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1.68KB ,
资源ID:205730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5730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能源化工行业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能源化工行业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1、(壹)补助资金管理政策19(二)补助资金标准实施原则20(三)补助资金支出范围和方式20七、保障措施23(壹)加强组织机构领导23(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23(三)加大技术推广力度24(四)建立经济激励机制24(五)强化示范引导功能25(六)发挥舆论导向作用25(七)优化人才队伍培训25(八)举办省市交流学习26(九)健全合同能源管理26(十)扶持能效测评标识26前言可再生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可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壹次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这些能源基本上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能,具有清洁、高效、环保、节能、经济、保护资源的特点。有效开发利用可再生

2、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对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合肥市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安徽省建筑节能专项规划(2009-2011年)、安徽省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提纲等节能规划,参考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结合合肥市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制定本规划。壹、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现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部分解决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电力照明等

3、能源需求问题。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合肥市积极贯彻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产业化应用及降低建筑能耗的方针,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壹)资源调查深入细化。在已有的太阳能和浅层地能的资源分布认识上,合肥市对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展开了更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依据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合肥站(58321)得到的大量合肥市典型气候年等观测数据,完成了合肥市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太阳能气象数据分析报告;2008年,完成了合肥市典型气象年太阳辐射评价报告。合肥太阳能资源有如下特点:1.合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数在2100h左右,日照百分率为48%。夏末8月,是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多年

4、平均为247.6h,日照百分率为60%;早春2月,是日照时数最少的月份,多年平均为135h,日照百分率为40%左右。3月由于气旋活动开始频繁,云系增多,是日照百分率最低的月份。2.年太阳总辐射的总量平均为4444.91MJ/m2,最高年份可达5000MJ/m2,少数年份可能低于4200MJ/m2。正常评估合肥市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数在4200-5400MJ/(m2a)之间,资源丰富程度为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所规定的第三级。从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见,除6月中旬的梅雨季节外,全年太阳能资源较为稳定,反应在壹年中各月日照时数大于6h的天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全年均值为3.09。3.随着城市规模扩大,

5、市区汽车保有量增加,大气透明度逐年下降,太阳能资源效能缓慢下降。但只要利用技术合适,仍然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2003年,安徽省327地质队在安徽省地质勘探院的支持下,完成了合肥地热资源大地电磁测深(MT)勘探;2005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安徽工程勘察院针对合肥市地下热水完成了安徽省合肥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2009年度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立项中将合肥地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列入资源调查重点。合肥浅层地能资源有如下特点:1.浅层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土壤温度相对恒定,几乎不受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再生迅速,可循环使用。浅表层年平均温度为1722,每百米的温升大约为3.5。地表下5m以下地

6、温壹年四季随外界环境的变化波动很小,约等于当地年平均气温,可分别在冬夏俩季提供较高的蒸发温度和较低的冷凝温度。2.浅层地热能储量巨大。据专家测算合肥市域地区按7000平方公里计算,每年可开采浅层地热能的资源量相当于1.4亿吨标准煤。3.地下浅层热能的热流传递以传导型为主,地温梯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其实质就是地层中岩石热导率的变化。通过钻孔稳态测温资料,本区地温在垂向上基本呈线性变化,地温梯度近似为壹个常数,这说明地温不会发生异常变化。(二)高新产业蓬勃发展。2008年,合肥市发展了具有壹定规模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生产企业20多家,太阳能热利用行业产值10多亿元,年产太阳能热水器100多万台,已形成集生

7、产、研发为壹体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基地,生产和应用规模处于地级市全国前列。其中美菱太阳能和荣事达太阳能在太阳能光热利用生产和技术开发上走在市场的前列;合肥泰格基于分体式太阳能光热应用技术研究,产业快速增长。太阳能光伏利用企业在逆变器研究及生产方面已经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和竞争格局,光伏年产值达20亿之上。同时具有壹定规模的地源热泵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10多家。正在编制的合肥市2009-2015年工业节能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以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能源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力争达到国内领先;特别是在太阳能产业方面,要支持阳光电源、景坤新能源、派雅新能源、国轩高科、美菱集团、荣事达集团等

8、太阳能企业快速发展;支持肥东新城经济开发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工业园建设,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努力打造合肥市光伏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我市的科研优势,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引进多晶硅提纯先进生产工艺,降低光伏电池的制造成本,研制价格低寿命长的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大面积材料和器件,建设非晶硅薄膜太阳能产业化及光伏发电应用项目;巩固我市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研发水平、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进壹步壮大我市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总体规模。地源热泵利用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力量雄厚,在多个大型公共建筑上都有规模化应用。安徽绿寰地能空调X公司等企业在地埋管技术、热泵主机研发都有技术上的新突破。2008年,土壤源地源热泵装机能力达到

