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当文化陷入一个统治和反抗的过程并成为政治斗争场所的时候,它才具有政治的性质和功能,成为一种( )。A.文化政治B.文化战争C.文件经济D.文化科学A4.文化传播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指通过个人或群体的迁移活动。例如,移民、军队、征服战争等,把他们原有的种族/民族文化传播到新的文化地域。A.接触传播B.扩展散播C.刺激性传播D.迁移散播5.( )是对新的现象、新的活动、或新的事物的观察,并通过抽象思维和日常经验所获得的先在知识提供新的理由来解释这些认知/知识。A.创新B.创造力C.发现D.发明6.( )是指一种或者多种文化在构成形式、文化发展、社会制度、地域特征等表现出来的类别形态。A.文
2、化模式B.文明C.文化圈D.文化类型7.( )指某些文化群体因为战争、政治、文化(尤其是宗教)、社会冲突等离开其文化源地(种族/民族区域、祖国等),分散定居于异族地区或者外国,从而定居在其他国家或者不同的文化地域,并且以某种方式保存其原本的族群文化。A.世界公民B.离散群体C.个体公民D.民族公民B8.( )研究一种或者多种文化的地理分布、扩散及其变化,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化在起源、传播/扩散、文化转变与地域环境的关系。A.文化地理学B.文化传播学C.文化交流学D.文化变迁学9.( )习得指本族语(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主要研究中介语(Interlanguag
3、e)、学习者心理、学习者文化、社会情景等。A.方言B.标准语言C.第二语言D.媒介语言10.人们以( )为标准,将文化划分为游牧文化、重农文化、重商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等。A.生产状况和文化变迁B.人类生活器具C.地区D.人种11.( )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A.政治B.伦理C.公正D.正义12.( )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A.文化传统B.文化传承C.文化基因D.文化变迁13.( )根源于19世纪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包括军事威胁、经济威胁、地缘政治威胁、粮食威胁、网络威胁
4、、环境威胁、太空威胁等。A.中国威胁论B.中国发展论C.中国复兴论D.中国衰败论14.文化的地域类型可分为大陆文化、海洋文化与岛国文化,( )代表首推英国和日本。A.大陆文化B.海洋文化C.岛国文化D.半岛文化15.( )指文化形成、扩散后形成的同一或者相近的文化类型在地理空间上的构成形态,以及文化区域重叠时的文化整合。A.文化传播B.文化变迁C.文化区域D.文化创新二、 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1.以下对方言的描述正确的是()。A.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在同组方言里,每种方言都是相似或者近似的。B.由于社会、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认同某种标准方言。C
5、.方言/语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D.方言体现了一个族群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极其丰富的认知信息。ABCD2.在西方,知识分子具有以下特征:( )。A.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懂得使用象征符号来解释宇宙人生。B.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形成一个与社会中其他阶级不充分整合的、不依附于现存体制的、“自由飘游”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C.不占有生产资料,为挣工资而被雇用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社会阶层。D.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时政采取批判态度,对现状往往不满。ABD3.对后殖民主义的观点和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后殖民文化批评是19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
6、界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B.后殖民主义认为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以及艺术的价值与传统具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并作为跨文化的普适性标准,被认为是居于世界文化主导地位的。C.后殖民主义批评涉及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的问题、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阐释焦虑、文化殖民与语言殖民、西方艺术标准与异国情调、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问题。D.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的内涵和实质,以及这种文化冲突与殖民主义统治的历史联系,有利于我们4.以下对工匠精神的描述正确的是( )。A.工匠精神指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
7、,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B.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C.工匠精神要求企业的产品实现高度的精细化,其员工追求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D.工匠精神不单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5.每个文化主体(个体或者群体)都具有显著的( )、历史等文化表征。A.血缘B.语言C.信仰D.宗教6.以下对经济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文化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念等。B.经济文化一般由行为文化、心理文化、物质文化构成。C.经济发展过程决定着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D.经济发展
8、水平不同、发展思路不同,对文化发展的投入不同,文化发展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就不同,文化的服务能力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必然不同。7.文化区域可分为( )。A.形式文化区B.功能文化区C.乡土文化区D.地形文化区ABC8.以下对文明的描述正确是()。A.文明首先是一个时间范畴,也是一个地域范畴。B.文明指从人类历史上沿袭下来的器物与制造工艺、语言与交际、观念体系、信仰体系、道德法律、文化制度等的构造形式,尤其是城市发展、社会分层、象征性的沟通方式(文字等书写体系)。C.与原始文化相反,文明是一个所谓的“高级的”、城市中心式的社会文化形态,突出了社会政治经济特征,而且文化精英在社会文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
9、地位。D.文明也指一个社会发展成一个集中的,都市化的,分层结构的过程。9.文化源地有( )两种。A.文化传播源地B.文化变迁源地C.文化事物源地D.文化系统源地CD10.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 )、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A.英语B.法语C.俄语D.汉语11.以下对“世界公民”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世界公民”与文化主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行为方式相关。B.“世界公民”通常是指一个人不赞同源于民族、国家的传统地理划分。C.或者指把自己置于世界体系中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他/他们能宽容地、平等地接纳不同的文化及其价值。D.或者指支持国际主义的人。12.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A.
10、感知能力B.评价能力C.解释能力D.预测能力13.公正/正义包括( )。A.分配正义B.程序公正C.互动公正D.信息公正14.以下属于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的是( )。A.表达自由B.信仰自由C.免于匮乏的自由D.免于恐惧的自由15.以下对风俗的描述正确的是()。A.风俗是一个文化区域内历史形成的,部族、种族、民族的行为习惯、风俗、节日、传统、礼仪、行为规范等。B.风俗对社会主体有一种明显的制约作用。C.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差异、物质条件,因此风俗是多样的,随时代而变迁。D.经济、政治、宗教等深远地影响了社会风俗。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比较文化学
11、没有特定的方法论,方法论只为了解决每个具体而特殊的问题。A.错误B.正确2.爱婚姻、礼物、饮食、建筑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有缤纷多彩的表现形式。它们是社会生活(即文化)的组成部分。3.旅行是最常见的、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方式。4.人的行为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指人对于环境及他人有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行为。5.文化区域是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划出文化边界是必需的。6.由于交流者的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障碍/误解可能导致交际失误,甚至出现“文化休克”现象。7.文明是与文化相关的概念,有时会与文化的概念相近,甚至被少数学者视为同一概念。8.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
12、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9.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的学科知识体系。10.研究亚文化对于深入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1.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12.国际关系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如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13.文化模式是指一种或者多种文化在构成形式、文化发展、社会制度、地域特征等表现出来的类别形态。14.节庆或者节日风俗是社会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15.岛国文化集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之特点,对内有很强的凝聚力,对外又有很强的开放性。16.比较文化学产生于1960年代,从属于社会学、人类学范畴,是一种说明世界的新范式。17.在部族、种族、民族、国家文化中,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同一或者相近的家族、姓氏、血缘、性别、语言、信仰、宗教、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构成了较稳定的身份认同机制。18.1970年代以后所形成的后现代消费文化是消费主义文化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19.比较文化学是对不同文化传统、文化发展史与文化形态的比较研究,是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以及对跨文化交际、国际间交往行为的研究。20.文化源地指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