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7.69KB ,
资源ID:202843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2843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平衡针灸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平衡针灸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不管是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均定位于病人的大脑高级中枢的管理调控系统。三、平衡针灸学的病因定位 平衡针灸学的病因定位在于病人大脑高级中枢的心理适应系统。中医认为致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起关键作用,外因只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病。剖析致病之本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是“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反应的、代表的是人的情绪,是人的精神,是人的心理的外在表现。“七情”过极必伤其正,正伤日久必损其根,损及其根必然影响基因程序的改变。因为人的心理的定位在大脑中枢,对机体管理的最高系统在大脑中枢,遗传基因程序在大脑中枢,提前启动遗传基因程序还在大脑中枢。因为人的心理情绪每个

2、人都有自己的调控阈值,如果反复超过自己的耐受阈值,必然引起大脑中枢系统的紊乱、失调,时间久了必然启动重大疾病的基因程序,造成病理性的改变,由10年左右的亚健康状态逐步过渡到病理性状态,造成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引发毛细血管的痉挛,血管壁的硬化,脂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再经过10年左右的病理改变,必然累及到心脑血管系统,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甚至肿瘤等重大死亡疾病。第二节平衡针灸学的技术特点一、 突出人体自身平衡突出人体自身平衡这是平衡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都具有自身的调节功能。这个调节平衡系统就是我们的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平衡针灸就是利用人体内的这个平衡系统,

3、充分利用人体内的信息高速公路,将医生的指令性信息反馈到病人的大脑高级中枢,使病人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然后依靠病人自己来激发、调动、调整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对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这个平衡系统还具有被动加强的特性,能够接收外界给予的合理刺激。因此,人体出现的生理失调,病理改变等各种临床表现,均为人体内平衡调控系统失衡的反应。传统针灸把治愈病人的疾病作为一种目的,因此进针多,留针时间长。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去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把针刺作为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来通过患者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调整达到恢复体内的平衡,间接地依靠病人自己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实际上平衡针灸充分地去发挥依靠机

4、体自身调节平衡的独立性。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法,而是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交叉的异向思维取穴方法。二、 突出人体信息系统人体信息系统传统医学称为经络系统,现代医学称为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共同点都是以传递信息为主,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感受器或直接针刺神经干,将术者的信息送入人体高速公路神经,以最快的速度反馈于大脑高级中枢。因为人的大脑高级中枢是当代最尖端、最完善的高级自动控制系统,对信息的处理结果和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及处理意见再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作用。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信息系统。据有关资料报道针刺神经干的传导速度每秒钟

5、100米的速度,针刺经络(感受器)传导速度每秒钟0.1米的速度。因此平衡针灸选择了最快速度最佳捷径神经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其他还相对借用了人体内的省级高速公路血管体液系统,县级公路肌腱骨膜系统,乡级公路细胞传统系统。均是以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速度向大脑高级中枢指挥系统传递良性信息,最快速度0.1秒,最慢速度168个小时。三、 突出单穴疗法 平衡针灸学的特点是取穴少,病人痛苦小,原则上一病一穴,一症一穴。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病人的疾病,而是利用针刺特定靶穴,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中枢平衡系统,来不断修复不断完善达到扶正祛病之目的。传统穴位413个(其中腧穴361个,经

6、外奇穴52个),给普及带来了极大困难。所以大多数临床医生采取了“人民战争”,宁多勿少,体现对病人的重视,一个病人扎几十根针,重点不突出,给病人带来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平衡穴位总计38个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一个临床医生常用的也就10几个穴位。早在16世纪医学入门一书中,作者李延就提出了“百病一针为率,多见四针,满身针者可恶”的观点。四、 突出快速针刺 平衡针灸学的特点突出快速针刺。快速针刺亦称三快针法,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体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以内。如果解剖层次清楚,针刺准确,时间用不到3秒。但是每个病人不一定都针刺的那么准确,因此留出3秒钟的时间,让你把针感找准确即可。因为不

