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3KB ,
资源ID:204390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4390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战战例评析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战战例评析Word文件下载.docx

1、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评析】 培利亚城,在勇猛的马其顿士兵长达一个多月之久的围功中,稳如泰山,就连外围阵地都固若金汤。然而,在亚历山大采用了心理战战法后,却顷刻沦陷,前功尽弃。这使人们再一次领略了心理战的雄浑伟力。培利亚城之战,虽然发生公元前335年。但这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个攻城胜利的典例,亚历山大利用好奇心,攻其不备的绝妙心战指挥艺术,才更有价值,更吸引着人们去深入探究。 一个月之中十多次的残酷攻杀的相持局面,竞被一次新奇的表演所打破,使“泰山”崩溃,“金汤”不固,怎不惊奇!亚历山大写下的这一得意的历史之笔,绝妙之处就在于,他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对人们普遍存在的好奇心理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把握

2、和运用。俗语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对新奇事物的热衷和投入是人们正常而普遍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对新奇事物和现象产生注意和爱好的心理倾向就是好奇心,或称猎奇心理。好奇心驱使人们去追求探究新奇事物。这种心理的内在驱动力,既可开启人们的心灵之窗,也可被人利用而走向灾难的深渊。亚历山大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培利亚守城士兵好奇心的这种内在驱动力,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逐渐地放松警惕,达成攻其不备。如果论及亚历山大对好奇心的利用,精妙之处在于对以下几点的把握。 创设新异的刺激,激发好奇心,分散注意力,造成敌人的知觉转向。好奇心,作为对新的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注意和爱好的心理倾向,是由新奇的事物和现

3、象激发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一般情况下,在存在众多刺激的时候,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感知所有的现象,只能感知环境中少数的对象。心理活动只有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对象时,被集中注意的对象才能在人脑中获得完整、清晰、深刻的反映。注意的这种定向反射,主要是由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心理实验表明,如果在某处出现了新的动因(或新异刺激),人们的感受器就会转向它探究其来源,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适应这个新的变化。一般来说,强烈的、新异的、变动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这些新异的刺激也最能激发人的好奇心。亚历山大对敌人好奇心的利用也正是从创设“新异刺激”开始的,并且颇具匠心。其成功之处在

4、于,他是根据战场情形和条件造成作战行动的强烈反差而形成对敌“新异刺激”。经一个月之久,十六次的攻守厮杀,当敌人戒心十足准备再次抗击马其顿士兵冲击的时候,城外却没有了喧嚣的尘土,战马的嘶鸣,冲锋的呐喊。当守城士兵听到:“当心,敌人的进攻又开始了”,可他们看到的却是一场精彩的“操练”。这种鲜明的战场反差,不由得敌人不惊奇、不观望、不探究。精彩的“操练”使敌人的注意力从察惕防守转向为观看表演,防守戒备心理开始松懈。 保持持久的新异刺激,逐渐地造成敌人的麻痹心理,攻其不备。人的心理变化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新异的刺激激发出人的好奇心,引起人的注意,驱使人去努力探究,也需要一个过程。耍使敌人在好奇心的驱使

5、下做到坚城不守,就更需要新异刺激的持久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大脑上的优势兴奋中心是由人感受和知觉对象本身引起和维持的。对象简单而无变化,引起人的注意和兴趣的时间就短。实验证明,在被动和无目的地去看一个单调而没变化的事物时,要注意集中5秒钟都很困难。相反,富于变化的事物,却可以相对长久地吸引人们。我们不能说亚历山大在当时就深谙此理,但他那富于变化的“操练”确实长久地激发和维持了敌人的好奇心。重装骑兵,方阵步兵,队形变换。长矛短剑的闪烁,使长期征战的敌人感到惊奇,渐渐地忘却自己面对的是拼死搏杀的敌人,接着又抱怨距离太远,竞爬出工事观看,而军官们看出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就放任自流了。持续的新奇刺激,

