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218.09KB ,
资源ID:204299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4299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010年五月19日,国家安监总局在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常村煤矿召开全国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建设现场会,该矿当时已建成1个永久避难硐室和2个救生舱,据常村煤矿估算,采用永久避难硐室+救生舱模式,全矿井约需费用一亿元。紧急避险系统能够在保障矿工生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MSHA)分析了19002006年的煤矿井下事故,发现264名矿工在事故发生后依然幸存,但最终只逃生和等待救援中丧生。针对类似情况下的矿工安全,MSHA认为,通过实施新的标准可挽救其中43名矿工的生命,余下的221名可通过建立紧急避险系统为其提供生命保障,MSHA估计,如果使用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可使井下发生事故后矿工

2、生命挽救率提高25%75%。有关专家对国外36起典型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发生在工作面区域的人员死亡大部分发生在逃生途中;火灾和窒息事故的人员死亡主要发生在人员逃生或逃生受阻的过程中。因此,建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对提高遇险人员的生存概率十分重要。2007年10月,澳大利亚巴瑞克矿区的一座金矿发生井下车辆火灾,54人被困,躲入救生舱后全部成功获救。2006年1月29日凌晨3时,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一座钾盐矿井发生火灾事故,72名矿工被困井下,转移至矿井应急避难室(澳大利亚Minearc Systems公司生产)中,经过26h全力营救,72名矿工全部成功获救。2003年和200

3、4年,南非的两个特大先后发生停,电和火灾事故,其中一个矿井下有3400多人,结果只死亡9人,有280人是救护队在井下各个避难所里就出来的;另一个矿在2600人返回地面后,发现有52人失踪,2天后在井下的避难所和救生舱里找到,全部被救。2008年8月1日,河南平禹煤电公司发生突出事故,2名矿工及时躲进220米外的硐室避难成功获救。因此,可以看出紧急避难系统的建立,对提高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能力,减少事故伤亡,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1.2.1国外紧急避险系统现状一直以来,欧美各发达国家对矿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十分重视,将应急避难空间作为地下矿山应急救援工作

4、的重要部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采矿业发达等国家,在地下矿山中设置和使用矿井应急避难室,已经是矿井应急救援中的一项成熟而有效的技术,并且已经有了多次成功营救的经验。目前,国外矿井中使用的应急避难室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永久性固定避难室(Permanent Chamber)。在矿井巷道两侧地层中直接挖掘而成,主要布置在主巷或逃生路线上。利用贯穿岩层到达地面的管道为避难室内持续地输送氧气、实现通讯。(2)临时性固定避难室(Temporary Chamber)。在矿井工作区域附近的巷道岩层中挖掘而成,依靠氧气瓶等设备为避难室提供一定时间的氧气。当此处采掘工作完成后,临

5、时性避难室即被废弃,室内密封门、氧气瓶、通讯、监测仪器等重复性使用设备将拆除并转移到新建设的临时避难室中。(3)便携式避难室(Portable Chamber)。多数为车体式结构,具有行进装置或者吊装、拖曳部件,能在巷道中移动,随工程进度不断改变架设位置。氧气瓶、通讯、监测仪器等设备均安装在车体中。南非自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避难所。1986年Kinross金矿矿难(死亡177人)后,法律强制井工矿必须设立避难所。澳大利亚金矿自2000年一直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目前已是法律的基本要求。美国煤矿井下避险设施的应用起源于2006年,西弗吉尼亚州萨戈煤矿发生的爆炸事故(死亡12人),引起社会的高度重

6、视,美国国会通过了2006年矿工法。其后,MSHA和有关政府出台了新的矿山安全管理规定,规定井下必须设置气密性避难所。印度、英国、德国、法国等也在研究和应用避难所。从使用情况来看,早期主要用于金属矿山,煤矿应用研究较少,认为煤矿在灾变时期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等次生灾害,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尽可能撤离。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规定煤矿井下必须设立避难所。国外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好的经验:(1)世界各主要采煤国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和使用维护管理均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美国、南非等还建立了救生舱标准,使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具备必要的法制基础。(2)有紧急避险系统的整体设计,并于其他安

