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学校不给老教师过早地贴上“老字号”标签。虽然老教师在体力与精力上不能与年轻教师相提并论,但是,老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学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如果不做进一步的挖掘和利用,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老教师在接受和运用新课程理念方面可能没有年轻教师快,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老教师一样可以运用自如,游刃有余,甚至能有所创新。因此,学校不应该给老教师过早地贴上“老字号”标签,这样才能有效地激活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让老教师始终保有职业激情。(1)大会小会不提“老”。有的学校常在大会小会上“老”字当头,意在激励年轻教师,在工作上要处处尊重
2、老教师,向老教师学习。然而,有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常常挂在嘴边的“老”字,恰恰给了一些老教师心理暗示,使其认为自己在教师队伍中已经临近退休行列,教学生涯所剩时日无多,与其卯足了劲再跟年轻教师一争高下,还不如维持现状,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地度过这最后几年的教学时光。因此,不经意的“老”字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应当慎提“老”字,甚至不提“老”字。(2)制度面前不护“老”。基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一些学校在规则制度面前常常会对老教师网开一面,给予特别的关爱。比如,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要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而对老教师的要求则变成是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论文。此举表面上体现了
3、校长的人文关怀,而实际上却暗示了老教师精力不济,在各方面已经无法与年轻教师相比较。这样的做法,一方面使得部分老教师心安理得接受学校的“恩惠”,默认自己“老”的事实;另一方面则可能极大地挫伤老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对工作丧失挑战的激情,得过且过。因此,学校在制度面前不宜特别关照老教师,应当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让老教师永远不服“老”,使其对工作的热情有增无减。(3)学习培训不嫌“老”。在很多学校,新课程改革好像是年轻教师、中青年教师的事情,与老教师无关。在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中,我们很难看到老教师的身影,学习培训成了年轻教师、中青年教师的专利。一些人认为,年轻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军,是学校的未来,在年轻教
4、师身上投资能够得到更持久的回报。但是,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老教师数量多,他们也需要与时俱进,他们的知识也需要更新。这种学习培训把老教师拒之门外的做法,绝非明智之举。它暗示着老教师已经没有“利用价值”,这不仅会让老教师感到寒心,而且会影响农村地区民族中小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新课程培训中,学校应该对老教师一视同仁,关心他们成长的需要,并努力为此创造条件,让老教师积极融入新课改,使其发挥更多的光和热。(4)教学观摩不缺“老”。在一些学校,上公开课、观摩课的老教师凤毛麟角,在校级以上各种大型优质课、观摩课评选活动中,也很难见到老教师的身影。这虽然与部分老教师不愿再“抛头露面”有关,但学校也有不
5、可推卸的责任。许多学校更愿意把这些机会让给中青年教师,让其能力得到展示或者锻炼,而这在无形中让老教师少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少了拼搏的斗志。(5)评优评先不拒“老”。许多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评优评先的名额一般让给年轻教师,却把老教师抛之脑后。老教师即使被评上优秀或先进的,也是屈指可数。当然,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怪现象,一方面是老教师出于关爱年轻教师考虑,把这来之不易的名额让给了年轻教师;另一方面则是学校管理者片面地认为,每一年这样的荣誉来之不易,要用在“刀刃上”,因此评优评先时不把老教师考虑在内。在评优评先问题上,学校对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应当一视同仁,这样才不会打击老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泯灭老教
6、师的工作激情,让真正有能力并在新课改中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得到应有的奖励。也只有这样,老教师才能更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学习和进步。2.老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课改。(1)调整好心态,直面困难与挑战。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也就意味着传统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到教师角色、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都要发生改变。对于老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态度决定一切。新课改带来的种种问题都是一个客观存在,是直面它、解决它,还是回避它、放弃它,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不同的态度,也会决定不
7、同的结果。面对新课程改革,老教师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适应被淘汰,也不能跟着感觉走,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更不能认为新课程改革与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作为老教师,要敢于面对新知识、新理念的挑战,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用“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去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相信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要有勇气和决心放弃陈旧了的哪怕已经用了几十年的“条条框框”,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容纳一切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在不断的拼搏进取中增长自己的才干,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为年轻教师树立榜样。课改是没有年龄界限的,
8、老教师处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的态度和行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等待和维持现状,都意味着对学生成长的不负责任。因此,哪怕是明天退休回家,教师也要认真琢磨怎样把今天的课上得更好,因为这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2)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新教材的实施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目标。更新观念,这是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能够创新的关键和基础,也是老教师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的最佳途径。作为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一些曾经成功的体验,但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成功体验,有的恰好与新课程理念有不吻
9、合之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教师就应放下架子,不争面子,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去学习,去实践,真正让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理念合拍,而不是嘴里倡导新课程,行动沿用老经验。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教师首先要主动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就不能发展和进步。比如,新教材注重过程和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因此,教学就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真正的育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再比如,新课程观要求教师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材施教,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
