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9.14KB ,
资源ID:205694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5694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灾后安居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灾后安居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1、四川省境内设*铁路办事处和20个主要运输站段,营业里程2609.8公里;重庆市境内设重庆铁路办事处和2个主要运输生产站段,营业里程1223.1公里;贵州省境内设有贵阳铁路办事处和17个运输生产站段,营业里程1495.9公里;云南省境内营业里程283.9公里。1953年1月,*的前身重庆*随成渝铁路的诞生而成立,1957年5月迁至*,并更名为*铁路管理局,同年11月更名为*。1965年7月,柳州*贵阳分局交*管理。1986年1月昆明*并入*。1997年3月昆明、开远分局划出*。1999年1月,西昌分局撤消并入*。2005年3月,*、重庆、贵阳铁路分局,实行*直接管理站段。1.3 编制依据 1.3

2、.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1.3.2 国家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1.3.3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5.12”汶川地震后房屋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电200896号); 1.3.4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 1.3.5 国家有关投资项目管理及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法律、法规、方法和参数等; 1.3.6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1.3.7 *市城市总体规划; 1.3.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3.9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3.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1.3.11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1.3.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1.3.13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3.14 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灾后铁路恢复重建会谈纪要; 1.3.15 住宅设计规范;1.3.16 住宅建筑设计标准;1.3.17 建设业主提供的有关方案其它基础资料;1.4 编制背景1.4.1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里氏八级特大地震对阿坝、*、德阳、绵阳、*等市(州)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还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造成大范围破坏,其影响甚至涉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5.12特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国

4、13亿人都为之悲痛欲绝,全世界都为之动容。对于广大灾区,尽快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恢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因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利州区受损严重,全区死亡32人,受伤765余人,失踪2人;全区农房受损19.2万间,危房12万间,垮塌7.2万间,经济损失11亿元;全区城镇房屋垮塌成危160万m2,经济损失16亿元;40余所学校校舍损毁15万m2,经济损失1.5亿元;16家医院用房损毁3.2万m2,经济损失0.32亿元;机关办公用房损毁4万m2,经济损失0.6亿元;企业50余家,经济损失0.7亿元;全区供水、供电、道路、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经济损失4.4亿元)。1.

5、4.2 近年来,*在全力以赴为*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得同时,由于多种因素,职工住房条件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部分职工仍然居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得危旧房内。特别是“5.12”大地震对我局在*境内得生产房屋及职工住宅又造成了严重的毁损,部分住宅已无法居住,现受灾职工均在临时板房中居住和生活,急需重建。1.4.3 为加快铁路灾后重建和危旧房改造工作,2008年7月,铁道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灾后铁路恢复重建会谈既要。1.4.4 国家为尽快恢复灾区基层重建,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基层建设,国务院出台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指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

6、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不仅是每一个受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优先选择,也是各项建设的重中之重。1.5 编制原则1.5.1 可操作原则,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情况、结合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经济承受能力,按照社会购房需求和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1.5.2 合理性原则,对建设项目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是有较好的合理布局性和科学性。1.5.3 整体性原则,突出项目开发的整体布局,连片开发,确保项目的整体效果。1.5.4 环境保护原则,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建筑与绿化按规范实施,塑造优美、舒适的安居房小区。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分期实施。1.5.5 以人为本的原则,该

7、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参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1.5.6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原则。该项目的建设应既要考虑当前实际情况,又要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需求。1.5.7 节约原则,合理充分利用资金、人力等各种资源,争取利用最少的投资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1.6 编制范围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社会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初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其主要内容如下: (1)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 (2)建设条件和项目选址 (3)工程方案内容

8、 (4)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工程招标方案 (6)实施计划 (7)环境影响评价 (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经济效益、社会分析 (10)结论及建议报告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工程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第二篇 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区域概况 2.1.1历史沿革利州区东晋置兴安县。隋改置绵谷县。南齐至明初先后为东晋寿郡、利州总管府、利州都元帅府、*路、*府、*州治。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置*县。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市市中区。2007年更名为利州区。2007年3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市市中区更

