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汾江综合整治工程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目前汾江综合整治工程已全面展开。截止至2004年底,东鄱污水处理厂工程,九江基至文华路段截污工程,河堤的上朗至佛山大桥段、汾江桥至文华路段、军桥至丰收段以及人民桥至华英中学段岸线整治工程等一批工程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已完工。本项目即汾江河北岸罗村至大沥总长6.67公里河岸段的综合整治已列入计划并于2006年至2008年实施。受佛山市水利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和佛山市水利水电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完成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和编制工作。1.1.1项目名称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
2、合整治工程1.1.2编制依据(1)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2003年3月)(2)佛山水道亮点工程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4年12月)(3)汾江河两岸综合整治规划研究报告佛山市环境保护局、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0年6月)(4)广东省佛山市江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报告书佛山市水利局(2000年8月)(5)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编制委托书1.1.3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汾江河段沿岸建成区内,尤其佛山大桥至人民桥段沿岸,是佛山市早期人口、产业分布和发展的密集地带,是80年代以前佛山市的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区域,同时也是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问题多、矛盾
3、较为集中、最不易改造的区域。该段土地开发强度过度,几乎没有可供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人口密度大,建筑陈旧,空间景观差,街道狭窄,绿地不足,各种问题突出。佛山市人民政府希望通过汾江河段沿岸的改造,改善环境和交通状况,形成一连续、开敞的绿色城市空间走廊,以加快老城区旧城改造的步伐,并塑造具有城市标志性地段的城市新形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开发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全面展开,建设资金的需求巨大,为从多渠道解决工程投资,市政府决定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项目与汾江河清淤及处理等项目一起合并作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并于2004年3月由佛山市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编制了有关
4、材料上报、省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希望能列入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并于2006年至2008年实施。1.2项目概况1.2.1建设规模与目标工程范围为:汾江河北岸罗村至大沥段,即沿河西侧从佛开高速公路桥至东侧规划中的海五路大桥,横向纵深为岸线以内15米25米或从岸线到沿岸道路中山路、河滨路的内侧。主要包括总长6.67公里的岸线整治工程、沿岸布置的截污管线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和对现有中山路、河滨路扩宽改造工程。其中河滨路从文沙大桥至规划海五路大桥段为汾江河景观亮点生态湿地公园(西岸)的组成部分。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沿岸交通及景观,绿化美化堤岸,提高防洪和河道排涝的能力及护岸结构安全性,为该片区污水收集和集
5、中处理系统提供必备条件。实现汾江河该河段“河岸美、交通畅、无洪涝”的目标。1.2.2主要建设条件(1)项目涉及范围内城市用地、绿化、道路、截污管网和河道控制岸线规划的已基本落实。(2)沿岸征地拆迁的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总规模已有控制。(3)项目前期工作如地形图测量和地质勘察已局部展开并取得一定的资料。1.2.3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本工程估算总投资为46282.02万元人民币,其中工程征地及拆迁费用约 21509.18万元,岸线整治工程12228.37万元,道路及其他配套工程4382.45万元,园林绿化工程1048.00万元,截污工程966.85万元,基本预备费3808.99万元,工程建设其
