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3、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1、培养学生观察、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度)的特点。 2、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学习人类了解地球的过程,感受并学习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等。三课时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
2、、胶布等。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提问,及时纠正、辅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
3、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
4、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板书:2、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展示
5、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6、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练习与作业:第二课时“地球和地球仪”【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
7、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30、6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
8、”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E和20E组成的经线圈。(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的经线有2条。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
9、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 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四、经线和纬线纬线经线概念形状特征指示方向标度范围零度线的确定度数的变化规律划分半球的界限第三课时“地球和地球仪”【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纬线(圈)经线(圈)指示的方向长度的分布标度的范围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数量
10、特征五、利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
11、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N、125.3E。强化训练: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30E、20N120W、30S10W、87160E、45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3、多媒体练习。(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板书设计】略反 思:第二节 地 球 的 运 动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3、利用地图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
12、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二、重点和难点:1、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 1、理解并能解释时差、四季形成的原因。 2、理解并能解释五带划分的原因。三、教学准备:投影仪 投影片四、课时安排:1-2课时(一)、引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3、?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自 转公 转方 向周 期旋转中心转动特点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
14、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布置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1、教师提问:(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
15、的 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节气春分夏至秋分立冬月 日太阳直射纬度季节北半球南半球受热程度昼夜长短北极北极圈以北北极圈以南赤道赤道-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南极(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3、看书1.20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五、【板书设计】地 球 的 运 动自转 昼夜交替 24小时公转 四季变化 一 年 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
16、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六、练习与拓展见地理填充练习册七、个别与重点辅导第三节 地 图一、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4、能在东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5、能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目的地及类型极其比例尺。二、课时安排:二课时多媒体课件(1)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2)能够正确判断地图上的方向。(3)识记各种图例的意义。(1)如何判断地图上的方向。(2)运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课时内容】地图的基本要素。一、创设情景,引出
17、问题1、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2、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2、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4)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
18、)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3、练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1)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2)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3)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4、关于“图例”,思考下列问题:(1)请学生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2)请学生尽快记住一些重要图例,相互交流。三、合作学习,巩固知识。1、学生活动,讨论书第15页习题。2、师生共同研讨答案四、课后作业复
19、习今天所学,预习“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形图上获取信息”第二课时(1)对各种地形图的判定。(2)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正确获取地图信息。(1)正确分析、判定等高线地形图。(2)正确获取地图信息的方法。【课时内容】地形图的判读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2、不同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图是平面的,而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不平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的在平面的 地图上表示出来呢?4、教师出示一幅有等高线的地图,自答“那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二、阅读材料,自主学习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请同学们
20、阅读教科书“等高线示意”、“海拔的计算”两幅图和文字,讨论地图上的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2、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特点,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3、让学生阅读用分层绘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分析这种表示方法与单纯等高线表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总结,用分层绘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4、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还需要什么样的地图5、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以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加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气候分布图、土壤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矿物分布图、工
21、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分布图、旅游分布图、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三、学生分组活动,探讨书中练习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问题2、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内容四、练习与作业1、多媒体练习2、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测量,要求每个学生都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地图要有学生自己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五、【板书设计】略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1、知识:(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2)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2、技能: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22、3、情感: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地球水球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2)、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宇航员杨利伟是在校生崇拜的楷模,同学们熟悉他的事迹并引以为豪,通
23、过观看他进入太空的录相,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2、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学生活动2:读图对比:“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3、自主阅读,举例说明学生阅读完课本 “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这段文字,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历史、语文等知识,结合各人课外自学的知识,列举与本阅读
24、材料有关的事例。(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合作学习,理解概念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列表,学生补充概念。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2、运用概念,辩认图形学生活动3,观察“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检查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情况。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3、东、西半球图”,了解大洲、大洋的名称。(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大洋州、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2)、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洲的全
25、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州大部分在南半球。(3)、读“东、西半球图”找出四大洋的名称与位置,并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上的位置与大小,给予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4、比一比、认一认,看谁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简易地图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相对位置与面积的大小。大洲、大洋海陆分布图5、板图教学:读“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和“东、西半球图”,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分界线五:(一)、地球水球(二)、世界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三)、七大洲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