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观的功用。(二)西方教育观的发展各时期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三)中国教育观的发展(四)当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公民教育理念;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四、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一)21世纪教育改革的背景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多元文化。(二)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全球化与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民主化与全民教育;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三)教育走向人本以人为本:当下教育的现实呼唤;提升人性:当代教育走向人本之路。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二)教育目的的基本依
2、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六、学生(一)儿童观的演变小大人:儿童作为成人的延伸;儿童的发现;走向儿童本位。(二)学校教育中的学生学生的教育需要;学生发展的一般特点;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三)学生的自
3、主发展学生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权利与责任。七、教师(一)教师职业的历史教师职业在西方的历史;教师职业在中国的历史。(二)教师的角色与责任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的责任。(三)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外在条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途径。八、学校(一)学校的变迁学校的产生;学校在中国的变迁;学校在西方的变迁;当代学校的特点与趋势。(二)学校性质学校作为教学的场所;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学校是“专业学习共同体”。(三)学校结构学校结构类型;学校
4、结构体系;学校结构变革。(四)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基本特征;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文化的自主发展。九、课程(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内涵与意义课程是教育目的实现的主要途径;课程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载体;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参照标准。2、课程的基本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3、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二)我国中小学课程1、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到高中
5、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3、我国中小学的课程内容凸显能力;联系生活;紧跟时代;关注情感。(三)教材及其使用教材、教科书与课程内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使用。(四)校本课程的开发1、校本课程的内涵与意义弥补国家课程不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形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2、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3、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树立大课程观;转变教师角色;提升课程开发的专业能力;培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十、教学(一)教学概述1、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品德;培养学生
6、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心理品质。2、教学过程的特点特殊的认识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师生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3、与教学相关的理论赫尔巴特:传统教学理论。杜威:现代教学理论。凯洛夫:苏联传统教学理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布鲁纳:结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罗杰斯等:人本主义情感教学理论。冯.格拉塞斯费尔德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二)教学的准备1、了解学生2、设计教学目标和进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分析教学内容;从教师自身实际出发;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3、编写教学方案(三)教学方法及其有效运用1、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探究教学法、自学指导法。2、
7、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运用教学方法。(四)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1、班级教学的组织建立班级行为规范;合理使用领导者权力;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2、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3、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忽略不计、非语言提醒、正面表扬、言语提醒、合理惩罚。(五)如何评价教学1、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学生成绩评定的试题编制;学业成绩评定的主要方式;学业成绩评定的结果处理。2、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十一、德育(一)德育活动的内涵德育的内涵与意义;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及其规律。(二)学校德育的基
8、本理论代表性人物的重要德育思想。(三)德育的基本方法1、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2、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德育方法选择的依据;德育方法的运用;德育方法的变革(四)坚持正面教育正面教育的内涵;实施正面教育的基本要求;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十二、德育、美育与劳动教育(一)体育活动体育的内涵与意义;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二)美育活动美育的内涵与意义;学校美育活动的基本任务;学校美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学校美育活动的途径;学校美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三)劳动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活动的内
9、涵与意义;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基本目标;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内容;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途径。(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涵义;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活动的任务;课外活动的内容;课外活动的形式;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课外活动的组织。十三、班级管理(一)班级与学生发展班级的历史;班级的特征;班级的教育功能。(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班级管理的目标;走向班级自治。(三)班主任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十四、教育科研(一)教育科研的内涵与意义什么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二)基于校本的研究校本研究的内涵;校本研究的必要性;校本研究的三种