6、好奇心的长久驱使,敌人完全处于了心理麻痹状态,越来越多的敌人走出工事和坚城,结果成就了亚历山大攻其不备,巧取坚城的历史美名。 利用好奇心,造成敌人的心理麻痹,解除敌人的心理武装,是攻心斗智、克敌制胜的一种有效方法。解放战争中,我军就有利用婚丧嫁娶、秧歌表演,激发敌人的好奇心而巧取敌人的据点、城池之例。只要适时、适地、适情、适我、适敌,将敌人的好奇心为我所用,就会取得好的作战效果。17亦真亦假 主动示形骗奥军逆反思维与军事谋略 1799年“雾月政变”后,拿破仑组成了执政府,掌握了政权。当时,第二次反法联盟的各国军队,正从几个方向威胁法国本土,而已经靠近法国边界的奥地利军队,由于新抢占了拿破仑在1

7、796年至1797年征服的意大利地盘,以强大的声势,对法国构成了最危险的威胁。尽快打败奥军,夺回原有的领地,成了拿破仑在1800年的首要任务。 面对皮埃蒙特境内的10万奥军,应该如何取胜呢?经过反复权衡,拿破仑清楚地意识到,必须另辟蹊径,力争以一个决定性的战役粉碎奥地利军队的主力。为此,首要的条件是建立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并在该军团采取军事行动以前有效地隐蔽它的企图。其次,要使该军团的行动能够在战略上达成突然性。因为法军不可能在数量上取得对敌优势。而要达成这种突然性,惟一的办法就是放弃传统的进军路线,设法从北面的瑞士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接迂回到驻意大利奥军的后方,显然,这两个目的都不是轻而

8、易举能够达到的。为此,拿破仑进行周密的策划,终于在1800年春组建了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预备军团。预备军团初具规模以后,估计到无法继续保密,拿破仑断然决定,不仅要把预备军团的组建公之于众,而且要把它的“实力”有意暴露出来,借此引起人们的猜测,诱使敌人作出错误的判断。 1800年4月,经周密部署以后,拿破仑亲自出面,煞有介事地作了一番精彩的表演。他在巴黎正式宣布,已经组成一预备军团,该部队将在第戎集结,他决定亲自去那里进行检阅。为了使人深信不疑,拿破仑采取了各种手段:自己给法国立法团和参议院写信,在政府通报上登载消息,通过报纸刊发布告,借此大肆宣扬预备军团的存在。这样做的结果,诱使大批间谍从欧洲各

9、地赶到第戎。不过,这些间谍很快就失望了。他们在勃艮第的首府里,没有发现多少像样子的正规部队,只有刚刚招募来的几团新兵。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徒有虚名的所谓司令部等,那里尽是一些老弱残兵,他们服装不整,装备不齐,看来毫无战斗力。拿破仑果然在那里进行了一次检阅,但人们感到奇怪,一个堂堂大国的最高统帅,为什么不呆在巴黎,而要跑到这里检阅一支引人发笑的队伍。这样的检阅,完全可以派一个旅长去进行。这次检阅以后,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伦敦、维也纳和其他政治中心。拿破仑的预备军团开始成为绅士们的言谈笑料。 紧接着,五花八门的讽刺画在欧洲各地出现了。其中一幅画着“12童子军和一个装着木脚的残废人”,下面的标题画着

10、:“拿破仑的预备军团”。与此同时,许多手抄的传单也相继出现。其实,有的传单和漫画,都是法国间谍机关精心制造的。有的传单还故意“透露”了有关拿破仑一些不大光彩的轶事趣闻。经过这些舆论手段的渲染,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拿破仑的预备军团完全是编造出来的,事实上并不存在;拿破仑所以要这样做,纯属欺骗宣传,是为了牵制奥地利人而设置的一个圈套,其目的在于使奥军不去进攻法国本土。 奥地利大军决策机构的首脑们愤怒了,认为拿破仑在虚张声势,放烟幕弹。指挥奥地利驻意大利军队的统帅梅拉斯,当时一再发表谈话,说什么:“用来威胁我们的预备军团只是一群乌之众”,“敌人希望利用它来迷惑我们,以解热那亚之围”,并扬言“法国

