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49.72KB ,
资源ID:204400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4400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课程知识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课程知识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操作标准3发展标准心理健康七标准要点: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领会)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商数各有自己的评估条件和方法,属于两类不同性质、在逻辑上不能彼此包容的概念,我们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也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为此将一个与心理健康无关的因素去衡量心理健康,不足取。第三单元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教程第173175页)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1.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2.人与环境协调原则3.身心统一原则4.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5.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增

2、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生理方面的途径心理方面的途径社会方面的途径2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第一单元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教程第175页)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领会)(应用)1.统计学角度2.人类学角度3.社会学角度4.精神医学角度5.认知心理学角度第二单元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教程第175176页)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领会)(应用)1医学标准2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第三单元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教程第176177页)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识记)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四单元心理健康状态的

3、破坏(教程第177182页)心理健康的状态(领会、应用)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从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则是围绕着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过程,所以,又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同理,在这两者相互作用过程中,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也可随时发生。心理健康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者,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种属性的辨证统一体,所以,人对生存环境中,生物、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生“共鸣”,这一特性,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作为比拟。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平衡状态的破坏不超

4、越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范围,这时,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不被破坏,然而一旦超越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人的心态就会出现问题和紊乱,这时我们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被破坏了。临床相、诊断(领会)对上图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人对生物的、精神的、和社会的三种压力可以发生响应,换句话说,人为什么对这三种刺激可以产生反映。从人性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看,是因为在人的本质包含三种基本属性,这类似物理学中的共振或共鸣原理,人性自身有这三类“固有频率”,所以对这三种刺激可以发生“共鸣”。3常见心理障碍第一单元常见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教程第183188页) 情感障碍(领会、应用)情感淡漠:表现为情感活动的减退或丧失情绪

5、低落:也可以叫情绪抑郁,是负性情感活动的增强焦虑: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情感脆弱:这是一种情感调节上的障碍意向行为障碍(领会、应用)1、意向缺乏:主要指高级意向的减退和缺乏。2、意向增强:一般所指的意向增强主要是低级意向增强(识记)3、意向倒错:主要指食欲和性欲的倒错(识记)4、强迫意向:患者有做出某种动作的强烈冲动,但不付诸行动,叫做强迫意向(识记)5、强迫动作:强迫动作是患者理智上不愿做出某种动作,但在行动上又要去做(识记)自知力障碍(领会、应用)自知力障碍(识记):自知力是患者对自己实际存在的躯体病和心理异常的辨认和判断能力。自知力障碍,是这种自知力的丧失。自知力是

6、区别精神疾病和非精神疾病的重要标志神经症患者对他的病态行为的自知只能说有病识感,不能说有完整的自知力。第二单元 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教程第188189页) 精神病性障碍属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心理问题(mental trouble)与心理紊乱(Psycho-disturbance), 是非精神病性的,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Stress) 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 即应激或应激后效(Stress traumatic, Stress post traumatic); 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轨, 但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由于压力强度不同和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这种效应的

7、严重程度也不同。依效应的强度可将临床相分为三大类: 心理问题、心理紊乱和边缘状态. 心理问题(识记、领会、应用)心理问题是指, 在时间性方面有近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而只局限在引发事件本身;其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如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心理紊乱(识记、领会、应用)心理紊乱是指其反应强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缉,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心理行为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个月以上)、长期难以克服的心理负担;内容充分泛化,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上的

8、问题,如心理生理障碍、退缩与攻击。边缘状态(识记、领会、应用)边缘状态是指这样一组临床相, 既无法纳入精神病学(含神经症)诊断标准, 又超越了临床心理学诊断范围, 只有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会诊, 方可确定是使用心理学治疗方案,抑或使用精神病学治疗方案。第三单元常见心理障碍临床疾病分类(教程第189195页) 神经症性障碍(领会应用)神经症(neurosis),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它们没有精神病性障碍,主要可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等,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其症状无肯定的器质性病变基础。依其主要临床表现,

9、又可区分为若干类型。1、恐怖症(应用)恐怖症又称恐怖性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恐怖症主要分为3种类型:1)场所恐怖 (2)社交恐怖 (3)特定恐怖2、焦虑症(应用)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3、强迫性障碍(应用)强迫性障碍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简称“强迫症”。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他的意愿,遂极力抵抗和排斥,但

10、无法控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大体可将强迫症划分为强迫思想及强迫行为两类。4、躯体形式障碍(应用)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患者有时有某种躯体障碍,但并不能解释其症状的性质和程度,不能解释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列入这类障碍者,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5、神经衰弱(应用)神经衰弱的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

11、乱症状。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减低等衰弱症状;回忆及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对声、光敏感的兴奋症状;易烦恼、易激惹的情绪症状;紧张性疼痛;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窗体顶部人格障碍(领会应用)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患者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患者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

