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8.43KB ,
资源ID:202826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2826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1、群众才是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然而,与政府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相比,群众的表现令人深思。 、 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和人们对现代物质生活的追求,作为优秀历史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曾被忽视,甚至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其中不少面临消失的危险。随着小康社会的建成,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党和政府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2007年6月9日“文化遗产日”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华世纪坛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

2、有物质性。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专家指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凝聚的深刻内涵,将其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有益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进行认真梳理,有益于弘扬、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有益于增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中华文化软

3、实力。 【资料2】 从文化的范畴来看,人类创造的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系统。前者是人类的生产、生产过程及生产活动的产物,可以说是人类的器物文化或物态文化。后者主要包括人们的各种文化空间及活动。根据人类文化的这种特性,文化遗产也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包括:(一)口头传说,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二)传统表演艺术;(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五)传统手工艺

4、技能;(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人类的精神领域中,也存在于人们的口头传说和表述中,以及传统工艺技能操作实践中。 【资料3】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和相关的自然环境发生变迁,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如何挖掘、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潘崎建议,要加强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的和意义的宣传,正确处理好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他说:“挖掘的目的不是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锁在柜子里,而是为了利用,这样才能提高它的价值,人们才能自觉地抢救和保护我们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河

5、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的蛮降屯、化图屯、化桥屯是白裤瑶的聚居地位于崇山峻岭之中,至今这里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经济生活仍保存在一种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中。为了在当地做好白裤瑶文化的保护工作,2003年南丹县在这里建立了广西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将三个瑶寨作为生态博物馆的保护范围。这项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当地居民参与的民族文化保护系统工程,为“白裤瑶”文化的延续传承和原生态保护、记载、展示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白裤瑶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这座生态博物馆的建立,逐步提高了当地白裤瑶的生活水平。当地居民利用生态博物馆这一手段保护了自己的遗产,并利用这些遗产创造未来。 【资料4】 2003

6、年10月,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特别要求对各国和各地区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清点,列出急需抢救的重点和有重要代表意义的遗产项目,并要求建立一个由专家和各会员代表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协调有关工作。 2004年8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正式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是我国非遗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国际保护的整体行动之中。200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名录,确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及

7、“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并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资料5】 刘三姐传说是我国南方著名民间传说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歌多、歌巧、歌美、能歌善对而获得“歌仙”美誉的刘三姐,集聪慧、美丽、善良、勤劳、勇敢于一身,成为壮族优秀儿女的化身。从远古的少数民族村寨歌圩,到现代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舞台,再到远隔重洋的欧洲、美国,刘三姐的歌谣一次又一次被唱起,刘三姐的艺术形象也频繁呈现在歌舞剧、彩调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并成为一张优秀的民族文化名片。刘三姐文化的底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和

8、礼赞,一种根植于壮族民间的生生不息的活力,一种生活的智慧和生活的艺术。它滋养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对刘三姐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一直是广西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点。 2004年3月20日,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运作,由张艺谋、梅帅元等导演和策划、群众演员为主体的大型山水实景印象刘三姐开始在桂林阳朔正式公演。印象刘三姐通过采用大量的科技元素,采用大量的灯光系统、音响系统、烟雾造景系统等高科技旅游设备,将阳朔县城附近的漓江及方圆2公里内的12座山体全部设计成为山水实景剧场根据天气的变化和景观的不同,大写意地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融入秀丽的

9、山水之中,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成功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让观众在白天观看刘三姐山水实景后,晚上可以体验不同的民俗文化韵味,改变了传统的白天看景、晚上睡觉的旅游方式。同时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季节性非常明显,而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一年四季都可以开发利用,没有明显的季节之分。比如现在的印象刘三姐拥有春夏秋冬四季以及雨天晴天等不同的版本,针对漓江水流、水位的变化,也采用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使印象刘三姐除了恶劣天气外都能够全天候的演出,淡化了旅游的淡旺季。此项目因此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非物质文化旅游精品。经过四年的运营,到2008年,演出总场次已超过1400场,观众260多万,票房

