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2 ,大小:176.62KB ,
资源ID:204832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4832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1、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自然趋向差异对立,协调是从差异对立而不是从类似的东西产生的,”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强调世界的不断变动和更新。“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四、德谟克利特(BC460-BC370) P35原子论创始人 节奏与和谐、论音乐、论诗的美、论绘画 (皆已失传)近似“余力说”:“音乐是最年轻的艺术”,因为“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席勒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

2、感官,才使人对物体产生“意象”(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五、苏格拉底 (BC469-BC399) P36标志着希腊美学思想的一个很大转变 回忆录(门徒克塞纳芬著)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 美即效用:有用就美,无用就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这说明美不完全在事物,与人也有关系。艺术摹仿自然,但模仿并非抄袭,艺术不应只描绘自然外貌的细节,而应“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状态”。另外,还应该从自然形体

3、中选择一些要素,构成美的整体,使艺术刻画出的形象比原来更美。第二章 柏拉图 P39一、美学的基本观点柏拉图(BC427-BC347) 大希庇阿斯、伊安、会饮、理想国、法律等著作多用对话体(“直接叙述”)这一独立的文学形式写成。运用与学术讨论即所谓的“苏格拉底式辩证法”。这种辩证法特点在于侧重揭露矛盾,剥茧抽丝地逐层揭露矛盾。柏拉图在政治上的基本动机就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足以维持贵族统治的政教制度和思想基础。他的思想在文艺复兴运动和浪漫运动中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文艺对客观现实的关系 理式说:(理式世界第一性、感性的现实世界第二性、艺术世界第三性)理式是指最高的绝对理念,是永恒真实的,独立于人

4、而存在。客观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至于艺术,又是客观世界的摹本,因此相对于真实的理式世界来说,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所以否定了艺术的真实性。换句话说,艺术世界依存与客观现实世界,而客观现实世界又依存于理式世界,艺术世界与真实的理式世界隔了三层,从而不具备真实性,不能真实地表现现实。柏拉图的这种观点以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为基础的。唯心哲学都是神权社会的影子,柏拉图所谓的“理式”其实是神,他的客观唯心主义正是保卫神权(贵族统治)的哲学,而神权正式没落贵族阶级所利用的思想武器。柏拉图强调理式世界的永恒性,实即强调贵族政体的永恒性。P44-462.鄙视艺术的根源:阶

5、级根源由于柏拉图否定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见不出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柏拉图将人所分为的九种等级中,诗人和艺术家位列第六,而“达到美感教育最高成就的人”,即“爱智慧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位列第一。这种等级区别根源于柏拉图对艺术的鄙视,表现在:艺术包括手艺,一般由奴隶从事,艺术家的地位是卑微的,他们所创作的只是手艺活儿。而第一等人是贵族中文化修养的最高代表,他们无需亲身创作,他们只要静观,因为柏拉图认为审美活动的极境是凝神观照,此时产生的“无限欣喜”是最高的美感,而且这种美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他们所观照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感性的不真实的艺术品,而是最高的永恒的理式,是不带感性形象的美

6、,是一种抽象道理,即哲学。P.S.希腊人所了解的“艺术”(tekhne)是指可凭专门知识来学会的工作,不仅包含我们所说的艺术还有我们称作“手艺”(“匠”)的部分。3.关于艺术美既然美来自绝对理式,且艺术是不真实的,那艺术作品可否用“美”来形容?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本的摹本,然而毕竟直接或间接摹仿了理式世界,因此还是能够“分享”一点理式的美,但却是微不足道的。另外,根据“灵魂轮回”说,感性事物之美是灵魂隐约“回忆”到它在未依附肉体之前在天上所见到的真美(理式世界的美),因此与理式美还是有一点联系的。但柏拉图始终将艺术美看作绝对美零星模糊的摹本,并且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因为现实世界比艺术世界更接

7、近理式世界。美不能沾染一点感性形象,否则就不完满了。4.对美育的看法美育首先使一个人认识到个别具体形象中的美;接着又使其“学会了解此一形体或彼一形体的与其他一切形体的美都是贯通的”,即从许多个别的美的形体中见出的美的形式;再进一步又使其学会“把心灵的美看的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即达到理式世界的最高的美。二、文艺的社会功用 P52柏拉图对诗和艺术的社会影响具有深刻认识,因此在制定理想国计划时,他充分考虑了艺术对理想国的影响和作用。理想国的理想是“正义”(即各阶级各司其职)。建设理想国,就要培养保卫城邦的正义的人,各类公民应各司其职。公民分三个等级,最高的是哲学家,他们拥有理智;其次是战士,他们具