12、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有1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2分裂性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4冲动性人格障碍 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5表演性人格障碍 又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6强迫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7其他类型 如依赖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等。 焦虑性人格障碍特征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

13、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依赖性人格障碍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参考资料: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节 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第一单元心理卫生概述(教程第195197页) 心理卫生的概念(识记)消极的心理卫生是指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生; 积极的心理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改进生活质量。心理卫生的本意是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实际应用有三个含义:心理卫生学、心理卫生工作、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卫生的狭义是指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广义而言是

14、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改造能力,可以实现三级预防功能。初级预防是指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的愈后,防止复发;三级预防的功能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安排,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尽可能地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把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去。心理卫生运动的起源1930年5月5日,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有3042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了会议,中国也有代表参加,盛极一时。同时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

15、标志着心理卫生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心理卫生工作的特点(识记)1.对象涉及全民2.内容涵盖广泛3.范围涉及全社会4.途径可以多样5.效果隐蔽长远第二单元儿童心理卫生(教程第197200页) 儿童心理卫生是指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在先天基础、教育、环境诸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教育和训练以及包括医疗在内的众多措施,培养儿童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胎儿期心理卫生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领会)就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而言,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对婴儿是特别需要的其次,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的情感需要再者,要根据规律对婴幼儿进行训练和教育最后,注意加强人

16、格的塑造童年期心理卫生(领会)为了促进童年期心理卫生,可以努力做到:1、组织游戏活动2、着手早期教育3、鼓励学习活动4、促进社会化发展5、警惕不良心理行为第三单元青少年期的心理卫生(教程第200201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几个重要方面(领会、应用)1、青少年的性心理卫生2、青少年的自我意识3、青少年的情绪心理卫生4、青少年的矛盾心理第四单元中老年的心理卫生(教程第201205页) 中年期心理卫生(中年人的人生现实多角色)如何成功地担当各种角色,是中年人社会适应的重要问题。、中年人的社会责任和个人心理卫生(领会)中年人需要努力学习,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智力来弥补体力的不足保持道德情操,也是中年人

17、的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中年人的家庭心理卫生(领会)夫妻之间在心灵深处应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幸福培养子女心身健康的成长也是家庭幸福的支柱维持和增进家里老年人的心身健康也是必要的正确处理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是家庭幸福的关键更年期心理卫生老年期心理卫生躯体疾病的防治接受现实、保持情绪的乐观坚持学习、老有所事。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第5节 躯体疾患与残疾人的心理卫生第一单元残疾人的心理卫生(教程第205209页) 残疾人心理卫生残疾人(识记):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

18、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残疾人的心理特点(领会):认知特点情感特点人格特点残疾人的心理特点(领会、应用)1.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2.自卑感3.敏感,自尊心强4.情绪反映强且不稳定5.富有同情心残疾人心里卫生的实施(领会、应用)1. 克服自卑感2. 进行功能训练,保护补偿器官3. 进行一体化教学,鼓励残疾人回归社会4. 引导残疾人接受现实,鼓励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5. 提高社会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第二单元 躯体疾患心理卫生(教程第210214页) 躯体疾病患者心理特点(识记):负性情绪反应依赖性增强自尊心过强主观感觉异常、疑心

19、加重情绪不稳定孤独感增强害怕情绪适应性降低患者住院对患者的影响(领会)6本课程知识点列表序号 知识点知识点级别1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理解2马斯洛和米特尔曼的十条标准识记3心理健康的概念4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5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许又新)6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7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8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9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10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11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12心理健康的状态13心理健康状况的破坏14应激性身心障碍15认知障碍16感觉过敏17错觉18幻觉19思维贫乏20思维迟缓21强制性思维22妄想23超价观念24强迫观念25记忆障碍引用26注意障碍27

20、智能障碍28情绪情感障碍29情感淡漠30情绪低落31焦虑32情感脆弱33意向行为障碍34意向缺乏35意向增强36意向倒错37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38自知力障碍39心理问题40心理紊乱41边缘状态42心理卫生的概念43心理卫生工作的特点44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45童年期的心理卫生46青少年心理卫生47中年人的社会责任48中年人的家庭心理卫生495051残疾人的概念52残疾人的心理特点53残疾人心理卫生的实施54躯体疾患者心理特点55患者住院对患者的影响7本课程参考资料1、参考书目:变态心理学,张伯源、陈仲庚著,北京科技出版社,1986年版。医学心理学,李心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2、参考网站:电子版CCMD-3:中国心理学会:http:/www.cpsbeijing.org/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美国心理学会:/www.apa.org/(英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轻工业出版社心理类图书书目:心理学世纪沙龙:(此网站有大量资料下载,但有时不稳定)中国心理热线:5躯体疾患与残疾人的心理卫生第4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第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窗体底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