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97.57KB ,
资源ID:202665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2665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质灾害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质灾害 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1、内动力亚类 地震火山地裂缝等 外动力亚类 泥石充、滑坡、崩塌、岩岩塌陷荒漠化等 人为动力型 道路工程 滑坡、崩塌、荒漠化、黄土湿陷等 水利水电工程 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 矿山工程 地面塌陷、坑道突水、泥石流、诱发地震、煤与瓦斯突出等 城镇建设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变异等 农林牧活动 水土流失、荒漠化、与地质因素有关洪涝灾害等 海岸港口工程 海底滑坡、岸边侵蚀、海水入侵等 自然与人为动力复合型 内外动人复合亚类 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内动力、人为复合亚类 岩爆、瓦斯爆炸、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外动力、人为复合亚类 泥石流、滑坡、崩塌、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二)、地

2、质灾害分级从广义上讲,地质灾害的破坏损失由生命损失、经济损失、社会损失、资源与环境损失构成。但从定量化的角度看,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对人类不但具有最直接的关系,而且比较容易定量化评价;社会损失、资源与环境损失主要表现为间接损失,目前还难以进行定量化评价。因此以一次灾害事件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两项指标把地质灾害等级划分为4级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及研究方法地质灾害具有三重基本属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资源属性。 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1)地质灾害的必然性与可防御性 (2)地质灾害的随机性和周期性 (3)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渐进性 (4)地质灾害的群体性和诱发性 (5)地质灾害的成因多元性和原

3、地复发性 (6)地质灾害的区域性 (7)地质灾害的破坏性与“建设性” (8)地质灾害影响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9)人为地质灾害的日趋显著性 (10)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性和迫切性 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1、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勘察与监测 2、野外现场试验与室内模拟试验 3、数值模拟与数学方法 4、综合评价 5、编制各类地质图件 一)、中国地质灾害现状 地质灾害是一种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区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

4、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以上,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防治任务十分繁重。根据地质灾害宏观类别,结合地质、地理、气候及人类活动等环境因素,可将中国地质灾害划分为四大区域。1平原、丘陵地面沉降与塌陷地质灾害大区 位于山海关以南,大行山、武当山、人娄山一线以东,包括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采矿业发达,大中城市分布密集人口稠密,沿海开放城市工业发达、人类工程活动规模大、强度高,诱发了严重的城市地面沉降、矿山地面塌陷、岩溶塌陷、水库地震、土地荒漠化以及港口、水库、河道等淤积灾害,丘陵山区人为活动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

5、流灾害较发育。总之,该区是以人类工程活动为主形成的地质灾害组合类型大区。2山地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大区 包括长白山南段、阴山东段,长城以南,阿尼玛卿山、横断山北段一线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广人地区,属中国中部地区及青藏高原南部、东北部分地区。该区地处青藏断块,华南断块的结合部位,地貌上位于中国大地貌区划第二级地势阶梯(交接),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要地貌类型,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断裂发育,地震灾害严重 ;由于不合理汗发利用山地斜坡、森林植被等资源,使地质环境日趋恶化,导致泥石流、滑坡、崩塌、水上流失等山地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十分产严重。3、内陆高原、盆地干早、半干旱风沙地质灾害大区 地处秦岭昆

6、仑山一线以北,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新疆断块并横跨华北断块及东北断块区,位于中国大地貌区划的第二阶梯部位,由高原、沙漠、戈壁及高大山系、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组成。在本区的西部,名动性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其余地区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内陆高原、荒漠地区气候恶劣,风力吹扬作用强烈,沙质荒漠化灾害日趋严重,河套平原等地区土地盐碱化较发育;新疆、宁夏、内蒙等地的煤田自燃灾害比较严重;天山、昆仑山山地则主要发育雪崩、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总之,中国北部地区是以自然地质营力为主并叠加人为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复合型地质灾害大区。4、青藏高原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区冻融地质灾害大区 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

7、区,大地构造上属于青藏断块和东北断块区。在青藏高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广泛发育有连续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上,岛状冻土区由于气候季节变化和日温差变化,冰丘冻胀、融沉、融冻泥流、冰湖溃决泥流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青藏高原地壳抬升强烈,为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接合带,活动性深大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20世纪以来共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达10次之多。总之,本区主要是由自然地质营力形成的以冻融、地震灾害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地质灾害破坏作用 地质灾害具有广泛的破坏作用。主要包括: 造成人员伤亡,危害人民健康和正常生活;破坏房屋、铁路、公路、桥梁、水库和工厂、矿山等工程设施,造成财产损失;破坏农业、工业