7、同穴位有不同针感要求,只要扎出针感也就产生了针刺的治疗效果。但对一些老年人,不害怕针刺而喜欢留针的病人,可以给予留针,以满足病人的心理要求。但必须根据病情选择即安全,又不影响走路、生活的穴位方可留针,如偏瘫穴。五、 突出即时效应 平衡针灸学的特点突出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临床症状90%以上3秒钟治疗完毕后即可出现改善。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经一次性治疗即可痊愈。但对好些慢性疾病绝对治不好,但经过治疗当时症状即可减轻,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如癌症病人不可能治愈,但针刺的镇痛效果最短也能维持30120分钟,3秒钟之内均可产生止痛效果,比吗啡、杜冷丁止痛效果都

8、快。并能增加食欲,提高睡眠质量,增加机体的免疫机能。真正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技术特色。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决定于医生,而是决定于病人自身的调节平衡能力。其中病人发病时间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年龄结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直接决定病人的疗效。实质上讲疗效本身直接与病人大脑基因程序的功能修复有关。六、 突出针感效应 突出针感效应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因为效应来源于针感,针感产生于效应。不同的平衡穴位有着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临床效果。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法,传统针刺手法常用的有补法、泻法、平补平泻三种。由于医生的经验水平,很难掌握针法的到位程度。平衡针灸只强

9、调一步到位法、两步到位法、三步到位法、提插到位法、加强到位法。针感的体现为触电式针感、远距离针感、局部针感、次痛针感、混合性针感。从某种意义上讲针感就是疗效,疗效来源于针感。如降脂穴,肩痛穴触电式针感要求反应在足面或足趾,失眠穴的触电式针感要求向中指传导。七、 突出离穴不离经 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而是要求扎到相应的神经节段而出现的针感即可。传统针灸对穴位的定位要求很严格很准确,绝对一点不能变。平衡针灸要求扎的是神经,因为神经分布有它一定的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一般都是一条线。在实际临床中不可能对每个病人的取穴都十分准确,因为每个人胖瘦高矮不一样,针刺之前不可能都用尺子量一下,所以针刺

10、穴位的部位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进针后一量取穴未找到针感时,可据自己的判断,利用针体的提插手法从左右或上下方向来探索针感。八、 突出穴名通俗化 平衡针灸学突出穴名的通俗化。平衡穴位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是以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的。如治疗头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做腰痛穴,治疗胸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做胸痛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做降糖穴,治疗半身不遂的平衡穴位叫做偏瘫穴。传统穴位由于产生不同的历史时代和历代医家,穴名繁多各异,五花八门,叫什么名子都有。如承浆穴、神门穴、太阳穴、承山穴等好多穴名都不知其意。仅国家规定的14条正经就有361个腧穴,给临床普及带来

11、了极大困难。有的本科生在学校学五年,有些穴位还记不清楚,遇到病人不得不去现翻书。九、 突出安全无副作用 突出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要求,也是平衡针灸学主要特点。因为平衡针灸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即使疗效再好的穴位,如果不安全临床也不去采用。针灸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晕针,而平衡针灸采用的快速针刺,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所以病人来不及晕针,针体就迅速提出,病人立即解除了紧张恐惧心理。针刺常见的医疗事故是刺伤脏器,而平衡针灸穴位均为安全部位,不会刺伤脏器,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发生。一十、 突出临床实用性 平衡针灸来源于临床产生于临床,先有的临床后有的理论。平衡针灸学是经过实践检验与时间检验

12、的临床医学、经验医学、创新医学,这就完全符合我们中医学几千年发展而不衰的历史经验。在这种平衡调控理念经下指导于临床。先后经过军内外200余期培训班,全国四千多家医院、两届全国平衡针灸学术会议,四届国际平衡针灸学会议交流的2000余篇学术论文进一步证明了平衡针灸是一门经得起重复,深受广大农村、社区病人欢迎的实用医学。特别受到急需一技之长来谋生的个体开业医生、西医离退休医生、出国医生,以及来国内参加中医院校学习或参加3个月6个月的针灸培训,回国后很难打开局面的外国留学生和外国医生的欢迎。第三节 平衡针灸学的取穴原则平衡针灸学的取穴原则,主要根据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形态学、功能学、力学、对立学、整体