10、力量。(三)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方法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三种研究方法的内涵与过程。(四)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成果的合理表达;研究是一种态度;在研究中解放教师。中国教育史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教育事件、教育史实、教育人物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2、理解中国教育史上的教育制度、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及其相互关系。3、能够运用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现实问题。一、绪论(一)教育史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教育史的性质;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史的功能和价值展现性功能;思辨性功能;应用性功能;人文性功能。二、中国传统教育的缘起和奠基(一)中国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生存和生活
11、的需要。(二)六艺教育与稷下学宫六艺、学在官府、学在四夷、官师合一、稷下学宫、期会;稷下学宫的性质、功能和办学特点及其对后世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三)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性相近习相远、庶富教、学而优则仕、文行忠信、善端说、恶端说、染丝说、三纲领、八条目、论语、六经、大学、中庸、学记、劝学孔子教学内容思想的特点;孔子教师思想的主要内容;墨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个体作用思想;墨子的教育内容思想及其特点;墨子“述作结合”教育原则思想及其现代借鉴价值;孟荀人性论及其教育作用思想异同比较;孟子“大丈夫”人格及其标准;荀子教学过程思想的主要内容;荀子的教师思想及其评价;学记教学原则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庸
12、教学过程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中国传统教育的建立和拓展(一)文教政策与选士制度独尊儒术、五经、对贤良策、白虎通义、熹平石经、师法家法、五经博士、五经正义、开成石经、师说、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进士、设科射策、常科、制科、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科举考试的类别、科目与方法。(二)学校制度的建立太学、鸿都门学、文翁兴学、讲堂、都讲、次第相传、圣化、五经课试法、晋国子学、宋四学、总明观、梁五馆、门人、弟子、六学一馆、四门学、崇玄学、束修礼。唐代教育制度的特点。(三)汉唐时期的教育思想贾谊的教育社会作用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董仲舒的“圣化”教学思想及其当代价
13、值;韩愈的教师思想分析评价。四、中国传统教育的完善和式微(一)官学的完备与衰微学田制、三舍法、四书、三经新义、州县学敕令格式、升斋等第法、积分法、分斋教学法(苏湖教法)、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蒙古字学、监生历事制、六堂肄业制、六等黜陟法、社学、义学、八股。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二)书院的兴起与衍变书院、会讲制、讲会制、朱张会讲、鹅湖之会、白鹿洞书院学规、东林书院、漳南书院。北宋、南宋的主要书院;漳南书院计划的主要内容。(三)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思想朱子读书法;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朱熹教育阶段划分及其教育思想;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漳南书院计划的主要
14、内容;王夫之教育社会作用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胡瑗、颜元分斋教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五、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与探索(一)现代教育的萌生马礼逊学堂、宁波女学、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经正女学。洋务学堂的类别及其举例;百日维新期间的教育改革措施。(二)现代学制的建构学部;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清末教育宗旨、民初教育方针;壬戌学制的指导标准。(三)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实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育思潮。(四)清末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上)中体西用、劝学篇;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教育思想。(五)清末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下)五育并举;思想自由
15、、兼容并包;大职业教育主义;生活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借鉴价值;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借鉴价值;陶行知的创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外国教育史1、系统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史实。2、理解西方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活动的演变过程及规律。3、能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各种教育思想和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一、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二)古代埃及的教育(三)古代印度的教育(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1、产
16、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3、教育内容丰富4、教育机构种类繁多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6、知识常是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地位较高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源远而流不长二、古代希腊的教育(一)荷马时期的教育(二)古风及古典时期的教育(以斯巴达、雅典为代表)(三)古典时期(后期)的教育智者学派的贡献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1、“美德即知识”(知识即道德)2、苏格拉底问答法(二)柏拉图1、理念论2、灵魂回忆说3、理想国中的教育观4、历史地位及影响(三)亚里士多德1、教育的作用2、灵魂说与和谐教育(1)灵魂说(2)和谐教育3
17、、儿童的年龄分期及教育内容4、论自由教育5、历史地位及影响四、古代罗马的教育(一)共和时期的教育(二)帝国时期的教育(三)基督教的兴起与教育(四)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1、西塞罗2、昆体良3、奥古斯丁五、中世纪的教育(一)西欧中世纪前期的教育(511世纪)基督教教育: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二)西欧中世纪后期的教育1、城市学校的兴起2、西欧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意义:(1)是新的社会因素的反映;(2)突破了教会对高等教育的垄断;(3)推动了世俗文化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及文化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状态,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并为文艺复兴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4)标志着现代欧洲大学的起源。六、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