10、中的主体地位。课堂的重点由“教”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过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要表现者,由此,教师的角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新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归根到底需要教师来实践。老教师以往的教学实践活动常常只停留于自我探索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教师应该带着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观念,勇于实践、探索,通过集体备课、问题研讨、课堂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这样才能在教学实际中改变教学行为,落实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全面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中有一些合理的成分需要我们传承下去。老教师的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11、丰富,只要老教师具有较好的学科素养,同时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传统优势一样能在新课改中发扬光大。3.政府、社会和学校应该整体联动。(1)消除政策歧视,提高老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受到政策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老教师的发展平台过于狭窄,许多老教师无法参加较高层次的教科研活动。在省市级培训难以对老教师全覆盖的局面下,地方和学校的培训和推动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老教师的实际情况,地方教研部门和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为老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政策时,要对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一视同仁,让老教师享有同等参与学习培训的机会。要多引导老教师,加强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协助他们疏通心理关。应该给老
12、教师提供参加各类创优课、观摩课、研讨课以及竞赛的机会,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评课活动,提高老教师的教学能力。(2)努力为老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新课程改革不能加重教师压力,靠查教师教案进行督察的学校一定不是好学校。”这是新课程改革专家、华东师大教授崔允漷的观点。实施新课程改革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也应当减轻教师的压力。应当提倡教师写个性化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等,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在生活上,要更多地关心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现实困难,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系统地学习新课程的内容,深刻体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内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差,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尚有
13、距离,硬件不足,教师们无法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些学校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存在争电教室的现象,影响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积极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物质基础,让老教师能够更方便地接触、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3)发挥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老教师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但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少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比如,现在很多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自己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对中青年教师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可对很多老教师而言就是很难逾越的障碍。中青年骨干教师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帮助老
14、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电子备课、远程教育、网络、博客、教学课件制作等的知识和水平,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根教鞭进课堂”的状况。为使老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学校还应组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实施以新促老工程,然后让学校听老教师的课,通过听、评、指导,促使他们适应新课程改革。作为老教师要不耻下问,虚心地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学习新课改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新课程改革涉及到中小学的每一位教师。参与新课改,绝不是年轻教师、中青年教师的专利,每一位老教师也应该积极投入其中,让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与新的理念相互碰撞,产生出更
15、多智慧的火花,使新课程改革焕发出更多生命的活力。老教师融入新课改,成为新课改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局外人,这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真正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老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一、困惑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不断奔涌而来,如同阵阵春风,为沉寂的教育带来新的生机。然而,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潮流中却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过去那种按照大纲,教师教、学生学,将传道、授业、解惑,视之为教师天职的日子似乎远去,现在的课堂,学生讨论,教师指导,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令老教师无所适从。新课程改革给老教师带来的困惑主要有:1. 老教师感觉不会做教书了老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热情不高,顾虑重重,等待观望
16、,甚至在思想上有些抵触。有的老教师对新课程涉及的新理念、新教法、新要求不能够适应,他们感觉使用了几十年的老方法现在居然不灵了,甚至有的老教师感觉不会教书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课堂形式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然而有的老教师仍然按过去的办法进行教学,按部就班教,围绕考试教,不能够适应学生的需要,老教师感觉在新课程背景下不会做教书了。2. 对老教师的教学学生不满意学生认为老师应把微笑和欢乐带进课堂,但是,有些老教师太严肃刻板了,学生总感觉受压抑和限制,同学们都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教室里闷死了。现在的学生喜欢讲课生动,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老师。有学生认为:老教师上课一讲就是一整堂,不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和时
17、间,不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思考、去练习,听他们的课感觉就是昏昏欲睡。3. 老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老教师对新课程还不能打破旧框框,旧方法的束缚,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师在教学中仍受教材的约束,不能真正使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比如,新课标表现出鲜明地人性化倾向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少了以前大纲骨肉割裂的现象,但同时又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对那些外显的可量化的知识的技能的目标还容易抓住;那些过程的方法的情感的态度的价值观的内隐的难以测量的,则难以捕捉。4. 老教师对新课程科学性与适用性的质疑在对新课程理论的感悟中,老教师虽然感觉到新课程为我们的教育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图景,但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明显地感到,虽然理论