9、名为利州区的批复(川府函200744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市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2.1.2 行政区划 *市利州区,位于东经10527至10604, 北纬3219至3237之间,东邻旺苍县,南连剑阁、元坝区,西接青川县,北界朝天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交汇处,处于*市腹心,为四川的北大门,是进出川的咽喉重地,自古以来都是川陕甘三省六地(市)十八县(区)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川北金三角之美誉。全区幅员面积149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2.3万亩,有水域面积10万亩。现辖3个乡、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非农业人口27.5万人。农村劳

10、动力13万人。人口绝大多数为汉族,另有少数散居的回、满、藏、土家、羌、蒙古、苗、壮、布依等少数民族。全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0人。2.1.3 自然地理利州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地势东北、西北高、中部低,形成北部中山区,中部河谷浅丘及平坝区,南部低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全区70属山地类型。境内山峰属米仓山脉西、岷山脉东,龙门山脉东北三尾端的余脉。最高点西北部白朝乡的黄蛟山海拔1917米,最低点南部嘉陵江边的牛塞坝海拔454米。全区被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4个水系划割为大光、艮台、黄蛟、云台、南山5个小山系。2.1.4 气候条件全区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

11、,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生长期平均310天,无霜期共263天,年日照时数1342小时。光热资源丰富,热量集中在4至9月,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产。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698毫米,年内降雨量集中在5至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形成了冬干、春旱、夏洪、秋涝的一般现象。 2.1.5 人口概况 *市利州区位于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幅员面积1492平方公里,辖3乡、7镇、8个街道,243个村(社区),总人口48万,其中已婚育龄妇女9万余人。 2.1.6 经济发展状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

12、发展,保持稳定,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实现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各行各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快实现*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震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先后出台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方针、政策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受5.12汶川地震影

13、响,*职工原宿舍受到严重损坏,已无法居住,严重的影响了铁路职工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职工安居房灾后建设项目是四川省灾后铁路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体现,可加快灾区的恢复和发展。2.2.2 该项目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以人为本,以最快的速度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尽快恢复灾区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是中央政府和四川省政府目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是整个抗震救灾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2.2.3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市委县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14、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主题,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务实作风推进发展,以创新举措措加快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加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2.4 项目建设是地方经济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改后,*市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最近10余年来,*市经济发展取得了飞速的进步。该项目的实施,将为进一步提高地方城市品味,同时也推动地方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2.2.5 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需要国务院在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指出,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它是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居住质量,满足人民群众

15、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扩大社会就业的有效途径。通知还说,实现房地产市场继续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6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城镇居民住宅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国有土地,合理布局、规模建设,集中连片,城市居民住宅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以城市发展配套,以安居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推动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中央灾后恢复重建的战略决策,能有效的保证社会公共设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市及周边地区的社会

16、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能更好的促进当地社会全方位发展。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 为加快铁路灾后重建和危旧房改造工作,铁道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灾后铁路恢复重建会谈纪要。2.3.2 国家为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3.3 *市人民政府以及*对该项目实行的政策扶持;使得该建设项目所需的土地低成本使用划拨。2.3.4 该项目建设所需的,河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材,*市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提供。2.3.5 该项目的建设是*职工迫切期盼的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地方

17、经济发展。 第三篇 建设条件和项目选址3.1 项目建设基础条件上西开发区位于*市利州区区域内,紧邻该地块已有*住宅三栋,周边环境成熟,配套设施比较完善,适宜居住;区域位置优越,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可进出工程车,便于工程的施工; 符合建设用地政策。3.2 建设项目选址地地形地貌及工程地址条件该项目建设场地的地基承载力为140mPa150mPa左右;地震基本裂度为6度,工程按7度设防。最大冻结深度可按30厘米考虑。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主要是松散类孔隙水、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储量较丰。水质为HCO3Ca+型水,对砼无侵蚀性。多年平均气温为16.6,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1.6mm。项目选址地场地平

