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3.52KB ,
资源ID:204715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4715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我省高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省高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下载.docx

1、师生们被规划激发起来的热忱与激情,正在化作奉献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化作为加速发展龙江经济服务的巨大动力。 2008年10月,省政协组成以陶夏新副主席为组长的政协委员调研组,深入我省部分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对我省高校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开座谈会,听个别介绍,走研究所、进实验室,看生产车间,参观高校科研成果。所到之处,调研组的同志无不为我省高校教学和科研人员满怀激情渴望能以自己的学识和专长为我省的经济发展服务,以自己的科研成果报效国家,回报龙江父老乡亲的拳拳之心所感染;无不为我省高校的科研工作者不图名不为利,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宵衣旰食,百折不挠

2、,克服重重困难,默默无闻,潜心进行科学研究而不求索取的奉献之情所感动;无不为我省高校科研工作者因自己的科研成果还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无法转化为推动龙江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忧心如焚所感叹;也无不为我省高校的一些领导者为最大限度地让高校科研人员释放潜能、施展才华、报效国家、强省富民提供一个宽阔的舞台而无私无畏建铮言、献良策所感慨。 长期以来,高校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一话题一直是政府、社会、高校各方面都非常关注的热点。也是一直难以破解的问题。 调研组努力思考什么是主要的障碍,如何改进才能让我省高校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让我省高校这座人才和科技的富矿迸发出更大的能量,让我省高校

3、的科技工作者成为黑龙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让高校的高新技术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驱动器”,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一、高校的积极性和面临的困难 我省现有普通高等院校68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年的积累,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实现了与时俱进。截止2007年的统计,我省高校中有41000人参与了科技工作,科研项目达12000余项。高校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庞大的科研队伍,高校汇聚了一大批尖端的科技成果。据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奖的55%来自高校,国家技术发明奖的64%来自高校,国家科技进步奖的53%来自高校。全国63%的国家

4、重点实验室和35%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在高校,近40%的两院院士工作在高校。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功能日益凸显,高校已经或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永续资源和强大基础。高校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智力引擎”和“加速器”。同时,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也是高校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更是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呼唤和历史责任。为此,高校、社会、政府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积极探索着教育、

5、科技与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途径,探索着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模式。多年来,我省高校在注重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项工作。一些高校的教师、科研工作者走出教学大楼、走出实验室、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进入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的途径越来越多,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宽,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高校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和创造了很多适应高校从实验室走进企业、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途径,探索创造了很多适应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从我省高校的情况看,这些模式和机制大致可以概括为建好三个基地、催生两个市场。三个基地就是:作为高校进行原始创新

6、、形成高新技术研发源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基地;能使高校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进而走向市场的孵化基地和与企业共同建立的以高校帮助企业研究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为使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急需的技术难题为目的的校企合作基地。两个市场就是:以沟通校企技术供求信息,高校向企业有偿转让技术成果为目的的高校技术转移市场和校企技术合作洽谈市场。 目前,我省高校已建成以科研为主要目的的重点实验室177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部省重点实验室75个,省属高校重点实验室91个。我省已建成大学科技园3个(国家级2个、省级1个)。2007年,我省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入孵企业370家,转化成果240项。截至目前,我省13

7、所高校共建成26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与省内4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这些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和校企共建的研发中心已成为我省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基地。具有较强科技研发能力的哈工大和哈工程大学建成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分别吸纳了100余家企业入园,创利税2.3亿元。哈工程大学科技园已发展成为我省集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黑龙江大学针对企业生产需要,创立了由企业注资,与企业共同建立研究所的“一企一所”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到目前,黑龙江大学已与十几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十几个研究所。这些校企合作的科研机构,一所对一企,针对性强,学校通过与企业直接对

8、接,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将学校30余项较为成熟的技术成果直接注入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在与企业长期的合作中,实现了项目的生成、研发、投产的良性循环。 大庆石油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学校就建在油田的区位优势,把油田作为科技创新基地,学校的科研人员常年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管理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学校与企业在科研、技术合作、产品开发方面常年保持密切联系。学校把这种关系称作:“基地出题,学校答题,学校有戏,基地唱戏。” 黑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以煤矿工业技术为主要学科的大学,他们先后与黑龙江省龙煤集团的9家大中型企业合建了科技研发平台,以煤矿生产中的技术急需为学校攻关之重。在与

