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桑娜与渔夫说话断断续续中,看出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在教学时应抓住感人细节反复细读揣摩,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敏锐的感悟能力,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美好心灵。下面我就结合语文课穷人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是如何揣摩人物心理,领略人物品质的。案例描述教学片段一 在“忐忑不安”中走进桑娜(引导学生品读文章时,要让学生反复推敲、揣摩文章的语言,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领悟其精髓,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在教学9-11小节时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围绕“忐忑不安”来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学习作家细腻的写
2、作方法。)师:桑娜为什么“忐忑不安”;从哪里看出她忐忑不安;她忐忑不安地在想些什么?请各小组带着这几个问题研读9-11小节(各小组带着问题合作学习)生:我们小组从桑娜说话断断续续、语无伦次中看出她的忐忑不安语无伦次?哪里看出啊?从她说话的先后顺序和我们平常不一样想想看如果按照我们平时说话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学生交流出示平常的说话顺序与课文中进行对比)对啊就因为桑娜当时心里很紧张,很不安,所以语无伦次其他组还从哪里读出了桑娜“忐忑不安”?桑娜脸色苍白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我从桑娜苍白的脸色中感受到她的不安生2:是他来了,不,没有人。这里桑娜疑神疑鬼的总感觉到有人来了我们又从桑娜的神情、动作中
3、感受到她的忐忑不安。能把她这份不安、紧张的心情读出来吗?(自己先练个别读)?还能从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无语用你们的慧眼看看文中的标点有什么特别之处啊!(生顿悟纷纷举手)从这些省略号中你又看出什么?生1:桑娜连想都是断断续续的,让我们感受到她的不安。这些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桑娜的矛盾心理。是啊,这几处省略号让我们看到桑娜矛盾、不安的心理,细心的同学还能发现作者在标点符号的运用还有什么特殊之处。对啊从这些感叹号、问号,我们又读明白什么呢?我想桑娜当时心里肯定想了很多刚才各小组讨论忐忑不安的桑娜会想些什么呢桑娜会想如果不把他们抱回他们会冻死、饿死的。无论怎样我还是把他们抱回家吧生3:不知道
4、呆会我的丈夫怎么跟我说对啊!虽然心中有那么多不安,她想了很多但还是决定把孩子抱过来。来一起读911 (学生齐读)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心里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为什么会如此的忐忑不安,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找找原因。教学片段二 揣摩两次“沉默”领悟人物品质找出文章里“沉默”这个词出现了几次?谁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了?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两个人沉默了一阵。(2)“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丈夫平安归来,应该有很多话要说呀
5、,而现在却变得沉默,这是为什么,她心里在想什么?这时的桑娜沉默了,他可能在想着怎么和丈夫说收养两个孩子的事情这时的桑娜心里斗争激烈,该如何向丈夫开口哦丈夫如果知道这事,他会怎么做啊?看到丈夫这样辛苦劳累养家,自己却还抱回两个孩子增加他的负担,确实难以开口,所以桑娜第一次沉默了。当告诉丈夫西蒙死了,桑娜第二次沉默了这时她心里又在想什么?这时她的心里可能在想丈夫到底同意收养这个孩子吗?我先别说,看看丈夫会又什么反应,再告诉他实情。万一丈夫不同意,我该怎么劝他呢?(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尽管无言,但通过特定的情境,我们能够强烈的感觉到桑娜处处为人着想,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那份
6、善心。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抓住两次的“沉默”通过前后文的联系、探讨,并利用好提供的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中,展开合理想象,进一步体会桑娜善良的内心世界。教学片段三 朴实的对话 朴素的心灵善良的桑娜将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之后,带着紧张、担忧、自责久久地坐在床前。这时候,门突然开了,渔夫回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1227小节。前后桌分角色来朗读一下这段课文。从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中,哪些地方让你最感动?1、研读: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可以换成哪些词?(度、挨、撑)作者为什么用“熬”字?渔夫一家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现在又加了两个人,这日子肯定连吃都成问题。用上“熬”字让我们更能感受到渔夫那善良
7、的心灵。一个“熬”字让人读着能深深体会到他艰苦的日子。生;我也说不出缘由,只觉得“熬”这个字其他真的是无法代替想象渔夫一家会怎样“熬”日子?(生各抒己见后齐读这句话)师生分角色朗读。12小节要读出渔夫很累的语气对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渔夫打完鱼回来肯定很累,这一点提得好,那怎样读出他累的感觉。声音要有气无力的。22小节要读出渔夫惊讶的语气。指导学生带着惊讶的语气读“哦,什么时候?”读桑娜的话要带着悲伤的语气来读。要读出渔夫怎样的感情?唉声叹气 ,24小节渔夫的话要读出虽然日子难熬,但也一定要把孩子抱回家的决心看来要读好对话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断地锻炼。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次朗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8、对话。从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中,从同学们刚才的朗读声中,我们看到他们要收养西蒙孩子的决心,感受他们那善良的内心世界。案例反思作家在写文章时都会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以便切确传达出思想、情感和形象意义。我们读文章,如果注意揣摩那些表现力丰富的词语、句子、标点,就可以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情感指向。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我们在极普通的语言文字中捕捉作者的思想倾向,在看似客观的文字中提炼出潜在的观点。如穷人这课我通过以抓重点词句为契机,以揣摩人物桑娜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来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整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点:一、揣摩人物对话,触摸人物心灵。阅读教学是
9、语文课堂的一大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钻研文本,走进文本的语言世界中去,用心研读,体味情感,才能为文本而感动,获得体验,感受人文。而进入文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细读文本。穷人这一课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如渔夫的话(1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2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回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同时也看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与她和丈夫的对话部分引导学生通过