11、人把我们看得太简单了!”他当即下令:分兵南下,围攻法军控制的热那亚城,然后乘胜追击,猛攻法国本土! 得到这个情报,拿破仑笑了:梅拉斯,你终于上当了。公开检阅的预备军团是假的,真的预备军团早秘密备战呢。 正当奥地利10万大军肆元忌惮地向前推进之际,拿破仑率领整训完毕的数万精锐之师,神不知鬼不觉绕到瑞士,飞速越过阿尔卑斯山的大小圣伯纳德山口,一下子插人奥地利军队的后方,再次粉碎了欧洲反法同盟军企图打败法国、卷土重来的企图。 “三军之事,莫重于秘。”这是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深知的常识。然而,法军统帅拿破仑却逆而行之,将组建预备军团的秘密公开泄露出去,结果不但没有使奥军引起警惕,反而认为拿破仑是在故弄玄虚

12、,最后上当受骗。拿破仑的此次成功,是他巧妙地利用了奥军“逆反心理”的结果。 逆反心理是正常心理状态的反面。其具有冲动性、盲目性、执拗性和不成熟性。其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的某个动机,反而强化了这些人原来的动机。在两军交战中,敌对双方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即站在另一角度来否定和批判对方的行动。指挥员只要利用这种心理对敌实施示形用佯,可以给作战带来许多好处:一是能增强战斗的突然性,达到出奇制胜之目的;二是能使敌我双方的优势发生演变,在利于敌不利于我时,对敌实施逆反,造成对方判断和行动的错误;三是能引发指挥员思维创新的“井喷”,可促进指挥员对战场的复杂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的深透分析,激发指挥员进行创造性思维

13、、谋划出克敌制胜的最佳方案。在作战中,因囿于以往的战争经验,指挥员的思维往往容易被某种习惯性的套路禁锢住,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思维方法。用这种习惯性思维去思考问题,料敌用兵时便会像条件反射一样,不由自主地顺着固定的套路去设想方案、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处置情况。我在利用敌逆反心理实施诈术时,可以先制造假象,让对方扑空,产生一种思维定势,认定再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假的,当我在同样情况下进行真实行动时,敌在逆反心理和思维定势的支配下,便会以真为假,不加防范。实际上,拿破仑骗奥军的行动就是这种情形。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作战中,我方在料敌,敌也在料我方。在对敌实施逆反时,我们切不可忘记敌也可能识破我的计谋

14、,而对我采取反逆反的行动。因此,要确保逆反的成功,就要克服一厢情愿的思维方法,用求异思维法揣测敌会怎样料我。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从同一资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运用求异思维就是对战场情况进行有效的联想转换,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导。运用求异思维来考虑问题,处理好逆反与反逆反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能在反逆实施过程中始终控制对方,掌握主动,确保逆反成功。35高喊“狼来了 希特勒突袭得逞反复刺激与定势心理 1940年1月10日,在比利时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卢瑟福事件”。当时,德国空军空降部队的莱茵巴格少校根据卡特将军的指示,研究和制定了对比利时和荷兰进行空降作战的计划。1月9日,他接到命令要他前往科隆参加

15、会议,当日乘火车出发。但由于铁路交通阻塞,不得不在中途停下来。这天夜里,他在当地的军官俱乐部里住下,喝酒时遇见了一位飞行员朋友。莱茵巴格少校谈了自己准备去科隆的事情。这位好客、热情的飞行员朋友正巧没有预定的飞行任务,主动提出用飞机送他去科隆。莱茵巴格少校携带着秘密的作战计划,脑子里只想着要参加会议,但却忽视了不能乘飞机送秘密文件的规定。第二天早上它搭乘飞行员朋友驾驶的飞机飞往科隆。因天气不好,飞机迷失方向,再加上硬行操纵,发动机发生故障,不得不迫降,然而迫降的位置又搞错了,把默兹河畔当成了莱茵河畔,他们很快被比利时军队逮捕。 当时,莱茵巴格少校想立即烧掉秘密文件,但因受到严格监视,未能达到目的

