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6.24KB ,
资源ID:202941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2941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保障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保障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二、社会保障的内容体系(即社会保障的内容)模式、目标、功能、性质、原则等内容、国内(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3)社会福利: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助(4)社会安抚、蒂特马斯:社会服务体系(1)社会福利:包括一切由国库在“社会服务”名目下支销的直辖服务和转移性支付(2)财政福利:全面联系着中央和地方直接税制下的宽减、免征、扣除等措施,以及在国民保险里称为供款的“税捐”(3)职业福利:基于工作表现、职业成就和生产力来满足社会需要经济福利性:非市场交换方式获取

2、社会化行为:即其行为主体为国家或社会民间组织(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但必须理解国家主体并不代表国家包办)目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国内对社会保障的理解实际上是“大社会保障”,其中包含了社会福利,而在国际上,其对等的应该是社会福利概念基本模式:根据社会保障对象1、就业(收入)关联保障制度2、普通保障制度3、社会救助制度根据社会保障金的筹资方式1、社会保险型模式2、国家福利型模式3、国家-单位保障型模式4、个人储蓄型模式根据劳动的 “非商品化”和福利的分化程度的强弱1、自由主义体制2、保守主义体制3、社会民主主义体制功能1、作为社会政策的社会保障(1)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经济发展的成

3、果,解决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社会政策”是经济政策的“婢女”(2)社会公平(3)精神文明建设2、作为经济政策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它不是从属于经济发展的,而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教育、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基金等,其主要作用为:(1)保护和配置劳动力(2)供求平衡(3)投融资调节(4)国民收入再分配:垂直性分配与水平性分配原则1,公平原则按个人的需要而分配;按个人的价值(worth)而分配;按个人的功绩(merit)而分配;按个人的劳力而分配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3、责任分担原则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性质强制性、福利性、互济性三、养老保

4、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特征:1、参加保险与享受待遇的一致性2、保障水平的适度性3、享受待遇的长期性作用:1、保证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2、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3、有利于精干企业劳动力队伍4、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基本模式(一)投保资助型(传统型)通过立法程序强制工资收入者加入,强制雇主和劳动者分别按照规定的投保费率投保,并要求建立老年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多层次退休金。老年退休金分为普遍养老金、雇员退休金和企业补充退休金、个人自愿投商业保险等。其中以雇员退休金为主,它可以细分为与工资挂钩的退休金、基础性退休金

5、和附加年金。优点:定期待遇支付以确保整个退休期间得到保障;通过风险分担与资源共享,使投保者免遭通货膨胀与投资风险;强调待遇与收入及缴费相联系;并有利于低收入者缺点:由于缴费没有记录到个人账户上,制度的 透明度不高,不利于激励劳动者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政府承担的责任很大(二)强制储蓄型(公积金型)强制劳资双方按固定缴费模式缴费,以职工名义存入公积金,待遇由所缴费用以及利息决定。个人账户的透明度较高,激励作用较强,个人自我保险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政府负担较轻。对国家储蓄有利(三)国家统筹型(福利型)由国家和单位全部负担雇员的养老保险费,个人不缴费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医疗保险:由国家

6、立法规范并运用强制手段,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疾病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化保险机制。1,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的费用补偿2,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长3,涉及关系非常复杂4,医疗服务消费具有不确定性和被动性模式:(一)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二)强制储蓄医疗保障模式(三)合作医疗模式(四)私营医疗保障模式四、艾斯平安德森及其福利体制1、艾斯平安德森在蒂特马斯的基础上开创了比较社会政策研究的先河,提出了“福利体制”的概念(welfare regime)。2、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兴趣集中于国家在管理和组织经济方面的重要角色。因此,从广义的角度看,就业、工资、和整个宏观经济