13、学、平衡学的理论结合传统针灸的巨刺、缪刺、远道刺法而产生的一种相对合理的取穴原则。临床主要采用一定二叉三对应的基本取穴原则。一定定位取穴原则,二叉交叉取穴原则,三是对应取穴原则。此外根据具体病情还可采用男左女右取穴原则,左右交替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原则在临床中配合应用。一、 定位取穴原则定位取穴原则主要是指针对一个部位的疾病而采取的一个特定的有效靶穴称之,这个特定的靶穴是一个靶点。实质上是通过针刺某一部位的神经通过中枢的调节达到修复另一部位的病理状态。如位于前额正中的腰痛穴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病变,位于下颌正中的胃痛穴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上腹部病变,位于胸骨柄正中的痛经穴临床用于治疗下腹部痛经,

14、位于头顶正中的托提穴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二、 交叉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原则主要是指上下、左右相互取穴的一种方法。实质上是针刺上肢的神经通过中枢调节对侧下肢的病变。上肢的疾病取下肢对侧相应的平衡穴位,下肢部位的疾病取上肢对侧相应的平衡穴位。如治疗臀部疾病取对侧臂丛神经支配的肩关节部位的臀痛穴,治疗膝关节病变取对侧挠神经支配的肘关节部位膝痛穴,治疗踝关节病变的穴位取下肢对侧膝部的肘痛穴,治疗腕关节病变的穴位取下肢对侧踝部的腕痛穴等。三、 对应取穴原则对应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左右对应取穴,前后以对应取穴称之。实质上针刺一侧的穴位达到治疗对侧疾病。如右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

15、节病变取对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相应部位。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病变取对侧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相应部位。乳腺病变取背面的位于肩胛骨上的相应部位。四、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原则主要是指两个相同穴位治疗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发病轻时间短,又不能以定位原则取穴、交叉取穴、对应原则取穴,而采取的男左女右取穴,如治疗感冒的感冒穴,治疗降压的降压穴,治疗降糖的降糖穴。主要是减少病人的痛苦,把穴位选择在最少,从男左女右先选择一个穴位,实在不行可再选择两个穴位。五、 左右交替取穴原则左右交替取穴原则主要是指一个病有两个相同穴位,特别是慢性疾病,需要按疗程进行治疗时而采用的一种交替取穴方法。如痔疮穴、癫

16、痫穴,降糖穴,降压穴、精裂穴,耳聋穴,咽痛穴等,今天取右侧穴位,明天取左侧穴位。六、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急症危重病人,治疗一侧穴位效果欠佳情况下,为强化针刺应急效果而采取的双侧同时取穴方法。如治疗急腹症的腹痛穴,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精裂穴,治疗高血压的降压穴,治疗头痛的头痛穴等。当针完右侧穴位,症状没有完全缓解,可当即针刺左侧穴位。此外除以上取穴原则外,对非炎症性、非渗出性、外伤性及各种痛症以外,以麻木为主的疾病,可采用局部取穴原则效果更为理想。如末梢神经炎引起手指麻木可取指麻穴,股外侧皮神经炎可取耳聋穴。第四节平衡针炙的特定靶穴1. 升提穴定 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

17、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原则: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 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针 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功 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

18、, 增加机体免疫机能。主 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按 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均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 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歌 诀: 升提

19、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 ,百会穴上一寸)2. 腰痛穴此穴位于前额正中。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手 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活血化愈,调节神经,止痛消炎。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

20、原因的各种腰痛。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腰痛穴位额正中,针刺滑车上神经,定位取穴三方向,主治各种腰痛症,椎间盘出腰扭伤,腰肌劳损用之灵。(3寸毫针双侧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右侧腰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2寸)3. 急救穴此穴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局 解:不有口轮匝肌和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

