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4.03KB ,
资源ID:204321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4321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改革开放以后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改革开放以后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Word下载.docx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完了62年的光辉历程,在这62年的历程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经历了一段长期的曲折道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的发展过程,终于形成了科学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这一伟大理论,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伟大成果,它第一次比较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为我们今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关键词:社会主义 认识论 改革开放 邓小平理论 人类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真理、认识真理的,但不可能穷尽真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如此。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正如恩格斯指出

2、的那样:“所谓社会主义 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因此,能否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做到与时俱进, 是社会主义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理论成就,成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和伟大旗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的双重要求下,我党对社会主义进入了重新认识的阶段。邓小平正是坚持了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

3、个新的水平。一、改革开放后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背景原因(一)经验教训没有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 第一, 离开生产力,片面从生产关系上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前,长期认为只要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就能建成社会主义甚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种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极“左”思想的错误引导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国民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欠账太多,建国三十年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 教条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把苏联模式的发展战略和体制的弊端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上。其实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并没有完全搞

4、清楚。将苏联模式神圣化,盲目地照抄照搬,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 妨碍了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 第三,把一些非社会主义的东西当成其优越性,如单纯的精神崇高、平均主义等。归根结底是没有从国情出发认识我们的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建国初三十年期间,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呈低水平、多层次、不均衡的特点,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大搞公有制,过分强调精神崇高,只能导致普遍贫穷。 第四,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总结历史经验, 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 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建国三十几年的经验也证明, 关起门来搞

5、建设是不行的,是发展不起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历史必然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建国初期三十年间,由于对社会主义不正确的认识,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犯了诸多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发生重大挫折和失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亟待重整和改善。因此,我们党认识到,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决不能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预测,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思想理论上彻底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二、改革开放时期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发展(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领导全党进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1. 1

6、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思想先导。会议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错误思想,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届代表大会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第一次被写入党的文献中, 从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公有制建立实行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等六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作出了初步的概括。3.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 对十一届三

7、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十二大以来, 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一次作了系统的概括和论述, 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初步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形成了初级阶段理论。4. 1992年10月,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会议第一次提出“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个基本问题, 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

8、括和阐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标准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初级阶段的形成。(二)邓小平理论的时代意义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破除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为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三、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一)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前者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规定, 后者主要是解决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问题。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看, 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解放思想, 实

9、事求是,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理论。1.根据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僵化的体系, 它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 19 世纪上半叶,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加剧。马克思、恩格斯顺应时代潮流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论题,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数十年后,列宁又根据时代特征和俄国的实际,大胆地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结论,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作出了新的判断,提出在经济落后的国家特别是俄国有可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科学论断。在这一

10、理论的武装和鼓舞下,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城市与农村发展严重不平衡。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具体道路,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发展。 社会主义在一大批国家先后建立的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以及英、法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实际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后人怎样贯彻,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贯彻,采用什么具体形式贯彻,这需要根据世界形势和时代特征的变化,以及各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增强科学社会主义的

11、活力。社会主义革命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也是这样。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意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是导致落后,甚至失败。各国都应有自己的模式。邓小平正是根据这种认识社会主义的思路,正确分析了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

12、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之大成,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充实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2.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中认识和推进社会主义 恩格斯曾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13、。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新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能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摆脱贫穷落后的好政策:中心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邓小平密切观察改革进程,探索新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他提出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突破了传统的观念和多年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开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和实行按劳分配,先富带动

14、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好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大胆吸收和借鉴了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中国走向了世界,社会主义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邓小平坚持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独特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讲社会主义的民主,也要讲社会主义的法制。在强调发展民主的同时,要强调教育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年要有理想,守纪律。针对改革中出现的一手比较硬、一

15、手比较软的现象,邓小平提出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设计的上述体制和政策,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形式。这些体制和政策提出和实践的过程,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过程,是逐渐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过程。(二)解放思想,从本质上升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1.“一次飞跃”从社会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从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突破了仅仅从制度层面理解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