8、有意志;最低的是农工商,他们具有情欲。要达到正义,意志和情欲都必须要为理智所统治。艺术是否能发挥这种作用呢?柏拉图首先对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讨论。第一,荷马史诗和悲剧、喜剧的影响都是坏的,因为它们既破坏了希腊崇拜神和英雄的中心信仰,又使人性格中的理智失去控制,所以破坏了“正义”。(悲剧“拿旁人的灾祸来滋养自己的哀怜癖”;喜剧使人“于无意中染到小丑的习气”。第二,文艺摹仿的方式对人性格的影响也是坏的,反对理想国的保卫者从事戏剧摹仿和扮演,原因有二,一是保卫者应专心保卫国家,一心不能二用;二是摹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坏人或软弱的人,长此以往,保卫者的性格也会受到玷污。因此,柏拉图对诗人下了逐客令。他认为诗

9、总能歌颂神和英雄,内容上只能说好,另外形式要简朴,并且要固守几种类型。其次柏拉图又对音乐进行了检查,检查的结果是只有两种类型的音乐可以保留,一是用于逆境,表现勇敢如战斗意味强的佛律暌亚式;二是用于顺境,表现聪慧如音调简单严肃的多里斯式。P.S. 文艺摹仿的方式:1.完全用直接叙述,如悲剧、喜剧。2.完全用间接叙述,“只有诗人在说话”,如颂歌。3.头两种方式的混合,如史诗和其他叙事诗。第二种方式是柏拉图认为最好的,最坏的是戏剧性摹仿。总之,根据政治教育效果的标准即文艺对人类社会有用,必须服务于政治,文艺的好坏必须首先从政治标准来衡量,柏拉图否定文艺的社会功用。但柏拉图确是西方将政治教育效果作为文

10、艺评价标准的第一人。三、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P57第一种解释: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其处于迷狂状态,将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其进行创作,即诗人是神的代言人。(伊安)第二种解释: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回忆。灵魂隐约回忆到它未依附到肉体之前在理式世界所见到的理式美。灵魂依附肉体,只是暂时现象,而且是罪孽的惩罚。但灵魂的本质上是努力向上的。 (斐德若)P.S.柏拉图在斐德若、会饮篇的对话中经常拿诗和艺术与爱情相提并论,是因为文艺和爱情都要达到灵魂见到真美的影子时所发生的迷狂状态。这种观点强调文艺的无理性,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是反动的,但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新柏拉图主义的普洛丁。灵感与文艺创

11、作的关系P60柏拉图将理智与灵感完全对立,否定文艺创作中理智的作用;将天才与人力完全对立,这里天才等同于灵感,人力等同于创作技巧,因此否定艺术技巧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因为单凭技巧不能创造文艺。但柏拉图承认艺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就像磁石吸铁一样。但他所谓的感染力以灵感为基础,而不是实践生活和作品的艺术性,归根到底仍在宣扬神的伟大。P.S. 文学家的三条件(斐德若):“第一是生来就有语文天才,其次是知识,第三是训练。”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 P66一、亚里士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总结的时代:总结了希腊文艺的最高成就;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他从自然科学的较发达的基础上,达到了自然科学观点和社会科

12、学观点的统一。“理”即在“事”中,离“事”无所谓“理”。一切事物的成因不外四种:材料因(自然),形式因(作品的形式),创造因(艺术家的摹仿活动),最后因(过程趋向具体内在的目的即材料终于获得形式)。人类活动不外三种:认识或观照(人生最高幸福),实践行动(公民应尽的职责),创造(艺术活动)。 诗学、修词学(西方最早具有科学系统性的有关美学著作)、形而上学、物理学、论工具(欧洲第一部逻辑学)等。科学理论性科学数学、物理、形而上学为知识而知识共同任务:求知识实践性科学政治学、伦理学指导行动创造性科学诗学、修词学指导创造二、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 P721.肯定艺术真实性亚里士多德将我们现代所谓的艺术