6、他费用2338.18万元。工程建设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即改善工程及周边地区的环境、交通及景观,提高河道防洪和排涝的能力及安全性。从而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1.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1防洪标准P=2%堤(岸)顶综合安全超高1.00米2设计洪水位米3.893.15 北江(外江)50年一遇洪水,汾江分洪300立方米/ 秒3城市道路等级级城市支线道路4永久占地亩188.945绿化面积平方米642006排水截污控制面积平方公里29.007总投资(静态投资)万元46282.028征地、拆迁补偿费21509.181.3问题与建
7、议(1)由于本项目汾江沿岸土地使用规划、绿化系统、道路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的详细规划尚在调整之中,本项目建议书所依据的有关规划资料是2000年的规划成果或近期调整的阶段性成果。因此,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对本项目建议书所采用的有关规划资料进行专门的审查,以确认这些资料有效性; (2)项目涉及民房、工厂企业、商铺等的拆迁安置工作量大,问题复杂,对项目投资规模影响较大。建议尽早开展工程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实物调查、资产评估和相关谈判工作,落实征地拆迁及安置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相应的投资规模,为进一步论证工程布置方案提供依据。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任务2.1项目建设的依据2.1.1自然地理 汾江河(佛山水道)属北江
8、河下游网支流,外接东平水道。上游西起沙口水闸,东行横贯佛山市禅城区北部,到南海区沙湾处分为两支,一支到沙尾桥,另一支至鱼尾桥,下游汇入东平水道。汾江河从进口到沙尾出口长约25公里,到鱼尾桥出口长约30公里。其中沙口水闸至谢叠桥段属干流,总长约15公里,现状河面宽约45米110米,河底高程约-2.00米至-3.30米(珠基,下同)。汾江在人民桥处分叉,干流则北上至谢叠桥止,支流(佛山支涌)向东转南,经军桥至南海区石啃水闸,称为军桥涌,长约8.40公里,河面宽约18米50米,河底高程约-1.40米至-1.90米。汾江两岸地表形态总体表现为:地面低洼,地表分割零碎,低平的冲积平原与起伏的台地、丘陵区
9、相间分布。丘陵、台地较集中位于西部王借岗古火山遗址,岗顶海拔高48.40米。本地带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光照较多,雨量充沛,冬暖夏热,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21.7。年均降雨量1646.90毫米,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年内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常出现冬春干旱,夏秋洪涝,特别是在连续大暴雨后,汇遇西、北江洪水,易受洪涝灾害侵袭。区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1700毫米,境内分布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递减,由西向东递减。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与最小降水量相差2.1倍;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汛期(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2.1.2社会经济佛山市位处珠江三角洲腹地,领改革开放之先,经二十余年开
10、拓拼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屡创佳绩,已成为广东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佛山市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8.6万亩),2003年底户籍总人口341.62万人。根据2001年4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区域内总人口533.79万人(含暂住人口),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75.06%。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381.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人均40437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7%;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5:55.9:38.6;全市税收总额273.11亿元,增长9.6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
