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34.25KB ,
资源ID:203180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3180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中国窑穴发展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中国窑穴发展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简短评语成绩:授课教师签字:古代中国窑穴制瓷发展史浅述姓名:李翠敏 专业:10级历史(2)班学号:* 学院:文史学院一、摘要人类自古以来就与自然和谐发展,每一次在创造文明的时候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改造自然的活动。从开始时生产技术的落后到逐渐掌握方法,在这过程中,我国人民正在慢慢的积累着原始的化学经验。而在我国化学发展史上可以说陶瓷是最早与其相关的,本着此目的,本文将为你浅述一下古代中国窑穴和瓷器的发展史。二、关键词:瓷器 陶器 元素三、正文 化学现象普遍存在于大自然,人类的活动没有一天能够离开它。作为客观存在的化学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就形成了化学知识,最早是实用化学的经验知识,化学作为一门学

2、科,可以说是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已开始利用化学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技能,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不仅使人类能立足于自然界之中,而且有所发展,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就在这样战天斗地的实践中,人们接触、熟悉了一些化学现象。逐渐积累起一些选择物质,利用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实现某些物质的化学转化的经验和手段,例如掌握了人工取火、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加工皮毛、染色、酿造等方法。这些经验知识的积累就是早期实用化学的知识,这些加工手段的发展和提高就是原始的化学工艺技术。在遥远的古代,在世界文化起源的各个地方,人类很早就开始用可塑性的粘土经过焙烧,制成坚硬、不透水的物体,即陶瓷和砖瓦等。从

3、发掘出来的实物来看,人类制作陶器的发展过程是这样:最初是任意而随便地使用粘土,后来是有意识地选择并且知道用淘洗的方法除去粘土里的沙粒、石灰和草根等杂质,使制成的陶器表面逐渐光滑而美观,使粗陶逐渐过渡到细陶。以后,随着选料的进一步精细,焙烧温度的提高,人们发明了釉,制成了瓷器。相对地说,陶瓷所用的原料是较低级的粘土,含氧化铝较少,成分比例大约是:Al2O5 1518%,Fe2O3 56%,瓷器所用的原料是较高级的粘土,含氧化铝较多,含氧化铁较少,成分比例大约是:Al2O3 1828%,Fe2O3 12%。古代瓷器(618年以前),1935年以后,在浙江绍兴发掘出的一批古墓中,墓砖上有黄龙、赤乌等

4、三国时期孙吴的年号,发现了青瓷的“魂瓶”,高达47厘米,釉比较厚,绿青色。这是比较原始的瓷器,1954年南京光华门外赵土岗出土青瓷的虎子,刻有“赤乌十四年会籍上虞国袁宜作”文字,这是越窑生产的。1953年在江苏宜兴两座津墓中出土青瓷器27件,这说明我国人民在晋朝已经掌握了优良瓷器的生产技术。在北方,青瓷的釉色和风格又和南方的不同,北魏时的关中窑(今西安)、洛京窑(今洛阳)都生产白瓷,1947年河北景县十八乱塚封氏古墓群中出土的瓷器有青、黄、酱、绿等釉色,年代是483587年,这些瓷器型制浑朴有力,和南朝产品的细腻玲珑很不同。唐朝瓷器,唐朝因为铸钱,需要大量的铜,用铜制作日用器物就受到了限制,同

5、时也因为经济高度发展,在生活上也要求用高级瓷器,所以那时的制瓷技术又在旧有基础上大大地进步。唐朝李肇写的国史补说:“内邱白瓷(就是杯子),天下不论任何人都通用。”内邱,即今河北省内邱县,当时属于刑州,所以又名刑窑,这个北方有名瓷器;当时和南方的越窑齐名,是唐以后产瓷器的主要基地之一,唐书说:“刑州钜鹿郡,本襄国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贡瓷器。”邢州属县8个,其中内邱、邢台、钜鹿都生产瓷器,而其中以内邱白瓷最著名,刑窑也产青瓷,莹净有似景德镇窑,因被白瓷声名所掩,以致湮没不彰,刑窑的白瓷胎和釉都洁白,不带些颜色,唐朝陆羽说它“类雪类银”。南方的名窑比较多,其中有越窑(今浙江绍兴),以青瓷著