7、全保障系统有机结合,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在有关报告中指出:避难所挽救生命的可能性只有在煤矿经营者结合救生舱制定全面的逃生救援计划的情况下才会实现。(3)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应实现对矿井的全覆盖,所有井下人员,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临时出现的人员应有避难空间,澳大利亚西澳矿山安全检查规章推荐避难所容量应为服务区作业人员数量的2倍以上。(4)避难所的设置应考虑多方面因素:所服务区域的特点(空间结构、危险源分布、作业类型等);灾变时期人员抵达难易程度、所需时间;随身佩戴自救器的防护时间;岩体稳定性和支护有效性。(5)避难所类型的选择应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一般规定,避难所的类

8、型由煤矿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以满足矿工避险需要的原则。目前,南非煤矿以避难硐室为主;美国煤矿井下配备避难所1193台,其中软体式救生舱1000台、硬体式救生舱123台,避难硐室70个;加拿大煤矿采用避难硐室与救生舱相结合方式,二者的数量比约为1:5,救生舱以硬体式为主。(6)避难所的有效防护时间主要根据灾变时期应急救援时间确定,南非规定避难所的有效防护时间为824h,澳大利亚规定至少36 h,美国规定不低于96h。(7)避难所采用两道门结构,以便形成风障,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侵入,必须有供氧、有毒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通信、指示等设施及自救器、饮水机、急救设备等。(8)建立规章专人管理,确

9、保始终完好,时刻能用。南非矿产法规定:避难所和其他安全设施需要定期检查,检查的时间间隔由矿主咨询矿井督察后决定,或由矿主制定专人调查后上交的报告决定。澳大利亚规定:避难所在井下首次安装时应进行试验测试,包括真空测试,电源支持测试等,以后一个合理周期(6或12个月)也应检测,应按照制造商的要求对避难所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维护,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9)将安全使用避险设施作为员工培训和应急演练的重要内容,确保人皆会用。1.2.2国内紧急避险系统现状目前我国井工煤矿井下工作人员避难步骤一般为:灾害发生后,在灾区范围内的井下工人应马上佩戴自救器,选择不需穿越火区且距新鲜风流最近最安全的避灾路线迅速进进

10、入安全区域,并尽快升井避灾。着不仅需要井下逃生人员清楚灾害位置,熟悉通风系统、避灾方法和逃生路线,还需要有能够提供足够氧气的自救器来保证工人安全升井。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在发生灾害后,由于工人在井下分布较为分散,所以不能够及时了解灾害位置和洞察发展趋势如火灾发生时,井下逃生人员无法获悉地面应急抢险指挥部是否实施了反风风流短路等控风避灾措施,因此无法了解实施控风避灾措施后的避灾路线,尤其在灾害产生风压和主风机风压综合作用引起的巷道风流漩涡或紊乱情况下,致使灾变期间风流情况千变万化。(2)灾害发生时井下工人一般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不能选择正确的避灾路线,因而产生流动混乱,并且地面

11、应急抢险指挥部因井下逃生人员流动混乱无法确定逃生人员位置,特别是无法通过一些必要的控风措施来控制灾害扩展和蔓延。(3)避灾时流动混乱,使得已经佩戴了过滤式自救器的井下工人,可能会误入烟雾浓度较高区域,破坏过滤式自救器过滤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作用,造成逃生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目前我国井工煤矿工人所使用的隔离式自救器最大供氧时间约为45min,而在45min之内,无论在大型煤矿还是小煤矿,要在事故发生后逃离危险区域都是非常困难的。(4)狭小的井下空间,关系复杂的矿井通风及巷道联通,以及巷道类型和逆流风速等环境因素灾后都会限制人员逃生。基于上述,2008年2月被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

12、计划“矿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BAK25B00)的专题“遇险人员快速救护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编号:2006BAK25B00-4)中,提出了“可移动式救生舱”子专题(由北京科技大学和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承担),研制出的救生舱应具有能抵御矿井内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水灾等灾害,并能够在压风、电力等线路中断的条件下8人存活4天以上的特点,该救生舱具有密闭舱体、密闭空间气体与人体参数监控系统、空调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等,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2.3国外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基本情况及特点目前可移动式救生舱按其材质可以分为钢制救生舱(硬体式救生舱)和可充气式救生舱(软体式救