7、调控等都被看作福利国家体系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方法将这一论题定为“凯恩斯式的福利国家”。3、所谓福利体制,不仅仅是指国家制定和执行的各种政策的总和,而是指总体上的社会政治解决方案,政策的变动反映的是政治同盟和代表不同利益个价值的各阶层之间的斗争,斗争与妥协的结果必将被转换成截然不同的“福利供给体系”,而不同的“福利供给体系”必将导致各个社会经济部门尤其是政府、市场和家庭之间各种不同组合的责任分配方案。4、把福利国家理解为一种支持社会公民权的概念,并延伸为:去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个人福利相对地即独立于其收入之外又不受其购买力影响的保障程度。(中文

8、版序言p.3)分层化(stratification)在衡量“去商品化”的容纳能力时受到了波拉尼和马歇尔观点的启发,使用了“社会权利”的概念。蒂特马斯从国家、社会、市场在福利资源分配中所承担的角色出发,把福利国家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制度再分配模型、工业成就模型和剩余模型三种福利体制:(一)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主要代表国家。1、主要内容:1、缺乏稳定的跨阶级联盟,国家福利主要以贫困线为贫穷者提供残补式的安全网。2、强调个人在市场的权利,并寻求市场解决的方式,并且认为国家的介入愈少愈好。3,强调以资产调查的救助、有限支付移转或社会保险为主要社会政策。2、基本特征:较高的就业率

9、,较低的税赋,较低的社会支出规模以及较高的工资差异与所得不平等。(二)保守主义福利体制:包括历史上的合作主义(corporatism)和德国俾斯麦以来的家长式威权主义国家:如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和法国。为保守立场占优势的政府所订定,以确保劳工阶级的忠诚以及中产阶级的支持。强调社会整合和国家的强力介入社会政策,希望通过阶级和地位分化(包括职业地位)的社会政策来形成阶级结构并达到对国家的忠诚。一方面国家希望取代市场或为福利供应者(例如提供基础公共年金,以及以社会保险方式提供的职业附加给付)。另一方面又赋予家庭承担与提供福利的责任,让家庭取代福利国家来提供各种服务。只有在家庭服务能力无力时,国家才提

10、供辅助性的福利与服务,即依赖并极大化家庭主义(familialism)所扮演的福利服务功能。较高的失业率,较低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中度的税赋,中度的社会支出规模,社会安全体系以提供高所得替代率的所得转移为主,中度的所得不均与工资差异。(三)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以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如瑞典、挪威和丹麦等为代表。 1、主要内容:(1)有劳工阶级的社会力量发展所形成的阶级基础,并且有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和形成的全国共识即为了达到全国凝聚或团结而有社会权的扩张与国家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而提供普遍式的社会福利与服务。在这些国家中左翼劳工组织与小农广泛联盟所形成的压力,确保了政府对充分就业和全民性给付的承诺,再

11、加上中产阶级与劳工阶级的利益,具有明显的再分配性质。P.30(2)除了强调普遍主义和以政治力量去除对市场的依赖,即去商品化之外,它还强调去家庭化(de-familiarization),它指的是将家庭关系的成本社会化,也使个人能拓展其独立能力。(3)社会民主福利国家体制提供大量的社会服务和工作机会,不仅满足家庭需求,而且也允许妇女选择去工作而不是照顾其家庭。 2、 基本特征:有较高的就业率,较高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的税率,较高的工会组织率,较大的社会支出规模,社会安全体系以相当慷慨的社会服务为主,低度的所得不均与工资差异,社会民主党在政治领域中扮演相当支配性的地位等特征。五、福利国家危机的原因

12、原因(一)经济危机(二)社会结构变化1,老龄化2,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从核心家庭到单亲家庭3,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集中于第三产业(服务业),“鲍莫尔病”4,生命生涯(life course)改变了线性发展路径 5,全球化发展对民族国家的影响(三)社会风险转型传统的社会保障针对的是工业社会中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而设计的,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大范围使用,风险的性质发生了转变,德国学者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最先阐明了社会的转型;风险社会即将到来!六、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阶段(一)慈善事业阶段(二)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三)现代社