8、、交通运输业等,影响经济发展;加剧洪水、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阻碍穷困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削弱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1)地质灾害防治可以减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2)地质灾害防治可减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3)地质灾害防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取得的成绩: 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基本查明了我国地质灾害的总体发育分布规律; 开始进行全国性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以“群测群防”为主的监测预警系统,其中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最为完善; 在地质灾害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监测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9、; 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灾害研究,特别是在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减灾效益分析地质灾害减灾对策每种类型的评估都要进行危险性、易损性、破坏损失和防治工程这四个方面的评价。通过危险性评价确定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和范围;通过易损性评价核算受灾体数量和可能损失;通过损失评价核算灾害期望损失,划分风险等级;通过防治工程评价分析灾害可防治性和可能得到的效益,提出防灾最优方案。一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类型与主要内容 目的是通过揭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所造成的破坏损失、人类社会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抗御灾害的能力,运用经济学原理评价减灾防灾的经济

10、投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评估时间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评估三种类型;根据评估范围或面积,可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点评估、面评估和区域评估三类评估类型 点评估 面评估 区域评估 评价对象 灾害体或灾害群 灾情 地区地质灾害 综合灾情 区域地质灾害 总体灾情 评价面积 一般不超过几十 平方公里 几十至几千 几千至几百万 评价意义 为抗灾、救灾和 实施防治工程提 供依据 为布置防治工程和 地区规划提供依据 为宏观减灾决策和 制定区域规划提供依据 评价手段 专门凋查统计和 必要的观测试验 专门调查统计 区域调查统计 评价精度 定量化 定量为主、定性 为辅 半

11、定量、半定性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内容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内容包括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和防治工程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是灾情评估的基础,破坏损失评价或灾害风险评价是灾情评估的核心,防治工程评价是灾情评估的应用。 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的体现,评价的核心要素是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从定性分析看,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越高,危险性越大,灾害的损失越严重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

12、性评价结论。社会经济易损性构成易损性是指受灾体遭受地质灾害破坏机会的多少与发生损毁的难易程度。这一概念暗含了人类社会和经济枝术发展水平应对正在发生的灾害性事件的能力。社会经济易损性由受灾体自身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前者主要包括受灾体类型、数里和分布情况等;后者包括人口分布、城镇布局、工矿企业分布、交通通讯没施等。易损性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划分受灾体类型,调查统计各类受灾体数量及其分布情况,核算受灾体价值,分析各种受灾体遭受不同类型、不同强度地质灾害危害时的破坏程度及其价值损失率。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的基本方法1) 受灾体价值损失率:是指受灾体遭受破坏损失的价值与受灾前受灾体价值的比率,它是

13、易损性评价的重要内容。(2) 灾害敏感度: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评价区内人类及其财产和所处的环境对地质灾害的敏感水平和可能遭受危害的程度。(3) 承灾能力:是指人类社会对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程度及灾后的恢复能力。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 1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评价区域地质灾害经济损失额、损失模数、相对损失率;评价经济损失水平和构成条件;分析破坏损失的区域分布特点。 2 基本途径:是在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破坏范围、危害程度和受灾体损毁程度分析的基础下,研究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构成,进而确定经济损失程度和分布情况。主要包括成本价值损失核算、收益损失核算、成本收益价值损失核算等方法。五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14、评价 1 基本内容:分析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科学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是结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或防治方案,评价防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3、防灾减灾基本原则1) 树立全民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抗灾能力 2)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3) 群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 (4)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5) 减灾与发展并重,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减灾对策 (6) 积极开展灾害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职能 (7) 避免盲目发展,保护生态环境4、减轻地质灾害的措施(1) 灾害监测 (2) 灾害预报 (3) 灾害评估 (4) 防灾 (5) 抗灾与救灾

15、(6) 安置与恢复 (7) 保险与援助 (8) 宣传教育与减灾立法 (9) 组织与指挥地震灾害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急剧破裂产生的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从而引起的在一定范围内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破坏力来自于震源所发出的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 面波两种。体波是通过地球本体传播的波;而面波是由体波形成的次生波,即体波经过反射、折射而沿地面传播的波 。体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 ,在固体中纵波波速大于横波波速,固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面波只在地表传播,分为勒夫波(L波)和瑞利波(R波)一般情况下,当横波和面波到达时,地面振动最为强烈,故对建筑物的破坏性最大。纵波:

16、质点运动方向平行于波的传播方向 横波:质点运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表面波:介质表层质点作椭圆运动弹性回跳说(基于岩石的弹性变形机制)Reid通过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产生的San Andreas Fault的情况提出。1. 地震发生前断层为弹性变形,积累了应变能。瞬间释放积累的应变能产生地震,同时发生弹性变形的岩石恢复原来的性状粘滑理论 岩浆冲击说 相变理论 地幔对流说 温度应力说 1.震级 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1级震级3级 微震不容易察觉

17、3级震级4.5级 小地震有感地震4.5级震级6级 中地震破坏性地震6级震级8级 强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8级 巨大地震破坏性非常大震级每相差1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震级每相差2级,释放的能量相差900倍震级每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相差1.4倍地震烈度:用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各地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烈度的影响因素: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牢固程度 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在震源深度和震中距相同的条件下,坚硬基岩场地较松软土场地烈度小。基

18、本烈度: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 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地面及房屋等建(构)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 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环太平洋地震带(Circum-Pacific seismic zone)、欧亚地震带(Alpine-Humala

19、yan seismic zone)中洋脊地震带(Mid-ocean Ridge seismic zone)地震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这些地震带与全球性的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及其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大体而言,这些地震带都发生在板块边缘(为何几乎所有深源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诱发地震诱发地震由于工程活动,对特定地质环境施加某种影响,而导致一个无震地区发生地震或原发震区地震活动增强或减弱的地震现象。水库地震向地下深部注液或抽液引起的地震采矿诱发地震由于地下开采活动形成较大采空区,或因强烈排水疏干等,采空区上覆岩体大范围下沉破裂或冒落冲击底板,引起岩体破坏振动而发震。地下爆炸诱发

20、地震岩溶气暴型地震大型溶洞,一旦快速充水而使洞内空气压缩,对岩体产生强大冲击力,使岩体变形破裂或塌落引起地震。地震灾害的形式特点地震效应(对工程建筑物) 场地破坏效应 地面破裂 斜坡破坏 地基变形 强烈震动效应地震力和地震周期对建筑物的影响地震灾害的特点和破坏效应(看影像资料 按照现代的科技水平,地震可以预测,但还不可以准确预报。 地震监测与预测的传统方法1、对天象的观察2、对大地的观察3、对生物的观察 地震监测与预测的现代测量与监测方法1、远期地震预测2、近期地震预测地震参数预报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时间:长期、中短期、临震 地震灾害预报造成怎样的地质灾害和对人类社会的灾害 地震灾害损失预

21、报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建筑物地基地基不均匀沉降 建筑物倾斜与沉陷 基础失稳破坏管线工程 地下管线的拉伸破坏 管线周围道路破坏公路的破坏 公路路面隆起 公路路面的破坏 路面沉降 公路震陷 喷砂冒水 路基抗震加固措施换填土层法 挤密法 化学加固法 排水加固法火山灾害在地球内动力作用下,地幔物质不断运动,当岩浆中气体成分游离出来使内压力增大到一定级限时,岩浆就顺地壳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在地球物理界,一种观点认为,在地球深部,存在一种地幔柱。它是从地幔底部开始的,在液态地核与固态地幔的间断面上,热的岩浆团可能经常上升到地表,地幔柱的顶部最终一定会熔化,从而引发火山活动。现在全球已发现了

22、地幔柱存在的证据。如夏威夷群岛.火山分类根据火山活动情况: 活火山现在还处于周期性活动阶段的火山,目前己知世界上的活火山约850余座,其中1/10 是海底火山。 休眠火山有历史记载以来曾经有过活动,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态。 死火山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有过喷发活动,但人类历史时期以来不再活动,现在世界上约有2000 座。根据喷发规模和危害程度:爆炸式火山(酸性):喷发酸性熔岩,爆发力强,喷出大量气体、熔岩、碎屑物、火山灰,破坏性大,对人类威胁大。宁静式火山(基性):喷发基性熔岩,气体和熔岩慢慢逸出,很少产生碎屑物,对人类威胁相对小。火山喷发样式 1. 玄武岩泛流喷发 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

23、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因此称为“裂隙喷发”。 喷发以玄武岩为主,流动方向近于平行,厚度及成分较为稳定,产状平缓,以熔岩被多见,常形成熔岩高原。. 夏威夷式喷发特点是很少发生爆炸,常常从山顶火山口和山腰裂隙溢出相当多数量的玄武质熔岩流,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表现为比较安静的溢流,气体释放量可多可少。 由于喷发时岩浆受到较大的静压力以及气泡的膨胀作用,当其到达地表时,形成熔岩喷泉,被逸出气体推动的熔岩喷泉可高达300m或更高 。斯通博利型喷发特征是或多或少的定期的中等强度喷发,喷出炽热熔岩,其粘性比夏威夷式要大一些