10、收入达5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说:“这个项目将世界级的桂林山水风光、民族艺术经典刘三姐和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强强组合,在漓江河畔倾力打造世界级的民族文化艺术精品探索了文化产业与旅游结合的产业化新路子,在引领广西文化产业项目上有特别积极的意义。”桂林市市长李志刚说:“为了看一场印象刘三姐演出,游客选择在阳朔留宿,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有的农民每月出租望远镜的收入就达上千元。过去农民农闲时娱乐活动无外乎打牌,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现在通过参加演出,他们不仅得到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改变了精神面貌。”有专家评价说,印象刘三姐使刘三姐和她的民族山歌以及史无前例的漓江风情再

11、次糅合,创造性的拓展了“刘三姐”的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和视觉性。许多媒体将这样的演出视为艺术上的巨大革命,叹为观止。 印象刘三姐在取得巨大成功受到广泛赞扬与追捧的同时,也同样引来了质疑甚至是批评的声音:“在空旷的山水中做演出,其核心到底是景观还是演出,是重听还是重看?”“印象刘三姐无非是场景大+业余演员+民俗的大杂烩。大制作形式主义的印象原生态只会将老谋子乏内容、少内涵的艺术缺陷暴露得更为明显。动辄占地数千亩的场地,耗资数亿的烧钱。成千数百当地民间演员的参与,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谈笑间一场纷扰的游戏结束。”“印象刘三姐重视形式的辅陈与忽视内容的叙述所导致内涵的浅陋削弱了作品的生命力。生命力赢

12、弱的东西是很难保持永恒魅力的。”广西文联主席潘琦说:刘三姐经过时间和审美的检验业已成为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经典、精华。既然是经典、精华,我们就要尽量展示,让熟悉刘三姐传说的观众们重温她的魅力,让不熟悉的观众领略她的魅力。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印象刘三姐的主题应该进一步升华。我们面对的是来自国内外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群,层面不一致。我们要有意识地告诉观众,刘三姐是什么,刘三姐在哪里。我建议,将刘三姐的形象贯穿整个表演过程。 【资料6】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承人的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一种物态的“保存”,更体现为对那些作为传承载体的传承人的活态

13、的保护。也就是说,正是传承人的存在和发展,才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和持久的生命力。 山东潍坊的传统花丝首饰制作工艺与十三陵出土的古代皇帝头上戴的龙凤冠制作工艺一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胡以方是花丝首饰制作老艺人,为了将这门手艺传授下去他曾经试图找过徒弟,但学习花丝首饰制作,不是三天五日的功夫,这里有四五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里也有不少技术,没有三五年的功夫,难以出徒。受各方面因素制约,没有年轻人愿意花工夫啃下这个艰难的技艺。已经退休在家的他忧心忡忡地说:“这是一门艺术,不能丢啊,失传了。将是潍坊传承多年古老工艺美术的损失,但是,从事花丝首饰,除了技艺难学外,还要用到金、银、铜等贵重物品,要有很多磨

14、具,又是很复杂的工序,我已经65岁,空有满腔热情,似乎已经乏力了。 广西侗族多声部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奏、浓郁的侗族文化底蕴蜚声海内外,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三江县梅林乡新民中寨是侗族大歌传承基地。该乡村村寨寨男女老少均会唱侗族大歌。为了将这个瑰宝代代相传,梅林新民中寨成立歌班,孩子们一记事就要进歌班学歌。歌班一般以族姓为单位按性别、年龄段组成。其中5至8岁的为孩童班,9至16岁的为学歌班,17至20岁则为青年班。青年班将承担所有演唱任务,壮年班参加部分演唱,老年班偶尔也参与演唱。优秀歌手进入壮年期即为歌师,负责教孩童和少年班系统地学歌。2000年,三江梅林乡中学将侗族大歌引入课堂后,

15、三江县梅林中心小学等5所小学陆续将侗族大歌引入课堂学校聘请民间艺人为学生们授课。这些举措,使侗族大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目前梅林新民中寨有老、中、青、少年大歌队8个。 【资料7】 2008年陕西省省级“非遗”保护专项经费预算400万元,但投入仍显不足,特别是市级落实经费预算的只有5个,仅占50,107个区县落实经费预算的只有17个,90个县区都是临时申请解决,这种情形很难适应“非遗”保护工作的需要。在经费投入方面,西安、延安两市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宝鸡市为40万元,渭南市15万元,汉中市5万元,其他地市有的是临时申请经费,有的还有经费支持。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查经费

