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1.86KB ,
资源ID:203679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3679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家环境监测网十二五质量管理工作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家环境监测网十二五质量管理工作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

1、(二)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10(三)水环境质量监测网 10(四)国控污染源监测网 11五、保障措施 12(一)加强资金保障力度,提高能力建设水平 12(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12(三)规范考核专家工作管理,促进管理制度建设 13(四)加快环保质控重点实验室建设,保障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有效实施 13(五)促进标准(考核)样品体系研究,积极构建质量管理标准物质体系 14(六)加快自动监测设备的标准传递研究,增强监测数据可比性 14(七)夯实质量管理工作基础,鼓励质量管理科研工作的广泛开展 14根据环保部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

2、强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意见(环发20106号)的精神,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转型发展纲要的要求,针对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发展需要,加快环境监测系统“转型”发展,实现“四个一流”的发展目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国家环境监测网(以下简称“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十二五”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思路。一、现状及主要问题(一)现状三十多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各环境要素、技术手段多样的国家网,其中包括由覆盖全国主要水体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由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网;近岸海域监测站组成的近岸海域环

3、境监测网、噪声监测网、生态环境监测网以及国控污染源监测网。国控网由国家建设、运行和管理,即由环保部负责审批,总站负责技术指导、编制能力建设规划和日常运行维护,由国控网的相关地方省级或市级监测站承担监测任务,具体包括:地表水、空气、酸沉降、沙尘天气影响、温室气体与空气背景、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城市噪声、生态等各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每年报出约5000万个监测数据,编制35类约1500多份监测报告,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环境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1997年以来国控网运行补助经费逐年提高,到2009年已达到1.32亿,较1997年增长了近六倍。近年来,为进一步规范国控网各监测技术手段

4、的质量管理工作,各相关单位争相加大相关规范的制定和执行监督力度。总站先后制订并印发了包括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暂行)、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暂行)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暂行)等的一系列针对各环境监测要素的质量管理规定;承担国家监测任务的各省级站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先后印发了辖区质量管理规定。多年来,总站逐步加强针对国控网的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力度,不断丰富监督检查手段,每年均组织开展全国重点流域国控断面水质抽测、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比对监测、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核查监测等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有效保障了质量管理各项规范、措施的有效实施。针对环境要素日渐丰

5、富的国控网,全国环境监测系统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探索质量管理工作新方法、新理念,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二)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国控网覆盖范围的逐步拓广,监测技术手段的不断丰富和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持续提高,面向国控网的质量管理工作与环境监测的现实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集中表现为监测数据可比性、公信力不高,暴露出国控网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国控网质量管理的机制、体制亟需理顺当前,随着我国环境监测系统转型发展各项目标的逐步落实,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成为各方共识。特别是环境监测“政事分离”的实现,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受到各方高度重视,如何进

6、一步理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机制、体制,整合各方资源,避免“多头管理、各不负责”,是当前实现环境监测质量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实现国控网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统筹规划、统一规范管理的重要保障。2.面向国控网的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建成目前,面向国控网的、覆盖各监测技术手段和全程序质量管理的质量体系尚未建成,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尚未形成覆盖各监测技术手段的国控网质量体系,各监测技术手段质量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造成国控网监测数据可比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承担国控网监测任务的各监测站质量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监测工作中的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运输等环节的质量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全程序质

7、量管理目标尚未实现;同时,自动监测工作尚未有效纳入质量体系管理范围。 3.质量管理机构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站质量管理机构设置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其中共计25个省级站成立了专职的质量管理室部门,专职工作人员111人。面对当前国控网监测领域不断拓展和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的发展形势,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4.国控网质量管理专项资金及基础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国控网在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运行补助经费标准偏低,质量管理的专项业务经费难以保障;质量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严重

8、滞后于监测能力的发展,科研工作缺乏能力保障,限制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5.环境监测质控技术研究、指标体系建立相对滞后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研究和技术储备不足,还存在监测各领域和各环节研究力度不均衡、质控指标体系不健全、标准物质体系不完备、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质量控制环节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等问题,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相应的技术基础。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要以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为统领,以“三个说清”为龙头,以实现环境监测数据“五性”为目标,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机制、体制;深化研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基础问题,加快构建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技

9、术体系、指标与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促进全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的基础能力建设,逐步构建形成以总站为中心、省级监测站为依托的,覆盖环境监测各技术手段、全程序的全国环境监测“一条龙”的质量管理体系。(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全面构建覆盖环境监测各监测技术手段、实现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管理为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2.“十二五”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将紧紧抓住环境监测转型发展的契机,面向国控网,重点针对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环境监测网和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网,采取“集中管理、分头实施”的组织形式,以总站为龙头,省级站为

