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思路 4二、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6(一) 总体目标 6(二) 具体目标 6三、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内容 8(一)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8(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10(三) 师资队伍建设 21(四)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25四、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26(一) 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26(二)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6(三) 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26(四) 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跟踪制度 26五、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27六、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绩效指标 29七、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33按照教育
2、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的文件精神,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结合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现状,制定本建设方案。一、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基础(一)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目的和意义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大力发展煤化工行业符合我国国情以及战略发展方向,尤其在地处煤炭资源丰富的平顶山市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依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得天独厚的优势,提升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有着良好的专业基
3、础和现实意义。自2008年平煤集团与神马集团强强联合成立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四大核心板块之中:煤焦化工、煤盐化工、尼龙化工都与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息息相关。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发展规划中,新建20万吨尼龙化工成套项目及其中间体配套项目、260万吨京宝焦化项目、130万吨首山焦化及煤焦油和制氢项目、新疆煤基尼龙化工产业园项目等,都急需相关技术应用型煤化工专业人才。另外,河南省几家大型煤化工企业如:新乡心连心公司、河南煤化集团、开封晋开集团等也在不断新建、扩建煤化工生产装置,相关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人才需求激增。目前,河南省高校仅有河南城建学院、河南省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开办
4、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煤化工方向),远远不能满足河南省日益发展煤化工企业的需要以及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院2006年开办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以来,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依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优势资源,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煤化工企业和同类高校的赞誉和认可。综上分析,无论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和河南省煤化工企业人才需求,还是优化河南省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人才培养布局,我院加强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都势在必行。(二)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基础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是我院的院级重点
5、专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群相关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1、实验实训条件基础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现有实验实训室5个,其中煤化工分析实验室2个,工位50个,主要设备30台套,55万元;化工仿真实验室1个,工位40个,包括甲醇工艺仿真软件、中控操作系统等,59万元;化工原理实验室1个,工位40个,实训单元5套,53万元;化工安全实验室1个,工位45个,主要设备17台套,68.9万元。主要开发的实验实训项目包括煤质分析实训,煤炭洗选技术课程实习,炼焦工艺课程实习,煤焦化产品回收及加工课程设计,化工工艺仿真实训,综合实训,岗位实习等实验实训项目。同时,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天
6、宏焦化公司、平顶山神马奔腾化工公司、平煤质检中心等签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实训奠定了坚实基础。2、 人才培养模式基础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目前实施“4.5+1.5”人才培养模式(即4.5个学期进行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训,0.5个学期进行综合实训和岗位实习,1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全部专业课程都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课程设计;基于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就业岗位进行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初步构建了核心课程教学体系(煤化学、煤炭洗选技术、炼焦工艺、炼焦化产品回收),并启动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煤化学专业课程完成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且制定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建立了煤化学
7、标准试题库,启动了教考分离改革。3、 师资队伍基础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2010年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15名,其中专职教师9人,副高以上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硕士5人(含在读),双师教师6人;企业兼职教师6人,硕士2人,高级职称6人。在职称结构上,高工及副教授9名,占60%; 讲师3名,占20;助教3名,占20;6名兼职教师,均是中平能化集团的高级工程师,占40。图1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在学历结构上,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7人为研究生,占47%。在工作实践上,全部具有不同的煤化工企业工作和实践经历,占100。在年龄结构上,40-50岁6人,占40;30-40
8、岁6人,占40;30岁以下青年教师3人,占20。在学缘结构上,有湖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武汉钢铁学院等,在煤化工及化学工程领域都颇具影响力。在双师结构上,双师素质教师9人,占60%。专业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团队带头人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和河南省煤炭深加工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除了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教师团队以外,另外还有化工基础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等10余名,共同参加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教学工作。4、 社会服务能力基础社会服务能力显著:2010年荣获学院教科研先进单位称号,专
9、业负责人及主要成员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等。2011年随着国家二级安全培训资质的取得以及平职学院安全培训中心挂牌运行,已经为煤炭深加工企业培训200多人次。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先进、完备的实验实训条件,积极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化工相关企业生产服务,已完成2009级成人大专化工工艺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两个专业100多人的业余授课工作;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