10、揣摩两次沉默,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针对人物的对话描写,要先让学生自己试试怎么读才能读好,再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然后反复诵读,读出人物的真情。这样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对话、触摸到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二、揣摩课文语言、品析人物心灵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蕴含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感的表达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可见,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即抓重点、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
11、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品味文中的精彩之处或者抓住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品出作品的美妙之处,悟出深邃之意,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文中的“忐忑不安、熬、够你受”等词都值得揣摩。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来领悟。在教学第九小节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桑娜在没得到丈夫的同意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心情时怎样,找出“忐忑不安”一词后,让学生围绕“忐忑不安”这个词通过找有关句子进行交流,朗读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桑娜害怕、矛盾又坚定的心理,她那善良的形象油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交流“哦,我们,我们
12、总能熬过去的!别等他醒来。”体会渔夫善良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最能让你感受到渔夫的善良的是哪个词(熬),能换个词吗?比较说说为什么?这样学生在交流中揣摩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三、揣摩文中标点,深化人物心灵。教学中我们关注课文的重点词语的品析,在此方面舍得花力气,却很少关注到课文的标点,浅意识里也认为标点是课文的末梢神经,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边角料,而实际上标点是言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标点的意义超过文字的表述功能。如果说课文中的语言是作者推敲的结果,那么,伴随语言文字的标点,同样是作者的独具匠心。因此,课文中的标点同样是文本语言感悟的资源,同样可以成为学生感悟语
13、言的有效支点,通过对这一细微的“点”的品味,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感悟。穷人这一课多处运用省略号。在教学第九小节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 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说说他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了决心的复杂心理,让学生在揣摩标点时,领悟深化人物心灵美。四 、揣摩教材空白,升华人物心灵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内容丰富多彩的大乐园,在其精彩
14、的舞台角落中往往存在许多值得深挖的空白处。将学生带入空白处进行挖掘,并借助教材空白发挥其想象思维能力,锻炼学生说话、写话能力,进行情境再现与信息交换等训练。使课堂教学开放而活跃,同时让学生深入领会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如:(1)在空白处补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些作者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 “无声之处”,因此,就带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穷人一课,作者用“沉默”一词留了 “空白”。在此我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两次沉默背后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引导学生交流桑娜两次沉默会想些什么,为“沉默”一词解密。感受桑娜的善良。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虽然说法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只
15、要不悖对主旨的把握我都给予鼓励,这样在交流中同学们感受到桑娜善良的美好品质。(2)在“意犹未尽”处延伸。文章的结尾是门艺术,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让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遐思和不尽的魅力。让学生深读课文后,展开想象这是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形成了一个“回路”,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课文结尾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你瞧,他们在这里拉。”桑娜拉开了帐子。帐子拉开了,映入渔夫眼帘的是怎样一副温馨感人的画面?渔夫和桑娜之间会说些什么?他们今后将怎样撑起七个孩子的家?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通过这些 “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
16、理,激发思维,获得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地走入课堂、落到实处。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善于想象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想象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的增强。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为学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础,使想象合理化。共同探讨的问题:(1)关于长文短教高段语文长篇幅的文章不在少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穷人的文本较长,又处处精彩给人留有发挥余地,而课堂时间又相当有限,所以不少同学意犹未尽只好作罢。我们是否还可以
17、让学生探讨桑娜家境的穷和精神的富有为对比体现人物心灵美为主线来引导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语言、神态的描写做更深入的分析。(2)关于写作方法的渗透我听了不少同行的课,感觉在课堂教材教学上渗透作文教学的人不多,有的老师即使是提出了,也是在该课文结束时,略微带过。再来问学生是否在平时的写作中运用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大部分学生觉得很模糊,他们觉得课文是课文,作文是作文,写作方法应是在作文课上才能学到的,而不是从课文中学到的。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也是如此,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如何感受人物心灵美,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是略微带过,结果发现学生在写这个单元“关爱”的作文时,几乎不会运用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试想我在教学穷人这么典型的人物刻画的课文时是否该适当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参考文献:1福建教育 2008年11期2小学语文教例研究 宁波出版社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4教学月刊 2008年第九期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