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5.48KB ,
资源ID:202608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2608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读书报告语言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读书报告语言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1、 高名凯先生认为传统语言学家们没有把握“言语风格”的本质,因而主观地将它认定为“神韵”、“气势”等,令人难以捉摸。真正的言语风格应从语言的交际职能来理解:“语言中的风格就是语言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被人们运用来适应这种交际场合,达到某一交际目的时所产生的特殊的言语气氛或言语格调”(关于引用原文而出现的“语言风格”一词,高名凯先生曾自注“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言语风格”,为了配合习惯说法及尊重其他语言学家的论述,高名凯先生并未更改,本文撰写时考虑到概念的精确性,直接采用“言语风格”这一说法)。随后,高名凯先生指出苏联的部分语言学家们混淆了“言语风格”和“言语风格表达手段”这两个概念:“言语风格是言语的某种

2、气氛或格调的表达手段,而风格的表达手段则是构成这种气氛或格调的表达手段”。以下是我根据高名凯先生的论述形成的关于“言语风格”,“言语风格的表达手段”、“言语方言”的理解: 言语风格的表达手段、言语方言、言语风格关系图 以科学论著为例,科学论著的言语风格是严谨、简练,实现这一种言语风格的表达手段是言语上科学术语的运用,而当科学术语系统化,形成一整套表达某个科学领域的专门词汇系统,就是科学论著的言语方言。 二、言语风格组成成分分析 高名凯先生认为“言语风格”可以由“语言中带有风格色彩的成分”和“非语言成分” 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456页 两部分组成。 在“语言中带有风格色

3、彩的成分”这一部分,高名凯先生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个别孤立的风格手段不能构成言语风格。 高名凯先生也正是用言语风格的这个特点来反驳苏联语言学家索罗金主张的“现代俄语已经没有语言风格的存在”的观点索罗金在论证时所举的例子均是个别的言语风格手段。 二、言语风格表达手段的系统性。 高名凯先生以科学论著为例,强调了言语风格表达手段的系统性,即言语风格表达系统能够被称为“言语方言”的原因。 三、不能混淆“言语风格”和“语言特点”两个概念。 高名凯先生从历史角度说明了“言语风格”和“语言特点”的区别:“作为整个语言来说,它可以在历史发展的某一个时期中没有分化成不同的言语方言,然而它却随时都有它的 不

4、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另外,高名凯先生还以汉语为例说明了在实际问题中“言语方言” 与“语言特点”所指的对象的区别:汉语的言语风格指的是汉语在某种交际场合为适应某种交际目的形成的言语气氛或言语格调,汉语的语言特点则是指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 三、言语风格手段系统的组成 言语风格手段系统首先是由语言中具有风格色彩的成分组织而成。高名凯先生分别从同义词和非同义词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在同义词角度,一方面,词汇系统中有较多例证,如“勇敢”、“英勇”、“神勇”、“胆子大”等同义词形成不同风格,再如“妈妈”和“母亲”在亲昵程度上的差距带来的言语风格色彩的差别。另一方面,语法的差别也对言语风格的差别造成了影

5、响,如“儿化”,有时可以造成第一性词位义素的差别,有时可以表示不同的言语气氛,进而影响言语风格。在非同义词角度,高名凯先生以“阿弥陀佛”为例,表达没有同义词的词汇也能对言语风格产生影响。这些词语大都为外来词为我们本土词汇所缺乏,但是在特殊的场合确实能够构成特殊的言语氛围,如一些宗教词汇容易形成庄重、正式、虔诚的言语格调。我认为,总得来说,在表现言语风格的差异上,词汇的作用较语法直接、显著,因为语法的作用大都集中于一些义素相关或相同的词,在非同义词上难有作为,我们调整言语风格最直接、常见的方式即更换词语。然而,若是涉及句法,及语法上语序的调整等对言语风格的影响自然又另当别论虽然句法的调整大都集中

6、于影响句子的表情作用,但是由于表情与言语风格相关(这点,后文将继续讨论),我们不能排除语法,尤其是句法对言语风格的影响。 在“非语言的成分”这一部分,高名凯先生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表情色彩和风格色彩的区别和联系。 较多的语言学家如巴里在风格和表情的问题上混淆了二者的区别。而事实上,风格和表情是两种不同的现象,按照表情的性质来把风格加以分类,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高名凯先生认为我们可以从风格和表情的作用来说明语言中表情成分和表风格成分的不同:“感情的表达是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能有的,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场合中可以是相同的风格是人们在特殊的交际场合中,为了完成特殊的交际任务而形成的特