6、名,也曾为贡品。越窑青瓷的釉青色或是淡青色,很受时人赞美,许多诗人为它做了诗,如陆龟蒙(苏州人)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江西浮梁的昌南镇(今景德镇),以生产白瓷有名于世,在唐武德年间(618626年),昌南镇的瓷器洁白而透明,在当时的首都长安称为“假玉器”,在1958年曾把景德镇梅亭出土的唐白瓷的碎片加以研究,知道了它的白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制胚原料似只有瓷土一种,烧成温度大约在11501200%摄氏度,以外,还有婺州窑(今浙江金华)、洪州窑(今江西南昌)、蜀窑(今四川大邑)、岳州窑(今湖南湘阴)也很有名。五代十国时的瓷器,周代(951960年)有名的窑是柴窑,这窑的产品有“

7、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的赞语。这种深青色所谓:“雨过天晴”的瓷是从传统的青瓷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柴窑生产规模似乎不大,因生产的瓷器后世难得,如清朝王渔洋的池北偶谈说:“曾见人买一柴窑碗,色正碧,流光四溢。”以及刘体仁的七颂堂识小录中也有记载。柴窑后来演变为钧窑,此窑在禹州(古称均州),以产红、绿、紫色瓷知名。有名的越窑,在那时属于吴越钱氏统治,生产供奉器名为“秘窑”或是“秘色瓷”,其中在白瓷说镶嵌金银多。宋朝瓷器,宋朝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对外交通和贸易也比唐朝进一步旺盛起来,这些都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宋朝瓷业在生产的分工比前朝更细。如“合药匣”就是配合釉料的工人,“火色匠”是专管窑内火候

8、的工人等,分工一细,技术易于专精,所以宋窑在质量和数量上又超过了前朝。定窑(今河北曲阳县),生产白瓷,也称“白淀”又因瓷器面上的花纹多种多样,有用刀刻的,有用针挑刺的,还有用陶范印成的,所以又有“定州花窑”的名称,汝州有汝窑,以生产青瓷著名,政和间(1111117年)在京师建窑名为官窑,南宋初年,在后苑修内司烧造瓷器,名内窑(今杭州),都生产青瓷,而内窑质量更好,稍后,在杭州附近又兴建许多窑,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昌南镇仍为瓷器有名的产地,景德元年(1004年)改名为景德镇,今称景德镇市,瓷业之盛,九百多年间,一直名闻中外。龙泉窑(在今浙江省西南部),以青瓷著名,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制

9、瓷技术比别家更好,哥窑青瓷从淡青至于白色,釉细碎(即呈冰纹状),弟窑则以粉青色的为最好,但两家的瓷胎都比较厚,一般认为不及定窑和昌南窑。钧窑在今河南禹县,釉中含铁铜等化合物,在烧制时,由于火焰的性质(氧化还原性和温度高低)的不同,成釉就呈各种颜色,有时因火的管理不好,想做的颜色没有达到,然而却得到了各种颜色或其混杂颜色,这叫做“窑变”。宋朝瓷技的另一伟大发明是:“匣钵”的应用,匣钵在今天还在继续用着。它是耐火材料制成的钵子,被烧的瓷胚盛放在里面,再安放于窑内。这样瓷器受热均匀而又少和火焰直接接触,所以成品较好,今天玻璃器也在用它。元朝瓷器,元朝历史只有87年。制瓷技术大体上是宋朝的继续,此时北