13、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一)慈善事业阶段:现代社会保障的先驱1,宗教慈善事业2,官办慈善事业中国:仓储后备3,民间慈善事业范仲淹(义田) 朱熹(社仓) 熊希龄(慈幼局)德国:基尔特(二)济贫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是社会保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个里程碑显然以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为标志1、产生原因 (1)商品经济开始大发展(2)政治结构发生变迁(3)社会结构发生变化2、济贫制度的发展(1)1601年,济贫法 以教区为实施济贫法的基本单位,将贫民分为三类:一是健壮的贫民,必须做工自给;二是无工作能力的老病残障者,分别以院内收容与院外救助两种方式

14、;三对于失依的儿童,分别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三种方式抚养。救济费以济贫税、志愿捐款和罚款三者为财源。 问题:自由迁徙与济贫区划的矛盾,违背了大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根本要求。(2)1723年,设立济贫院 地方当局应该建立济贫院并且不准对不愿入院的贫民给予任何救济。 院外救济与院内救济相结合(3)1782年,吉尔伯特法 放宽济贫法实施范围,准许救济壮健的贫民而不强迫其进入救贫院,好要求尽量解决贫民的就业问题。问题;收入与济贫的矛盾斯宾汉姆兰法当时由于食品价格普涨、毛纺工业遭遇危机,骚乱已经在市场上爆发,人们到处抢劫货栈和商店,伯克郡的长官聚在斯宾汉姆兰村,为了研究情况和设法补救而召开的会议

15、同意贫民阶级状况需要比以前一般所得的救济还要更多的救济。这些救济要成为公平的,就应当同食品价格一起变动。人们制作了一个一览表,根据小麦价格的高低来估计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收入,这就是著名的斯宾汉姆兰法,后来这一决议被 推广到英国众多其他城市和地区。意义:宣布每个人都有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权利,社会保障逐步与公民权利挂钩(4)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理论基础: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建立一种按科层制方式运转的、支持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现代化的国家机器。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养活自己的责任,而不应该依赖国家,他发展和重新倡导了斯密的“守夜人”国家的思想,国家的权力只是用来维护市场纪律和鼓励人们承担自己的责任

16、。措施:规定从1835年1月1日起废除院外救济的工作,成立新的组织负责具体的济贫工作,对院内救济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体现的是“最少适合者”原则。(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标志:1883年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为什么是德国?(1)新历史学派的影响(瓦格纳)(2)马克思主义的影响(3)俾斯麦的大棒+胡萝卜政策意义(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实现了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确定性、经常性的转变(2)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3)对于个人基本权力的尊重2,社会保障的发展期:一战前后这一阶段是以社会保险为特征的社会保障不断向其他工业国家蔓延的过程,在德国、英国相继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后,紧接着瑞

17、典、挪威等北欧国家也开始采纳。不仅如此,这一时期欧洲国家还通过殖民扩张,将这种制度带到了一些殖民地地区,并最终为大多数国家接受。同时,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也逐步开始发生变化英国的“新自由主义”与“国家实力运动”, 社会达尔文主义主要措施:(1)1908年老年津贴法 (2)1911年国民保险法(3)1909年住宅及城市法(4)1935年社会保障法(5)19291933年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小结:虽然还包含着某些济贫法的影子,但是,保险原则的引入、公共住房和儿童福利政策,都体现了一种打破济贫法“威慑原则”的总的趋势。在某些具体政策方面开始出现了“公民权”的影子。3,社会保障成熟期:二战以后标志:福利国

18、家的建立二战结束后,各西方主要国家都先后宣称自己已建立了“福利国家”,其特点主要包括:(1)社会保障在性质上表现为全民的普遍性福利(2)社会保障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3)社会保障项目实现完备化,一方面原有的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项目不可能被取代,而社会福利项目等项目仍会不断增加(4)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七、社会保障的科学归属问题(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学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社会价值选择,而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则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国家干预或者自由竟争;平等与效率的选择;具体制度安排与发展手段选择。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1,