13、(Tekhne)(如诗歌、绘画等)等称作“摹仿(mimesis)的艺术”,并由此见出艺术的共同特征在于摹仿。与柏拉图截然相反,亚里士多德不仅肯定艺术的真实性,并且肯定艺术比现实更为真实,因为艺术摹仿的是现实世界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即它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这是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亚里士多德对美学最有价值的贡献。P.S. 对诗的真实性 诗学第九章 “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能的事。真正的差别在于历史家描述已发生的事,而诗人却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诗比历史是更哲学,更严肃的:因为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对于艺术摹仿自然的创

14、作方法 诗学第二十五章 “象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事物,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摹仿。对美的定义 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活与美学 “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这就是“艺术幻觉说”的起源,即艺术逼真不等于事实真实,艺术作品的内容即使是虚构的,但只要合情合理,也是可以接受的。这就要我们区分出“不合情理的可能”和“合情合理的(即于理可信的)不可能”。不合理的可能具有偶然性,见不出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而合情合理的不可能是指假定某种情况是真实的,在

15、那种情况下某种人物做某种事和说某种话就是合情合理的,可以令人置信的。事实上虽不真实,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认为诗比历史更为真实,就是因为诗所写的现实是经过提炼的现实,比带有偶然性的现象世界更高一层的真实,更具有普遍性。而且,艺术可以化自然丑为艺术美。另外,由于必然性和普遍性要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人也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见出典型性。所以诗要通过行动揭示人物事迹中的必然性和普遍性。P.S. 诗学第二十四章 “荷马把说谎说得圆的艺术教给了其他诗人。秘诀在于一种似是而非的逻辑推理”2.艺术有机整体思想 P77形式上的有机整体其实就是内容上内在发展规律的反映。整体

16、是由部分构成,而部分组合的原则就是事物各部分的内在规律。在有机整体中,各部分紧密相关,见出秩序,因此,各部分在整体中不但不可缺少,而且连位置也不可随意移动。P.S. 诗学第八章 “一个完善的整体之中各部分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删去或移动位置,就会拆散整体。因为一件东西既然可有可无,就不是整体的真正部分。一个整体中一切都是必然的、合理的,无任何偶然或不合理的因素夹杂其中。基于这一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希腊文艺的最高成就是悲剧,因为它的结构比诗更严密。而诗和戏剧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情节结构,而非人物性格。因此,诗的结构要见出内在联系的单一完整的统一体,即“动作或情节的整一”。后来新古典主义又

17、在次基础上增加了空间的整一和时间的整一,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三一律”。3.和谐概念 P79和谐是建立在有机整体的概念上的:各部分的安排见出大小比例和秩序,形成融贯的整体,才能见出和谐。但与后来许多美学家(如康德)将次概念视作单纯形式美因素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由内容决定,因为各部分组合的原则要以事物的内在逻辑为基础。因此,“音乐是最具摹仿性的艺术”,音乐的节奏与和谐不是由形式见出,它之所以被称为“和谐”,是因其所表现的内容与人的心情具有一致性。音乐发映心情是最直接的,打动人心也是最直接的。因此教育作用比其他艺术较深刻。P.S. 亚里士多德认为“摹仿”不是被动的抄袭,而是要发挥诗人的创造性和主观

18、能动性,不是反映浮面的现象,而是揭示本质与内在联系。诗人必须要有清醒的理智。三、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1.肯定文艺的社会功用柏拉图强调绝对理智,因此人的本能情感欲望都应当加以抑制,而文艺正好迎合这方面的需要,所以文艺具有败坏道德的负面作用。与此相反,亚里士多德强调理想的人格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当中也包括人的本能情感欲望,文艺满足这些需要,因而能够使人得到健康发展。所以它对社会是有益的。2.文艺的两种心理根源(内容和形式分不开)一是出于摹仿本能,因为摹仿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从而使人获得知识,产生快感;(内容)二是出于爱好和谐和节奏的天性,摹仿的东西若见出和谐与节奏,就能产生快感。(形式)3.文

