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76MB ,
资源ID:205649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5649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1、最新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生班级:1118552 学生学号:111855218 课程结课论文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 题目: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谢 雄专业名称: 城市规划 指导教师: 洪光荣 2013年12月31日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而以武汉为中心形成的武汉城市圈最有条件成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因此,武汉的崛起具有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利用武汉龙头带动湖北发展,力争武汉和湖北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所作为等层次的战略意图。在这一契机下,尤其是十七大之

2、后,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的实验区,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武汉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全市经济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了武汉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后,探讨了推进武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关键词:武汉 经济发展 问题 成就 对策1 引言 从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至今,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其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许多经济指标都见证了这一成就。当然由于地理位置及产业结构等问题,武汉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推进武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2 武汉城市发展现状

3、及规划情况2、1 城市发展规划根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市域需住人口994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440万人;2020年达1180万人左右,主城区为502万人;未来城市将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多轴多心”空间布局结构,逐步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部和背部的六大新城组团。2、2 “1+8”城市圈武汉城市圈是由“1+8”9个城市构成的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以武汉为圈心,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武汉城市圈的经济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2、3 武汉市经济发展趋势2

4、、4 武汉经济发展分区2、5 武汉市经济发展市场环境3 武汉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契机下,武汉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够,就可能陷入发展的瓶颈中。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采取相应措施,使武汉市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 3、1 开放不够 开放不够是武汉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开放程度不够和开放水平较低导致武汉发展相对缓慢、体制机制长期无法解除束缚、产业发展在低层次运行、环境改善相对滞后。首先是对国外开放不够。一是进出口总体规模偏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2007年,武汉的进出口总额达99.62亿美元,但仅相当于上海市的3.52

5、%,2006年武汉实际利用外资也仅为上海市的28.16%。二是武汉金融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武汉目前只有2家外资银行分行,3家外资银行代表处,而代表处只能展开市场调查等活动,不能进行经营性活动。三是人员交流规模偏小。近年武汉与国际的交流增多,但出入境人数总量仍偏小,国际航班客流量小、上座率低;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低,2006年海外旅游者人数合计45.89万人,旅游外汇收入仅为1.95亿美元;年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国际体育赛事数量较少。 其次是对国内开放不够。一是对东部开放不够,目前还不能较好的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由于与东部相比,武汉市地处中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且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与产业配套的

6、服务业不够发达,市场中介机构发育不完善,思想观念差距等都对承接产业转移造成一定阻力。二是对省内开放不够,尤其是对武汉城市圈内的其他城市开放不够。一个城市圈的健康发展,既要仰仗龙头城市的带动,更需要圈内各城市的相互交流、支持和合作。 3、2 环境质量趋于优良,但节能减排压力大任务重 武汉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能耗偏高,能源利用率偏低,污染也较重。这样要实现武汉跨越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破解资源环境问题对武汉市全面发展的瓶颈约束。这些年来,武汉在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7、达到89.4%,万元工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量比上年下降2.5%、用水量下降4%。2003-2006这四年来,全市万元GDP能耗平均节能率达到6.5%。但由于钢铁、电力、石化、建材、造纸五大重点行业能耗过高,2006年武汉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8%。且由于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的空间相对有限,因此武汉的节能减排压力很大。武汉市面临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任务。 3、3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武汉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呈现出“三二一”产业结构发展态势,不仅如此,而且三次产业结构内部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8、。但近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武汉经济明显放缓,GDP增速从2007年的21.27%猛然下降到2008年的12.17%。另外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武汉市农产品、服装、纺织和钢铁等传统部门的出口在不同程度上下降,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产品、“三高一低”产品、钢铁等资源性产品出口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武汉应着力提升产业结构。4 推进武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 4、1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提升武汉城市功能 武汉是我国特大中心城市,素有“九省通衢”之誉。在由“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际区域运输通道组成的综合交通骨架网的布局中,武汉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而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对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

9、和支撑作用。因此,武汉应加强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大力支持铁路建设,按照湖北十一五铁路规划,重点建设“一桥”“三线”“五站”“六场”,努力使武汉成为全国铁路客运中心、货运中心、华中物流中心和集装箱中心;加快构建高速公路主骨架,在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的基础上,加快武汉连接周边城市的放射型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环行加放射,连通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实施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把武汉天河机场建设成为内陆最大的枢纽机场;加强长江、汉江航道整治,推进船舶标准化、航道网络化,加快发展航运业。加快武汉中心港区建设,实现港口现代化和信息化,加快推进武汉航运中心建设。 4、2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武汉打造成在中部地

10、区具有领先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武汉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以“武汉中国光谷”为龙头,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武汉科教优势的结合,在保持电子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产业等优势领域发展的同时,迅速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环境保护及新能源与节能保护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布局集群化和发展多元化。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链延伸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发展先进制造业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武汉应抓住这次机遇,把自己打造成中部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鼓励引导大企业与中

11、小企业建立产业配套关系,加快产业聚集,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统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策划,吸引境内外投资。 另外要改变服务业中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快、比重大的现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武汉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主要着力点。以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和信息业为突破口,将武汉建成华中地区的金融、商贸和信息中心,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4、3 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着力建设两型社会 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2、这即是对武汉市的信赖,也是对武汉市的重托。武汉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健全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金融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城市绿化,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4、4 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武汉 首先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促进创业就业作为实现群众增收、推进全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注重解决困难群众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加快形成城乡平

13、等的就业制度;完善社保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方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稳步提高群众居住水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保障广大市民更多的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其次要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生活,建设文明武汉。4、5 借力中部崛起,主动承接沿海乃至境外的产业转移。一方面要借中部崛起的机遇,争取把武汉城市圈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同

14、时还要谋求国家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产业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 ,支持武汉市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等等。另一方面在当前外资和东部企业的“西进”中,武汉凭借其区位优势、巨大的市场、整体上优于西部的工业基础以及巨大的劳动力优势,更有条件承接沿海乃至境外的产业转移。4、6 坚决破除“等靠要”的消极观念,牢固树立敢闯敢试的开拓创新精神。营造敢闯敢试的氛围,必须坚持鼓励创新的导向,大胆选拔和使用思想解放、勇于创新、 锐意进取、作风扎实的干部,注重使用才智出众而又个性特点突出的人才,营造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充分发挥才干;必须大力弘扬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既要对探索成功者

15、予以奖励,又要对探索性失败者予以宽容。4、7 采取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尽快开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选择地开展“创业板”试点,改变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间接融资的单一渠道状况;扶持建立和重点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中央、地方性金融机构,保证有效供应;加大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工作和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搞好中小企业资信档案,银企联手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4、8 以中小企业立法为契机,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当前,要在抓紧清理中小企业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步伐,尽快完善法律框架;要抓紧修订统一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为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扩大社会统筹的覆盖面;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制止“三乱”现象;应放开行业限制,宽松市场准入、疏通退出通道;要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参考文献 1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武汉城市发展.学习与实践,2008.2. 3 张海涛、田东山. 武汉构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研究J. 学习与实践,2007,(10).4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8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