7、殊言语气氛”。例如,从表达同一种感情、置身不同场合角度来谈,我们对帝国主义的愤怒的感情可以在政论文章中,也可以在公文尺牍里,更可以在即兴演说中,这三种形式表达的效果均是一 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462页 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465页 种感情。而同样情感的表达,从言语风格角度看,政论文章有固定的词汇用法,我们必须对之加以正确运用并达到文章观点鲜明,富有逻辑性的要求;而公文尺牍则要求我们简洁、精准;即兴演说的言语的运用大都集中于感情色彩强烈、富有吸引力和个性化的词汇。从不同的感情、同一种场合角度来谈,比如奥巴马和罗姆尼的电视辩论,他们可以根据对方的

8、言辞随时回复、表达不同的感情,但是他们都必须遵循适应场合的原则,即言语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有感情等方面的差异,但都必须是适应电视辩论场合的言辞,不能随心所欲。以下是我对表情色彩和风格色彩的差异理解分析图,其中“”表示具有多样性,“”表示具有单一性;“”表示同一种,“”表示不同种。 表情色彩与风格色彩区别分析图 观察上图,我们发现,表情色彩与风格色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区分是在场合或情感的限制条件下是否具有多样性,前者感情受限制,后者受场合限制表情色彩侧重于表达发话者感情,相对而言不受场合限制;风格色彩侧重于适应场合,相对而言无情感区分。 同时,高名凯先生指出了风格和言语感情的联

9、系:言语感情可以作为体现言语风格的手段:“具有表情色彩的语言成分是语言所具备的,他们本是也是语言成分,但其本身却不是表风格的语言成分,只是在某种特殊的配合下可以起体现某种言语风格的作用罢了” 。对于高名凯先生的表述,我是这样理解的:表情色彩与风格色彩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区分出的两个不同概念,但是二者的部分所指具体对象,即相关词汇,有所重叠,因而言语中的表情成分可以作为言语风格的表现手段。但是,高名凯先生未提及风格对于表情的作用。我认为,风格色彩对表情色彩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正如上文所说,二者概念的部分所指对象重叠,这部分重叠既然对象可以辅助风格,那么也可以辅助表情。举例而言,在严肃的风格氛围中(如报

10、告会),我们的感情也会相对客观、冷静,而在一些气氛轻松的场合(如同学会),我们的感情大都偏向欣喜、愉快。总而言之,表情色彩和风格色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彼此替换,也不能以对方作为划分标准,但是二者相互影响。 二、非语言的风格表达手段也可以表达言语风格。 高名凯先生明确指出:“具有风格色彩的词汇成分、语法成分(包括词法和句法)或语义成分、语音成分都是语言的风格成分,超出这范围的风格手段就是非语言的风格手段。例如运用词或固定词组来表达隐喻的时候,这种隐喻就是语言的风格手段;超出个别词语的范围,例如语言成分的各种组合方式,全篇散文或全篇韵文所体现的隐喻,就不是语言的风格 成分或风格手段,而是非语言

11、的风格手段”。对于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运用词或固 定词组来表达隐喻”,我联想到众多古诗词中的意向,如“月”让人想起故乡,“梧桐”让人 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466页 忧愁,“秋景”大都是悲景,这一部分的隐喻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而“全篇散文或韵文所体现的隐喻”,让我联想到的是一些比喻色彩浓重的古文,韩语的马说,“千里马”和“伯乐”各有所指,庄子的逍遥游,这个故事也有丰富的隐喻意义,二者都为了适应某种目的或场合,也形成了各自的特殊氛围或格调,马说朴实之中有一丝怀才不遇之氛围,逍遥游则汪洋恣肆,自在其中。这些手段虽是非语言的,但是却是重要的和被普遍运用的风格表达手

12、段。 四、风格手段阶级性分析 高名凯先生认为风格手段可以有阶级性也可以没有阶级性。首先,要看风格手段系统是哪一种言语方言。高名凯先分别举出了古代公文程式和现在(50-60年代)我国社会中反革命分子进行斗争时所用的言语方言的例子,认为前者是固定格式,不具有阶级性;后者是解放之后的我国社会里才有的交际场合,是特有的言语方言,具有阶级性。其次,汉语中某些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如“小姐姑娘”。最后,感情具有阶级性,而表情色彩的集中运用可以构成某种风格,因而在某些场合言语方言具有阶级性。 高名凯先生关于言语风格阶级性的分析在我个人看来对本文的论述不甚有影响,是可有可无的部分。从历时角度分析,高名凯先生对于