19、艺的目的柏拉图片面强调教益而扼杀快感。亚里士多德则既强调教益,也强调快感,即审美标准与道德标准兼备。审美(Aesthetic)的标准是基本的,道德目的是附带的。这在其悲剧说、过失说和净化说中都可以见出。悲剧说:最完美的悲剧里情节结构要复杂曲折,摹仿的行动应引起哀怜和恐惧。情节转变应有由福转祸满足道德感,结局应该悲惨。主角应是好人,悲剧人物在道德品质上应该“和我们自己类似”。悲剧主角过失说:在悲剧中,悲剧的主角“祸不完全咎由自取”,即“不应遭殃而遭殃,才能引起哀怜”;同时,“祸有几分由自取”,即道德上不是好到极点,“和我们自己类似”,因小过失而引起大错,因此引起我们的恐惧。悲剧净化说:通过艺术,

20、可以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得到宣泄而达到平静,从而恢复和保持健康的心态,有益于社会。悲剧可以净化人们哀怜和恐惧两种情绪,因此可以使人获得快感。但这种快感不同于其他快感(如喜剧所获得的快感、摹仿中认识事物产生的快感、节奏与和谐产生的快感等),是悲剧所特有的快感。P.S. 亚里士多德的局限性:悲剧主要的道德作用决不在情绪的净化,而在通过尖锐的矛盾斗争场面,认识到人生世相的深刻方面。4.喜剧与丑亚里士多德首次将丑作为审美范畴提出,同时他在诗学第五章还指出“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于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另外,悲剧侧重于行动和情节,而喜剧则侧重于人物性格的丑陋乖讹。四、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的阶级

21、性首先,只有贵族阶级的人物才能成为悲剧的主角。其次,文艺教育只以统治阶级的青年为教育对象,并且只应当教育人们如何欣赏艺术,而不是进行艺术创作。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设计工匠技艺和劳动会降低贵族的身份,由此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轻视技艺和文艺创作活动。第三,静观的文艺观点,即将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分开,认为只有在静观默想中才能得到最高美感。艺术应该表现出神的庄严静肃,人们应该在平静中欣赏其自身产生的乐趣。第四章 亚历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统治这一时期乃至罗马时期(BC4-BC3)的哲学思想主义(反对情感的激动,提倡个人心境的安宁静穆,反映出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和西方古代文化开始衰退)有三

22、派:伊壁鸠鲁派、斯多噶派、怀疑派。伊壁鸠鲁派在三派中最进步的。继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传统,相信物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基础。认为人生最高的目的在快感,而快感据说就是“不受身体方面的痛苦和精神方面的忧虑”。P.S. 古典主义: 罗马时代已开始形成,广泛流行于文艺复兴时代(文艺复兴的本义就是“古典学术的复兴”),演变为十七八世纪的新古典主义。一、贺拉斯(Horatius BC65-AD8)P100生于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即奥古斯都时代。他奠定了古典主义的理想。用最简洁而隽永的语言把他的总结铭刻了出来,替后来欧洲文艺指出一条调子虽不高,却平易近人。论诗艺1.关于文艺的本质贺拉斯在此问

23、题上表现为肤浅的现实主义,他大体上接受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观点,但他又提出一个新概念“创造”,即创造可以想象虚构,但“为引起娱乐而作的虚构须紧密接近事物的真相”。在典型性格说方面,贺拉斯极端保守提出了定型说和类型说。定型是传统任务的传统写照;类型是是同类人物的共性,是一种抽象的概括,是数量上的总结而不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比起亚里士多德关于诗的普遍性的论断,贺拉斯还有所倒退。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公式化和概念化。2.关于诗的功用问题贺拉斯与亚里士多德观点一致,但他说得更加简洁明确:“诗人的目的在给人教益,或供人娱乐,或是把愉快的和有益的东西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贺拉斯还认为诗有开发文化的作用。论诗艺促

24、成了古典主义的建立。“你们学勤学希腊典范,日夜不辍”,这是后来新古典主义者的鲜明口号。由于这一口号并不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上,因此必然流于保守。首先在文艺选材问题上(“谨遵传统”),贺拉斯虽承认也可以运用新题材,但相比之下沿用旧题材是比较稳妥的。这一原则为欧洲剧作者长期遵守。其次,在处理题材方式方面(旧瓶可以装新酒),贺拉斯认为人物描写要沿用古人的定型,诗的格律要模仿希腊,但诗的语言却可以使用新词汇(“带有时代烙印的字”)。贺拉斯强调摹仿古典,但反对生搬硬套,即沿用旧题材,但却可以反映新生活。3.“合式”古典主义的理想“合式”(decorum),即一切都要做到恰如其分(“妥帖得体”),叫人感觉完美

