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对青年的概念第三章、历史时期对“知识青年”的模糊概念第四章、中国民间对青年“知青”模糊的概念第一章、中国官方对青年“知青”的概念;中国古语一般称“少年”和“后生”及“郎”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特别是18世纪基督教创办青年联合会以来,青年一词,正式出现。1919年五四运动后,青年“知青”一词在中国逐渐被广泛使用。青年“知青”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理念,而青年“知青”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幻一直在变化。中国国家统计局规范为15-34岁的人为青年“知青”。共青团规范为;15-28岁的人为青年“知青”。青年联合会规范为;18-40岁的人为青年
2、“知青”。第二章、中国港、澳、台地区对青年的概念;港、澳、台地区规范为;10-24岁的人为青年。其中青年与少年时期相重合的阶段为青少年7周岁-14周岁为儿童(与少年期重合,也可称少年儿童或少儿)。13周岁-19周岁为少年(也可称青少年)。18周岁以下在联合国儿童公约中属于儿童 。第三章、历史时期对“知识青年”的模糊概念;官方说法;“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宣传图画1.什么是知青? 这是个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明白的问题。从1968年底开始的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到至今,无论官方学术界还是民间学术研究会,都没有统一的说法。鉴于民间学术研究会以“知青”命名,而近代这些年来无论新会员老会员,都有人对“知
3、青资格”甚至“会员资格”混淆不清,因此有必要继续展开一些讨论。“知青”一词由来已久,而且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解读。据国内资料查证;无论官方学术界还是民间学术研究会解释;“知青”一词既有广义上的,又有狭义上的所指。2.中央政府规范的下放插队到农村到农场的“知青”标准:那个年代的宣传画就提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有必要。政府就开始有组织地将初中高中毕业生分配到国营农场(包括农垦建设兵团、干校),属于国营所有制,也有一部分青年自愿申请插队到农村务农的典范。中国“早期知青”:自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零年,一批中学毕业生(含高小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国“前老三届”知青:1961年至1965年的初
4、中、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奔赴农场、农村插队落户知青。中国“后老三届”知青:1966年至1968年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奔赴农场、农村插队落户知青。中国后期知青“新五届”知青:1969年至1973年,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奔赴农场、农村插队落户知青。中国后期知青“后五届”知青:1974年至1978年的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奔赴农场、农村插队落户知青。3.地方政府规范的下放插队到农村到农场“知青”标准:1969年元月知青插队浪潮图片 全国暴发插队农村高潮;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
5、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因此全国各地许多年轻人涌现出了“下放插队”下乡去了农村热潮。到了1968年冬季(1969年元月)插队模式又演变“成二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全国以甘肃省会宁县为榜样;是以单个“知青”独立插队的模式,“城镇居民一家人”也下放插队到农村去的模式,同时对那个年代认为犯有错误的干部和家庭成份不好的干部与以有工作的职员也演变成特殊插队对象,拖家带全家人口下放插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第二种模式是把家庭成份不好被划分为“二十一种人”的家庭全体老幼人员全部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批人数规模之大、涉及到家庭之多、动员力度之强、国内外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绝后的。自1969年元月开始