18、育(一)拜占廷的教育(二)阿拉伯帝国的教育1、以伊斯兰教义为主导,在教权之下实施,学校多附设于清真寺。2、具有强烈世俗性及宗教宽容性,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3、注重科学教育。4、教育实践发达,但理论比较贫弱,致使其影响力变弱。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一)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人文主义教育的成果人文主义教育的缺点(二)新教教育1、 马丁路德的教育主张2、加尔文的教育主张3、英国国教会与教育(三)天主教教育八、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二)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三)论统一学制(四)班级授课制及学年制(五)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六)道德教育(七)夸美纽斯的历史地位九、近
19、代六国教育的发展(164019世纪末)近代教育的总体趋势:就其进步的一面来说,体现为四“化”:公立化、义务化、世俗化、实科化(一)1719世纪的英国教育1、教育领导体制2、幼儿学校3、初等教育4、中等教育5、高等教育(二)1719世纪的法国教育1、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改方案及法令2、大学区制3、19世纪的教育(1)初等教育基佐教育法法卢法案费里法令(2)中等教育主要类型:国立中学、市立中学(3)高等教育(三)1719世纪的德国教育1、17至18世纪的教育2、泛爱主义教育运动3、19世纪上半期的教育4、19世纪后期的教育(四)1719世纪的俄国教育1、18世纪前的教育发展概况2、彼
20、得一世的教育改革3、19世纪的教育概况(1)1804年的教改(2)20年代后的全面倒退(3)60年代的教改 (4)70年代20世纪初的教育(五)1719世纪的美国教育1、独立以前的教育概况2、独立以后的教育发展3、南北战争后的教育(六)1719世纪的日本教育1、明治维新前的教育概况2、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十、洛克的教育思想(一)哲学观点:发展了培根的经验论,提出了“白板说”。(二)论教育的目的、任务、作用(三)论体育与养护(健康教育)(四)论德育(五)论智育(六)洛克的历史地位1、虽非首次,但详细论证了白板说,成为教育学上这一观点的着名代表2、是教育家中第一个用经验论哲学或感觉经验论心理学来
21、建立自己体系的人3、是西方教育史上外铄论这一教育及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宗师4、强调了德育、体育的重要性,赋予了丰富的内容,提高了它们在教育学中的地位。对智育内容、方法也有所贡献十一、卢梭的教育思想1、自然教育理论2、 自然教育的目标及原则3、 自然教育的目标:培养自然人4、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段的教育5、卢梭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对封建专制的极端憎恨,对传统教育的猛烈批判,发出了时代最强音。(2)要求深入研究儿童的身心特点,遵循自然而施教,成为近代儿童研究的先行者及内发论的宗师。(3)驳斥了历史上沿袭已久的“原罪说”及“预成论”的儿童观,确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新儿童观。十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1、论
22、教育的目的2、论教育心理化3、要素教育原理4、历史地位(1)是教育史上提倡及实施爱的教育,献身教育的千古楷模(2)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开启了近代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序幕(3)努力根据心理学原理解决教育问题,创立了要素教育理论;还研究了初等教育的一般原理及各科教学法,推动19世纪初等教育的发展(4)首次实施了教劳结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5)丰富了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十三、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伦理学思想与教育目的2、论儿童的管理3、心理学与教学理论(1)教育思想总体上反映了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两重性的特点:既有进步的一面,亦不乏保守的一面。(2)首先明确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并试图在心理学
23、和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教育学理论。他是近代试图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开山祖(3)许多具体的意见,如关于教学阶段、教学方法、教育性教学原则、兴趣的论述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4)为文科中学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5)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儿童的严格管教,以及主知主义的系统课堂教学,因此后来被杜威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杜威称其心理学是“教师心理学”,而不是“儿童心理学”十四、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1、教育的目的2、教育的基本原则3、教学理论4、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5、历史地位:对师范教育与教学理论贡献很大,获“德国教师的教师”之美称十五、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的目的
24、就在于揭示潜存在人体内的“神的本原”2、教育原则:内在发展的原则、自然适应性原则、自动的原则3、幼儿园理论(1)顺应19世纪以来发展幼儿社会教育的需要,创立了系统的幼儿园教育理论,对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广泛宣传了幼儿社会教育的思想,组织了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3)使得幼儿社会教育成为教育实际工作和教育理论中的一个独立部门(4)福禄倍尔还研究了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其儿童教育观成为对19世纪末欧美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渊源之一 十六、其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1、欧文的教育思想2、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3、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十七、20世纪前后欧美教育思潮与教育实验(一) 欧洲的新教育运动1、
25、新学校运动2、新学校的特点3、新教育的基本原则(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1、进步教育的兴起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进步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年代末)3、后期进步教育运动(20世纪20年代末50年代)(三)实验教育学(四)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1、公民教育的含义2、公民的主要资格:3、公民教育的内容4、通过劳作学校实施公民教育5、影响十八、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思想渊源2、儿童发展观3、教育观4、蒙台梭利教学法5、福禄倍尔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比较6、历史地位 由于蒙氏的出现,使得幼儿教育思想多元化了 虽几经沉浮,蒙氏教育思想及教法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26、蒙氏关于早期教育、智力及心理发展的思想都受到推崇 许多国家建立了蒙氏学校,或推行蒙氏教法,并不断发展完善十九、杜威的教育思想(一)理论基础1、实用主义哲学2、心理学理论3、社会学理论(二)思想渊源(三)论教育的本质1、教育即生长2、教育即经验的改造3、教育即生活(四)课程与教材(五)思维步骤与教学阶段(六)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二十、20世纪上半期的苏联教育(一)教改的第一份重要文件统一劳动学校宣言(二)20年代苏联学校的教改(三)30年代苏联教育的整顿二十一、20世纪下半期的苏联教育(一)50年代末开始的5次教改(二)1964年至70年代初的教改(三)1977年至1984年的教改 (四)1984年的教改(五)80年代末的教改二十二、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一)对人的高度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二)集体主义教育(三)劳动教育(四)纪律教育(五)马卡连柯的历史地位二十三、凯洛夫的教育思想(二)教育的本质(三)教育的作用(四)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五)教学理论二十四、赞科夫的教学论思想(一)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二)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