9、企业的合作中,他们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的,本着“以贡献求信任,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校企共担风险,共谋发展。 可以说,高校在为我省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有热情,有追求、有作为、有贡献,也有挫折、有坎坷、有磨难、有困惑。我们在调查中深感科技成果转化难一直在困扰着我省高校的科技工作者,高新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不能充分体现,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自我封闭的高校科研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尽管我省高校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艰辛而漫长的探索之路,然而至今,如何使高校与企业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如何增强高校科技研发能力,如

10、何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如何为高校创造一个在为地方经济服务时舞台大、渠道宽、效益好、可持续的环境,人们仍在苦苦地探索着。 二、现状不容乐观 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科技与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而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这一切都是以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为基础的。然而就全口径的统计,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高校科研成果的中试条件及社会的沟通条件还都远不及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会远低于这个数字。从以下这两组数字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我省的现状。 第一组数字:从2002年到2007年的五年时间里,我省GDP的年增长速度在全国的排名由第13位下滑到第30位,GDP总量

11、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3位下滑到第15位。 第二组数字:这是黑龙江省与江苏省比较的数字。中科院在2006年的年度报告中,黑龙江省的科技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10位,江苏省位居第14位,我省比江苏省居前4位。然而,江苏省当年高技术产业产值近7557亿元,而我省高技术产业产值为211亿元,仅为江苏省的三十五分之一。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当年本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4%,而我省此比例仅为3.4%。从上面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一是我省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我省的科技实力明显不相符合;二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逐渐弱化。鉴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黑龙江省当前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急切地需要依

12、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急切地需要一大批科技成果能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正如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在最近一次讲话中指出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黑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一日不从资源型的发展道路走出来,一日不走上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就不能说能真正走出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 现在,主要的障碍在哪里?一是缺乏一个保护知识产权的体制、机制。例如哈尔滨师范大学黄永芬教授与汪清胤研究员将大西洋一种抗冻鱼的基因转移到西红柿中,培育抗寒、高产的转基因“鱼番茄”项目,历经10年艰苦研究取得成功,该成果春天可提前半个月栽培,秋天可延后一个月收获,实现了番茄种植向高寒地区的

13、推进。保护地栽培亩产高达11吨,比正常番茄可增产近一倍。2004年,该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农业部批准在我国新疆等6省区试验基地试种。正当该项目准备投入商品化生产时,却发现种子被我省双城市的一家种子公司剽窃,并在市场上低价出售,鱼番茄被大面积播种。黄永芬教授课题组耗费了10年的心血,一夜之间付之东流。同一所大学的刘鸣远老师与两位研究生共同完成了杂交萱草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获得有价值杂交后代6个类型。其中5个类型是抗寒能力强并能安全越冬、适于绿化美化、发展前景极好的多年生珍贵绿化草品种。我省尚无园艺植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上有“鱼番茄”的教训,他们担心在将这些对高寒地区城市美化绿

14、化极富价值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两年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几位教师共同研制成功了“自动码垛机器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但几经坎坷却无法转化。为挽救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打破长期由发达国家垄断中国市场的科技成果,参与研制的教师们自己凑钱成立了一家公司,起名博实,克服重重困难,开始了中试和市场开发,使这一新产品很快走向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每年产值达6亿元,销售额达4亿元。哈尔滨理工大学一位教授研制的无磷洗衣粉,以208万元有偿转让给哈尔滨市一家企业,历经3年,该企业的资金却一直未能到位,导致新产品至今无法投产,错过了极佳的市场机遇。 东北农业大学向文胜教授

15、研制的新型抗寄生虫原料药,经多方与我省企业洽谈终不奏效,结果这一科研成果被浙江省海正药业有偿购买,每年创产值8000多万元。今年,江苏省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带领常州市170余家企业的老板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淘宝”。这个市的西夏墅镇有300多家金属刀具生产企业,被誉为“中国刀具之乡”,生产的刀具远销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了解到哈理工大学金属刀具研究在全国领先,今年主动提出为该校在西夏墅镇建一个刀具研究所,让哈理工大学先进的刀具科研成果在西夏墅这个刀具之乡就地转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常州市领导希望哈工大能派一批科研人员到常州,并提出,资金由他们出,厂房由他们建,校方只需提供科技人员和科

