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移以及力的概念, 初 步接触了矢量的概念。(三)学生的认知特点: 对矢量方向性的理解还仅停留在表面上。 本节课应着 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矢量运算并非简单相加减, 而是遵循平行 四边形定则。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对于第一次接触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学生来说, 是一个大的挑战, 也是一个大的飞跃, 对于习惯于代数运算 的学生来说, 矢量运算是相对较困难的, 也比较难以接受, 如何让学生 在以前学习基础之上接受本节课内容是一个难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图示法 ,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从作
2、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二)过程与方法1、理解力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并掌握。2、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 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3、通过课堂实验的设计及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的能 力及临时反应能力(器材的灵活运用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2、通过力的合成的研究与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 成用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3、的能力与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思想教学难点】实验的设计、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总结与归纳、 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 思维的跨越。【教学策略设计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 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本节课通 过问题的提出, 创设问题情境, 继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在物理知识的 学习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选用探究与验证相结合的模式。 老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出发,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与深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学生分组实验) 这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的实施,
4、充分体现、发挥课 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以引导的功能。同 时,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交流合作的重 要性,在实验中,使得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得到了应有的锻炼。2、谈话法 在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为了使老师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避免学生走 一些没有必要的弯路,故而采用谈话法,提出一系列有严格逻辑顺序的 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做适当的补充、小结。确保实验有效 进行。3、讲授法 由于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全部知识由学生自己来探究获得是不切实际 的,故而应该辅之以讲授法,来帮助学生获得一些立即认识,从而使得 课堂教学更加有序的进行。学法指导:教学中,通
5、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引 出探究的问题。然后,学生将以小组合作实验的形式进行学习、与探究的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实验设计、实际操作、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既让学生 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又让学生学得物理知识。同时,注意知识的运用,学生要 学会理性分析、思考。总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变,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 要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时时刻刻体现。教学媒体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一些图片、 Flash来使学生获得 学习物理知识的感性材料,感性的认识。使得课堂显得非常的有吸引力,提高教 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砝码
6、,细线,弹簧秤,木板,橡皮筋,绳套两段,图钉,白纸【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通常物体都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许多 情况下这些力的作用可以与某个力作用产生 同样的效果。图车陷泥潭讲解图片内容:一辆车陷进了泥坑,用 一辆汽车用绳子牵一下,就可以把它从泥坑 中拉出来(如上图所示)。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概念引出1、力的图示:让学生用2分钟时间自学, 回答问题检验自学情况,以与学生讨论的方 式点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并试 着画出简单的力的图示与示意图图:力的图示演示实验(2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演示实验引出力的等效、 分力与合力的概念演示实验内容:准备好一重物
7、(一桶水),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出问题: 如果十几个人连推 带拉把它从泥坑中 拉出来,这时一辆 汽车的牵引力的作 用效果和十几个人 的作用力作用效果 有什么关系?教师布置任务,回 顾力的三要素的内 容,进而提出问题:1、力的图示与力 的示意图有什 么区别?教师播放多媒 体课件图片展示进行演示实验 并帮助学生分析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冋题思考、回答 问题,跟着老 师步伐,画出 简单的力的 图示,力的示 意图观察思考帮助老师进 行演示实验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实际 的生活中的例子 来引出课题,较 快集中学生的注 意力,使得新课 的引入较为顺利内容较简单,没 有必要全部讲 解,采取让学生 自学的方