21、脉。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调节神经,消炎止痛。休克,昏迷,晕厥,晕车,晕船,晕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小儿急,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痔疮,低血压,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急救穴是用于病人急救的首选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选用该穴具有取穴方便,针感强疗效突出。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急症,重症及昏迷的病人为主。手法反复提插捻转,加大刺激量。为迅速强化针刺效果,可同时配合相关急救穴如降压穴胸痛穴,腰痛穴,咽痛穴等,必要时还必须积极配合中西医综合急救措施,此外还是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之一。 急救穴居鼻中隔,针刺眶

22、下面神经,唇沟中隔斜上刺,休克昏迷与中风。(1寸毫针向上斜刺0.30.5寸 ,45度角)4. 胃痛穴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米(1.5寸)。在口轮匝肌和 肌之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几下唇动静脉分支。男左女右取穴。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滞针手法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健脾养胃,调节胃肠,平衡心理,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促进溃疡愈合。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痉挛,膈肌痉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 ,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糖尿病。还可作为保健穴。具有选穴少,针刺面积大,见效快,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等特点。临床不但用

23、于治疗上腹部病变,还可作为慢性疾病的辅助穴位,可代替痛经穴,治疗妇科痛经。胃痛穴位下颌旁,男左女右取之良,消炎止痛三叉经,胃炎痉挛与溃疡,晕车晕船与痛经,消化不良服为尚。(45度角进针,向对侧胃痛穴平刺12寸)5. 偏瘫穴耳尖上3厘米。布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额支,耳颞神经分支,枕大神经吻合支。交叉取穴。特 点: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滞针或到位针刺手法。(1)滞针手法: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按顺时针方向捻转发生滞针,然后再按 逆时针方向捻转退回针体,此种针感一般30分钟左右自行解除。(2)到位针刺手法:对惧针,不愿留针的病人采用的针刺手法。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益气壮骨,化痰却

24、风,醒脑开窍,调节内脏,调节神经,调节平衡,扩张血管,解除痉挛,消炎止痛,降压降脂。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风昏迷,中风后遗症-偏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特定穴位之一,临床也采用偏三针,(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重病人可采用“偏五针”,在偏五针的基础上加臀痛穴,踝痛穴。原则上不留针,但对个别病人要求留针时,首先在病人不惧针,不晕针的前提下。一般可以留针48小时,最长可留12小时,针体一般自行可退出体外,但对后遗症恢复期机体出现肌肉萎缩,偏瘫性粘连的病人可以配合患侧肩痛穴。膝痛穴,然后再针刺健侧相应穴位来收针。偏瘫耳尖上一寸,交叉取穴透太阳,

25、耳颞神经枕吻支。6. 鼻炎穴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在颧骨下缘的中点,布有面横动静脉,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和面神经颧支,下颌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深层为下颌神经。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出现的针感为宜。无痛快速进针手法。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此穴是用于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部及面部病变为主,对过敏性鼻炎还必须配合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调整病人的过敏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病。

26、否则只是暂时的临床症状缓解,以后还会发作。对进针方向,深度,针感是针刺效应的关键。临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副鼻窦炎应配合头痛穴,痤疮穴,痔疮穴进行全身调节方能达到理想效果。鼻炎穴位颧下缘,交叉下颌面神经,进针方向透鼻翼,三叉鼻炎与面瘫,面肌痉挛后遗症,感冒过敏下颌炎。(3寸毫针向鼻翼方向平刺1-2寸,交叉取穴) 7. 牙痛穴此穴位于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在咬肌中,布有面神经下颌支,颧支,上前方有腮腺管,深部有咬肌动静脉分支。以针刺面神经下颌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待针体刺入后,病人疼痛没有缓解,可上下提插3次。 同上。通牙关,开窍却风,止痛,抑菌消炎。由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等引起各种牙痛。还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中风性失语流诞。此穴临床用于治疗牙痛的特效均可。取穴方法是以门牙为界分为左右两侧。对过敏性牙病,在治疗该病的同时还必须配合针刺增强肌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从全身进行调整,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的目的。此穴临床还成为失语穴,用于中枢性失语。牙痛穴位耳垂前,下颌颧支正中点,各种牙痛面瘫痪,下颌关节腮腺炎。(垂直进针0.51寸)8. 明目穴此穴位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