18、上是一套套的,但更多的是令人陌生的、生吞活剥的概念,感觉听起来热血沸腾,做起来却无从下手。这主要是新课改的理念缺乏坚实的实践基础,觉大多数是从理论中来,而不是从实践中来,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它如同肥皂泡一样,看起来好看,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5. 老教师认为新课程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老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与对学校、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的评价还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的体系。校长们常说“没有质量的学校是难以生存的”。这里的“质量”,无不是指中考的升学指标,如升学率、重点率的人数等等。故中考、高考指挥棒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落实有很大抑制作用。在普通中学里中考成绩的好坏是衡量一所学校或一位老师好坏的标准,新
19、课改的理念主要是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应试考试和创新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导致老教师的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一致性、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对教材较为关注,对课程标准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来说,一份成长档案袋究竟又有多少分量?分数才是硬道理!二、原因分析1. 观念问题老教师教了很多年书,传统观念、思维定式让他们画地为牢,为自己设置了一道心理上的障碍。2. 年龄问题老教师因为年龄的原因,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由于马上要退休了,现在只是凭良心在工作,年龄大了,教学方法不如年轻人灵活,现代教学手段又不会用,感觉是越来越不适应教书了,现在的学生又难管
20、,退休也许是种解脱。老教师步入“老”年,与“退休”有约,身上的激情与活力便逐年消失,变得与世无争、安于现状。这是由老教师的个人心态决定的,当然也取决于学校对老教师的态度。3. 压力问题老教师本身家务负担重,工作量大,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他们普遍感觉压力过大。有老教师认为:每周20多节课,备、教、辅、改、考、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班级管理,还要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课程改革呢。由于指标少,近十年来,学校没有一个教师晋升副高职称。没有晋升的动力,工作没有积极性,哪还有热情去探讨课程改革?还有部分老教师家务繁重,身体状况差,精力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4. 政策问题
21、现在的教育科研部门在组织活动时,白纸黑字明确规定,年龄必须在45岁以下,甚至更低。这种明显的政策歧视,让老教师彻底失去了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变得更自闭和无所谓了。三、对策思考1. 适应新课程改革,老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老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
22、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能教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2. 适应新课程改革,老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1)实现由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将由权威变成
23、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学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2)实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比如常见的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
24、法与学法相得益彰。(3)实现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因此,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4)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5)实现由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
25、价的惟一尺度,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而课程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3. 适应新课程改革,老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其中,合作式学习方法就很重要,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学生
26、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4. 适应新课程改革,老教师要大胆实践老教师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但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管理手段都已经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在适应新课程方面,不如年轻教师。作为老教师要不耻下问,要积极主动的学习中青年骨干教师实践新课程的理念与行为,并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学校要组织搞好以新促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多年,大多数教师已步入了新课程改革轨道,但仍有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为使老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组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实施以新促老工程,然后让学校听老教师的课,通过听、评、
27、指导,促使他们适应新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面对新课程,老教师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适应,被新课程改革淘汰,也不能跟着感觉走,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更不能认为新课程改革与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老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老教师要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新课程改革作出自己应
28、有的贡献。5. 学校不给老教师过早地贴上“老字号”标签虽然老教师在身体与精力上不能与年轻教师相提并论,但是,老教师在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学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如果没有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因此,应当懂得老教师在学校发展中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不给老教师过早地贴上“老字号”标签。这样才能有效激活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老教师的职业激情永驻。有的地方常在大会小会等各种场合“老”字当头,意在于激励年轻教师,在工作上要处处尊重老教师,并向老教师学习。然而,有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常常挂在嘴边的“老”字,恰恰给了一些老教师心理暗示,使其认为自己在教师队伍中已经濒
29、临退休行列,教学生涯所剩时日无多,又何必与年轻教师一般见识,何不安于现状,平平淡淡过好最后时日,这样岂不更加逍遥自在? 因此,不经意的“老”字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应当慎提“老”字,甚至不提“老”字。在学校管理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诸如在身体与精力等方面与年轻教师相比,对老教师而言有失公平的工作。基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常常在学校的规则制度面前对老教师网开一面,给予特别的关爱。比如,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周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而对老教师的要求则变成是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论文,等等。此举表面上确实体现了校长的人文关怀,而实际上却表明了老教师精力不济,在各方面已经无法与年轻教师抗衡。这样的做法,一方面使得老教师心安理得接受学校的“恩惠”,默认自己“老”的事实;另一方面则可能极大挫伤老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对工作顺其自然、得过且过。因此,在学校制度面前不宜特别关照老教师,应当一碗水端平,这样或许更能让老教师永远不服“老”,对工作的热情有增无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