24、,伴随着白色蒸汽云。 火山口的熔岩有轻度硬结,主要为块状熔岩,由玄武质、安山质成分的岩石组成,熔岩流厚而短,也有少数为绳状,每隔半小时就有气体从中逸出。武尔卡诺型喷发 这种类型喷发比斯通博利式火山熔岩粘度更大,呈熔浆状,喷发较为猛烈。 不喷发时在火山口上形成较厚的固结外壳,气体在固结的外壳下聚集。当压力增大时,发生猛烈的爆炸,有时足以摧毁一部分火山锥,使阻塞物被炸开,同时伴随着含相当数量火山灰的“菜花状”喷发云。当火山口的“阻塞物”都被喷出后,就有熔岩流从火山口或火山锥侧缘的裂隙中涌出。培雷式喷 发这种喷发产生高粘度岩浆,爆发特别强烈,最明显的特征是产生炽热的火山灰云 。 在培雷式喷发中,向上

25、逃逸的气体经常被火山口中的熔岩堵住,压力逐渐增大发生爆炸时就象从瓶塞底下喷出水平方向的一阵疾风。熔岩被火山灰含量很高的气体所推动向外流出,但除了从火口中流出粘稠的熔岩外,其它地方就没有熔岩流出的现象了。普林尼式喷发岩浆粘度大、爆发强烈,火山碎屑物常达90以上 。由于爆发强烈及岩浆物质大量抛出,常形成锥顶崩塌的破火山口。 这种火山喷发过程常为:清除火山通道岩浆泡沫化猛烈爆发出浮岩及火山灰通道壁上碎石坠入及堵塞火山通道,如此反复作用,形成复杂的火山机构。超武尔卡诺型喷发 和水蒸气爆发一样,几乎是无岩浆物质的爆发式喷发。有的称超火山型爆发。由于喷发只有喷发物质而无熔岩,因此喷发物质是在冷却状态下喷发

26、的,偶尔在炽热状态下喷出。 其特点是出现大量的基底火山碎屑,有时可达75100。 超武尔卡诺型喷发出的物质体积大小变化很大,从巨形岩块到火山灰均有。碎屑通常是棱角状和尖棱角状,无火山弹和熔渣。苏特塞式喷发火山活动的前半个时期,在浅海海底的一个火山口以反复爆发式喷发为特征,当玄武质岩浆与海水接触时又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细粒物质(火山灰),这种由岩浆水蒸气、水蒸气岩浆爆发的类型与陆上的斯通博利型喷发不一样。纵观世界火山的喷发类型决定因素:一、岩浆的成分、挥发分含量、温度和粘度 二、地下岩浆上升通道的特点 三、岩浆喷出的构造环境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 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

27、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火山碎屑流是气体和碎屑的混合物。它不是水流,而是一种夹杂着岩石碎屑的、高密度的、高温的、高速的气流,常紧贴地面横扫而过。火山碎屑流温度可达1500F,速度可达每小时100-150英里,它能击碎和烧毁在它流经路径上的任何生命和财物。火山碎屑流是主要的火山杀手之一,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致命性。全球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2.地中海火山带3.大西洋海底火山带4.东非火山带火山监测方法火山气体的排放量的增减地表变形监测火山温度及周围温度的变化通过接受到的电磁波成像了解岩浆活动过程监测火山下

28、地震波传播结合所有标准火山监测方法,结合成为电脑控制的统一监测系统第六章 斜坡地质灾害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在重力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沿斜坡发生向下的运动而形成的灾害作用。主要形式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岩性和岩体结构 滑坡多发生在层状破裂结构的岩体内;泥岩、页岩、片岩或断层带中的糜棱岩、断层泥构成的结构面多为滑坡的滑动面或崩塌的分离结构面。地下水 孔隙水压力的升高减小岩土体的有效应力,从而减小抗剪强度同时地下水增大斜坡的下滑力,减小摩擦力拉裂(回弹)蠕滑:斜坡岩土体在自重应力为主的应力长期作用下,向临空面方向的缓慢而持续的剪切变形。弯曲倾倒:陡倾的板(片)岩构成的斜坡,走向与坡面平行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向临空面弯曲的现象。崩塌形成的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条件1)峡谷陡坡段2)河流凹岸部位3)山区冲沟岸坡、山坡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