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43.35KB ,
资源ID:205006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5006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培训教程初级》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师培训教程初级》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1、a)应在网络边界处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能够起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有:网闸、防火墙、路由器和三层路由交换机等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 FTP, TELNET, SMTP, 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d)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e)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路由器可根据IP地址、端口、协议来限制应用数据流的最大流量;根据IP地址来限制网络连接数路由器的带宽策略一般采用分层的带宽管理机制,管理员可以通过设置细粒度的带宽策略,对数据报文做

2、带宽限制和优先级别设定,还可以通过源地址、目的地址、用户和协议4个方面来限制带宽f)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地址欺骗中的地址可以使MAC地址,也可以使IP地址。目前发生比较多的是ARP地址欺骗,ARP地址欺骗是MAC地址欺骗的一种。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低层协议,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ARP欺骗分为2种,一种是对网络设备ARP表的欺骗,另一种是对内网PC的网关欺骗。解决方法:1在网络设备中把所有PC的IP-MAC输入到一个静态表中,这叫IP-MAC绑定;2.在内网所有PC上设置

3、网关的静态ARP信息,这叫PC IP-MAC绑定。一般要求2个工作都要做,称为IP-MAC双向绑定g)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h)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1.2.2 安全审计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c)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d)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1.2.3 网络设备防护a)应对登陆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用户登录路由

4、器的方式包括:&1 利用控制台端口(Console)通过串口进行本地连接登录;2 利用辅助端口(AUX)通过MODEM进行远程拨号连接登录3 利用虚拟终端(VTY)通过TCP/IP网络进行远程登录无论哪一种登录方式,都需要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口令是路由器用来防止非授权访问的常用手段,是路由器安全的一部分。需要加强对路由器口令的管理,包括口令的设置和存储,最好的口令存储方式是保存在TACACS+或RADIUS认证服务器上。检查方法:1)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命令show running-config会输出该路由器相关配置信息2) 检查配置信息中是否存在类似如下的配置信息Line vty 0 4 (虚

5、拟终端)Login Password xxxxxLine aux 0 (辅助端口)LoginPassword xxxxxxLine con 0 (控制台端口)3) 为特权用户设置口令时,应当使用enable secret命令该命令用于设定具有管理员权限的口令,enable secret命令采用的是MD5算法,这种算法比enable password加密算法强,不容易被破解。4) 如果设备启用了AAA认证,则查看配置信息应当存在类似如下配置信息aaa new-modeltacacs-server host 192.168.1.1 single-connectingtacacs-server ke

6、y shared1radius-server host 192.168.1.1radius-server key shared1line vty 0 4aaa authorization loginb)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c)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d)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2种或2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双因子鉴别还需要访问者拥有鉴别特征:采用令牌、智能卡、数字证书和生物信息等e)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f)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g)当对网络设

7、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不应当使用明文传送的Telnet、http服务,应当采用SSH、HTTPS等加密协议等方式来进行交互式管理h)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1.3 交换机1.3.1 访问控制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e)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交换机可根据IP地址、端口、协议来限制应用数据流的最大流量;交换机的带宽策

8、略一般采用分层的带宽管理机制,管理员可以通过设置细粒度的带宽策略,对数据报文做带宽限制和优先级别设定,还可以通过源地址、目的地址、用户和协议4个方面来限制带宽g)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1.3.2 安全审计时间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c)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d)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者覆盖等1.3.3 网络设备保护b)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陆地址进行限制c)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须唯一d)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2种或者2种以上组合

9、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g)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h)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1.3.3 网络设备防护a)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d)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2种或2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e)身边鉴别信息应该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程度要求并定期更换;f)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的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的措施;1.4 防火墙1.4.1 访问控制防火墙的安全策略的配置应当根据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配置,只允许授权的IP地址、协议、端口通过,对于没有明确允许通过的数据流

10、默认应当是被禁止的。同时可以通过配置NAT、静态地址映射、IP地址绑定等措施隐藏内部网络信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被保护网络的安全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 FTP, Telnet, 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1.4.2 安全审计b)审计记录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审计相关的信息;c)应能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1.4.3 网络设备防护需要对远程管理防火墙的登录地址进行限制,可以是某一特定的IP地址,也可以来自某一子网、地址范围或地址组e)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程度要求并定期更换;1