16、。由于莱茵巴格少校坐卧不安地过于担心这份文件,所以很快引起了比利时警察的注意,警察详细地查看了这份文件后大吃一惊。这是一份德国的入侵计划及为此而进行空降作战的重要文件,比利时情报部将这一情报告诉了英国和法国,并且发出了警报。为了保密,该事件用隐语取名为“卢瑟福事件”。这是因为,莱茵巴格极力试图烧毁秘密文件的火柴是“卢瑟福”牌的。 得知这一件事的希特勒立即给莱茵巴格的上级负责人(司令官和参谋长)以禁闭12天的处分,同时将计就计,并且将原定1月17日为“开战日”,最初推迟到1月20日,接着推迟到“春天”,最后又将预定的3月下旬改为5月10日。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开战日期的结果,给对方造成了像是“放

17、羊孩子”故事中的心理状态,使比利时、荷兰等国放松了警惕,希特勒于5月10日闪电式地同时侵入了荷兰和比利时。并且在强大的航空部队的支援下,以坦克集群突破了“马其诺防线”惟一致命的弱点,即北方的低洼地带,于5月15日出人意料地穿过阿登山区的森林进入法国腹地。“卢瑟福事件”使德军的突然袭击获得了成功。 心理学原理认为,人对任何事物的感知、理解、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活动,都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并与记忆、情绪、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通常情况下,人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广博,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分析、判断就会越准确。然而,在客观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

18、如果只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有可能变成认识新事物的障碍。 定势心理,是人人都有的心理现象。定势的积极方面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其消极方面在于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使心理活动表现出惰性、呆板。定势心理的这种负效应,对军事指挥的影响甚大。因此,古往今来的许多卓有才能的军事家,常常通过造成对方的定势心理,将密计隐藏在习以为常的事物里,使之常见、不鲜,使敌产生决策失误。同时,从自己来说主动克服定势心理的消极性,反常用兵,巧施计谋,夺取作战的胜利。“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这是三十六计中的一句名言。其意是说,以为防备非常周到的,却容易产生麻痹轻敌思想;平时见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

19、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定势心理。军事指挥员往往可以利用对方这种定势心理,实行军事行动的突然性。 在现代战场上,虽然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利用或造成对方的定势心理,实行军事行动的突然袭击,仍然是可能的。因此,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决不能被定势心理所左右。必须跳出其窠臼,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人们的一切行为活动的决定(决策)都离不开思维。然而思维并不部能事事将人们导向正途,达到胜利的彼岸。因为人的素质的差异,知识、经验的多寡,也都左右着思维的科学性。在军事斗争中,人们针对思维上的缺陷、疏漏,导演出了一幕幕攻心斗智的“活剧”。德军出其不意的闪击法国就

20、是典型一例。 德军的成功,主要在于他把握和利用了法军作战决策思维的“盲区”,走了舍近求远、铤而走险一步棋。思维“盲区”就是人们在思考、决策问题时,由于对知识、经验的过分依赖,对相关因素的轻视,认识不全面,而造成的反映上的大意和疏漏。思维的“盲区”也可称作思维的“死角”它可以造成人心理和行动上的“露洞”。在作战中及时把握和巧妙利用敌人的思维“盲区”,可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心战效果。 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作为一名军人,特别是一位指挥员,在战争中应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既要对作战的各种要素和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还要善于把握和创造性地利用敌人的思维“盲区”

21、,出其不意,先敌制胜。洲,取代英国在那里的统治地位。 同墨索里尼相比,英国在阿拉伯地区只有韦维尔将军统率的36万人的一支军队,包括一个不完整的坦克师和在中东、波斯湾和东非担任卫戍任务的几股小部队。力量相差极为悬殊,况且后援无望,又没有完成作战准备。好在英国过去一直煞费苦心地渲染这个地区的巨大潜力,所以不论是意大利或是德国都摸不清英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究竟有多强。韦维尔面对的局面是严峻的。 韦维尔一直只以一个人数不多的行政机构和几营精良的步兵统治着中东辽阔地域,他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了一些施展计谋的理论。他认为所有战争计谋,都是伪装、以退为进、鼓励叛变、削弱士气等几种诡计的变种和发展。诡计的基本