13、生舱)。钢制救生舱:外壳是钢制的,能承受一定强度的压力,一般入口处占有近1m的空间用以设置双层门或其他阻止外界气体进入生存舱室的装置。中段大部分空间为有双排座椅的人员生存室,有少部分仪器设备在此处。避难室另一端为主要设备隔间,动力系统等大部分设备均在此处。如图1-1、1-2。图11 Draeger Safety DSSI RS24-15型避难室布局示意图1-2硬体式救生舱可充气式救生舱:救生舱采用阻燃、耐高温帆布等软质材料制造而成。工作时张开一个气囊,矿工将在张开的气囊中得到庇护。未工作时,气囊和氧气瓶、空气瓶、二氧化碳洗涤装备、降温设备、食物、水、急救用品等存在一个防爆的拖撬之中。如图1-3

14、。图1-3 可充气式软体救生舱救生舱具备基本功能包括气密性、隔热性、供氧、空气调节、动力系统、CO2处理、气体监测、通讯指标、附属设施,但具体指标不同。(1)气密性:目前气密性问题主要是靠双层门、空气帘配合以正压空气得以解决的。一般情况下,避难室双层门结构是在进门端设置两道气密门,而且两道门通过连锁装置控制,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以免外界气体直接进入主舱。单层门则会设置厚重的塑料空气帘(如图1-4)阻挡空气。以上单纯使用气密门的设计并非阻止空气进入的可靠方式,MineArc 图1 4 Shairzal避难室空气帘 图15 MineArc避难室正压空气装置Systems等公司在双层门之间使用的正

15、压空气阻隔系统(图1-5)能够利用增加舱室内部气压很好的阻止有害气体进入。当人员开启第一道气密门时,内部第二道门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排气系统通过外接矿用正压空气管道或者高压空气瓶中的空气释放,使避难室入口处空气压力高于外界气压,向外排气防止有害气体涌入,随后关闭第一道气密门,再进入生存舱。(2)隔热性:国外一般采用在舱体内壁涂抹隔热材料,厚度一般为 20mm左右,实际使用中填充隔热材料形成隔热层,能够有效的减少舱内外热量的传递。(3)供氧装置:目前,国外矿用应急避难室的正常氧气供应主要靠矿用压缩空气和压缩O2两种方式。压缩O2一般储存在高压钢瓶中而压缩空气可以通过矿用压缩空气管道和钢瓶储存来提供

16、。通常在应急救援中意外时常会发生,避难室的正常O2供应也可能在救援过程中出现短时间中断的情况,因此,避难室中还应设置应急用的方便O2发生源。国外避难室中配备的应急氧源一般为自含氧发生器(Self-Contained Oxygen Generator),又称为氧烛。(4)空气调节装置:国外的避难室绝大多数使用空调来控制温度。空调主机可置于避难室内部,而压缩机必须外置,因此,在爆炸事故频发的煤矿中,避难室空调压缩机的防爆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此外,在20多m3的空间中要保持让人舒适的温度,需要有足够的电力运行空调,而矿难时外部电力切断,只能靠电池维持。所以,避难室生存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要决定于空调

17、和备用电池的功率之间的相互协调。(5)动力系统:避难室中的空调、照明、电子控制设备等都要依靠电力来维持,尤其是大功率的空调压缩机,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目前,国外矿用避难室的动力供应系统一般分为两部分:矿山电源和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不间断电源)。避难室在正常情况下接入矿山用电源,经变压转换设备、调整电压电流适应舱内设备的规格。而在矿难发生时,会出现矿山用电源可能由于线路遭到破坏,或者因救援工作需要人为切断的情况,此时,就需要自动切换到避难室内部备用的UPS、来维持相应设备运行。一般情况下,UPS主要由蓄电池供电。矿井用蓄电池要求本质安全,并且由于要