9、8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科研创新成效显著。科研院所和企业都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构建科研技术平台,占据技术研发高端,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研究等多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太阳能真空管镀膜技术、太阳能水泵增强换热技术、太阳能光伏阵列数字化控制技术、太阳能建筑壹体化应用技术、浅层地热地下埋管关键技术、双源空调热泵机组技术、可再生能源热效率检测技术等20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依托中科院太阳能行动计划,成立的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研究发展中心暨太阳能人才培养基地,进壹步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科研创新。下表为近年来国家省部级资助的太阳能光热和光伏建筑应用的科研项目。项目名称起止时间中科

10、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太阳能建筑应用中的新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2009-2012十壹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太阳能集热建筑模块的研究和开发2007-2009国家科技部“863计划”专题课题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壹体化中的关键问题研究2007-200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子课题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壹体化综合利用技术2008-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PV-Trombe墙系统光电光热综合性能研究2009-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功能热泵系统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及优化2005-2007带有竖透明隔热蜂容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研究2001-2003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和建筑

11、壹体化和香港城市大学合作项目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壹体化技术研究2003-2005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被列入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111计划”建设的可再生能源且网发电科学和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安徽省新能源利用和节能省级实验室;主持承担国家973、863、重点基金等国家及地方科技项目5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委托项目300余项。中心在太阳能电池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配套装置研发、能量转换技术和装置的研究开发、光伏系统专用高效配套装置的研究开发、风能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风-光-柴-蓄复合能源发电技术及且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大功率高压节能技术和关键控制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各类新能

12、源和节能高新技术产品及其配套生产工艺、生产用测试检测装置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合肥市进行了3个项目的节能试点:合肥城建投资建设的新建居住建筑“缤纷南国”小区节能50;安徽皖能集团发展有限X公司2幢28层住宅楼4万多m2“贵都花园”节能50住宅项目;公共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鸿路大厦”。同时,在肥科研院所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研究上都巨大进展。依托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编制了合肥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组织承担了国家“十壹五”科技支撑计划空气源节能空调研发工作。(四)建筑应用推广迅速。2006年,以建设部批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国

13、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节能省地型产业化研发中心”为契机,合肥市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在相关标准规范的支持下,太阳能、浅层地能在合肥大剧院、金星花园、富广大厦等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扶持研发的风光锂电绿色照明系统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且在汶川地震灾区成功应用,引起广泛关注。我市蜀山开发区积极试用风能太阳能路灯系统,仅壹条次干道,年节约电费就达19万元继2007年合肥市科学家园小区列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后,琥珀名城、俩淮豪生国际大酒店、滨湖合肥科技创新展示中心等建筑相继采用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形式。截止2008年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小区)面积50多万平方米

14、,累计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约920万平方米,光伏电池功率1.5MWp,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面积70多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常规能源约20万吨标准煤。合肥阳光电源700KWp等壹批光伏发电项目完成示范项目申报工作。节能项目硕果累结,合肥大剧院、星里海顿公馆、科学家园、东海花园、安徽农大节能监管系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壹批试点示范工程,已成为推动我市乃至全省大型公建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建设的典型和样板。通过试点示范,带动了壹批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节能技术的转化、示范引导和成果扩散作用日渐凸显。(五)政策标准保障有力。合肥市积极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

15、制定了地方资源特色的鼓励性和扶持性政策,也采取了相应的限制落后技术发展、鼓励建筑建设企业设计开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引导物业管理X公司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维护、保养机制。编制且出台实施了合肥市“十壹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合肥市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建筑业能源消费统计制度的通知、合肥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和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出台合肥市商贸业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合肥建筑节能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积极鼓励建筑开发商、建筑业主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2006年以来实施的合肥市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

16、的意见、关于进壹步加强我市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市建筑节能施工质量和验收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政策和措施。汇集编撰的合肥市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手册以特定章节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质量监督政策和工作流程。合肥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暂行办法也相应对冬季集中供热采暖中应用可再生能源进行了相关要求。2009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在标准规范上,制定出台了合肥市“十壹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太阳能和建筑壹体化技术实施细则、合肥市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实施细则、合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

17、量验收规程实施细则和合肥市居住节能建筑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多项规划政策。同时发布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壹体化设计和应用图集、地源热泵地下施工图集等图集规范,有力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正在制定中的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合肥市建筑能效测评和标识实施细则都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供了标准规范上的保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壹定成绩,但从建筑面积总体上见可再生能源占建筑用能的比例低,在市区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建筑不到32。二、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壹五”期间,国家在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我市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壹)可再生

18、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迅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安徽省“十壹五”能源发展规划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提出了壹定的要求。2006年,建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壹系列文件,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2007年,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等多项推动下的示范政策。(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日趋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太阳能热水器从简单直接系统发展到集中式采集供热水系统、集中式采集分散式供热水系统

19、;建筑物太阳能采暖、被动式太阳房等系统可适应复杂气候条件;太阳能光伏利用从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展到薄膜太阳电池。(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范日益完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太阳能利用和建筑壹体化技术标准(DB34854-2008)、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等壹批技术标准规范颁布实施,为可生能源建筑应用提供了良好技术保障。2009年,住建部批准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局部修订条文。2007年,合肥市发布了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合肥市居住建筑节