11、.44亿元,增长15.87%。2003年底,佛山市调整了行政区划,全市设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区。2004年3月,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公布,规划形成两个100万人口以上、五个30万50万人口的城区,以及由多个组群式节点为发展主体的组团式大城市新格局。2.1.3相关规划成果概述1998年6月,受汾江综合整治委员会委托,佛山市环境保护局、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汾江两岸的整治规划、截污、排水规划。2000年6月提出了汾江河两岸综合整治规划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了佛山市汾江综合整治办公室和佛山市城乡规划处的评审,将作为汾江河两岸综合整治主要的规划性依据。随着人们对城市河网在城市系统
12、中定位认识的深入,除了传统的水利功能外,更加强调景观的要求。2004年12月,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根据佛山市政府将汾江综合整治建设成为城市亮点工程的要求,编制了佛山水道亮点工程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主要规划成果简述如下。(1)用地性质沿江用地功能布局,以生活用地(居住和商业用地、公建用地)和绿化用地(包括景观岸线、生态保护地等)为主,以生产用地(工业、仓储、码头等)为辅。规划岸线向陆地15米纵深范围内,除规划保留的码头区和超过六层确需保留的建筑物外,均严格控制为滨江的防护绿化带。规划岸线向陆地15米45米内,尽量控制为滨江的城市绿化带。(2)规划岸线及堤岸规划岸线详细控制点坐标按汾江河岸
13、线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报告及修正过的岸线控制点坐标,只对局部岸线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部分主要是文沙大桥至规划海五路大桥段河心沙岛两侧。该段岸线规划以自然岸线为基准,目的是为了维护该河段的生态意义和塑造自然岸线的景观效果。防洪标准按五十年一遇洪水沙口水闸分洪300立方米/秒水面线设计,综合安全超高1.00米。 (3)航道航道规划按V-(3)级航道双线通航的要求确定为航道宽40米,适航300吨级驳船。局部河段现有的弯曲半径不足200米,不符合国标内河通航标准V-(3)航道的要求,鉴于裁湾工程投资巨大,施工困难,并考虑到在该水道航行的船舶甚少船队,在弯段采取局部加宽、限制船速等及其它辅助措施确
14、保船舶航行安全。(4)沿江道路旧城区河段,以现状交通体系为基础,依照规划岸线走向,拓宽改造上沙街、南堤路、新堤路、中山路及河滨路等旧城道路,改善沿线道路绿化及路面状况;对于上游城郊河段,按现状存院围、永厚围走向及规划控制岸线,采取道路和防洪堤相结合型式,规划沿江道路。(5)污水截流及水环境整治工程措施在沙口水闸、石 水闸、南北涌、屈龙角涌、新市涌、奇槎涌等河涌口位置,建6个引水泵站,在枯水期引东平河水进汾江,以增加枯水期汾江河的水量,提高汾江的稀释自净能力。规划城西、东鄱、敦厚、罗村、桂城五个污水处理厂,扩建镇安污水处理厂,使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5万吨/日。扩建石角污水泵站、新建敦厚、田边两座
15、污水提升泵站,沿岸埋设污水管,将目前直接排入汾江的工业及生活废水引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汾江河全段水体水质整治后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类标准(GB3838-88)要求。对于本项目河岸段,污水截流至敦厚污水处理厂,规划处理能力为6万吨/日。截流管渠规划布置为:在佛开高速公路桥东至佛山大道之间的北岸,沿岸边设钢筋混凝土管和方渠截流,经东鄱北路向北、佛罗公路向东,进入排涝方渠再经铁路涵流经铁路北方渠进入敦厚污水泵站;中山桥至佛山大道间之汾江北岸,沿中山路、佛罗路设800-200的钢筋混凝土管截流污水至敦厚污水泵站;中山桥文昌桥货站东路段之西岸已设有排水管500-1200,按其实施即可;货站东路至
16、谢叠大桥段之西岸,沿岸边设800-1000的钢筋混凝土管截流污水至货站路方渠。(6)景观规划沿汾江河构筑“一条滨水特色景观带、四个重要景观区和十个景观节点”的城市景观长廊。即营造沙口水利生态保护景观区、历史河堤主题公园景观区、商业文教特色景观区、生态湿地保护景观区以及利用干线公路与汾江河交叉口、两水交汇、河流弯道和人流集中点,组织和发掘反映佛山城市形象与特色的十个景观节点,将汾江沿线建设成为佛山市具有滨水特色、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和开敞空间、能够体现城市形象和承载文化内涵的景观长廊。在本项目河段,规划有中山路沿岸的商业文教景观区和文沙大桥至规划海五路大桥段生态湿地保护景观区,佛开高速路、佛山大道与
17、汾江河交叉口两个门户性景观节点,九江基、汾江桥、中山公园外三河交汇口三个主要景观节点,以及规划海五路大桥附近河心沙岛景观节点等。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水环境现状本段河流是佛山市区北部及南海桂城工业区工业、生活污水的主要出口,目前日纳污水量逾44万立方米。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生活污水排入,致使汾江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沿岸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平常水位时,河水浑浊、垃圾漂浮于水面;枯水低潮时水体发黑发臭,岸边脏泥显露,垃圾成堆,居民望河生畏。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都造成一定危害。据环保部门测算,汾江河的容量是吨,而每天实际排放进汾江的量达吨,汾江承受超过自身环境容量倍的压力;汾江对(有