18、长时间维持大功率的空调设备运行,需要大量的串、并连蓄电池以提高电池电压及容量,根据上述特性、国外多数避难室选用的应该为铅酸蓄电池。(6)CO2处理:目前,国外避难室的标准要求将CO2的浓度控制在0.5%以下,一般不允许超过0.8%。北美RANA-Medical公司生产的Refuge One空气净化器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空气处理装置,它按照使用的吸收CO2剂的药板数量分为单床和双床两种,呼吸过的气体进入处理器后,CO2以及其他的有毒气体被吸收,同时净化器连接的O2钢瓶经调节装置控制向空气中加如与CO2体积相等的O2,使净化后的气体达到可呼吸的标准。单床Refuge One空气净化器能够47h使容

19、纳10人的避难室保持CO2浓度低于0.18%。国外避难室中一般选用碱石灰(NaOH与CaO组成的混合物)作为CO2的吸收剂,主要是因其价格低廉、性能可靠,保质期长。(7)气体监测:避难室中的监测系统主要监测的对象一般包括O2、CO2、CO、H2S、CH4、压力、温度、湿度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测仪器在避难室内分为固定式和便携式两种。固定式的仪器一般主要用于避难室生存空间内的各种环境参数以及各类电子设备、动力的监测。此外,避难室内还配备有一部分便携式气体检测设备,由被困人员中有经验的矿工操作,每隔一段时间对密闭空间内气体循环较差的角落进行检测,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局部积累。(8)通讯系统:国外一

20、般采用有线通讯、无线通讯、应急通讯及各通讯方式失效情况下的信息交流方法,形成多级通讯保障体系。各通讯设备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救生舱的设计制造应为在各通讯方式失效情况下的信息交流创造条件,具体方法应在救生舱内明确告知。(9)附属系统:应急避难室中除了主要的设备仪器外,还有设计有一系列附属设施以满足被困矿工的生存需要、协助完成救援工作:化学厕所:国外避难室中设置的厕所一般采用化学方法对排泄物进行消毒和处理,同时,厕所的设置位置会与人的生存舱隔离开,多数在避难室入口处的排气间,能够将臭味随气体排到外界空间。照明装置:由于应急救援中电力资源宝贵,避难室中的照明装置除了要求本质安全外,还要尽可能的节省

21、电力。因此,避难室中一般使用能耗低、维持时间长、维护简便的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如图3-33为澳大利亚Shairzal公司避难室中使用的LED灯。自救器:避难室中必须配备有一定数量的隔绝式O2自救器,以便于避难室内人员短时间外出进行检测、营救或自行撤离。逃生窗:矿难发生后,矿井内部情况复杂,爆炸、塌方等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避难室入口被堵住或损坏而无法开启舱门,因此,避难室需要有应急逃生的窗口,在需要紧急出舱时,被困人员能够从内部不太费力地徒手(也可借助避难室内部工具包)打开逃生窗离开避难室。逃生窗内外两侧结构不同,外侧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气密性,同时

22、具有与外壁其他部分相同的防爆能力;内侧紧固件拆卸后逃生窗就能整体向外推出露出逃生孔。逃生窗主要材料为防爆玻璃,所以平时也可作为观察窗观察外界状况。急救包:国外避难室中通常还配备有急救包,里面有一般情况所需要的急救药物、器材等,能够用于对受伤的矿工及时进行简单的包扎、消毒、治疗,防止受伤部位伤情恶化。工具包:等待救援期间,避难室的各种设备可能会出现运行上的小问题,需要及时排除。所以避难室里还应配备一个工具包,里面包括检查、维修室内各种设备的工具、说明书、维修材料以及供被困人员撤离用的逃生手册、逃生路线图等。外部标识:矿难发生时,由于烟雾、粉尘弥漫等各种原因,矿井中的能见度可能大大降低,为了引导无

23、法撤离的矿工及时确定最近的避难室的位置,避难室舱体外壁以及周边的一定范围内都应设置有声、光提示的标识。这些标识包括巷道墙壁上的反射带方向标志、避难室上安装的警示灯和外壁上粉刷的荧光带等。(10)硬体舱和软体藏均采用过度藏结构。过渡舱设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以阻断和冲洗人员进舱时可能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1.2.4国内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将救生舱技术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2009年12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了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了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基本功能要求。目前全国有超过30家单位从事救

