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0.87KB ,
资源ID:204895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4895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指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指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1.湖北卷孟 德 传 【宋】苏辙选自栾城集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选自东坡全集, 12.湖南卷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宋赠序)13.江苏卷书沈通明事【解析】(清)14.江西卷卖酒者传 魏禧清)15.辽宁卷节选自梁书孙谦传(五代16.山东卷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战国17 .四川卷 论说文宋王安石18.浙江卷 宝绘堂记-宋苏轼选材:以宋代以后为主,以记传体为主1.理解: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主要题型: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或不正确的是考察实词:天津卷加秉宥比全国卷1肃会堪 动全国卷2禀闲直爨北京卷益度鄙竟湖南卷季零独特奔江苏卷属引却魁垒率江西卷数吾侪捐立辽宁卷干躬宾布山东卷期

2、会犯过四川卷素课革一浙江卷病去角蓄23、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取未放之蕊干之 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参考答案】取未放之蕊干之 使干燥 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草率【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解析】文言实词在具体文句中来贯通解释。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或不同的一组是 全国卷1未设此题全国卷2未设此题北京卷因之以所天津卷乃其于而上海卷 以而为其重庆卷未设此题安徽卷 而焉其与福建卷 未设此题广东卷 其之以乃海南宁夏卷未设此题湖北卷未设此题湖南卷 其于以者江苏卷未设此题江西卷为所之乃。辽宁

3、卷未设此题山东卷者而以且四川卷 乃而因以浙江卷 以而为之全国十八套试卷中八套未设此知识点,十套考卷中涉及到的虚词有:以7而6乃4)其(4)之4 于(2)所2 因2 为(2)者(2)所2 焉1与(1)且(1)共14个虚词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浙江卷 19.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cA 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 凶其身C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 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主要考查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天津卷翻译三句8分全国卷1翻译二句10分 全国卷2二句10分北京卷选择题

4、3分和断句5分共8分上海卷二句6分选择2分共8分重庆卷断句2分翻译10分共12分 安徽卷翻译3句10分福建卷翻译2句9分广东卷断句4分翻译6分共10分海南宁夏卷翻译2句10分湖北卷翻译3句10分湖南卷翻译3句9分江苏卷翻译3句10分江西卷翻译2句10分辽宁卷翻译2句10分山东卷翻译3句10分四川卷翻译2句10分浙江卷翻译2句6分天津卷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假设必治国家,那么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解析】1“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在这里就要译成“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么和后文不连贯,且不合常理,因为管仲未到任时齐国也在管理国家,所以要主要到效果“管

5、理得好”。这个意思是从与“乱”相对的词义上来理解,所以应该是使动用法“使治”解释成“使治理得好”。“ 那么非臣之所能也”注意是判断句式,要翻译出来。 “其唯”是两个词,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唯,只有。翻译: 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翻译: 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解析】2“必不吾予也”是一个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式现象,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必不予吾”,还要注意省略现象,就是“予”的对象管仲。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

6、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3“于是”是个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分解成两个词“于”和“是”,解释成“在这种情况下”。“生来”也是古今异义词,“生”这里是修饰动词“来”,解释成“活着”;而“来”在这里应该为使动用法,“使来”,可译成“交来、送来”。“柙”文中有注释柙 xi,木笼,在句中作动词,用木笼装着 。“以予齐”中的“以”是目的连词,可以为“来给齐国”。 【思路点拨】注意翻译推测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的词义,判断出句式的特征,句子自然就翻译通了。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

7、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全国卷1 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答案和解析】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 居住” 为古今异义。 全国卷2

8、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答案:自认为不能广泛的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假设依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答案: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第1句注意“颠沛”为古今异义和“立”、“ 足”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其”和“耄齿”“ 比” 等词的落实。2.分析综合: 主要题型:以下句子中,全都说明xx人xx性格品质的一组是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

9、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18 套题中安徽卷 福建卷四川卷浙江卷未设此题。 天津卷10.以下各项中每句话都表达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夷吾受之,那么鲁能弱齐矣。夷吾事君吾二心。君假设欲定宗庙,那么亟请之。在楚那么楚得意于天下,在晋那么晋得意于天下。A. B. C. D. 【答案】A 【考点】筛选信息要点 【解析】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 【思路点拨】深入理解文中的句子的含义,需要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所提示的信息,和选项加以对照,在使用排除法,就可以做做出答案了。全

10、国卷1 陕西卷.以下句子中,全都说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常为诸县之最 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未尝辄敢出门 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C. D.【答案和解析】 答案: 用排除法,排除说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说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上海卷 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一点1分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通过阅读原文我们不难发现沈周之所以选择隐逸就是因为厌倦官场生活、向来钟情山林、行孝母亲。湖南卷

11、13.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4分答_ 【答案和解析】【答案】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境、忧患等变迁,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分值也增加到4分。考生务必要看清楚题干的要求,怎么问就怎么答。问是“如何阐述”的,要从“引用了什么故事或事例”和“说明了什么道理”两方面答题。往往很多考生只答到其中的一点即满足了,很遗憾,白白丢分。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 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 基此题型: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浙江卷未设此题天津卷11.以下对本文的理

12、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 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 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 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 重视人才、善于纳谏。【答案】: 【考点】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解析】C项中的信息“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是“夷吾受之,那么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是齐国的力量削弱”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

13、任用。 【思路点拨】考生要注意筛选文中的相关信息,仔细核对原文,认真推敲,因为文言文涉及到语言的障碍,要注意按照古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去思考全国卷2 10.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 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 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 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 到惭愧,不在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 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

14、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 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郎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 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他自己没有一点 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答案和解析】 答案:此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时间错误,“运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塘”。 上海卷26.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参考答案】桂能入药,又可食用。各1分 【解析】要求高度概括,实际上就是两方面:药用、食用。3.鉴赏评价

15、: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上海卷21.第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 【参考答案】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一点1分 【考点】对文言传记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析】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反应了郡守对沈周身份认识的加深,突出沈周的人格魅力。 27.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一点2分 【考点】结合文中重要语句理解文章的科学性和文学

16、性。 【解析】以划线句子为例,进行分析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福建卷经典阅读8.2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和解析】2答案例如:“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 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 浙江卷 2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 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 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

17、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 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 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三考点突破1.关于原文内容【一】读分析概述题选项,粗定内容。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二】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人、时、地、事四要素。在最后一道题目的选项中,错误往往会出

18、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人物混淆、时间混淆、地点混淆、事件混淆。史传文记叙人物,用笔简约,往往几句话就是一个事件,一段经历。因为其记叙的是人,所以事件往往是随着其官职、时间、地点、与其交往的人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我们要注重人、时、地、事这几个要素。其中难点是官职名。一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二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三兼职

19、、dil的词语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dil,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四降职、罢免的词语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五其它知:主执掌、主持。【三】细究题干,重点突破。信息筛选题是对人物主要特点的考查。在筛选之前一定要把题干中的要求分析清楚天津卷10.以下各项中每句话都表达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A.B.C.D.【答案】A【考点】筛选信息要点【解析】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不是管仲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思路点拨】深入理解文中的句子的含义,需要结合

20、语境理解句子所提示的信息,和选项加以对照,在使用排除法,就可以做做出答案了。2.考点突破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宗旨:1、立足于课本,注意积累,重点掌握一些常见实词的用法。2、掌握和灵活运用推断词义的主要方法,增强推断能力。【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例如:“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

21、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假设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那么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22、。【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23、。“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

24、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那么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六、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

25、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