20、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标准(围护结构部分)等建筑节能技术规范及太阳能光热利用及地源热泵建筑应用图集,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需求稳步增长。合肥市目前正处在工业化飞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领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领域,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处江淮之间的合肥冬季采暖需求稳步增长,建筑能耗快速增长,建筑能源供给形势严峻。合肥市既有建筑1.29亿平方米,既有民用建筑面积约1.08亿平方米,目前全市城镇太阳能热水系统和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面积都具有了壹定的规模,已应用太阳能光热建筑面积92

21、0万平方米,应用浅层地能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有良好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基础。合肥市地处夏热冬冷地区,没有城市集中供暖强制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热环境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合肥出现了近三个月的采暖期。新增的建筑面积要供暖,必须采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浅层地热资源,因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潜力巨大。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步伐,迅速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促进建筑节能快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原则为又快又好地实现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目标,工作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壹是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的建筑特点、建筑使用人群

22、、地质条件等状况,选择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及建筑壹体化应用技术,针对推广应用中的问题,及时加以分区分类指导。二是坚持市场推动原则。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的同时,以建筑用户作为市场消费者,重点刺激建筑用户的可再生能源应用需求,推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积极参和产品开发,建立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市场拉动机制。三是坚持科研领先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开发为目标,着力提升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全市力量开发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形成壹定数量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提供强有力技术保障。四是坚

23、持全面发展原则。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中,坚持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同时发展的道路,促进建筑能耗运用方式的转变;坚持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浅层地源热泵同时发展的原则,促进技术和建筑应用的紧密结合。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壹,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可持续发展。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目标在“十七大”精神指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要求,以转变建筑能耗结构为目的,以太阳能、浅层地能建筑壹体化应用为重点,通过示范项目扶持的方式,完善政府政策法规,强化规范标准,加大科技创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24、贯彻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目标。(壹)总体规划目标。通过2009-2012年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完成项目建设、配套能力建设、科技研发能力建设。1.项目建设方面。在政府资金补助的推动下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其中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750万平方米左右,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250万平方米左右。2.配套能力建设方面。出台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管理政策9项;出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规范5个左右;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检测机构45个,能耗监测数据点40多个;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设计咨询服务机构10个之上。3.科技研发能力建设。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学研平台,企业技术开

25、发中心5个,在合肥科学城高创科技孵化基地内培育企业和科研机构高新技术孵化项目10个左右,争取建设2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2012年,全市新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750万平方米,占当年新建民用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之上。累计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之上,年替代常规能源约4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0.5万吨,二氧化硫340吨。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壹体化应用面积600万平方米;推广太阳能电池板功率3.5MWp;推广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面积80万平方米;建立5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立2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业基地,建设20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

26、示范工程;完善15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能设计、节能咨询、节能评估等服务机构表。(二)2009年度目标。1.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强制推广12层以下居住建筑太阳能光热建筑壹体化;完成新建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300万平方米,浅层地能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示范完成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节能改造20万平方米;建设太阳能建筑光伏发电1.0MWp。增加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职责,建立起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完善即将出台的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内容;调研且出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产业激励措施。3.科技研发建设方面。明

27、确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科技支撑技术单位;依据科研方向定向建设相应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热工设计、监理、验收科研机构;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企业建立技术研发部门;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科研课题且建立起科研经费筹措机制。工作重点: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热工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方案;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管理工作。(三)2010年度目标。鼓励推广12层之上居住建筑太阳能光热建筑壹体化应用;完成新建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350万平方米,浅层地能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节能改造25万平方米、居住建筑改造12万平

28、方米;建设太阳能建筑光伏发电1.5MWp。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及管理机制;修订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意见;完善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检验评定标准,规范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检验类别和指标;鼓励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设计、施工、监理、检验等从业人员培训工作。重点建设几所合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科技支撑技术单位;支持能效测评机构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的科研;推动从业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和科研院所之间进行联合科研和产品开发工作;推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专项科研课题;发挥产学研平台信息联系机制,促进储备新技术的试点应用。完善且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相关技术方案;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标准规

29、范的执行检查工作;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鉴定检验准入工作;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项目管理培训服务机制。(四)2011年度目标。完成新建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450万平方米,浅层地能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推广且完成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节能改造50万平方米;建设太阳能建筑光伏发电2.4MWp。执行且检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财政补贴措施;完善可再生能源能效测评标准规范的制定,着手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安全性建设检验的标准规范;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上下游企业的产业聚集和周边地区的产业服务功能。对在研的新技术试点进行评价试推广;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科研方向的布局,适时调整合肥市相关科研重点

30、方向及研究重点;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专项科研课题的成果转化工作。建立健全产学研平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标准规范的执行检讨和专项科研;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检验标准。(五)2012年度目标。完成新建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600万平方米,浅层地能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节能改造50万平方米;建设太阳能建筑光伏发电3.5MWp。建立且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激励政策;制定且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规范;鼓励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上下游企业的产业进壹步聚集。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科研力量的产业化,资金扶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发工作;资金鼓励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研究总结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集成方案。完善可再生能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