11、.5 入侵检测/防御系统1.5.1 访问控制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此处的访问控制主要指入侵防御系统具有的访问控制功能,入侵检测系统IDS不具有此功能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g)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1.5.2 安全审计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进行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1.5.3 网络设备防护d)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2种或者2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e)身边鉴别信息

12、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程度要求并定期更换;f)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第2章 主机安全测评2.1 操作系统测评2.1.1 身份鉴别a)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Windows OS中查看“本地安全策略账户策略密码策略”中的相关项目:1、 设置密码历史要求(此设置可确保用户无法复用密码):242、 设置密码最长使用期限:70天3、 设置密码最短使用期限:2天4、 设置最短密码长度:8个字符5、

13、设置密码复杂性要求:启用6、 启用密码可逆加密:不启用Linux OS:PASS_MAX_DAYS 90PASS_MIN_DAYS 0PASS_MIN_LEN 8PASS_WARN_AGE 7 登录密码过期提前7天提示修改FAIL_DELAY 10 登录错误时等待时间10秒FAILLOG_ENAB YES 登录错误记录到日志FAILLOG_SU_ENAB YES 当限定超级用户管理日志时使用FAILLOG_SG_ENAB YES 当限定超级用户组管理日志时使用MD5_CRYPT_ENAB YES 当使用md5为密码的加密方法时使用c)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

14、动退出等措施d)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e)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f)应采用2种或2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2.1.2 访问控制a)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是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不仅应用与网络层面,同样也适用于主机层面,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系统资源不被非法适用和访问,适用访问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限制用户对特定资源的访问来保护系统资源。主要涉及2个方面的内容:文件系统和默认共享文件权限:在windows系统中,重要目录不能对“every

15、one”账户开放,在权限控制方面,尤其要注意文件权限更改后对于应用系统的影响;在Linux系统中,应坚持Linux系统主要目录的权限设置情况,对于配置文件权限制不能大于644,对于可执行文件不能大于755。以root身份登录Linux,使用”Ls-l 文件名”查看重要文件和目录权限设置是否合理默认共享:Windows OS的默认共享功能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方便网管通过网络对计算机进行远程管理而设的,它的存在依赖于系统服务的“server”。为保证系统安全性,通常我们可以将其关闭。Linux OS通常不存在默认共享1) 在命令模式下输入net share ,查看共享2) 查看注册表HKEY_LOCA

16、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Lsarestrictanonymous值是否为“0”(0表示共享开启)b)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c)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d)应严格限制默认账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账户,修改这些账户的默认口令e)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f)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g)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2.1.3 安全审计a)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17、;b)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c)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d)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e)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f)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2.1.4 剩余信息保护a)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b)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2.1.5 入侵防

18、范a)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目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b)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c)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2.1.6 恶意代码防范a)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b)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c)应支持防恶意代码的统一管理2.1.7 资源控制a)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b)应根据安全策略

19、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c)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d)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e)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2.2 数据库系统测评2.2.1 身份鉴别a)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程度要求并定期更换;e)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2.2.2 访问控制d)应严格限制默认账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账户,修改这些账户的默认口令;e

20、)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g)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2.2.3 安全审计b)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c)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d)应能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2.2.4 资源控制c)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第3章 应用安全测评3.1 身份鉴别a)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b)应对同一用户采用2种或者2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c)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

21、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测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d)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e)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3.2 访问控制a)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b)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c)应有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账户的访问权限;d)应授予不同账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e

22、)应具有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的功能;f)应根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3.3 安全审计a)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b)应保证无法单独中断审计进程,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c)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结果等;d)应提供对审计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及生成审计报表的功能3.4 剩余信息保护a)应保证用户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呗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被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b)应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呗释放或重

23、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3.5 通信完整性a)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的数据的完整性;3.6 通信保密性a)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b)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3.7 抗抵赖a)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b)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接收证据的功能;3.8 软件容错a)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b)应提供自动保护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自动保护当前所有状态,保证系统能够进行恢复;3.9 资源控制a

24、)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面能够自动结束会话;b)应能够对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c)应能够对单个账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d)应能够对一个时间段内可能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e)应能够对一个访问账户或一个请求进程占用的资源分配最大限额和最小限额;f)应能够对系统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g)应提供服务优先级设定功能,并在安装后根据安全策略设定访问账户或请求进程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分配系统资源;第4章 数据安全测评4.1 数据完整性a) 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b)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