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00 ,大小:1.52MB ,
资源ID:204502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45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方剂学知识专业知识.ppt)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方剂学知识专业知识.ppt

1、1,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是法的体现,法是方的依据;方是实践的产物,法是理论的总结“法从方出,方从法立,以法统方”,2,第二节 常用治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一)汗法:通过发汗以祛除外邪的方法。适用于外感表证以及麻疹、疮疡、水肿初起兼有表证者。(二)吐法:通过涌吐作用,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部位的痰、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实邪壅盛、病情急剧的病证,3,(三)下法:通过泻下通便以祛除里实病邪的方法,适用于实邪积滞胃肠,大便不通,燥屎内结,以及痰饮、瘀血、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四)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使表里、寒热、虚实夹杂的证候和

2、脏腑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状况,得到改善的方法。适用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4,(五)温法:通过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使寒去阳复的方法。适用于中焦虚寒,亡阳厥逆,以及寒凝经脉之证(六)清法: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祛除里热病邪的方法。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以及热在脏腑等证,也可用于虚热证。,5,(七)消法:通过消食导滞或消痞散结,使停积在体内的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渐消缓散的方法。适用于食积、虫积、癥瘕积聚、痞块等证。(八)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方法。适用于各种里虚证。,6,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第一节:七方(一)大方:药味多或量大,以治疗病

3、邪较盛之证或下焦疾患的方剂,须顿服(二)小方:药味少或量少,或分次服,以治疗病邪较轻之证或上焦疾患的方剂,7,(三)缓方:药性缓和,用于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需长期服用。(四)急方:药性猛烈,用于病势危急证,急于取效。,8,(五)奇方:单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单数的方剂(六)偶方:两味药或组成药物合于双数的方剂(七)复方:两方或数方合用治疗较复杂的病的方剂,9,第二节 十剂(一)宣剂:用宣散涌吐之品治疗胸闷、呕恶等壅塞之证(二)通剂:用通利之品以治疗乳汁不下,湿痹留滞经脉等证(三)补剂:用补益之品,治疗正气不足等证(四)泄剂:用开泄之品,治疗腑实便秘、肺实气急等郁闭之证,10,(五)轻剂:用轻浮之品,

4、治疗外感表邪、肌腠闭塞无汗之证(六)重剂:用重镇之品,治疗心神浮越、惊悸不宁证(七)滑剂:用滑利之品,治疗膀胱、尿道结石(八)涩剂:用收涩之品,治疗自汗、盗汗、遗精、遗尿、泻泄、崩漏带下等久病滑脱之证,11,(九)燥剂:用燥湿之品,治疗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之证(十)湿剂:用滋润之品,治疗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津液不足之证,12,三 方剂制方理论,(一)组方原则君 臣 佐 使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臣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13,佐药:1.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2.正佐,制约主药的烈性或毒性 3.反佐,消除寒热相拒,药不能进的 现象使药

5、:1.引经药 2.调和药性,14,(二)方剂组成变化,1.药味加减的变化(1)随证加减:(2)药物配伍的变化(3)组方变化2.药量增减的变化3.剂型更换的变化4.合方的变化,15,四 剂型与用法,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丹剂 酒剂 药露 茶剂 锭剂、饼剂 线条剂 合剂 糖浆剂 冲剂 片剂 安培口服液 注射液 气雾剂 滴丸,16,(一)中药煎煮法,1、煎煮器具:陶瓷器皿,忌铜铁锡2、煎前浸泡:水浸入药物深部,使药物有效成分溶出3、煎煮用水:清洁水,液面淹没药物,17,4、煎煮火候及时间:先武后文,发散药及芳香药煮沸后文火煮5-10分钟。矿物类、骨角类、壳类、补益药煮沸后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5、