16、水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以来认识社会主义的一次飞跃。 对于社会主义,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一种社会制度。这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应该有自己的制度规定。但是,仅从制度层面认识社会主义,特别是只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来理解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表明,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所以我们无法描绘社会主义制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 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邓小平从高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层次上提出:

17、“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第一,邓小平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制度和特征之上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突出了生产力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种种错误观念。第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开辟了道路。邓小平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同时又领导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进行改革,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以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三,社会主义本质论从

18、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最主要的价值目标共同富裕,开辟了我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认识。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论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问题,但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实际上渗透和包含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2.“五个升华”对社会主义理性认识的升华 邓小平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分析,作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单一贫乏转向丰富多彩、从贫穷转向富裕,从政治批判转向民主法制、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真正实现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升华,达到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理性具体

19、阶段。(1)从单一贫乏的社会主义向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升华 改革开放前的很长时期内,单一贫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是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他依据生产力标准,提出所有制结构多样化,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应丰富多彩。我们党和政府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并要长期坚持下去。这种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是同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及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相适应的,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这既是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深化,也是实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从单一贫乏的社会主义向

20、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升华的体现。(2)从贫穷的社会主义向富裕的社会主义升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很长时间内,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东西,都一概拒之,即使是它的经济管理方式也认为是和社会主义势不两立的。甚至,发展至文化大革命中,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结果造成全国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则是要建立富裕的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一种以极左面目出现的主张普遍贫穷的假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必须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它就站不住脚。正是在这样思想基础上,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

21、穷,要向富裕的社会主义迈进。而富裕的社会主义不仅仅是能解决温饱的社会主义,而是要生活得更好的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物质上富裕的社会主义,而且是在精神文化上也要富裕的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个人致富的社会主义,而是要集体、国家富裕的社会主义,是整个社会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贫穷的社会主义向富裕的社会主义升华。(3)从政治批判运动的社会主义向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升华 改革开放前,由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科学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犯过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错误,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搞政治批判运动的、集权的、人治的社会主义。使整个中国基本

22、上处在人人自危的、集权的、人治的状态。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则是要建立民主政治与法制的社会主义。他始终把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在一起。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使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各项社会事务的权力,使大家心情舒畅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正是在邓小平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改变了过去那种集权的、人治的、政治批判运动的社会主义状况,逐步走上了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轨道。(4)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升华。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由于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认清我国社会主义

23、所处的阶段,没有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搞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的全面夺权运动,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重大损失,使国民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邓小平正是基于上述诸方面的认识,提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多方面的,既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还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等。但经济建设是各项

24、工作的中心。这样,就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从以阶段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升华。(5)从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升华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统观点中,还是西方经济学中,都曾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历史也证明,传统计划经济实现了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国家的政权,发展工业化的要求。但是,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已不能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的不断探索中,

25、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实现了从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升华。 邓小平理论正是通过上述诸方面的分析,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真正实现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升华。结语 综上所述,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他不是抽象谈论社会主义原则,而是用丰富的实践去审视、检验、修正对社会主义原有的认识;不是静止地认识社会主义,而是在动态中认识社会主义。坚持把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

26、性统一起来,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正是有了这种科学的认识方法,邓小平理论才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只有5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只有20多年, 邓小平理论只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进程还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从中国国内看,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需要搞清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例如: 如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就经济体制改革来看,如何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

27、经济体系相结合? 就政治体制改革来说,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寻找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形式?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来说,如何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如何既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份,又继承祖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 等等。正如我们不能要求马克思、列宁为解决他们去世之后几十年、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一样, 我们也绝不能要求邓小平承担他去世以后对所产生的新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但是邓小平毕竟为我们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路线,为我们如何

28、认识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只要我们坚持他确立的路线和方法,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就一定能在党中央领导下,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使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中国永远飘扬。参考文献: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2.列宁:列宁全集: 第34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4.陈俊明: 试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0( 1) 5.龚自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历程探析J.天府新论,1998(6)6.郭桂玲: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J.新孤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7.刘文初: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的认识J.湖北社会科学,2002(7)8.马万驰,范雪莲: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J.青岛行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