13、语言阶级性的关注受时代背景影响,本书创作于上世纪50-60年代,当时的中国深受苏联思想印象(这也是本书的整体思路为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的原因之一),阶级斗争是关注点,故而这样的思路也是情理之中。 五、言语方言种类分析 在这一部分,高名凯先生主要谈了两个问题: 首先,高名凯先生讨论了划分言语方言,即言语风格手段系统的标准。这是确定言语方言种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高名凯先生谈了一些传统观点: 一、体裁原则作为划分标准。自然,这个观点站不住脚。同样的体裁可以营造不同的格调,如,同一时代的朦胧诗人代表北岛、舒婷创作的诗歌营造的是两种不同的氛围前者激烈,后者温婉;不同的体裁也可以形成同一种气氛,古代文人聚会

14、,有人作诗,有人写文,以不同的体裁表达同样的气氛。自然,体裁在一定意义上会限制创作,但是这样的限制并不是非常清晰的,再多的体裁和风格相呼应的事例也只能说明大体情况,事实上我们总能找到反例,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体裁能够作为划分风格的标准。从言语风格的产生角度看,我们也可以明白,体裁不完全取决于场合,所以体裁不能作为风格的划分标准。 二、以言语形式作为划分标准,即口头语和书面语,高名凯先生指出:“口头语和书面 语是两种不同的言语形式,不是两种不同的言语风格”。最终,我们的划分标准还应回归言 语风格的本质,“即以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交际任务的不同所产生的言语交际功能上的差 别为标准”。 其次,高名凯先生

15、提出了言语风格的三个种类: 一、一般的交际功能的言语风格及言语方言,即在一般社会交际场合中运用语言所形成的特殊言语气氛或格调。例如在外交场合的外交辞令言语风格,在科学界中的科学论著言语风格、在新闻报道时形成的言语风格。另外,交际场合和目的的复杂性会使言语风格产生分化,如办理公文的交际场合也有发布军令、发布一般的政令的区别。 二、文艺作品的言语风格及言语方言。高名凯先生认为文艺作品的具体言语风格很难说 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470页篇二:语法问答读书报告 朱德熙语法答问读书报告 一、语法问答简介 语法问答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讲汉语语法特点;第二章讲词类;第三章讲主语和宾

16、语;第四章讲定语、状语、补语和连动式、兼语式;第五章讲中心词分析和层次分析;第六章讲汉语语法体系;第七章讲形式和意义 朱德熙先生的语法问答一书,最主要的特色就是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谈汉语语法,并辅以举例子的方法解释难点知识,在体现学术性的同时又兼顾到通俗性。 二、语法答问的主要内容 在本读书报告中,我主要根据章节从书中的对话中总结概括出朱德熙先生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思想,从而获得更多有用的汉语语法知识,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一)汉语语法特点 在第一章中,朱德熙先生主要对汉语语法的特点做了讨论和介绍。 汉语语法的特点与印欧语比,经常提到的有两点: 一是说汉语

17、是单音节语,单音节语的意思是说汉语的语素(morpheme)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那是符合事实的。说汉语缺乏印欧语里名词、形容词、动词那些性、数、格、时、人称的变化,那自然也符合事实。 二是说汉语没有形态,一般认为汉语的词序和虚词显得特别重要。 1、 词序:朱德熙先生指出“因为汉语没有形态,所以汉语的词序和虚词显得特 别重要”这种说法非常含糊,虽然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但是相对于有形态变化的英语而言,汉语的词序反而显得有一定的灵活性 。例如:(1)肉末夹烧饼烧饼夹肉末;(2)你淋着雨没有雨淋着你没有;(3)他住在城里他在城里住。这三个句子在词序改变之后句义并没有发生变化,不会影响人们对句意的理解。

18、2、 虚词:朱德熙先生指出,“因为汉语没有形态,所以虚词显得特别重要”这 种说法也不太符合客观事实,因为印欧语里该用虚词的地方不能不用,而汉 1 语句子里的虚词常常可以在口语里通过“意合法”加以省略。例如(1)买不起别买。(要是买不起就别买。)(2)没带眼镜看不见。(因为没带眼镜,所以看不见。) 汉语语法真正的特点,笼统的概括主要有两点: 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就是通常说的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1、 对应关系问题: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有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汉语里 这种关系错综复杂。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多功