16、没有得到落实,经费保障不充分,致使当地保护单位无法购置必要的保护、普查设备,制定的保护、普查方案无法组织实施,保护、普查工作力不从心,即使一些项目进入了市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也不能保证所需经费足额到位。因为经费不到位,保护工作就没办法开展。一些民间文化艺术,如广西贵港的师公戏、平南的牛歌戏、桂平的杖头木偶戏,以及各地的山歌、民间传说、手工艺等,没有得到应有的扶持,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有的已经失传。 【资料8】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举行的节日性唱歌活动形式。据了解,广西共有40个县、市有歌圩,有近700个歌圩点。过去,每逢歌圩日,壮乡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唱山歌、抛绣

17、球、舞龙狮、品小吃壮族歌圩上对歌的热闹场面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山坡上、草地间都被歌者围的水泄不通,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地各具特色的山歌轮番亮相,歌声此起彼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广西传统歌圩处于如下几种状态:一是无圩无歌,这些地方大多交通不便,远离经济活动中心区域,即使开展活动,参加者也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形同虚设,于是自然消失;二是有圩无歌,这往往是在经济活动的中心地区,参加歌圩者从事的大多是与唱歌无关的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哑巴歌圩;三是有圩有歌,但主办者往往以歌赛的形式带动群众性的聚唱活动,如靖西县新圩乡歌圩和大道乡歌圩,与传统的全民性参与有了很大的不同,主体不再是全体参会人员,而是一部分人

18、。 过去,各地民间自封的“歌王”,曾是普通群众崇拜的“偶像”。1992年,广西产生了第一代歌王,至今已封了约百名“歌王”,成为广西山歌传承与发展的生力军。虽然每年的广西山歌擂台赛都会产生新的歌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广西歌王正面临断代危机,后续乏人。为了培养山歌新秀,广西近年来举行了一系列的民间歌手邀请赛,封“歌王”时也有意向年轻歌手倾斜,但仍难以吸引年轻人参与。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三姐歌谣”传承人的黄月香说。现在的年轻人娱乐活动越来越多,闲时泡网吧、逛歌厅,会唱山歌、喜欢唱山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专家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不仅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还要宣传、组

19、织、发动、依靠广大群众,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保护“非遗”的工作中来。只有作为主体的他们产生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才会更主动地去传承。 【资料9】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传统的农耕、游牧等小农经济秩序被打破,物质文化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古老的文化遗产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变迁,甚至有消失的危险。对于快要消失的这些文化遗产,我们要留住它保护它,是否要还原一个原生态的环境呢? 贵州侗族大歌的传承就面临这样的尴尬,许多侗族村寨里男耕女织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都外出打工去了,只有老弱妇幼留在家中,因此原本大歌里面的男性的声音没有了,对唱没有了,成为纯女声和声

20、,也就是说文化的传承人发生了性别的改变,以致侗族大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随之有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现在要保护它,要么让那些外出的男子回归故里恢复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要么顺应现有的这种文化变迁,培育以女声为主的现代侗族大歌形式。 在贵州安顺、凯里等地,一些原住民族的服饰和织锦中,传统的民族图案和手工艺品被现代图案和现代日用品所取代,比如蜡染图案中出现了很多现代艺术元素,很多外来文化的装饰替代了传统装饰;现代建筑替代了传统民居;民族民间的口头文学、史诗在信息社会的冲击下更是流失严重;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族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后继乏人。要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必然意味着让

21、它们停留在某一时空,维持原生态。但是世界是运动的,运动又是永恒的,人们会接受新的生活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定会往前走,出现很多新的表现形态和方式。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已不是明代的昆曲。就中秋、端午习俗而言,几乎每年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就意味着它必然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资料10】 已有近600年历史的北京智化寺京音乐,人们对他的评价是:难学、易忘、无人知。智化寺第26代老艺僧大都过世,目前健在的本兴、福广又都年事已高,第27代传人在技术上亟待提高。当前社会的巨大变化使智化寺京音乐的发展举步维艰。

22、近两年,在多方努力下,及时录制了现存的45首乐曲。但是,智化寺京音乐传人在数目上还十分缺乏,乐队不能达到原有的规模,音色和内容上层次单一远不能表现原有古乐的风采。江苏的淮海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局。 而在一些地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化倾向正愈演愈烈,经济利益胜过了其文化艺术价值。打着保护文化遗产的名义,做各种不伦不类的商业开发,比如一些旅游景点一年四季、日复一日地为游客表演少数民族婚礼仪式,送荷包、喝交杯酒等,这类哗众取宠般低俗粗浅的表演,把民间传统的民俗活动搞得面目全非,令人啼笑皆非。有的地方甚至把申遗作为地方经济腾飞的契机和手

