔阂,意识形态宣传。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 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1. 德意志意识形态使用了“交往”2. 人类的总体活动分为两大类:生产与交往。交往与生产从人类诞生第一天起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生

5、产就不会有交往,也就不会有生产。分工产生于生产的需要,而交往则是实现生产和分工的保障,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程度,不但决定着一个社会或民族的内部结构,而且制约着他们的外部关系。3. 物质生产,即生产必需的物资生活资料的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4. 精神生产,即表现为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5.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唯物主义的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1) “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在现代传播学

6、中,传播指的是以“信息”(广义上的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并没有多大差异。2)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区别。6. 综上,我们不能孤立地考察传播,而应该把它放在人类生产和交往活动的总体(社会总系统)中加以考察;我们也不能抽象地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而应该把它放在具体条件下、放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加以考察。(考察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转规律的基本出发点)二、 从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耳朵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联系1. 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物质生产创造了人本身,作为人的重要属性的精神活动也是它的产物。信息生产与信息传播是建立在物质生

7、产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上的,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需要。2.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发展是以物质生产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没有物质生产的发展,也就不会有精神生产的发展。信息社会,只能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3. 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个人的真正的精神财富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财富,而人们在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他们在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体现。研究现代信息社会,决不能忽视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和社会制度对信息产生和信息传播的制约作用。,从而认识在不

8、同性质社会制度下,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活动会存在本质的区别。独立性和能动性1. 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分工程度越高,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独立性越强,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就越大。2. 现代社会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主要的资源。这并不排斥物质生产的重要性,而是说不发展信息产业,物质生产和整个社会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信息社会,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将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信息社会的到来显现了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预见。3. 我们在考察现代社会的信息生产与传播之际,在考虑到它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它作为人类精神

9、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而后者也正是从传播学者所关注的领域。影响:精神交往理论不取代传播学,而是提供科学的传播观:既不忽视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作用,也不能无视作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特殊规律。仅强调前者,经济基础还原论;仅强调后者,头重脚轻,欧洲批判学派。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观点才能做出科学的阐释。三、 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1. 正确处理批判与借鉴的关系2. 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3. 研究传播学要从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一基本宗旨出发。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区别于动物传播的本质特

10、征:能动性和创造性一、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1. 每一种动物的个体和群体都有肚子的信息系统,其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2. 每种动物、动物中的每个群体和个体都有独自的信息传递、接收和反馈的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在维持动物社会的生存和进化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面前,只有那些具备相对发达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适应环境变化的种群才能生存到今天。二、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1. 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行为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三、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1、

11、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2、 前语言传播时代。就是动物传播。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摆脱动物状态的决定性的一步。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四、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1. 人类语言的特性(p13 p16)2.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第二节 二节统p16诉我们,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得创造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进行的。根据媒介产生与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把迄今为止

12、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一、 口语传播时代。二、 文字传播时代。三、 印刷传播时代。四、 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一、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1.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2. 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P193.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核心思想: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得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二、 信息

13、爆炸与信息社会1. 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加。2. 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信息社会。三、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1. 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且对政治和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2. 从媒介普及的角度,可以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分为两个进程,即初级信息化阶段和高度信息化阶段。3. 体外化信息系统P19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信息是符号和意义

14、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一、 符号的意义(一) 声音语言:人类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体系,从动物到人的。(二) 文字:人类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实现了体外化的记录、保存和传播。进入文明。文字是声音语言的再现和延伸,声音语言和文字并称为语言符号体系。语言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二、 信号与象征符(一) 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二) 象征符的作用已经超出了知觉的层次,而具有表象和概念的功能。(三) 象征符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还在于一种食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四) 象征符是一种社

15、会文化现象,同一个象征符在不同社会里会有不同的解释;即便在同一社会里,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会发生意义的变化。三、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人类拥有最完整的符号体系。既包括信号,也包括象征符。四、 符号的基本功能(一) 表述和理解功能。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而目的是交流意义,换句话说即交流精神内容。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者只能借助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能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二) 传达功能。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如果不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的。(三) 思考功能。思考是人脑中与外部信息相联系的内在意识活动,是内在的信息

16、处理过程。人在思考之际,首先要有思考的对象和对于对象事物的知识,是内在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思考之际,首先要有思考的对象和关于对象事物的知识,而这些都是以形象、表象或概念等符号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的。因此,思考本身也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在人类传播中,任何符号都与一定的意义相联系,换句话说,人类在传播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交流精神内容,即意义、一、 什么是意义(一) 意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意义活动,是人类最基本得活动之一。(二) 意义本身是抽象的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

17、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二、 符号意义的分类符号是意义的携带者,任何一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我们也可以将之称为符号的意义。(一) 明示性意义是某种文化环境中多数社会成员共同使用和有着共同理解的意义,暗示性意义中既有多数成员共同使用的,也有特定个人或少数人基于自己的联想而在小范围内使用的,因此,对它的理解也未必多数成员都一致。(二) 确定外延和内涵,是为事物的概念下定义的两种基本方法。(三) 区别性意义是通过分析符号间的关系来显示的,与意义区分无关的因素一般不包括在内。所以,在这种分类法中暗示性意义、比喻、引申等并不包括在其中。(四) 语言符号的暧昧性主要