6、“认为犯有错误的干部和家庭成份不好的干部与以有工作的职员”,和大批原以有工作的干部职工人员都带家庭成员下放农村以来。城市、农村群众中普遍流传一句引人伤心流泪的话;城市赶下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家庭是“下放无好人,好人不下放”插队。从此这句话便在城市、农村广为流传着,这句话对所有工作人员带家庭成员下放农村的人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精神压力。从此;“下放插队”成为一个特殊意义的词汇,提到“下放插队”就不用提“知青”,不用提“上山下乡”了,就是“下放插队”到农村去,安插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自谋生路。第四章、中国民间对青年“知青”模糊的概念;我们这一代人;四十年前我们扛着行李“上山下
7、乡”,自然地当上了“知青”。如今,我们两鬓泛白,却不知道如何“言简意赅”地回答孩子们的好奇的提向,什么是“知青”? 本来算不上是一道难题,可是有各种不同的定位和有不同涵义。例如你去问当年下放插过队的“知青”,他她们竟然会有多种不同的回答其涵义,甚至回答出来的说词会让你、我、他“啼笑皆非”。知青时代历史图画什么是“知青”?答;“知青”就是一群年轻人在还不懂得如何生活的时候, 已经开始需要料理自己,把自己料理得有条有理的,这就是“知青”。下放插队到农村后把自己搞得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的,这就是“知青”。“知青”就是一群小青年在不懂得种地是咋回事的时候,已经扛起农具下了地,可以和老农赛一赛的,这就是“
8、知青”。“知青”就是一群小青年在不懂得建筑常识的时候,已经会脱坯、打垒、盖上了房,不把房子整塌的,把房子盖成了的,这就是“知青”。“知青”就是一群小青年在不懂得骡子与马的区别的时候,已经会喂猪、养兔、甩着鞭儿赶羊上山岗。把牲口伺候得膘肥体壮的,这就是“知青”。“知青”就是一群小青年在还不懂得“顺山倒”号子的时 候,已经抡起大斧伐木进山林,输送出大批木材的,这就是“知青”。“知青”就是一群小青年在还不懂得大火厉害的时候,已经顶着大风冲进火海。烈火中玩命地挽救别人生命和集体财产的,缺了胳膊少了腿的,烧成木炭、毁容伤残的,这就是“知青”。“知青”就是一群小青年在还不懂得世故人情的时候,已经凭着朴素情
9、感当起了“愣头青”。敢爱敢恨、勇敢无畏的,这就是“知青”。“知青”就是一群小青年在还不懂得法规戒律的时候,被人利用,好心办坏事的,这就是“知青”。“知青”就是一群小青年在还不懂得法规戒律的时候,已经投入到情深意长、花好月圆、稚嫩而热烈的初恋,这就是“知青”。“知青”就是一群小青年在还不懂得法规律条的时候,一意孤行、欠下孽债的,这就是“知青”。“知青”就是一群小青年在还不懂得思念之情,常常要压抑的时候,已经开始自己折磨自己。 立志“不混出个人样不回家”的,这就是“知青”。逃票扒车、忍饥挨冻、背个处分也要回去看娘亲的,这就是“知青”。 说来也不过就是那些城里在特殊年代上山下乡的一群小青年,他们在该
10、读书时,没书读。他们在该结婚时,没房子。他们在该生育时,没指标。他们在找工作时,没文凭。他们在谋发展时,没实力。这就是“知青”。“知青”是无知、无能、无力、无奈的代名词,这就是“知青”。“知青”是有情、有义、有担当的“铁哥们”的含义,这就是“知青”。发达了的官员“知青”,不无矜持地陈述:那是一段人生难得的宝贵练历,这就是“知青”。成了名人的“知青”,不无深沉地揭示:那是一场耐人回味的人生体验, 这就是“知青”。成了富豪的“知青”,不无得意地表白:那是一次人生拼搏的热身训练,这就是“知青”。漂洋定居国外的“知青”,不无悔恨地发现:那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亵渎和浪费,这就是“知青”。经济体制改革下岗失
11、业了的“知青”,不无懊丧地埋怨:那是一辈子不如意的开始,这就是“知青”。我们这一辈;学会了忍耐和理解,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真正地尝到了做人的滋味,只能说一句“人生无悔”,这就是“知青”。数千万人青春的宝贵年华啊,已经逝者如斯,想起来,各有各的境遇,各有各的理解。说得明白、说不明白现在都无大碍, “知青”的孩子们一点也不赖,有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时代。花甲已过的老“知青”朋友们啊,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有个交代。从繁华城市向穷乡僻壤的行走,也算是视为文化的迁徙。从无暖巢可栖到历经风雨世间的磨练,也算是人生千载难逢的一次“机遇”。从年轻心灵到成熟理性的变化,也算是心路的艰辛历程。从孑然一身到成家立业的结果,也算是生命的大概。我们亲近过江河、大地,我们享受着亲情、友谊,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因为我们“知青”本来就没有把多少奢求留给自己。如果这是一个学术课题,就让社会科学家们去研究。如果这是一个政治命题,就让政治家去考虑吧。现实留给我们自己的只应该是:永远珍惜生命,积极享受晚年的生活快乐!经历了无奈、无悔的青春岁月!我们这一辈唯有的特权就是祝福所有的老“知青”朋友们,健康长寿!史料来源:摘錄知青时代文章中的经典词语和自己亲身经历!編輯撰文: 冰雪统计字数:398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