18、整,场地下覆盖土层厚1.5米,其下为红褐色中风化页岩,至微风化的岩层,无断裂构造。综合拟建地地质情况分析,场地地形高差起伏不大,场地开阔,场地地质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构造,适合于建设项目的修建。第四篇 工程方案内容4.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在新时期,新阶段,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以为社会提供一个“以人为本”、“绿色健康”的“可持续绿色建筑”为目标。 4.1.1可持续绿色建筑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作为一切建筑实践的基本指导原则,而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理论、建筑创作设计、建筑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以及建筑

19、管理法规和运行体制等等都可称之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绿色建筑”正是对“可持续发展建筑”概括而形象的称呼,其实质是“生态健康的建筑”。绿色是自然、生命和生机的象征,意味着成长和发展,绿色建筑就是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 4.1.2基本原则和要求 4.1.2.1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原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要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人工环境要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4.1.2.2 节约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行和管理维护等一切建筑活动应尽可能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消

20、耗;提倡经济、合理、实用、高效,反对铺张、浪费和奢侈;采用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适用技术相结合、行政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4.1.2.3 健康卫生、无废无污的原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应采用无毒、无害、环保型绿色建材,采用耐久性的、可循环、重复利用的材料;尽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地冷等自然清洁能源;应设置水循环利用系统和固体垃圾、废物的收集、回收和处理系统等;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保护和改善建筑环境的作用,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渴望。4.1.2.4 灵活开放,适应发展的原则建筑

21、的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应具有包容性,功能应具有综合性,使用应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易于发展的可扩展性,从而使建筑的使用功能具有与其物质结构的耐久性相适应的持久生命力,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其当前的使用要求,而且应避免建筑物因其功能失效而大量、频繁地拆除重建,使建筑具有潜在而巨大的节能、节材、节约资金以及减少生产和施工对环境的污染等综合效益。应把建筑及其规划设计当作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生长过程,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要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为扩建和改造留有余地,提倡“弹性设计”、“预留设计”和“潜伏设计”等,优先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的建筑结构和设

22、备系统;发展模块化、标准化、易于维护、更新的建筑设备和部件等。4.1.2.5生态建筑文化和美学艺术的原则绿色建筑应以其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方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和地方文化意蕴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4.2.1总平面布置本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4.2.2 建设规模及内容建筑规划区域总用地*,总建筑面积5760平方米,其中住宅*平方米,公建*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8%。建成一栋住宅楼,共计*单元、72户,每户面积为80平方米。4.3建筑方案 4.3.1建筑方案描述4.3.1.1建筑艺术与风格*职工安居房以

23、中档两室两厅及三室两厅住宅为主,在规划设计及建筑风格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及建设“两型社会”的现代设计理念。注重环境的营造并赋予其浓郁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和谐住宅建筑的风貌。 4.3.2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本安居房房高为6层,砖混结构。 4.3.3建筑节能*职工安居房项目建筑热环境和能源系统的设计应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节约能源的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全年能耗;积极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可再生能源,并提高采暖、空调等耗能系统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和对空气污染的破坏,以实现可持

24、续发展的目标。4.3.3.1建筑节能技术该工程维护结构的保温材料选择和构造方案如下:屋面:选用150mm厚水泥聚苯保温板做保温层,材料密度280-300kg/m3.屋面传热系数=0.60W/(m2.k)外墙:普通内墙抹灰,240厚粉煤灰烧结砖,外贴40厚聚苯板,外饰面系统涂层,外墙传热为k=0.77W/(m2.k)门窗:选用产品要求其抗风性能属标准GB7106第2级,空气渗透性能属标准GB7108第3级,雨水渗透性能属标准GB7108第4级,外墙窗均为塑钢双玻,其传热系数为k=2.56W/(m2.k),采用保温分户门,其传热系数为k=1.70W/(m2.k)楼梯间:普通内墙抹灰,240厚粉煤灰