22、原理就是把敌人搞得心烦意乱而误人歧途。现在,中东为他提供了检验他的理论的机会。墨索里尼于1940年9月初在利比亚向英军进攻,发动了所谓的非洲战役。意军主帅鲁道夫格拉齐亚尼的部队于9月13日沿着海岸攻入埃及。韦维尔来了个以退为进,他没有在距离英国海军基地亚力山大港较远的地方进行阻击。当格拉齐亚尼的军队进入亚迪巴拉尼附近时,碰上了韦维尔在那里设下的“迷魂阵”,一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英国的强大军队。意军在进军的途中发现,在新修的公路上,印满了坦克履带的痕迹。向远处望去,漫天是云状灰尘。使意军不明真相,为弄个究竟,他们派飞机进行空中摄影,但是英军的高射炮使飞机不敢低飞。从高空拍摄的照片上,显示的似乎是

23、有一支强大的坦克和炮兵部队在活动。而且有情报说,英军的增援部队正在途中。这就使得格拉齐亚尼信以为真,为防止自己的部队被英军的坦克切断退路,他便命令停止前进,沿着亚历山大公路掘壕防守。 其实,格拉齐亚尼担心害怕的这支强大的部队,完全是英国人依靠诡计假造出来的。他们派了许多小分队,将数百个橡皮制作的坦克、火炮和汽车模型,像给气球打气那样,打足气,一辆辆逼真的坦克和火炮就出现在阵地上。然后,他们领来成群的带着骆驼和马的阿拉伯人,让这些人拉着在后面拖着靶形装置的牲口,在沙漠里奔跑,于是大地上便扬起了漫天沙尘,就像一支大军在行进。当意军主帅产生错误判断的时候,韦维尔极其诡秘地调动了自己的部队,集中了自己

24、的兵力。虽然总体上意军仍居于绝对优势,但他却毫不犹豫地大胆地向意军发起了反击。意大利人被迫全面退却。韦维尔的军队紧迫不舍。不久即前进了650英里进入利比亚。尽管韦维尔从来都不曾有过两个师的“沙漠耗子”,但却抓了意军13万战俘,缴获400辆坦克和1290门大炮。加上多次大胆的进攻,意大利的军队很快就丧失了战斗力,墨索里尼在非洲建立帝国的美梦也随之破灭,逼得希特勒不得不急忙抽调兵力来救援。韦维尔在远离英国本土的利比亚沙漠中取得的巨大胜利,对于遭到一连串失败的英国来说的确是鼓舞人心的。他们从这一事实中认识到,利用特种手段,凭着智慧,完全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这一胜利导致了英国第一个专门进行骗

25、敌活动的国家机关伦敦监督处的诞生,并为英国在其以后施用战略或战术的诈骗艺术,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韦维尔的“迷魂阵”巧妙地利用了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造成知觉对象与战场环境的高度反差,示假充真。声威慑敌,最根本的是公然显示强大的威力,否则就不能产生慑敌效果。面对强大的意军,韦维尔要想以强大的声威慑敌,只能作虚张声势之为。以虚充实,当然昭示不得,但又得让敌人感受到强大威势所在,即只能造成强大的虚假表象给敌人看,这就需要讲究点“艺术性”。为了使敌人看到“假威”之形。韦维尔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显形方法:在新修的公路上布满坦克的痕迹,以易于引起敌人注意;在阵地上“集结”橡皮制作的坦克、火炮、汽车模型。当