16、研成果。当哈工大的科技人员到常州时看到,资金已经到位,厂房已经建成,由于合作顺利,现已取得200万元的效益。离开哈工大时,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深有感慨地说:“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就会感觉到遍地是黄金。 为什么我省企业一方面急需高新技术的支撑,急需依靠高科技成果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而另一方面,我省企业对高校的科技成果却置若罔闻,以至于我省高校80%以上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 我省有一流的大学,有一流的科技人才,有一流的科研条件,有一流的科技成果;而我省企业的发展又急需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急需提升自身的科技含量,急需高新技术的支撑。企业大批量、高效益地接受或转移我省高校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

17、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在经济发展中竞争力弱,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的发展。而我省高校所拥有的雄厚科技资源,与其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远不成正比,大量的科技成果要么滞留在校园,形成巨大的科技资源浪费,要么为外省所用,科技成果转化难已经成为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瓶颈。 通过调研,可以从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进一步归纳出以下制约因素。学校方面,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完整性与适应市场的可行性不高,使科研成果自身受限;学校与企业长期受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约束,相互往来联系受阻,合作机制不畅;高校是国家部委与省两级办学两级管理,形成横向与纵向管理与投资的错位;部分高校科技人员“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思想,

18、导致高校自身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机制不完善。 社会方面,我国技术市场起步较晚,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技术中介服务体系还处于发育阶段,供求信息不畅;科技成果没有良好的转化平台,中试、推介、策划、包装等一系列市场手段尚不成熟;知识产权很难得到法律保障,维权困难,高校的科研成果经常在中试中被人侵吞,使高校“竹篮打水一场空”。 企业方面,企业领导者发展意识的局限性,缺乏对高新技术的热忱;企业决策者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价值缺乏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对以新技术改造老产品缺乏应有的技术能力;缺乏新技术转化的储备资金。 显然,高校的大多数科研成果,距进入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往往需要中试过程。大

19、多数企业又急功近利,希望找到投资少、见效快,比较成熟的科技成果。对于科技成果的“中试”阶段,一些企业担心投入到学校的资金“打水漂”,导致投入严重不足;而高校又担心一旦科研成果进入企业会使专利流失。这样,两头害怕,形成了中试“恐惧症”。加上高校的一些科研成果找不到中试资金,找不到合作伙伴,使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的鉴定会变成了科技成果的“追悼会”,鉴定会后,科研成果就被打入冷宫。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社会、企业的方方面面,许多问题单靠某一个方面都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统筹,多方协调,为我省高校的科技人员搭建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宽阔舞台。 三、一个开放的平台有助于

20、破解难题 在调研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领导同志向调查组提出了创建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的设想。省工研院就是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打造一个符合我省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集技术研发、整合集成、转移扩散为一体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政(政府)、产(企业)、学(高校)、研(科研单位)、金(金融)、介(中介组织)”相结合的一体化框架结构。省工研院首先是政府的,又是学校的,更是企业的,以此形成智力中心和集散点,结成产学研集中的、开放的、稳定的研发联盟,辐射全省高校、政府、企业。 建立省工研院的必要性: 其一,引领高校进入黑龙江省经济主战场,实施规划的新举措。以求异军突起,冲出重围,实现省委、省

21、政府高教强省的战略构想。 其二,针对我省目前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知耻而后勇,探索一种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寻求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途径。 其三,集中我省高校学科、人才优势,提升我省科技整体水平,增强合力,突出特色,把人才优势化为科研优势,化为成果转化优势,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合力打造我省优势产业集群,做强六大产业、哈大齐经济带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拓、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四,形成高校科研支撑平台和企业的可凭依托,并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的轴心,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省工研院的科学性: 从目前我省实际情况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

22、,出台了规划,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我省科技力量雄厚,基础条件优越,高校教师、企业科技创新人员热情空前高涨,又有哈工大做为领军学校,使工研院的建立具有了现实性和科学性。它的成立,必将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统一管理体系,固定“政、产、学、研、金、介”紧密结合的一体化共赢模式,形成全省统一、上下一致的工作机制;必将有利于整合并发挥优势,准确定位,坚持特色,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必将有利于产学研信息的畅通,有利于产学研形成一条纽带,承担牵线搭桥、管理、中介、协调工作;必将有利于价格评估体系的建立,从而促进校、企、所对成果开发的认同,降低成本,提高实效,提高合作的成功率;必将有利于人力、财力、物