10、依托,进一步理顺国家环境监测质量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完善各级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规范国控网监测工作;积极开展监测站间质量监督检查、能力验证和对比监测,保障质量管理措施、技术规范的落实;逐步有序引进“第三方监督”,提高监测数据“社会公信力”;加强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高监测人员业务水平;积极促进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能力建设,保障质量管理专项资金投入;进一步深化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研究,逐步健全国控网质量管理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控制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逐步构建以总站为中心、省级监测站为依托,覆盖环境监测各技术手段、全程序的国家环境监测“一条龙”的质量管理体系。三、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形式及

11、相关单位职责“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级环境监测站严格贯彻原环保总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发2006114号)的各项要求,采取“集中管理、分头实施”的工作模式开展国控网的质量管理工作。(一)总站职责作为全国质控技术中心,对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实行集中管理,对承担国控网监测工作的省级监测站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具体职责包括:1. 制定国控网年度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2. 组织开展承担国控网监测任务的省级站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对承担国控网监测任务的地、市级监测站工作人员的持证上岗考核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3. 组织实施国界断面和省级断面的联合监测,组织实施监测

12、能力验证;4. 组织开展国控网质控工作的考核和监督检查;5. 编制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总结;6. 负责组建、维护总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专家组的日常工作,为总站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7. 负责组织省级站的计量认证工作,促进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8. 组织开展人才培训;9. 规划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建设需求;10. 开展国控网质量管理技术体系研究,引领全国监测系统构建覆盖环境监测各技术手段、全程序的质量管理技术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二)承担国控网监测任务的各省级站职责根据国家提出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求分头实施辖区内的质量管理工作;组织辖区内承担国控网监测任务的地、市级监测站质量管理相关工作

13、的开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具体工作包括:1. 制定辖区内国控网的质量管理年度工作计划,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2. 组织开展辖区内地、市级监测站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促进辖区内监测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3. 组织实施辖区内跨界断面的联合监测;4. 配合组织开展国控网质控工作的考核和监督检查;5. 配合总站编制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总结;6. 组织开展人才培训;7. 参加国家组织的国控网质量检查、监督工作;8. 组织开展满足本地区特点的质量管理技术体系研究,研究覆盖全程序的质量管理技术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三)承担国控网监测任务的各地(市)级监测站职责实施总站/省站提出的质量管理工作要

14、求。1. 依据省站制定的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辖区内国控网监测质量管理工作;2. 配合总站/省站开展国控网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和能力验证工作;3. 配合省站编制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总结;4. 积极参与各级人才培训;5. 提出自身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建设需求。四、近期重点工作(一)国控网质量管理1. 以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转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省级监测站质量体系建设,规范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程序,重点加强样品采集运输和量值溯源工作程序规范,逐步形成以总站为技术中心的、全国省级监测机构组成的,覆盖国控网水环境、空气环境和国控污染源监测系统等的全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2. 开展国控网监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统

15、一制定水、空气环境和国控污染源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监督工作计划,按计划组织开展国家环境监测任务的比对监测(抽测)、质量抽测和质量控制考核等活动,重点加强省界断面、国界断面水质和环保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项目全分析的质量监督,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在全国尺度的可比性。重点在国控网范围内组织开展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等活动,逐步建立国家环境监测能力验证和评估机制。3.开展针对国控网的质量管理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国控网质量管理物质体系和管理指标及评价体系;开展手工监测采样、实验室分析、空气环境监测系统量值溯源和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国控网质量管理技术体系。总站加快建设环境保

16、护部质控重点实验室,推动全国质量控制技术水平的长足进步。4.进一步扩大国控网质量管理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全面提高人员素质,着重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领军人才和新生力量, 保证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二)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1.通过完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质量管理体系,重点规范国家背景站、农村站、温室气体试验站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审核等质量管理工作,逐步构建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统一规范的国家背景站、农村站、温室气体试验站的质控手册,结合国家空气监测网络背景站、农村站、城市站运行管理暂行规定,指导日常例行的质控工作。2. 进一步规范环境空气自动监