18、机污染物指标)的纳污容量平均每天为吨,但目前每天排入汾江的总量为吨,大大超过其环境容量。汾江及军桥涌的水污染综合指数分别为0.82、0.73,已属中污染级。1999年1月取样化验结果:溶解氧3.64毫克/升,超标率66.7%;石油类1.056毫克/升,超标率87.5%;氨氮4.60毫克/升,超标率70.8%。有机污染相当严重,污染物浓度严重超过国家地面水质级标准要求。沙口引水闸建成后,引水冲污,平水期水质有所改善,但枯水期引入水量小,甚至因涨潮倒流而关闸,水质污染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2.2.2防洪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汾江外接东平水道,直接受洪潮的影响,其两岸堤围属于佛山大堤的内堤。佛山大堤的防洪
19、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洪水,按规定,北江(外江)发生50年一遇洪水时,汾江分洪300立方米/ 秒。汾江上游来水由沙口水利枢纽控制,包括分洪闸、引水闸和船闸三部分。分洪闸总净宽42米,设计分洪最大流量300立方米/秒;引水闸总净宽40米,主要起二级的挡水作用;船闸闸首净宽12米。汾江东端军桥涌出口由石啃水闸控制,水闸总净宽16米,船闸净宽8米。石啃水闸按只引不排的规程运行,以保护东平河水源。汾江河堤历史久远,经过多年维修加固,大部分河段形成了较完整的土堤或圬工护岸,但岸线参差不齐。老城区河段一般有沿江城市道路,路面高程较高,无明显的堤形。堤岸顶面高程大多在设计的分洪水面线以上。现状堤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0、:部分堤段堤顶高程未达到分洪水面线加综合安全超高1.00米的标准,局部地段甚至在分洪水面线以下;护岸圬工陈旧,有的已破损;部分河段堤围距岸线较远且不闭合。1994年6月洪水期间,沙口最大分洪流量约为378立方米/秒,曾出现沿岸部分工厂、企业、民居受浸,洪水沿下水道倒灌等险情。2.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总体规划和河道整治综合规划,恢复汾江河两侧一定宽度的生态建设,从大的环境的观念来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利用佛山的气候、地域的有利因素,梳理现状的生态结构和问题,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结构,力求多元化的绿化形态构成自然的生态景观,形成陆生植被湿地植被水生植被的生态序列。从
21、城市的意义上,需要还原河流穿过城市的基本意义恢复河流在城市中的作用,作为城市呼吸系统的价值。本项目是汾江河综合整治工程的组成部分,是一项结合防洪、截污、城市道路及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综合性工程,工程的实施为从根本上解决汾江河的污染问题创造了条件,对改善珠江水环境,提高防洪能力,加快老城旧区改造的步伐,美化沿江两岸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落实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促进佛山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塑造广东第三大城市的形象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2.3项目建设的任务2.3.1河流功能定位汾江河是一条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承担着多种功能的城市河流,除了水利(排水、分洪)和航运等基本功能外,其景观及生
22、态的功能将日益突出,同时,它还是传承历史文化和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活动的场所,是表现城市空间形象的重要纽带。因此,汾江河具有水利、航运、景观和生态等主要功能。2.3.2工程建设目标按照有关规划要求,整治岸线,提高防洪和河道排涝能力及护岸结构安全性;绿化美化堤岸,扩宽改造沿岸城市道路,改善沿岸交通及景观;铺设截流管线,为该片区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系统提供截流管线条件。实现汾江河“河水清、两岸美、交通畅、无洪涝”的目标。通过生态和市政工程的双向建设形成系统的生态构架,整合项目控制区域的景观资源和城市用地。在对汾江河整治的过程中作到为汾江本体减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汾江两岸的隐性景观价值,根据城市总体规
23、划的道路路网关系将岸线景观分区,形成有相关联系又各具特色的景观系统,成为佛山的亮点之一。将汾江河的形象作为一种软开发的资源优势,以生态景观的建设改变整体环境和形象,从而吸引投资开发的商机,使两岸的用地价值提高,得以有效利用。通过生态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态势,通过环境的改观达到吸引商机的目的,通过商业行为促成河道区域的整体整治,分阶段建设的设想。2.3.3工程任务(1) 按照规划岸线,新建或加固护岸结构;(2) 根据排污、排水规划,铺设截污管(渠);(3) 扩宽改造现有中山路河滨路,新建或完善相关配套设施;(4) 整体景观建设包括河道岸线的区划分配,典型景观规划,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分区段城市
