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6.77KB ,
资源ID:203592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3592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卷专题四世界近代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检测卷专题四世界近代经济Word文档格式.docx

1、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D)A迪亚士的远航 B达伽马的远航C哥伦布的远航 D麦哲伦的远航【解析】由“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太平洋丝绸之路”可知,D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符合史实,故选D。5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D)美洲白银的流入促进了该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西近海一

2、国”所指为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金银愈多,而货愈贵”所指的现象为商业革命的开展此欧洲人所处立场为新兴的资产阶级A BC 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价格革命”,这一事件发生在西班牙,错误;美洲白银大量流入造成“价格革命”,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反而破坏了传统的经济关系,错误;材料未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主张,错误。故选D。6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D)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

3、得胜利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解析】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排除A;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排除B;历史上17世纪末爆发法荷战争,荷兰战败,故C项错误;17世纪,荷兰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和“海上马车夫”,故选D。7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B)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C垄断了世界贸易并掠夺发展中国家 D促成荷兰在18世纪建立商业帝国【解析】根据材料“贸易垄断权”“开战或讲和

4、、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具有商业垄断和殖民侵略的双重特征,故选B。8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这一“条例”(B)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引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C引起了西欧“商业革命”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解析】该条例的出台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贸易,遭到荷兰的反对,引发了英荷两国的战争,故选B。A项错误,世界市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项是由一系列

5、的因素造成的,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9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先后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D)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解析】A项是现象,B项和C项在材料中没有明显体现,根据时间及西班牙、荷兰、英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可得出D项正确。10十六世纪后半期,加勒比海地区生产蔗糖,需要大量人力从事收割、榨汁,加工成浓缩糖蜜后,运至欧洲贩卖。因当地劳动力不足,来自欧洲的业主多半会采取下列哪种措施以提升生产力(B)A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B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C自北美聘雇印第安人 D自欧洲招

6、募契约劳工【解析】从时间“十六世纪后半期”可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出现机器生产;而此时期正是三角贸易盛行时期,B项正确;C、D两项的成本较高,不是欧洲业主的首选。11“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C)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英国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因此工业革命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的阻挠和法律上的障碍,故C

7、项正确。1218世纪末英国有人记载:“在某个地方,一百所房屋和家庭已经减少到八所或十所;往往还有这样的事情,四、五个富有的畜牧业主侵吞了不久前圈围的大片领土,这些土地以前是在二十至三十个租地农民或同样数目的较小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居民的手里。”持续不断的此类事件(D)A消灭了英国的自耕农阶层 B阻碍了英国农业的发展C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D加速了原始积累的过程【解析】 A项消灭了自耕农阶层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故C项错误;材料中圈地运动的发展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13从1

8、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B)A垄断组织的产生 B工厂制度的产生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世纪”,可知材料中“所以”之后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即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结合史实可知,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使大量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直接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故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准确。14有位历史学家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

9、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想表述的是(A)A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C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D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历史学家认为,工业革命不仅应该带来先进的生产力,更应该“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而不应该“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即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故选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项与材料信息相左;D项与材

10、料信息不符。15英国以1813年特许状法案剥夺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特许贸易权,马克思指出:“英印之间的商业在短期内增加了三倍以上迄1813年,印度大体上是一个出口贸易国,但现在已成为进口贸易国。”这一变化说明英国(D)A对印度转为直接掠夺策略 B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遭受打击C开始采用资本输出的手段 D工业资本发展处于上升时期【解析】“剥夺特许贸易权”说明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商业垄断权几乎被取消。印度由“出口贸易国”变为“进口贸易国”,说明英国对印度的原始积累式的直接掠夺变为对印度放开输出工业品,掠夺市场。结合1813年的历史背景,英国处于工业革命后期,工业资本发展,对自由市场的需求增强,因此答案为D。

11、东印度公司的直接掠夺策略在之前,也与材料内容相反,A项错误;材料内容涉及的是殖民统治方式的改变,而不是放弃殖民,B项错误;材料内容未涉及资本输出,资本输出在19世纪后半期,也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16下图是1976年民主德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成果诞生100周年,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D)A哈格里夫斯 B西门子C卡尔本茨 D贝尔【解析】根据材料“1976年”“诞生100周年”和图片中的信息可知,1876年电话问世,其发明者是贝尔,故D项正确;A项人物发明了珍妮纺纱机;B项人物发明发电机;C项人物发明汽车。17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恰逢大革命100周年,法国建

12、造了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以隆重庆祝。世博会期间,大批游客搭乘铁塔电梯鸟瞰巴黎,晚上铁塔的灯光成为都市浪漫生活的组成。此后铁塔被用作无线电发射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发射站。由此可知,埃菲尔铁塔成为现代法国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C)A为法国大革命100周年、1889年巴黎世博会而建,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B曾是世界最高建筑,引领着现代建筑风潮C代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D被用作无线电发射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发射站【解析】A、B、D三项的表述本身正确,但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埃菲尔铁塔作为“现代法国的标志”的深层次原因。故选C。181863年,赫斯特染料厂总共只有5个工人,到1912年达到7 70

13、0人,其中包括380名熟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巴登苯胺和苏打厂,在1875年拥有工人885人,到1914年达到11 000人,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德国(A)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C科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D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解析】材料主旨揭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材料重点不是在强调科学的作用,排除C。19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其自传中说:“要生产一吨钢,就必须开采一吨半铁矿石,通过铁路运输到100英里外的大湖区,再用轮船运到几