10、院、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多次到我系煤化工实验实训室参观交流,为西部开发与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化工公司、能源化工研究院等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氯代环己烷绿色合成工艺研究与应用等,为集团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显示了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5、专业建设优势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建设,目前已经有三届毕业生,2006级首届毕业生由于受金融危机、经验、知名度、专业推广等因素影响,行业一次就业率不甚理想;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已被大家接受,专业加大了课改力度,采取任务驱动、案例分析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将职业资格
11、取证融入到课程内容中,2007级学生考取综煤质化验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率达98%、一次对口就业率90%以上。2008级学生甚至在二年级就被晋开集团“订单”培养三分之二。该专业的高就业率,生源逐年增多,2010年招收新生创历史新高,达到149人,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大幅度提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京宝焦化、首山焦化、尼龙化工、易成碳化硅公司等都预约招聘本专业学生,洛阳洛玻集团龙泽焦化公司、开封晋开集团、漯河金大地化工公司等纷纷签约招聘,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就业形势前景广阔。(三)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思路立足煤炭深加工行业,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根据高技能人才培
12、养的需要,建设具有真实生产场景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及教学标准;更新、完善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建成配套设施完善,工位充足,集教学、培训、科研、技术服务与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以教学质量提高为根本,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制定课程标准;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融 “教、学、做”于一体;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13、,完善教学考核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国内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重点,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聘请煤炭深加工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在国内同类院校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处于领先水平,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二、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河南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为主线,以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
14、人才培养模式。(一) 总体目标通过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全面提升该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改建具有模拟真实生产场景的煤化工实验实训室、新建煤化工仿真安全生产实训室;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知识、能力和态度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的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全面提高专业服务煤炭深加工企业能力,为河南省煤化工生产相关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二) 具体目标1、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加强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校内
15、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对接,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改建具有模拟真实生产场景的煤化工实验实训室(新型选煤机、炼焦炉等),新建煤化工仿真安全生产实训室;新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个;创新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构建模块化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制定实习实训教学标准,新增实验实训项目5个。2、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根据煤炭深加工企业生产岗位能力形成的规律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和顺序,根据校内教学条件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状况,统筹安排教学实施计划,创新工学结合“2-3-1”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岗位技术标准相衔接;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着力于
16、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校企管理机制,学生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比例达到96%以上,持“工作经历证书”率达96%以上。工学结合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有机融合,构建“以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3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根据煤炭深加工企业生产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解,把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同实训实习交叉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有序地在学生三年学习过程中完成培养任务,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编写2本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及1本设备故障案例集,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3、 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进修深造的机制,完善教师到煤
17、化工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和兼职教师管理、聘用、考核制度。通过重点院校进修以及到企业顶岗实践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骨干教师2名,培养“双师型”教师2名,新增3名煤化工企业技术骨干或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制定团队建设规划,分步认真实施,实现培养目标;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
18、教学团队。4、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立足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积极开展煤炭深加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工作,每年为煤炭深加工企业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和安全技术培训300人次。积极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化工相关企业生产服务,每年为煤化工相关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项或共同完成科研课题项目1项;完成煤化工相关企业职工业余大专化工工艺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培训授课等各项工作。发挥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点的作用,每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50人次,确保毕业生“双证书”率达96%以上。三、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