10、方诸窑比较衰落,而南方诸窑中特别是昌南窑,则昌盛起来,另一特点是元朝疆域很大,瓷器行销远而量大。元朝制瓷上有两大成就,在釉色方面,出现了“釉里红”这是民窑在旧的制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个成就是于釉药中加钴的混合物,钴含量少的则呈淡青,多则呈深蓝。元朝用钴也是后来明、清两朝著名的青花瓷的基础。明朝瓷器,这个时期是中国瓷器的一个黄金时代。江西的景德镇仍然是瓷业中心,当时的窑数很多。有官办和民办两类,而官办的又有“御窑”和“官窑”两种。宣德年间(14261435年)官窑据说有58座,民窑则更多,据小林氏译的法国传教士所著的支那陶瓷见闻录记载,清朝初年景德镇有窑3000座等,早期所用瓷土是浮梁县麻仓

11、山的土,后因土竭,改用性质良好的吴门托土(万历十一年1583年左右),瓷土英文名为kaolin原是中文名高岭土的译音。瓷器上的花纹图画,在明朝以前一般以单色的为多,到了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7年)聪明的工人,以铜身上的金银线为界线,施以青绿色厚釉,世名为“景泰蓝”这是中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的创造不是单纯的仿制。到了清初则名为“珐琅器”。原料更为广泛,而且又善于利用火候故能烧出各种颜色来,因此,明清的瓷器常有三彩,五彩的花锦。如明初永乐年间(14031425年)用了外国的原料所烧造的“祭红”,到宣德年间(14261435年),同时用“苏泥勃青”(含钴的矿物)入画料,就成为有名的青花瓷

12、。成化年间(14651487年)制瓷技术又超过宣德。“成窑”的“斗彩”是彩色釉瓷器中最著名的。嘉靖年间(15221566年),青花瓷又比以前提高了,明朝有一种红紫色釉是用金粉制成的,这如同近代用金来制造红色玻璃,这是一个新发明。清朝瓷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产的瓷器,可以说是解放前中国瓷器历史上最精美的,康熙窑产品,型制很多,有自己设计的,也有仿古的而颜色种类繁多。在吹釉中,如吹黄、吹紫、吹绿的,质量都极好,还有“洒蓝”、“霁蓝”等瓷,臧窑(以主持官的姓命名),有一发明就是氧化锑加入釉中,得到美丽的黄釉,又把釉中铁分调整一下,可得橙至橙黄各色,这也是一个新的成就。雍正窑产品,新的釉色较多

13、,一种在极薄的胎上,里用白釉,外用红釉,看起来呈娇嫩的粉红色,名为“胭脂水”,是最有名的。此外,还有油绿青葱的“碧玉釉”和暗淡柔和的“粉彩”等等。乾隆窑制品,质量似超过康熙和雍正两朝,它们有的是自己设计,有的是仿造的,不但从宋朝以来的名窑制品都能仿造,而且连外国的瓷器也能仿造。装饰方面,更是工巧华丽,而生产量也超过前朝,乾隆窑的产品差不多无色不备,其仿宋明瓷色,惟妙惟肖,而于红、青绿、黄、黑等色,每色又有许多种。彩绘分工也细,画法高妙。有时还有西洋画法,所以乾隆窑产品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了,圆明园中建筑佛塔的瓷砖是分别用钴、锰、铜、锑等发色剂加入釉中烧造的,成品有红、绿、黄、紫等鲜艳的

14、颜色,如著名的“胡轩”珐琅器。乾隆以后,制瓷技术停滞不前,而鸦片战争以后,技术开始退步,优美瓷器差不多消失,而人民日常生活的所用瓷器大多是舶来品。瓷业的着种衰落趋势直至新中国成立,才被挽回,并取得了迅速发展,如失传了几十年的四十多种名贵色釉先后都恢复了,且新创的“火焰红”、“金星绿”和紫高温色釉,就有十多种。四、参考文献: 1. 曹元宇 著中国化学史话,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年 2.周嘉华、曾敬民、王扬宗 编古代科学史略丛书中国古代化学史略,河北科学出版社 1992年12月 ISBN7537509018/N.193.凌永乐 世界化学史简编,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9年4.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 1982年5.李家治:“我国瓷器出现时期的研究”硅酸盐学报1978年第三期6.郭演义、王寿黄、陈尧成:“中国古代南北青瓷的研究”,硅酸盐学报 1980年第三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