24、景观标志物设计,水景观设计以及光环境景观设计。生态绿化景观、水景观以及光环境景观根据岸线分配和总规要求进行设计,设计的分区段的主题形成每个区段的典型景观规划,即区段的特点。(5) 对规划的绿化用地进行园艺绿化,在适当地段布置小型公园和园艺小品等。2.3.4建设项目的实施顺序首先进行工程范围内征地拆迁的实物核查,根据有关政策与业主协商确定补偿办法、标准及费用,实施征地拆迁。由于项目拆迁规模较大,如果全部拆迁完毕后再进行工程施工,则项目完成的时间较长。综合考虑不同地段拆迁的数量和易难程度、工期、对岸已实施整治的地段等因素,结合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的地段特点,初步设想将项目分为四个实施标段,依次为:汾
25、江桥至文沙大桥段;文沙大桥至规划海五路大桥段;东鄱路至汾江桥段;佛开高速路至东鄱路段。从施工专业衔接的角度,应依次实施岸线(堤岸)整治工程、截污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和绿化工程。3建设条件3.1水文3.1.1流域概况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区。西江、北江贯穿其中,河流纵横交错,形成水网。汾江河属北江河网支流,西起佛山沙口,东行横贯佛山市禅城区北部,到南海区沙溪处分为沙溪到沙尾桥、沙溪至鱼尾桥两支流,进入东平水道。汾江河从进口到沙尾出口长约25.60公里,到鱼尾桥出口长约30.60公里。汾江河在人民桥处有一支流佛山支涌,又称军桥涌,蜿蜒8.50公里至石 水闸与东平水道相接。汾江河流经的地区多为人
26、口稠密的城区。3.1.2水文气象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属亚热带季风区,受海洋气候调节,气候温和,潮湿,雨量充沛。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1.9,最高气温38.5,最低气温-1.9;多年平均降雨量1625.4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257.00毫米(1961),最大24小时降雨量270.60毫米(1999年8月23日),年内降雨不均,汛期(4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空气湿度大,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10毫米。由于接近南海,每年511月间,经常受台风侵袭,风向以东风和东北风为主。台风发生时,往往伴随暴风雨和暴潮。根据自1957年以来的资料统计,对佛山市有影响的
27、台风共99次,其中风力8级以上的67次,平均每年1.6次,最大一次是1975年第13号台风,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本项目地处北江中下游支流潭洲水道、平洲水道(东平河)中上游河段北岸,属西北江三角洲河网区,本河段外江洪水位主要受西江、北江洪水影响,另外还受潮水涨退和台风的影响。3.1.3洪水汾江河属于城市内河道,在与外江交接入口处有堤防和水闸控制,因此,虽然河道有分洪的功能,但其流量是有限的。汾江河上游东端经沙口水闸与东平河相接,东平河洪水位主要受西江、北江洪水影响。根据现行的洪水期水闸运行调度原则,北江(外江)发生50年一遇洪水时,沙口水闸最大分洪300立方米/ 秒,即汾江泄洪300米3/ 秒
28、,洪水经汾江桥后在人民桥前向北过南海区沙湾进入东平水道。此时军桥涌末端石 3.1.4泥沙 根据北江三水站的统计资料,北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1公斤/立方米,可见,北江属于少沙河流。对汾江河而言,影响更大的是城市污水中的悬浮质和沉积物,但目前暂无统计资料。这些泥沙,一部分在网河区内沉积,一部分由河水带到入下游河道。3.2地质3.2.1区域地质工程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北部,区域大地构造位于华南准地台的粤中拗陷区。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多断块控制地区,从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场地一带没有区域性的断裂构造通过,场区位于广从断裂南西端外延部分,受其影响小,工程区内勘察未发现有大的地质构造。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万)1990年版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g。3.2.2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已有的钻探资料,汾江河沿岸地基主要由人工填土(Qml)、第四纪三角洲海陆交互冲淤积层(Qmc)和基岩风化残积土(Qel)组成。一般分为8层,自上而下为:(1)人工填土;(2)淤泥质土、淤泥质粉土;(3)粉砂、细砂; (4)粉土;(5)淤泥质土;(6)细砂;(7)中砂、粗砂(8)残积土(Qel)等组成。 场地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