8、式进 行,训练学生的 自学能力。但是, 鉴于学生自觉获 取信息的能力不 够,还是要点出 二者的区别。用贴近学生实 际的生活中的例 子来引出课题, 学生通过实际参 与演示实验(学 生可自行进行演 示)并通过分析,引出分力、合 力、力的合成与力 的分解这几个概念较快集中学生的 注意力,使得概 念的引出较为顺 利A:两个学生共同提起B:个学生单独提起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引出力的等效再经过物理图景的分析,点出“等效代 替”的思想,为后续的实验设计思想买下伏 笔。进一步提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进而引入探究实验教学环节提出猜想: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提问,引导 学生进行猜想。围绕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
9、 如何设计方案,探讨合力的求法提出问题:1、 我们能否从几何 关系上来寻找关 系?同时,教师展示多 媒体,分力合成的 过程2、 从几何上来寻找 关系,即是将合力 与分力的末端连接 起来,是一个四 边形,是一个什么 样的四边形?引导学生得出是 一个平行四边形 进而引导学生正式 提出猜想:两个力 的分力与合力末端 的连接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进行交流通过提出具有指 向性的问题,帮 助学生形成思考 问题的思路,避 免学生走一些不 必要的弯路,基 于学生的情况, 全部由学生来进 行探究还是不太 切合实际的,故 而老师的引导性 显得尤为重要, 同学们在讨论中 思考问题,培养 合作的精神,交
10、流的习惯方案的设计在已有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的进 一步的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引导学生设 计实验方案,着重于实验探究中的一些问题: 数据处理、归纳结论引导学生设计实 验方案:问题1:实验器材 的选择?问题2:如何保证 分力与合力的作用 效果相同?问题3:力的大 小,方向的确定?问题4:分力合力 关系的研究?思考 交流 讨论 设计实验进一步的引导学 生,培养合作交 流精神,设计出 具体的实验方案图实验方案(之一)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不一定要按照以上的方案来进行,真正体现 探究行教学。进行试验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数据记录准备,学生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写出具体的实验设计方 案(不要求
11、详细)、简略的实验步骤、设计数 据记录表格。图课件截图学生分组实验,多次实验,记录实验数 据归纳实验结论再次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运 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结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时 ,以 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的平行四边 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就叫做平行四边形法 则巡回指导进行实验,观让学生亲自及时的帮助学生纠察实验数据,动手实验,经历正错误交流、讨论,操作的过程,培适时的引导点拨(能够得出养其实验操作能初步的结论力,同时,通过更好)动手做实验,使 其获得对科学的 热爱和亲近感。体验科学探究 的严谨性、科学 性。获得成就感引导
12、学生处理实验激发学生动数据:讨论脑思考冋题1、如何进行交流体验成功的数据处理?回答喜悦作出力的图示通过鼓励学画出平行四边生,使学生迸发形的“惊喜”对物理学习的兴对于学生的结果 给予积极的评价, 鼓励学生趣、激情拓展在得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求法后,进一步提出冋题。两个分力的夹角与合力大小的关系,二 个力乃至三个以上力的合成,引导学生思考, 分析。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分力F1 和F2的大小一定 时,合力F的大小 和方向随着 F1和 F2的夹角变化的变 化情况?着重在与点拨, 为学生课后作业打 下一定基础,引导 方向问题2:三个力的合 成方法?三个以上 的力的合成呢?进行实际的练习 操作思考 交流
13、 讨论 回答通过对知识的拓 展,进一步来激 发学生动脑思 考,体会物理的 学习是无止境 的,培养学生严 谨的科学态度, 钻研的精神课堂小结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着重“等效代 替法”的思想方法掌握进行知识的整合,讲解认真听讲,思考巩固所学,对于 本节课的内容有 一个具体的框 架,学习效果倍 增布置作业对本节课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布置作业:1、试着分析合力 与分力夹角9的关 系。2、总结求合力 的方法。听讲 记录检验学生对本节 课内容的掌握情 况,通过布置课 后作业,让学生 在课后时间中进 行学习,巩固所 学的思想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实验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愿望,由学生通过
14、实验探 究出结果。当然教师也作了必要的指导。 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去解决问题, 让 学生去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不足。课堂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多媒体 将生活实例、问题思考、讨论与交流、分步实验探究等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学的 主线,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及时肯定学生在探究中的新发现, 新成果。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学会与别人合作,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本节课设计的最大亮点,在与整个探究实验的实施过程,能够时刻坚持以学 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要教学形式来进 行教学,很好的与新课标提倡的素质教育相符,学生不是“被动”的听、记,而 是“主动”的学,于无形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注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不脱离实际的物理教学,才是我们真正提倡的教学。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培养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教师应不断的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在新一轮的课改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