19、内容(一)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建设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建设主要强化实践育人,突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业操作场景,全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安全生产技能等综合能力。1)新建煤化工仿真安全生产实训室;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煤化工安全生产仿真演示装置煤制甲醇工艺装置一套(含煤化工安全仿真软件一套)。(1)煤制甲醇工艺装置装置背景对象按年产10万吨甲醇装置规模的1:10比例设计,总高度控制在4.5米左右。主要流程如下:煤气发生炉制备的合成气,经过废热锅炉回收余热、脱硫器脱至含硫量小于50PPM,冷却后进入合成气透平压缩机三段,压缩至5MPA后与循环气混合后在循环压缩机升压至5M
20、PA,进入甲醇合成塔,在催化床中进行合成反应,反应后气体冷却分离,经过轻馏分精馏塔脱除轻组分、再经过重组分精馏塔脱除重组分后,得到产品纯甲醇。(2)具体方案现场操作采用带信号手动阀或自动调节阀,中控室采用DCS操作系统。其中,流量、温度、压力、组分等由仿真产生数据,液位采用以水为介质的液位真实控制体系。典型事故案例以空气和液化气为模拟替代物料,作专题设计后嵌入在实训装置中,可以实现安全阀真实起跳、物料泄漏功能(排出介质为空气)和着火事故(液化气电子点火控制)等功能。该装置有静止设备(以表达设备外形为主)28台,运转设备3台。其中,压缩机选用可视模型机,水泵选用工业化工泵。该装置有流量测量点5点
21、,温度测量点约35点,压力测量点约16点,组分测量点2点,液位测量点3点。现场带信号手动阀约30个,自动调节阀6个和部分现场无信号手动阀。该装置有后台处理系统5个。该装置建设需要场地尺寸为:10*18*4.5米。(3)主要特点以真实煤化工生产场景仿真与模拟、替代相结合,实现高真的现代煤化工工厂模拟操作效果。该装置具有互动性强、真实感强的主要特点。2)在国家二级安全培训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将化工原理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化工安全实训室整合成为功能更加完善、生产环境更加真实的煤化工操作实训室;3)在原有煤化工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增选煤机、炼焦炉、全自动量热仪等接近生产实际的实验实训设备;图2 校内实
22、训装置建设框图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有的3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增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天宏焦化公司、首山焦化公司、尼龙化工公司等煤化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报告,要求现场指导老师提供实习指导现场记录、实习报告鉴定,企业提供实习鉴定等,完善实习监控体系。顶岗实习结束后,由企业指导老师为主的考评小组对学生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工作经历证书”。3、实验实训内涵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硬件是基础,内涵是关键。1)建立健全保障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
23、作用,建立长效机制吸引相关煤化工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训项目的开发等,不仅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生技能提高,而且优先为合作企业培养、输送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深化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制定实习实训标准。开发综合性的项目式实验实训课题,将课堂设到实验实训室,融“教、学、做”于一体。3)开发以煤炭洗选技术、炼焦工艺、炼焦化产品回收为主的实习实训指导手册,为学生实验实训提供指导,确保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4)新增煤的发热量测定、快速硫分的测定、煤炭洗选实训、炼焦操作实训、甲醇开停车仿真实训5个实训项目。(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煤炭
24、深加工与利用专业“2-3-1”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阶段(第1、2学期)是基本技能培养阶段,主要学习公共知识、基本技能;第二阶段(第3、4、5学期)是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第三阶段(第6学期)是综合能力提升阶段,主要在生产企业轮流顶岗,同时完成毕业设计。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2-3-1”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图3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2-3-2-1”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2、改革课程体系打破传统模式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建立突出煤炭深加工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的课程模式。聘请煤炭深加工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按照学生毕
25、业所从事工作岗位标准进行“工作能力分析”,分层次逐级分解职业能力,筛选出满足能力要求应具备的知识点、技能点,将其组合起来,形成模块与项目,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与重组,建立起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项目体系,完成课程内容的组织工作。根据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调查和主要职业岗位生产职责,在分析确定毕业生工作岗位与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我们对煤炭深加工企业班组长、技术员等岗位的职业图4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核心能力分解示意图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构建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核心能力结构,为课程体系构建奠定基础。具体如图4所示。规范课程名称,体现能力本位和工学结合的内涵。结合本专业学生从业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26、以及毕业生现场工作反馈意见,及时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与更新,保持课程体系与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与先进性。 3、改革课程内容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新的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应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教学中是“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和体系应是改革的、创新的,来自岗位职业标准、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是面向岗位需求而设置的。岗位能力要求什么,课程内容就必须有什么。通过广泛的调研并依据相应职业岗位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煤炭洗选技术、炼焦工艺、炼焦化产品回收与加工3门课程确定为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也非常明确,如煤炭洗选技
27、术课程面对的岗位是选煤工、技术员;炼焦工艺课程面对的岗位是焦炉操作工、技术员。课程的内容与岗位的应知应会一一对应,打破传统章节,依据岗位的工作过程,采用工作任务的形式,组织课程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岗位需求决定课程内容的特色课程内容体系(如下表所示)。表一 煤炭深加工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过程课程对照表序号典型工作任务行动过程学习过程1煤场管理炼焦用煤的接收、化验、输送、破碎、配合、管理炼焦配煤23装煤操作炼焦生产操作、热工管理炼焦生产操作及热工管理4推焦操作5熄焦、运焦、筛焦6热工管理7煤气的初步冷凝和鼓风操作煤气中的化学产品回收操作、管理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化工单元操作8煤气脱硫操作9蒸氨、
28、硫铵生产的操作10煤气中苯的吸收和洗油中苯回收操作11消烟除尘焦化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处理煤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2焦化污水处理13煤、焦、化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煤、焦炭、焦油、煤气、废水、硫酸铵、粗苯的质量的检验、检测煤质分析及煤化工产品检测14煤气输送焦炉煤气深加工与操作焦炉煤气深加工技术15焦炉煤气利用16洗选煤操作(拓展)煤炭的洗选操作选煤生产操作与管理17焦化生产公共辅助设施的管理(拓展)焦化生产公共辅助设施的生产操作及管理化工仪表操作按照工学结合“2-3-1”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在设计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立足岗位、服务行业”的指导思想。教学全过程按“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知识专项操作实训职业技能中级工考证专业知识综合实训技能知识顶岗实习实践校企联合答辩”的思路设计并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