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2.37KB ,
资源ID:204840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4840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教师编制考试全科目重点复习资料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教师编制考试全科目重点复习资料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1、(1)教育能控制人口增长(2)能提高人口质量(3)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5、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三)教育与人的发展6、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特点(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根据年龄特点,制定学习任务;最近发展区)(3)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或最佳期)(4)互补性(扬长避短)(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7、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1)学校教育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四)教育目的8、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教育目的的功能:(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2)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3)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3)重视个人发展和社

3、会发展的价值取向。9、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史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10、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中国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课程11、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课程的概念: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校的学科总和极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极其进程

4、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类型及其特征:(1)按照内容的固有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活动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2)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综合课程: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例如科学课。(3)按照学生学习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选修课程: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4)按照课程

5、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地、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5)按照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扩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基础。扩展型课程: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6)按照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12、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1)认知领域: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6、(2)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3)动作技能领域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13、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课程开发的概念: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的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和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六)教学14、教学的意义与任务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

7、,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15、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教学过程的本质:(1)是一种认识过程。(

8、2)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3)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存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4)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1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1)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恰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分量适宜、难度适度、形式多样、要求明确、反馈及时、启发学生思维(4)课外辅导从

9、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明确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检查的要求:坚持科学性、检查内容要全面、方法要灵活多样评定的要求:客观公正、方向明确、鼓励学生创新17、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1) 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最早阐述特点: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按课教学。按时授课。(2) 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3) 复式教学(4) 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等课堂管理的概念: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

10、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课堂管理的功能: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18、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为主: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19、教学评价的作用、类型、原则和方法教学评价的作用:(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成果教学评价的类型:(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11、和总结性评价。(2)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性评价。(3)按照评价主体,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教学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的方法: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个体差异评价法。20、教学模式的概念、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是指在一点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国外主要教学模式:(1)探究式教学(2)抛锚式教学(3)范例式教学国内主要教学模式:(1)自学指导式(2)目标导控式(3)传递接受式(4)问题探究式(七)德育21、德育及其意义:德育的概念:广义的

12、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德育的意义:(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4)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22、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23、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小学德育目标:(1)初步培养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

13、主义的情感。(2)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3)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小学德育内容:(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教育(2)热爱劳动的教育(3)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教育(4)个性品格教育(5)遵守纪律、自觉守法的教育24、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

14、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八)班主任工作25、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1)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是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3)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4)是学校班级间互相联系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26、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般具有以下这些特征:(1)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2)一个健全的组织系统(3)严格的规则制度(4)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班集体的建设:(1)确定班集体的目标(2)建立班集体组织机构(3)完善班集体规章制度(4)形成班级舆论班级管理的功能: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教育性

15、功能班级管理的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班级目标管理模式27、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与艺术(1)学生主体原则(2)民主平等原则(3)公平公正原则(4)实践活动原则(5)启发疏导原则(6)集体教育原则(7)以身作则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与艺术:(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先进生工作后进生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28、小学班级队活动

16、的策划与组织、管理29、学校与课外教育活动、家庭联系及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习三者协调一致,互相配合。(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习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九)学生30、小学生的年龄特征31、小学生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与教育32、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小学生的认知差异分为:(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2)冲动型与沉思型(3)具体型与抽象型(4)发散型与辐合型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如下:(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选择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方式差异的教学

17、手段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2)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33、特殊儿童的概念、类型及其特殊儿童的教育(十)教师34、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35、小学教师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小学教师专业要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8、:(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入职教育(3)在职教育(4)自我教育36、良好师生关系及其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内容:(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存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互助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方

19、面:(1)了解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老师环境方面:(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加强学风建设心理学(一)小学生认知发展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特点。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一目十行、眼观八路、耳听八方)(2)注意的稳定性(3)注

20、意的分配(一心二用)(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合理组织教学活动(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2、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规律的应用、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知觉的概念: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知觉规律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尤其

21、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要尽可能进行直观教学。(1)直观教学的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1)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效果。(2)制定观察计划,提高观察的合理性。(3)观察过程中要进行指导(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观察成果3、记忆的概念、记忆品质、记忆过程、记忆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

22、性、准备性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艾宾浩斯的 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4、思维的概念、思维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思维的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品质:广阔性与深刻性 独立性与批判性 灵活性与敏捷性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

23、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与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特点包括: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评定观,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4)建立良好的创造环境,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5)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5、想象的概念、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幻想。(3)引导学生努力

24、学习科学文化知识(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二)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7、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种类情绪的概念: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8、情感的概念、情感的种类

25、情感的概念: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9、意志的概念、意志品质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三)小学生个性发展10、需要、小学生的兴趣及其培养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

26、天的社会性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发:只有满足学生合合理的、可以实现的和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在学校生活中,要重视和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11、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智力的概念: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

27、为核心。智力理论:(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3)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操作、成果)(4)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6)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1)发展水平的差异(2)表现早晚的差异(3)结构的差异(4)性别的差异12、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类型、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能力的培养能力的概念: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特征。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能力的类型:(1)根据能力使用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