24、生舱及避难硐室配套设备的研发,其中有10多家单位已制造出产品,相关企业还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公司开展了有效的国际合作。我国救生舱产学研紧密结合,具备高起点。在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将潜艇、船舶、高楼逃生等领域的一些高新技术用于救生舱研发,提高了技术含量,具备航空潜艇等研发背景的机构进入救生舱的开发领域,有力的推进了研发进程,从已研制的产品看,我国产品的功能要求和环境适应性高于国外产品。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救生舱的研发尚处于探索初期,技术引进和相关领域技术尚处于组装、仿造、借用阶段;研制出的救生舱基本未经过实践检验,需通过使用后再不断调整优化;也尚需通过试点试用的总结1.2.5国外应

25、用现状及国际知名应急避难室生产企业及产品(1)政策、法规的支持2006年1月29日凌晨3时,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一座钾盐矿井发生火灾事故,72名矿工被困井下,转移至矿井应急避难室(澳大利亚Minearc Systems公司生产)中,经过26h全力营救,72名矿工全部成功获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效应。上述应急避难室成功应用的前提在于政策、法规对应急救援工作的明确规定,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矿山应急响应规程(Saskatchewan Mine Emergency Response Program)要求,地下矿山(包括煤矿)要设置长期的和临时的矿工应急避难室,这些避难室内存

26、放一定量的氧气、水和食物,通讯设施要直达地面。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矿山安全法规和标准也对推广、使用矿井应急避难室有着硬性的规定。(2)经济、技术、市场基础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欧美各国十分重视矿山应急救援工作及相关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得大量的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企业单位参与其中。矿井应急避难室是一种需要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科技产品,因此,MineArc Systems、Shairzal、德尔格等综合性安全设备公司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这些企业从事工业安全领域研究多年,生产矿用安全设备、监测、通讯仪器等一系列的应急救援设备,能够在本公司内部完成整个应急避难室系统所需的全部设计研究。相比之下,

27、国内缺乏具有类似完成大型设备研发能力的企业,只能依靠多个部门共同合作完成,带来诸多协调上的问题。国外安全生产的氛围浓厚,同时经济实力强大,应急避难室等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同时,由于采矿行业水平较高,各类矿井的条件相当,管理水平高,工艺简单,具备了推广、使用应急避难室的条件。(3)国际知名应急避难室生产企业及产品 目前,国际上得到美国矿业安全健康管理局(MSHA)技术认证的生产应急避难室的主要公司及其部分产品如下:大洋洲地区澳大利亚MineARC系统公司(MineARC Systems)生产的MineARC Systems 15人避难室;澳大利亚Shairzal安全工程公司(Shairzal S

28、afety Engineering)生产的Shairzal 快速移动救生站;澳大利亚Cowan制造有限责任公司(Cowan Mfg, Pty, Ltd.)生产的Cowan低位应急避难室。北美地区美国杰克肯尼迪金属制品公司(Jack Kennedy Metal Products)生产的Kennedy应急避难室;北美Rimer Alco医疗设备公司(RANA-Medical)生产的RANA-Medical Tommyknocker矿用避难室;现代矿业安全支持有限责任公司(Modern Mine Safety Supply, LLC)生产的Modern Mine Safety Supply避难室。另

29、外还有:美国Strata公司(Strata Products USA)国际空气系统有限责任公司(Air Systems International Inc.)美国生化避难室有限责任公司(ChemBio Shelter, Inc.)国际微克服务公司(Gamma Services, International)欧洲地区德国德尔格安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Draeger Safety Inc.)生产的Draeger隧道用应急避难室1.3试验方法和内容主要试验内容:(1)可移动式救生舱性能测试;(2)可移动式救生舱生命保障系统技术测试;2、公司现状2.1公司简介烟台冰轮高压氧舱有限公司隶属于北京持久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总部坐落于首都-北京市海淀区北辛庄路双新办公区二号楼,生产基地坐落于美丽的港城-烟台莱山高新区滨海工业园。集团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