25、,这主要是针对艺术形式技巧所提出的。首先,“合式”要求文艺作品前后融贯一致,成为有机整体。有机整体的概念源自亚里士多德,但他只局限于内在逻辑结构,贺拉斯将此概念扩展到人物性格发展要依内在的必然性。除此之外,贺拉斯还将这一概念推广到作品的风格方面,即作品的风格要前后和谐,他称卖弄文采但与上下文风格不协调的词语段落为“大红补丁”。其次,贺拉斯替“合式”定立了一些法则,如每个剧本“应该包括五幕,不多也不少”等。“合式”所意味的文艺标准,就是理性是判断作品好坏的标准,这里的“式”即绝对理性。事实上绝对普遍永恒的理式并不存在,贺拉斯所谓的绝对理性实际上就是奴隶主贵族的意志表现,“合式”也就是要合奴隶主贵

26、族的“式”。二、朗吉弩斯 (Casuis Longinus,213-273)P108希腊人,论崇高,此书的主要任务就在指出希腊罗马古典作品的“崇高”品质,引导读者去向古典学习。严肃的题材,深刻的思想感情,崇高的风格,这三者必须统一起来。这个古典主义的基本信条到了朗吉弩斯手里更明确了,文艺的强烈效果,普遍标准以及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崇高也都是首次明确地提出。风气的转变:文艺动力的重点由理智转到情感,学习古典的重点由规范法则转到精神实质的潜移默化,文艺批评的重点由抽象理论的探讨转到具体作品的分析和比较,文艺创作方法的重点由贺拉斯的平易清浅的现实主义倾向转到要求精神气魄宏伟的浪漫主义倾向。对古典的态度

27、(习古)朗吉努斯强调具体作品对于文艺趣味的培养,“在狂热中不知不觉地分得古人的伟大”,强调学习古人,并争取超过他们。继承和发扬光大。贺拉斯侧重从古典作品中所抽绎出来的“法则”和教条。1.关于崇高(拉丁文De Sublimate)朗吉弩斯提出了“崇高”这一审美范畴,他指出“崇高”的特征就是伟大和不平凡,效果是提高人的情绪和自尊感。崇高风格具有五个因素,一是“掌握伟大的思想能力”;二是“强烈深厚的感情”;三是“修辞格的妥当运动”;四是“高尚的文词”;五是将前面四种因素联系成整体的庄严而生动的布局。其中前面两种因素是自然或天资,而后面三种因素则是艺术或人力,但它们共同的基础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崇高”

28、的特征是伟大和不平凡,效果是提高人的情绪和自尊感。2.关于文艺的现实基础朗吉弩斯不排斥虚构,但认为虚构也要“合情合理”。作品客观方面要忠于现实,主观方面要如实反映作家的思想。因此作家人格修养是文艺修养的基础。“作家的想象只有在能产生真实感时才算运用得最好。3.自然与艺术(天资与人力)的关系古典主义者重视“理性”和“节制”,即“法则”。朗吉弩斯强调法则(即人力),但认为天才更为重要。他指出当时文艺作品在形式技巧上完美地超古代,但却见不出伟大的精神气魄。这就是缺乏“天才”的结果。在方法技巧上,古典主义的基本信条是文艺作品在结构方面必须是完整的有机体,朗吉努斯也认为完满一致的整体就是和谐,也就是美。文章要靠布局才能达到高度的雄伟。4.文艺的社会功用贺拉斯强调文艺具有“教益”与“娱乐”两重功用,但朗吉弩斯对文艺提出更高的要求狂喜。这是一种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强烈的效果。如朗吉弩斯认为伊利亚特写得比奥德赛好,就是因为前者充满戏剧性的动作、冲突和深刻的情感;德谟斯特尼斯的演讲比西赛罗更好,是因为前者更有气势。可见,朗吉弩斯非常强调情感。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朗吉弩斯由现实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倾向。亚里士多德侧重动作以动作为纲,能见出内在逻辑和达到结构整一最能打动强烈情感的是动作的直接表演而非人物性格的间接描绘P.S. 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