17、测站日常质量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QA/QC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制定和完善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强化其对日常工作的指导和规范;规范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全程序工作记录。3.持续开展国家空气环境监测系统质量管理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开展国家空气监测网络站的巡检以及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现场比对测试和空气自动监测站的二氧化硫质控考核。(三)水环境质量监测网1.针对手工采样分析,以实现全程序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为目标,以计量认证工作为抓手,持续改进省级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努力拓展质量体系的运行范围;制定和完善与各地实际监测工作相结合的作业指导书,研究制定量化的

18、、可考核的质量控制(考核)指标;统一规范全国原始记录表。2.完善水环境自动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QA/QC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制定和完善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全程序标准作业程序(SOP),强化其对日常工作的指导和规范;规范自动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记录,制定相关记录表格,进一步规范自动监测站的日常质量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对由托管站和第三方运营机构负责运行的自动站的质量监督检查。3.继续开展国家水环境监测任务的比对监测、质量抽测和质量控制考核等活动。重点加强省界断面、国界断面水质和环保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项目全分析的质量监督;积极组织相邻省开展省界断面的比对(联合)监测

19、工作,规范全程序监测工作程序。有效利用比对抽测、现场监督、飞行检查、能力验证等方式对承担国家环境监测任务的单位,实施有效的监测质量管理检查。(四)国控污染源监测网1.继续开展国控污染源监测质量监督抽测,按照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质量核查办法(试行)全面开展“十二五”总量减排主要污染物质控样考核和比对抽测,在部分地区试点开展重点行业其它污染物的比对抽测;认真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加强数据有效性审核;注重排污口、采样平台的规范化情况检查,提高污染源监测的基本保证条件;推进减排监测体系建设。2.以质量监督抽测和质量核查等为抓手,通过强化外部质量控制和监督手段,进一步促进各级环境监测站内

20、部污染源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严格执行有关质量管理规定和监测技术规范;抓住污染源监测QA/QC关键环节,加强污染源监测采样现场操作的规范性;开展污染源基本信息完整性、符合性和适用标准的审核与核查,升级、完善污染源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严格规范数据审核。3.加强污染源监测技术及其QA/QC技术研究,开展主要污染物监测技术方法适用性调研,对方法适用性进行评估;继续做好污染源监测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污染源监测技术能力和规范化操作水平。五、保障措施(一)加强资金保障力度,提高能力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大国控网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国控网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快总站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21、重点实验室建设;根据各级监测站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配套相应仪器设备,加强满足各级监测站质量管理需求的能力建设;促进环境监测实验室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以“全国环境监测队伍一条龙”为目标,以持证上岗工作为抓手,规范国控网的人才队伍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国控网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培训,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技术培训的水平与层次;重点加强西部地区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培训支持力度,使西部地区监测站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整体达到中部地区监测站水平;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业务交流研讨、实验室间比对监测等活动,为各地质量管理人员交流沟通提供平台创造机会,促进全国质量管

22、理工作监测人员的共同进步。(三)规范考核专家工作管理,促进管理制度建设逐步构建满足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技术专家库;制定一套独立的、完善的专家管理办法,为专家工作提供保障,对专家库实施动态管理,规范省级站持证上岗考核和国家环境监测任务的比对监测、质控考核和比对抽测等工作中相关技术专家的遴选、聘任、派出、培训、监督和考核等工作程序,规范考核专家的遴选和管理,逐步探索建立专家的抱怨制度,持续提高考核专家技术水平,确保各类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四)加快环保质控重点实验室建设,保障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有效实施加紧开展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加快一期实验室改造工程进度,努力推进二

23、期建设相关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以质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带动全国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的广泛开展和充分交流,全面促进国控网质量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五)促进标准(考核)样品体系研究,积极构建质量管理标准物质体系开展国控网标准(考核)样品的研制和标准样品体系的构建。通过与有关单位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加大考核样品研发力度,充实考核样品种类,丰富标准样品浓度系列,使标准样品体系逐步满足实验室分析和自动监测在内的质控考核、量值溯源等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需求。(六)加快自动监测设备的标准传递研究,增强监测数据可比性研究并建立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站的量值溯源、传递与校准体系,重点开展臭氧分析仪的量值溯源、传递、校准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深入开展自动监测仪器的量值溯源、传递、校准和大气采样设备的流速校准方法研究;从而建立健全我国空气环境监测系统质量管理技术体系,丰富完善质量控制技术手段。(七)夯实质量管理工作基础,鼓励质量管理科研工作的广泛开展加大各监测技术手段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力度,开展包括实验室分析和自动监测在内的、各监测领域的全程序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全面促进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为质控考核、比对监测等质量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使国内的质量管理研究逐步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