23、段,以保护文化遗产的名义搞各种商品和贸易洽谈会,使这些文化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严重破坏了文化遗产的内容。 【资料11】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说:“普及工作很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贴近公众。要让大家意识到,文化遗产离我们并不遥远,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文化到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身边。 “在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政府比民间积极,民众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保护力量都是外加的。”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认为,如何增强民众的自发性和自觉性是个大问题,而要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宣传和教育成为关键。 “只有了解,才能热爱。”刘锡诚说

24、,“青少年对我们传统文化了解的不够,因此很难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以才会追捧一些西方节日。 冯骥才也认为:“只有人民热爱自己的文化遗产,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保护文化。”他认为,以法律、教育的方式尊重各族人民的文化,让各族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建立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荣誉感和尊严感至关重要。政府和民众只有自觉地维护文化遗产的尊严与永久性价值,才能根除当前的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文化保护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 要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科学而客观的态度,不能走极端。首先应该组织研究队伍对其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发掘其文化和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例

25、如采用影像保存、培养传承人、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编排大型演出,打造艺术精品,组织专门的巡演,以及将这些不被大众了解的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编撰成普通教育读本,进入中小学特色教育的内容等多元的手法。对于某些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国家甚至可以采用立法方式,对其进行保护。三、作答要求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该处理好的几种关系。(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50字。 (二)请根据资料5,就印象刘三姐项目的开发,列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与不足。(30分) 1紧扣材料,针对性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2不超过350字。 (三)假如你是一名公务员,应邀参加“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

26、,请结合给定资料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共同的使命”为主题,自拟题目,拟写一篇演讲稿。(50分) 1紧扣主题,格式规范: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总字数1200字左右。 2010年广西申论真题解析及答案要点一、申论主题分析 2010年广西神论考试尘埃落定,几年的申论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如申论材料中所说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益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益于弘扬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有益于增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和

27、国际竞争力,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客观地说,与近期的其它热点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很热的话题,广西将这一主题纳入申论的考核主体,体现了近些年申论考试对最热热点的回避,对考生的备考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二、给定材料本次考试共分为11则材料,具体内容如下:资料1、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讲述道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专家观点,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资料2、简单介绍了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3、通过广西白裤瑶文化的保护工作的阐述,论证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资料4、中国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资料5、广西

28、印象.刘三姐项目的介绍,以及这一项目的经验与不足。资料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承人的保护问题。资料7、部分地区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短缺。资料8、通过广西“歌*”和“歌王”两个事例,突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群众参与的不足。资料9、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恢复非物质文化的原生态与文化与时俱进的矛盾。资料10、阐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与经济利益的矛盾。资料11、通过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及工作的重要。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可知本次考试的申论给定材料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理论与事实结合紧密 与其它省市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不同,广西的申

29、论材料大多理论和事实结合极为紧密,其最常见的形式是第一自然段用来阐述相关政策或理论,之后用具体事例证明前面的观点。 如材料3种第一自然段,引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潘琦的话,建议正确处理好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之后饮用了广西白裤瑶文化保护工作的事例,证明了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重要性。 (二)问题性 近些年政府和社会各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广西申论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并没有主要选取成功的一面,而是重点就现阶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也符合申论开始的一贯特点突出问题并予以解决。 (三)地方性 广西申论考试突出了地方性这一特点,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重点针对本自治区的

30、突出问题,材料也主要涉及本自治区的情况。三、作答要求分析 今年的作答要求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几年前的作答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一)沿用三题模式 与2009相同, 2010年广西申论依旧采用了三题模式,作答字数控制在1800字左右,可以说形式上还是沿用了一贯的风格。 (二)变更试题类型 与以往“概括对策论证”的试题形式不同,今年的广西申论考试采取了新的试题类型,即“概括分析论证”,同时试题的定位更加模糊,重在考查考生的各项能力。这也意味着考试难度的大大提升了。四、作答思路及答案要点第一题: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20分)要求:解析: 第一题:立足材料 概括简明 答题思路: 该题主要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属于概括类试题,要求考生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处理的关系。 材料中除了材料3中提出的“正确处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