19、发展经济学与社会保障。大规模的发展研究起源于第二次大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发展观的转变:(1)发展观的全面性转向传统发展理论的片面性,表现在以工业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唯一尺度。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表现为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高速增长目标的狂热追求。 滴露效应: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地实现诸如社会平等、消除两极分化等社会目标。单纯、片面的经济增长反而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增长而无发展”。(2)发展观的人本化转向物本主义的倾向:传统的社会发展理论把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作为评价社会发展的首要标准,把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以及科技进步、知识增长等视为社

20、会发展的动力。理论出发点是物而不是人:在物本主义的发展理论的视野中,只有生产资料、产品等有形的东西,只有投资、储蓄等经济活动。1995年哥本哈根世界峰会以来,把“以人为中心”的内容用行动纲领和宣言的形式确立下来。(3)发展观的可持续性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的理念出现了转变,强调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二)社会保障与社会学理论基础:1,社会保障与社会学:(1)社会保障的出发点:社会问题取向社会保障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标志社会学理论支持(2)帕森斯:社会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也是有各种结构和器官组成的,并且 每一个结构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共

21、同组成一个整体。2社会系统是由四个方面组成的,(1)适应(2)目标达成(3)整合(4)模式维持3将社会保障制度视为社会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4也有认为社会保障是“工业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2,西方的理论渊源空想社会论: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从而主张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成员协调发展宗教思想: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示范;补充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不足代表人物:柏拉图与理想国莫尔与乌托邦康帕内拉与太阳城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八、凯恩斯主1、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2、凯恩斯主义主要内容、批判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

22、 尤其是以古典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萨伊法则”, 反对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发展的主张、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 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

23、货币数量、 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既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这是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 。、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3、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3R(recover、relief、reform)主要措施:、稳定金融、振兴工业,推广社会保险,1935年通过社会保障法,、调整农业政策、

24、推行“以工代赈”评价:,社会保障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虽然在某些方面,如就业,已经开始实施更加积极的社会保障,即把社会保障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以凯恩斯主义为核心理论体系的新政,其着眼点在于充分就业,他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由国家来刺激经济发展,在工业社会发展早期有其积极意义,但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充分就业的可能性。九、社会保障发展的新转型。一、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保障(一)人口结构转型与社会保障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老年人口的增多,即人口老龄化;二是由此导致的赡养比例的变化,即人口“倒金字塔”结构。1、人口老龄化2、人口“倒金字塔”结构。

25、3、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结构的转型直接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我国也不例外。由于人口老龄化和赡养率上升,一方面养老保险领取人数增加,养老金支出额上升;另一方面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减少,缴费额下降,这给养老保险偿付带来了双重压力。(二)城乡结构转型与社会保障近几十年,我国城乡结构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一是城乡差距相对拉大,农业利润渐失;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持续性流动;三是高速城市化带来了大量失地农民。1、农业“内卷化”与土地保障的落空2、“农民工”的出现及其社会保障的缺失3、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困境上述三个问题对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严重挑战,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一个覆盖全民的

26、社会保障体系,而不只是城市社会保障。(三)阶层结构转型与社会保障近几十年,我国阶层结构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阶层之间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了庞大的“底层社会”;二是阶层结构的定型化(四)就业结构转型与社会保障近几十年,我国就业结构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结构转型,即劳动力供求趋势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就业结构在中国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个体在就业这项基本经济活动中所结成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型,即所谓的“单位制”解体。二、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前瞻(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政府有义务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不得不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有能力加大社会投入(二)、继续完善统帐结合制度有三个主要途径:第一,坚持统帐结合,但个人账户要缩小、做实,并且规范管理;第二,分离个人账户,将其变成补充要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仍然会到现收现付,实行社会统筹;第三,实行完全个人账户,“中人”和“新人”退休后完全靠自己个人账户的积累养老,国家只负责对那些个人账户的资金积累不足以养老的退休人员实行社会救济。(三)、加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与监管(四)、完善保障体系(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六)、从社会保障到社会风险防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