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53.64KB ,
资源ID:202685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2685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劳凯声教育学考试概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劳凯声教育学考试概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审视教育理论体系。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领会】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1)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

2、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3)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凝聚着好教育家的心血,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 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 法国 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N.洛布罗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 代表人物:美国:

3、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 法国:布厄迪尔四、 教育学的发展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1.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反应者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深入的时期,也就是教育学发展最活跃的时期。2.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4.不同的教育学派在相同的教育问题上越来越难以取得共识,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科学声誉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五、 当代教育学的状态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声势(一)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二) 教育

4、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三)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四)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五)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无理论。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了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

5、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2.受教育者,即各级种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3.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三、教育的发展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特征:(1) 教育水平低。(2) 教育没有阶级性。(3) 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奴隶社会及其教育 特征: (1)古代学校的出现,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

6、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3)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封建社会及其教育(1)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2) 学校教育既具有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3) 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4) 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5)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3.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1)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最早颁

7、布义务教育法的是普鲁士。 (2)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3)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4)师生关系民主化。 (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2)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3)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四、现代教育的特征1.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视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2.生产性: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

8、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科学性: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教育科学是推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和革新的根本力量。4.未来性: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5.国际性: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

9、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6终身性: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第二章 学校一、学校概说学校的定义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是普遍的组织形式。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 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合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2) 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3) 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

10、、卫生器材。学校制度的发展 现代学制受限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是学术型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这一发展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当然,双轨学制并不是惟一的学校发展模式,在美国,群众性学校由初级中学继续上延到高中,形成了所谓的单轨学制。总之,在统一学校过程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学

11、校从纵横两个方面开始逐步衔接和贯通,形成了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即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1)设置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手段: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 (3)与政府关系:国家对学校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 (4)产出: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 具体体现: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二、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

12、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内部种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不同的出发点会有不同的规定,从而形成不同的制度文化。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学校传统的形成对学生文化的影响较大,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每一个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管理人员都会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价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三、学校管理管理的概念

13、 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胃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须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组织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地实现该系统的预期目标的过程。 (一)管理是一种理性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对象化的行为。 (二)管理必须有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三)管理必须有其自己独特的手段,亦即管理手段。 (四)管理必须要有效果,亦即管理效果。学校管理基本的方法(1) 行政管理方法 这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 (2)法律方法 这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

14、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3)思想教育方法 这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教育,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学努力的方法。 (4)经济方法 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5)学术方法这是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对这类工作的管理不应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而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1)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 教学工作管理(3) 教务行政管理(4) 总务公主管理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15、(一) 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务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可以这样认为,学校目标的实现、实现学校气氛的营建、职权职责的明晰以及学校效能的发挥等几乎都取决于组织的沟通,因此,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 (二)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传递 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 2.控制 3.激励 4.情感交流 (三)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 1.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一般可以分为下行、上行、平行、斜向几

16、种渠道。 2.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一般有三种渠道,即个人之间的自发交往、非正式的接触或聚会、社会传闻(即小道消息)。 (四)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 1.主观方面的障碍 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沟通行为的主体)由于个性或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而对信息沟通产生影响。这些主观文献的原因一般有:学识、个性、知觉选择性等。 2.客观方面的障碍 这是指接受信息的条件和可能与实际的信息量不对称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如果信息量过大,超过了接收者的能力,许多信息应付被搁置,从而影响沟通。 3.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 沟通媒体(如电讯、电脑网络、各种教具等)技术上的问题,有可能使沟通受到障碍。沟通的

17、主要工具是语言符号。 (五)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1.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 2.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 3.选择最佳沟通媒体。 4.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5.重视对信息的反馈。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一所小学的绩效一般包括学校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益的好坏等,同时还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成果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由以上诸方面所反映的学校组织及其人员的素质,对环境变化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等。 我们如何来评价一所小学的绩效