14、百英里外的湖对岸,装上卡车拉走,再装上卡车拉到150英里以外的匹兹堡;还要开采一吨半煤,炼成焦碳,用火车拉到大约50英里外的车间去;还要开采一吨石灰石,运到150英里外的匹兹堡去。这样生产出来的钢,每3磅才卖2美分,还要不亏本。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承认,这是难以置信的,不愧为奇迹,但又是事实。”该现象说明(C)A二次工业革命洗礼之下生产组织和协调进一步加强B垄断资本家为获取最大化的利润着力压低生产成本C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调整并反作用于生产力D美国钢铁业生产组织适应时代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解析】两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工厂制、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及垄断组织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故C项的

15、表述最符合题意,A、D两项次之,题目中未涉及对生产成本的压低,故B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2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C)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解析】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受到来自美国、德国的挑战,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

16、的国际分工程度上升,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整体上的发展,表明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东汉明帝时印度佛教也传入中国。史称:明帝“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

17、。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香料贸易留给后世的遗产毁誉参半。寻觅香料的伟大航行揭开了这个星球的真实地理面貌,并启动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但也是因为香料,欧洲诸势力开始在世界各地攫取据点,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香料不仅将欧洲人送上发现与探索的航程,也提供了最终长成欧洲殖民帝国的种子。 新食物和新贸易模式重新界定了美洲、非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接着他们促使英国崛起,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哥伦布交换也促使欧亚大陆

18、的人口分布改变。在中国,人口从1650年的1.4亿增加到1850年的4亿。长江盆地的高地森林被砍伐,以便腾出空间生产蓼蓝和黄麻,种植这两种植物的农民以玉米和番薯维生,因为它们在丘陵地长得很好。 摘编自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分析“伟大航行”对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影响,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明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答案】(1)特征:交往范围广;延续时间长;交流内容广泛,涉及技术、物种及文化交流;交流具有双向性;友好往来;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2)影响:对欧洲:证实了地圆学说,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推动欧洲殖民扩张,促进欧洲资本原始

19、积累;为西欧国家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准备了条件。对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种类,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促进中国人口增加;社会发展面临环境问题。原则:平等友好交往;互利互惠等。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材料二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 英荷战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成为

20、“海上第一强国”。(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1)原因:荷兰处在大西洋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17世纪时荷兰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荷兰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荷兰积极开展海上贸易活动,建立商业性垄断贸易公司从事国际贸易;荷兰商业、金融业发达。(2)1588年,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海上优势;17世纪中期,英国打败荷兰,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商业活动,掠夺、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参与黑奴贸易,获得巨大财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力增强。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1、 材料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包括对中国)。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与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们不同,彭慕兰(按:美国汉学家)承认所谓的“英国模式”不能成为唯一标准、甚至不能被视为“标准”,他进而指出:“英国模式”的形成,是欧洲在与其他地域、其他经济模式的联系和互动中才可能的,彭慕兰这种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观察欧洲的视野,代表了欧洲史研究的巨大进步。尽管如此,在彭慕兰看来,英国在19世纪的兴起还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为“现代性”恰恰率先发生在英国或者只是发

22、生在英国,所以它才可以被称为一种“模式”。例如,他反复指出:公司式的资本营运方式、战争贷款的债务方式和以贸易和机器生产“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方式,这三者确实是欧洲、特别是英国才具备的极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创制,而且,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已经存在于英国,尽管它们只是通过工业革命才得以壮大成熟。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评材料中关于“英国模式”的观点。(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英国模式”具有普遍性,英国模式所体现的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适用于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近代工业化的研究。欧美其他国家以及日本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开始本

23、国的工业革命,向工业社会过渡;印度等殖民地在英国的影响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向近代社会过渡;19世纪后期,在外国近代工业的示范作用下,中国的洋务运动从外国输入机器开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中国经济转型,英国模式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综上所述,英国模式具有普遍性。 示例二:“英国模式”具有特殊性。新航路开辟,英国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海外殖民掠夺中注重资本的积累,以及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占有日益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广阔,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创新,为经济和科技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以及本国工业革命所需的燃料煤的蕴藏

24、丰富,在所有这些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出现了“英国模式”。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虽然受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但都按自己的国情走上工业化道路。印度等殖民地地区的近代化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一定会走上近代工业化的道路,或许只是在明清商业繁荣的基础上走商业近代化的道路。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是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严重不足,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商业化,而非工业化。综上所述,“英国模式”不具有普遍意义,只适合与英国自身的发展。 示例三:“英国模式”是在借鉴吸收其他地区文明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不能称为一种“模式”。比如:促进英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得益于新航路开辟以来世

25、界经济的发展,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德意志开始的宗教改革以及对海外殖民地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美洲金银的大量发现等等。(这个角度可以不要,仅供参考)拓展升华:强调“英国模式”的特殊性,也就是强调不同文明的共生与并存,世界文明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

26、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材料二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发明发明人身份国别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纺纱工匠英国水力纺纱机阿克莱特理发师骡机克隆普顿纺纱工人蒸汽机瓦特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电灯等爱迪生电学

27、家、发明家美国发电机西门子电气工程学家德国内燃机奥托、戴姆工程师飞机莱特兄弟发明家炸药诺贝尔化学家、工程师瑞典碱性转炉托马斯平炉炼钢法马丁法国(1)有人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首先爆发工业革命,“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材料一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从材料一中找出相应依据。(2)据材料二判断约翰内夫讲这段话的时期,并简述理由。他认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1)赞同这一观点。依据:英国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投入战争方面的精力相对较少;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2)20世纪初期以后(第二次科技革命完成后)。理由:提到的汽车、电车、飞机、留声机等科技发明均出现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影响: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城市化生活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人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人的隐私得不到保障等等。(3)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以重工业为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开始,范围广、速度快、规模大;部分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