23、力、资源、设备、经费的统筹安排,合力攻关,合理使用,避免重复立项造成浪费。省工研院成立以后,可依托省工研院,通过校企联合、校市联合、以校包县等多种形式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马当先,群雄并起的工作格局。 建立省工研院的重要性: 一是目前虽然我省研发中心众多,但承担的任务多为单一的技术攻关,独立作战。省工研院则是包括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结成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探索一代”的技术创新体系,引领研发中心,走向省内市场、走向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二是可以引进、移植、消化国内国外前沿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对国家重大的专项技术、关键技术、我省龙头企业核心技术进行吸收、再创新;三是

24、研究、提出我省的重大战略课题,为省政府提供技术依据和决策参考;四是依据我省资源优势,提出前瞻性课题,开展超前研究;五是建立完善的人才、技术、可供共同利用的信息库、产学研合作项目库、产学研合作服务信息网、合作中介机构库,形成中介和信息平台。 依托哈工大的可行性: 一是哈工大有雄厚的科技人力资源,由22名“两院”院士、27名长江学者和8支国际科技创新团队牵头的科研力量,构成保障哈工大科研水平的巨大人力资源基础;二是有诸多科技平台与基地,目前,哈工大已建成9个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2个部省级科研平台。在“985工程”二期基地建设中,由教育部、工信部等部门9个亿的投入,建设了15个创新平台,使

25、哈工大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高地。哈工大科技园区已经形成了“工研院”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一定会在这里掘起一块为黑龙江经济发展服务的科技创新高地。哈工大2007年科研总经费达到13.32亿元,位居全国大学第四。在保持国防和航天领域核心技术优势的同时,共性技术实力雄厚,具有引领装备制造、能源、信息电子、环境、材料、土木交通等技术的条件。 “十一五”期间,哈工大共承担制造、信息、先进能源等十个领域的科技部“863”项目117项,其中牵头项目86项(21)。共承担科技部支撑计划26项,其中牵头项目11项(22);三是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十一五”以来,哈工大同省内企业、高校、院所合作获得国家“8

26、63”计划和一期工程科技支撑计划100余项(23),为黑龙江省企业发展提供了长期技术储备。哈工大为黑龙江80%以上大中企业承担过技术改造和技术服务项目。“985工程”一期,黑龙江省对哈工大在土地方面的支持,使得汇集哈工大70%顶尖级研究机构的科学园区在黑龙江省建立起来。哈工大还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和产业合作,年科研经费在1.5亿元左右可见,哈工大的科研资源,尤其是国际国内领先的高、精、尖的科研资源还远未得以充分发挥、为我所用。哈工大作为部属“985工程”高校,其办学规模、基础条件、技术资源当之无愧是我省高校的领军学校,也是创建黑龙江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可靠依托。 具有近百年

27、历史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黑龙江这块黑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一支奇葩,是镶嵌在黑土地上的一颗瑰丽的宝,是一张在国内国际知识界、学术界、科技界极富价值的名片,是我们黑龙江人的骄傲。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张名片上,镌刻着无数学界才俊、治国良才的名字,在这张名片上闪耀着科学与创造的光环,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张名片吸引着中国和世界无数人的眼球。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哈尔滨工业大学就是我们身边具有巨大科技潜力的一座富矿。在渴望高新技术的外省人眼里,哈工大遍地是黄金。 哈工大与我们黑龙江的“零距离”,是我省可资利用的巨大财富,我们要充分认识哈工大的科技价值,充分利用哈工大这张名片,挖掘哈工大这座富矿的潜力,让哈工大成

28、为黑龙江经济腾飞的头雁。调查中调研组认为,以哈工大为依托,建立我省工研院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也已成熟。调查组期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搭建一个为我省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开放的宽阔的舞台。 注释: 、摘自省教育厅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例情况汇报2页。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所作的影响为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演讲材料(2006年7月14日)。 、教育部2006年第11次例行新闻发布会。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教育部直属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8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12月28日)。 2006年1月9日的中国教育报。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教育部直属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8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12月28日)。 、摘自省教育厅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例情况汇报2页。 摘自省教育厅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例情况汇报8页 。 摘自省教育厅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例情况汇报10页摘自省教育厅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例情况汇报8、9页。 摘自吉炳轩同志在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22页。 摘自吉炳轩同志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研讨班开班时的讲话32页。 摘自中科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摘自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摘自吉炳轩同志2008年8月在黑龙江省院士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摘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