6、煎煮次数:一般药物可复煎,质地厚重或滋润的补益药可煎多次。但易挥发的药物只煎一次。6、应绞渣取汁:可使药渣吸收的药汁挤出,18,7、特殊煎煮法(1)先煎:矿物、贝壳、毒性大的药物(2)后下:容易挥发的药物轻清解表药和芳香药(3)包煎:质地轻、细小容易漂浮或成糊粘锅的药物,和有毛会刺激咽喉的药物(4)另煎:贵重药物(5)烊化:胶性、粘性大的药物(6)冲服:入水即化和汁液性的药物,19,(二)中药给药规则,1、服药时间(饭前或饭后1小时)饭前服药:滋补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驱虫药、攻下药饭后服药: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消食药睡前服药:安神药、缓下药。晚间服药:涩精止遗药截疟药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

7、服,急性病不拘时,20,2、服药多少:每日1剂,复煎早晚服,每服200-250毫升。发汗、泻下药以得汗、得下为度,呕吐药小量频服3、服药冷热:多温服,如用辛温发散药治外感风寒,热服、顿服,温覆取汗;用寒凉药治疗热在肠胃可冷服4、服药方法:祛寒药用姜汤送服;祛风湿药用黄酒送服;有呕吐症状的病人在服药前先服少量姜或橘皮预防呕吐,浓药少量多次服不能进食者可鼻饲,21,解表剂,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根据证的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禁忌症: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失水,热病后期津液亏损解表剂不宜久煎,服药发汗后注意避风寒。,22,第一节 辛温解

8、表剂,麻黄汤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用法:先煎麻黄去沫,再与余药同煎,温服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23,方解:君药:麻黄辛温入肺,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开宣肺气以平喘咳,使外邪从汗而出臣药:桂枝辛温发汗解肌,温经通阳,助麻黄以发表散寒,又能温行经脉,治身痛佐药:杏仁宣肺降气,既协麻黄宣肺平喘,又助麻黄、桂枝发汗解表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补中益气,与麻黄为伍,能使汗出而不耗伤正气,又能与麻黄、杏仁为伍,加强止咳之效,24,禁忌症:表虚自汗、外感风热、体虚外感其他运用:夹湿:+白术祛湿(麻黄加术汤)寒郁化热:+石膏.

9、生姜.大枣(大青龙汤)风寒咳嗽:去桂枝加生姜(三拗汤),25,桂枝汤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4.5克生姜9克 大枣4枚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26,方解君药:桂枝辛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臣药:白芍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与桂枝一散一敛,以达调和营卫之功佐药:生姜辛散,助桂枝以解表;大枣甘温助桂枝、白芍以和营血使药: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27,禁忌症:风寒表实证、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其他运用:妊娠恶阻属于营卫不和,气血不调者兼喘咳+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兼项背强者+葛根兼遗精、自汗+龙骨.牡蛎虚寒腹痛者重用芍药落

10、枕去生姜加柴胡葛根麻黄防风过敏性鼻炎+葶苈子、蝉蜕,28,小青龙汤 麻黄9克 桂枝9克 干姜9克炙甘草4.5克 芍药6克 细辛4.5克 五味子4.5克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痰白清稀,甚则喘息不能卧,或颜面肢体浮肿,口不渴,苔白滑,脉浮紧,29,方解:君药: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兼能宣肺平喘臣药: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黄桂枝解表佐药: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白芍配桂枝,调和营卫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配白芍酸甘化阴缓和麻桂辛散太过。既可散表,又能化饮平喘,敛肺顾正气,30,其他运用恶寒重者:加重麻黄、桂枝

11、发汗解表恶风自汗者:加重桂枝芍药和干姜大枣调和营卫喘咳甚者:重用细辛、干姜、半夏散寒、化饮、降逆兼有热象:加石膏口渴者:去半夏,+天花粉清热生津大、小青龙汤的区别,31,香薷散香薷500克 扁豆250克 厚朴250克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症见身热恶寒,头重身痛,无汗胸闷,或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32,方解:君药:香薷辛温芳香,既能散肌表寒邪,又能宣肺利水臣药:厚朴苦温,除湿散满而解胸闷佐药:扁豆祛暑和脾化湿,升清降浊,治吐泻可使表邪解而寒湿除,气机畅则腹痛消,升降调则吐泻止,33,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邪在卫分桑菊饮冬桑叶9克 菊花6