18、呢?国内外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大致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 (1)目标模式。这是一种分析学校绩效的普遍和传统的方法,由教育主管机关制订一套学校绩效指标体系,通过学校工作的最后结果来检验学校的绩效,达到标准就是绩效高,反之就是绩效低。 (2)投入一产出模式。这种模式注重效率,认为绩效应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人才为标志。因此把社会各方对学校的投入(包括资金、师资水平、学生原有水平、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学校领导能力和作风等)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后作为基础,预测学生未来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并把它与学生的实际成绩相比较,其结果就是学校绩效的标度。(3)需求满足模式。这种模式注重需求的满

19、足程度,认为学校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各主要的相关群体的正当需求,如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因为学校的活动要受到这些群体的支配或影响。 (4)环境适应模式,它强调学校应不断变换自己,适应环境,主动迎接环境的挑战,获得外界的认可,并求得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一模式注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要求,注重学校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并以此为依据来衡量学校的绩效。 (5)学校内质优化模式。它侧重学校本身的因素对于学校绩效的影响,认为学校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思想、组织的健全程度、制度的完备程度以及领导机构的决策领导能力等。 以上几种不同的模式代表了对于学校绩效

20、的不同价值取向,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把这些模式的合理合理加以综合,就能对学校绩效产生更全面的理解。 学校的绩效只有经过评估才能量化并加以比较,才能成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度。因此绩效评估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的总体目的在于提高绩效。具体地说,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对教职员工的工作绩效做出评定,并据此决定工资报酬的级别,决定工作岗位以及升迁等;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使学校更确切地掌握教职员工的基本素质及其他情况,以便按其特点进行培训,更合理地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为学校的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教学工作安排等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同时也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最后,通过绩效评

21、估,可以增强学校教职员工的公平感和成就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他们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工作。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在我国,小学是国家教育行政的重要对象,其内容之广泛远胜于其他教育领域。由于中小学是各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工作不能不考虑其所在地方的需要。同时由于教育工作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教与学的精神活动,很难以划一的标准来加以规范,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就具有某些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 (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小学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内

22、容的文件。课程计划的行政作用就在于为小学规定基本的内容要求和法宝的质量标准,以达到对学校教育事实上的控制。 (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 教科书是根据规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和审定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法宝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也是学校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因此具有法定拘束力。(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纳入国家干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因此,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属于国家

23、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部分,其任用、晋升、工资福利、退休、奖惩等方面的管理适用国家工作人员管理的法规、制度。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应诉。 首先,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再次,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对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

24、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类情况:(1) 一般性指导(2) 针对性指导(3) 分类指导(4) 个别指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1) 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2) 家长会。这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通的方式。(3) 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与家长相互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默契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

25、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第三章 学生一、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辐和论。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对教育的影响一、 遗传决定论在这一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一)基督教的“原罪说”这是西方中世纪教育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生而“有罪”的人,赎

26、罪就是人生的目的,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原罪说”扼杀了儿童活泼的天性、灿烂的童年。在中世纪基督教学校中,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被忽视了,学生被要求严格地按学校内刻板的作息方法进行学习,完全没有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们被迫重复着枯燥的读书、劳动、唱赞美诗活动,若有违规行为,还要受到体罚。(二)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这种儿童观认为,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人性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他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金质者最为高贵,他们的发展目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因而他们需要接受最高等级的教育;而银质者,其发展目标是不共武士,只需接受初等教育就足够了;铁质者的天资最差,没

27、有什么发展前途,无需接受什么教育。铁质者需要的不是才能的开发,因为他们没有才能的天赋条件,他们只需掌握某种劳动的技能,养成服从品性就足够了。(三)中国古代的儿童观我国古代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认为;孟子主张注重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影响;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由于上述观点对善恶劣的肯定与否定过于绝对化,难以解释现实中人的发展差异复杂多样的事实,韩愈等又提出了性三等论。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异而上下”的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遗传决定论使人们相信,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来会打洞。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

28、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二、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某种外在于儿童主观控制的某种因果关系的制约。环境决定论的盛行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实践具有重视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律等特点。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习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来达到控制儿童发展的目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老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就是环境决定论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

29、发展的可塑性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牢牢地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三、辐和论辐和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辐和论认为,心理的发展不是单纯地靠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不是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但并非所有肯定这两个因素的学者,都简单地同意“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各”的判断。辐和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是明显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被确定为教育者必备的知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被视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则依据;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也加强了对教育内容、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