18、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2.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多义性指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有时我们判断不准应该属于哪一种。3. 人们可以借助传播过程中的其他条件或情境来消除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还能积极地利用这种暧昧性和多义性来创造和表达新的意义。如,歇后语。三、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1. 传播者、受传者和情境的意义(P28)2. 符号本身之外还有意义的原因:1) 不能以明确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的意义不是清晰的意义,只能说是模糊的意义或意义的胚芽。2) 符号和意义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意义具有多变性。普通语义学家认为,语言

19、是静态、有限、高度抽象的,实际是动态、无限和具体事物。3) 人类整体驾驭符号表述意义的能力是无限的,而作为个人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日常传播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辞不达意”的情况。4) 至于情境意义,也可以说是由一系列情境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因此,意义并不仅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这个观点,不仅与符号和意义的有机统一这个命题不矛盾,相反,它正证明了人类的符号和意义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人类传播是一个以信息为媒介的社会互动过程。社会信息是由符号和意义构成的,而人类区别于动物信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类能够使用象征符号来传达象征意义,因此,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也可以作

20、为象征性社会互动活动来把握。一、 人类的象征行为(一) 象征行为的意义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功能,通过这种能力,人类能够发现宇宙和社会万事万物的象征关系,并从个别事物和眼前事物、从森罗万象的具体性和千变万化的多样性的束缚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进入一个自由的传播境界。人类创造出了最完整的象征符体系,利用这种体系,人类能够保存和传达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协调和控制社会行为,创造和继承社会文化,象征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化、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机制。二、 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一) 象征符交流或意义交换被交流或交换的意义,对传播者而言是他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映的预想;对受传者而言是他对传来

21、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映。(二) 意义交换作为互动性传播活动,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库利: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2. 米德:它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1) 人的“自我”意识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而形成的。2) 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3) “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4) 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即个人适应社会的过程,但形成后的自我反过来也会积极地作用于社会。个人必须适应社会,同时又是社会创造的主体

22、,这一点体现了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制约关系。3. 唯物主义观点。1) 象征性社会互动虽然交换的是精神内容,但它是建立在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的。2) 意义互动是在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它既是社会关系形成的纽带,又反过来体系那了社会关系。三、 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一) 现代社会的象征符视听甚至是触觉符号包围在当今人们的周围。现代人正在把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符号加以利用,为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与他人交换这种意义,并通过意义的交换实现自己的目的。人类的生活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二) 消费文化: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

23、的消费。即由物质的消费变成了精神的消费,人们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现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鲍德里亚认为,由于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现代社会的消费传播正在越来越体现出“差异化”的特点,即追求个性与众不同,所谓“风格传播”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消费结构下,商品和服务的流行性越来越强,而流行周期则越来越短。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的确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三) 日本传播学者林进:传播过程的断裂象征体系大风改造以渐进的方式为宜,过激的变动或完全的更新会导致“传播过程的断裂”,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人类

24、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和系统性。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一、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一) 讯息(message):在中文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等,这是一个与信息(information)意思相近又有微妙差别的概念。一般来说,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二) 分解:讯息-符号与意义、传播者-发信者与符号化者、受传者-收信者与符号解读者二、 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 施拉姆与奥斯古德的循环模式的不足1. 它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至少从模式本身来看是如此),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在政治、经济

25、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以及传播能力等方面通常存在着差异,这种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传播关系是极少见的。2. 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三、 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 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一) 过程研究通常具有两个特点(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除外)1. 他们考察的是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而不是宏观的综合的传播过程;2. 这种研究主要目的是揭示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并不重视对过程以外的因素的考察。二、 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一)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二)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1. 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传播

26、者的人格机构。传播者的同僚群体、传播者的社会环境、传播者所处的组织、媒介内容的公共性所产生的约束力、受众的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本身以及媒介性质的压力或约束力等等。2. 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受传者的自我印象、受传者的人格结构、作为群体一员的受传者(受众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受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讯息内容的效果或影响、来自媒介的约束力等等。3. 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这种选择和加工也可以说是传播者背后的许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这种选择当然也是基于受传者本身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需求做出的。此外,制

27、约媒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受传者对媒介的印象,而这种印象是基于平时的媒体接触经验形成的。三、 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一) 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意义:1. 这些观点不但丰富了既有的传播学理论,把美国的主流传播学有意无意回避的一些重大课题,如传播与精神生产的结构关系、传播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关系等等提上传播学研究的日程。2. 日本学者基于这些观点,从信息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消费过程”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信息传播结构及其内部机制进行了尖锐的分析,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精神生产过程的固有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船舶结构和传播关系的不平等,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3. 研

28、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传播也离不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指导。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和市场化社会的过渡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从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入手,对我国的信息传播的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这对于建立合理的、功能健全的社会传播系统,对理顺我国的社会传播关系,对推动我国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五章 第六章(参考书上)第六章 大众传播一、 大众传播的特点1. 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这个特点说明,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2. 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新

29、技术的发展使大众传播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的主要部分。3. 大众传播的对象不是特定阶层或群体,而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受众是一个模糊的集合概念,它并不特指社会的额某个阶层或群体,而是指社会上所有的“一般人”。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也意味着它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4. 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也具有文化属性。一方面,需要付费购买,另一方面,信息产品又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一般物质产品不同,人们对它的消费主要是精神内容即意义的消费。意义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这里的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5. 大众传播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单向性。互动机制较弱,反馈大多是事后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大臣传播的单向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只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型;二是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能力。这一特点为大众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