12、克 杏仁6克桔梗6克 甘草3克 薄荷3克(后下)连翘6克 芦根12克,34,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外感风热表证。症见咳嗽、微热、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方解君药: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又能清肺热而止咳臣药:薄荷辛凉助桑菊疏散上焦风热佐药: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而祛痰;连翘苦辛寒清热透表;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与吉梗并利咽喉,35,银翘散,薄荷18克 淡豆豉15克 荆芥穗12克银花30克 连翘30克 竹叶12克桔梗18克 牛蒡子18克 甘草15克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热表证。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3

13、6,方解:君药:薄荷、豆豉、荆芥辛凉解表,透热外出臣药:金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并清中有透,以助君药清轻宣透之力佐药:芦根清热生津止渴;桔梗、牛蒡子宣降肺气,化痰止咳,清利咽喉使药:甘草,37,【组成】麻黄6g 杏仁9g 石膏24g 炙甘草6g【用法】水煎服。【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表邪化热犯肺之咳喘证。身热不解,咳 嗽,气粗而喘,或有胸痛、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38,39,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40,泻下剂,以泻下要为主要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实证,另外经过适当的配

14、伍,还可用于食积不化、顽痰、瘀血停聚,以及虫积等实邪在里证。,41,第一节 寒下剂主要治疗热结里实证,多用苦寒泻下药,42,大承气汤大黄12克 芒硝9克 枳实12克 厚朴15克功效: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症见不恶寒,反恶热,潮热谵语,手足汗出,矢气频转,大便秘结不通,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或黄褐色而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热厥,痉病和狂证而见有里热实证者,43,方解:君药:大黄苦寒泻热,通便去实,荡涤肠胃实热臣药:芒硝咸寒,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通便;两药相须为用,大黄推荡

15、下行,芒硝软化燥屎,可将胃肠实热积滞一鼓荡涤而下佐药:枳实、厚朴行气散结,宽肠下气;一可调畅气机而除痞满,二可助大黄、芒硝泻下。四药可除痞满燥实,急下存阴,44,大承气汤使用注意事项:1.本方为峻下之剂,如无肠胃实热内结,或虽有热结腑实,但气阴已亏,正气虚弱者,不能使用。2.中病即止,慎勿过剂3.大黄、芒硝宜后下小承气汤:治痞、满、实证调胃承气汤:治燥、实证,45,第二节 温下剂,适用于脾胃虚寒,食积不化,或暴饮过食生冷之物,冷积停滞而成寒积里实之证。多用温里药和泻下药。,46,大黄附子汤大黄9克 附子9克 细辛6克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积里实证,症见脘腹冷痛,大便不通,手足不温,甚

16、或厥逆,或有发热,舌苔白腻,脉弦紧,47,方解:君药:大黄荡涤肠胃,泻下积滞;附子大辛大热,温里去寒。二药相配,可去大黄的寒性,而存走泄之性,由寒下便温下,泻下寒积里实。臣药:辛温宣通,散寒止痛。三药合用,温里以祛寒,通下以泻实,辛香以行气,可治阴寒凝结,寒积里实所致的脘腹冷痛,大便不通等证。,48,润下剂由润下药与泻下药组成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产后,阴血不足,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麻子仁丸麻子仁500克 大黄500克 杏仁250克枳实250克 厚朴250克 芍药250克功效:润肠通便,49,主治:肠燥便秘及痔疮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以排出方解:君药:麻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臣药:大黄泻热通便佐药:杏仁润肠降气;枳实、厚朴宽肠理气,使气机通畅,大便易行使药:白芍养阴和营加蜜和丸,共起润肠、通便、缓下作用,50,逐水剂,由峻下逐水药组成,适用于水饮停聚所致的胸腹积水,以及水肿实证等。十枣汤 甘遂 芫花 大戟用法:共为细末,每次0.51克,每天清晨空腹服,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功效:攻逐水饮,51,主治:1、悬饮。症见胁下有水气,以致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