25、烧结砖,靠楼梯间一侧加抹20厚保温砂浆,其传热系数为k=1.67W/(m2.k)4.3.3.2建筑节能技术、材料、工艺的应用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地下室地面及外墙采用聚氨脂涂料防水技术;排水管采用UPVC管件;水嘴采用瓷片水嘴;坡屋面聚苯板保温技术;屋面防水全部采用SBS防水做法;塑钢门窗采用单框双层中空玻璃;单元分门户采用高档实木及钢制三防门;楼道照明采用红外线光控开关;楼梯间入口采用防盗对讲系统;燃气采用PGM2.51磁卡燃气表;电表为DDY-17磁卡电表;水表采用ZS-2远程控制装置;GRC隔墙板、硅美轻质隔墙板应用技术;变压式通风道;采用高效有机硅厨厕防水技术。 4.3.4竖向

26、设计 4.3.4.1竖向布置原则4.3.4.1.1与总平面布置协调,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高程用地;4.3.4.1.2满足道路及管线敷设对高程的要求;4.3.4.1.3合理确定工程的竖向标高,使土方工程量很小;4.3.4.1.4满足各区间的便利联系;4.3.4.1.5保护生态环境。4.3.4.2 竖向布置项目区的场地科学设计,确保汇集的雨水顺畅流入排水管网。场地地形控制标高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自然标高、土方工程量和外侧道路标高要求。注重加强项目区环境美化、绿化。4.3.5 给排水工程4.3.5.1设计依据4.3.5.1.1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4.3.5.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27、J13-86);4.3.5.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4.3.5.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4.3.5.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4.3.5.1.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J18-36);4.3.5.1.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4.3.5.1.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3.5.2给水变频式供水系统,每户独立水表。本建筑项目拟从原*小区给水管网上引入1根DN150的给水管。在小区内形成环状管网,主管管径为DN150。同时,设计从小区室外环网上引出1根DN100给水管,一根供水至消防水池,一根供水至生活水池;从

28、小区室外环网上引出8根DN50DN80给水管,供水至各幢建筑。消防水池容量为80立方米,生活水池容量为100立方米。生活给水由小区室外给水管网直接提供。4.3.5.2.1用水水质项目区用水由*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提供由原*小区接入,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给水系统为生产、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供水管道可采用技术布置,管径等于或小于DN75时,采用镀锌钢管丝接,管径大于DN75时,采用给水铸铁管,石棉水泥接口。4.3.5.3排水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4.3.5.3.1 屋顶有组织排水,每户预设空调机专用冷凝水排水管。室内污、废合流,室外雨、污水量约为3000立方米

29、/天。4.3.5.3.2 排水系统采用生活、雨水合流排水系统,枝状布置,埋地敷设,排水管道选用钢筋砼管,水泥砂浆接口。4.3.5.3.3 生活污水主要为粪便污水和洗浴废水,对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达标后统一排出。 4.3.5.3.4雨水经道路流入雨水口,汇入雨污合流排水管道后,统一排入城市排水管网。 4.3.6 电气工程 4.3.6.1负荷等级电源 4.3.6.1.1负荷等级项目区负荷等级为三级。4.3.6.1.2电源、气源由*原小区接入,将电力连入到每户家庭配送电表独立安装。天然气:由*原小区接入,天然气管道安装到厨房及卫生间。4.3.6.1.3 设计依据(1)各专业提供的有关条件及用电设备一览表(2)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3)电力行业现行有关政策4.3.6.1.4设计范围项目区的消防、动力、照明设计、电力外网及户外照明设计。4.3.6.1.5 配电4.3.6.1.5.1动力配电消防泵房配电采用1KV电力电线由低压配电屏直埋引水泵房动力控制箱,由动力控制箱至消防泵房。其它动力配电采用低压配电屏引至建筑物内配电箱,采用BV-500型导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