26、敌人进行高空侦察时,为了避免被敌识破,以高炮火力进行限制,只让敌人“远观”不许“近瞧”;在远方用骆驼和马拖着靶形装置,在沙漠上奔跑以扬起漫天沙尘,以壮声威。从心理学上讲,知觉是有选择性的,而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之间的差别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重要因素。凡是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大小、程度、颜色等方面形成大的差别时,就容易把它从背景中区别出来。韦维尔可谓深谙此道,经他巧妙布设,新路上满布的坦克痕迹被衬托出来;滚滚的沙尘在远处空域中被映出:阵地上“集结”的大量坦克、火炮、车辆被突出。这一系列的“出”使“假威”在战场环境中被区分和突出而成为敌人知觉的对象,示威的目的一旦达到,慑敌的效应油然而出。当意军主帅格拉

27、齐来尼发现新修公路上的坦克痕迹,看到远处漫天的云状灰尘,判读到高空照片上的“大部队”时,确信英军真有强大的实力。于是下令由进攻转入防守,韦维尔则乘“假威”之势大胆反击,大获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英国过去一直煞费苦心地渲染这个地区的巨大潜力,而德意又确实不知英国在这一地区有多大的实力。这是韦维尔“迷魂阵”成功的不可忽视的客观条件。 知觉的选择性不仅仅受知觉对象与背景差别的大小影响。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着的物体易被知觉为对象,刺激物的组合关系也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知觉者的主观因素,以及兴趣,爱好,情绪状态等,都影响着知觉对象的区分。在心智较量的战场上,知觉对象与背景关系原理

28、,不仅可以指示我们显形,造成敌人错误,还可指示我们隐形对敌进行欺骗。所以,认真研究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原理,掌握其规律,在未来战争中是大有用处的。41巧设伪装 诱敌上当示形用佯与心理错觉 在生死搏斗的战场上,窥察敌人和隐蔽自己是达成战役战术目的的两个重要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飞机战斗性能的不断增强和空军在作战中作用的增大,利用军事伪装在对付空袭的欺诈方面也争奇斗艳,各种手段别出心裁,花样叠出。真可谓是:针锋相对,互出高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人为提高轰炸袭击目标的准确度,开始使用无线电波束为自己的飞机导航并为袭击目标提供保障。起初,英国人对德国人的这种办法没有有效的

29、对抗措施,因而遭到重创,损失很大。后来,英国的科学家了解到德国人在指示目标时,是利用两道信号波束,从欧洲大陆的两个相距很远的地方发出,一齐对准目标,德国的飞机奔袭轰炸目标时,就追随其中的一条波束,而后追随到两条波束的交叉点上投弹,那么命中目标的机遇就非常大了。鉴于这种情况,英国无线电专家用自己的无线电波束制造了许多假交叉点,使得德国纳粹的飞机把很多炸弹浪费在了农村的旷野里。后来,又经过改进,英国人利用德国人的同样波长的波束,可以促使敌人的无线电信号转向。自此以后,不仅诱使许多德国飞机把炸弹倾泻于无用之地,而且诱导许多德国飞行员跟随波速飞行,最后因耗干汽油而坠人大海身亡。 除了用这种诱导的无线电

30、波束手段外,对于一些重要目标仍然采取一些实体的假目标伪装法。如对可能遭受空袭的工厂,他们采取在它的不远的地方建一座非常相像的廉价的建筑物,并有意识地暴露在外,结果使德国纳粹的飞机把大量的炸弹浪费在那个假目标的地方,而真工厂却安然无恙。另外,还将许多厂房油漆成公寓房的办法,以躲过德国飞机的重点轰炸,随着战争伪装经验的丰富,伪装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英国把许多军事设施都伪装成汽油加油站、临时用房等。对飞机场的伪装更是惟妙惟肖。用石灰和白粉铺成的假跑道,交叉纵横地敷设在假飞机场上。而假的公路线却并排一道道地画在真的飞机场上。把飞机场上的机棚伪装起来,把它们油漆成看上去有门、窗、花盆等同飞机场相毗邻的建筑开发区住房一样的建筑物。德国人发现的英国的飞机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是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