19、能”的,主要变现为:(1)动词、形容词可以做主宾语;(2)名词可以做定语;(3)形容词可以做谓语和状语;(4)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做谓语。 2、 句子和词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印欧语里句子的构造跟词组的构造不同,以 英语为例, 句子的谓语部分必须有一个由限定式动词充任的主要动词,词组里的动词则只能由不定形式或者分词形式充当,由此可见,在英语中,句子和子句是一套构造原则,词组是另一套构造原则。汉语的情形不同,动词和动词结构不管在哪里出现,形式完全一样。 3、 造成这两个特点的根源都在于汉语词类没有形式标记。汉语词类没有这种形 式标记,不管放在什么语法位置上,形式都一样,这就造成了词类多功能的现象。另

20、外一方面,由于汉语动词没有限定形式与非限定形式(不定形式和分词形式)的对立,这就造成了词组和句子构造上的一致性。 (二)词类 在第二章中,朱德熙先生主要对词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1、划分词类的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朱德熙先生认为根据词的意义和形态划分词类都和行不通的,划分词类的根据只能是词词的语法功能。 2、区别语法性质和语法特点:一个词类的语法性质应该指这一个词类的全部语法上的共性,一个词的语法特点指这个词类所以区别于别的词类的个性。因此要区分清楚词类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必须看到语法性质和语法特点的区别。 2 用公式:u>v&w(用u表示一个词类的全部语法性质,用v表示这个词类的全部语法特点

21、,用w表示划类标准) 3、 提出了区别词、区别词兼副词、真正的名词化等概念 1) 把“金、银、男、女、雌、雄、”等一类只能修饰名词或者在“的”字 前头出现的词,看成是名词和形容词以外的一个独立的词类,可以叫区别词。 2) 把“共同、自动、高速、长期、必然”等这类能出现在状语、定语、“的” 字前头三种位置上的词是区别词兼副词比较合理。 3) 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和形容词形式没有改变,真正的名词化在谓词和谓 词性词组后头加上“的”转化为名词性成分才是真正的名词化。“的”可以看成是名词化的标记。 (三)主语和宾语 在第三章中,朱德熙先生主要阐述了区分主宾语的实质问题,提出了三个平面的理论。 1、 关于

22、区分主宾语的问题:朱德熙先生指出他不同意主张根据施受关系区分主宾语的意义派的理论,也不完全接受认为“动词前头是主语,动词后头是宾语”的词序派的理论,他认为,区别主语和宾语的关键并不在于位置的前后。要区分主宾语,必须根据形式特征,区分出主谓结构和述宾结构。 2、朱德熙先生指出进行语法分析,一定要分清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平面。结构平面研究句子里各部分之间形式上的关系。语义平面研究这些部分意义上的联系。表达平面研究同一种语义关系的各种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区别。朱德熙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是对结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表明他认识到了结构形式分析的局限性,也使我们认识到在进行语法分析时还应注重语义和语用分析。

23、 (四)定语、状语、补语和连动式、兼语式 在第四章中,朱德熙先生主要对定语、状语、补语和连动式、兼语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3 1、朱德熙先生认为汉语中“六大成分”的说法不够具体准确,他强调应根据句法结构区分句法成分。句法成分只是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讨论句法成分不能离开句法结构。主语是对谓语说的,宾语是对述语说的,定语,状语是对中心语说的,我们不能离开谓语谈主语,不能离开述语谈宾语,也不能离开中心语谈定语、状语。 2、关于如何区分定语和状语的问题,经过分析,朱德熙先生认为选择“整个偏正结构的性质。”作为依据时效果较好,这样就可以把定语定义为:名词性偏正结构里的修饰语;把状语定义为:谓词性偏正结构

24、里的修饰语。同时还可以合理地解释形容词做修饰语的情形。因为“慢性子”是名词性偏正结构,所以其中的“慢”是定语。“慢走”是谓词性偏正结构,所以其中的“慢”是状浯。 3、对补语的讨论: 1) 区分句法结构的两条反面原则:一条是不能从意义出发,一条是不能望文生 义,“不能望文生义”的意思就是不能把一个语法概念的名称字面上的意思作为根据来证明这个概念应该指什么,或者不应该指什么。譬如说,不能根据补语的“补”字把补语解释为“对前边的动词有所补充”的句法成分。 2) 三种最最典型的述补结构:第一类是述语和补语直接组合、当中不带“得” 字的格式。切碎、写完、修好、洗干净、拿出、送回去。第二类是述语和补语之间

25、有“得”字表示可能性的那些,例如:切得碎、写得完、修得好、洗得干净、拿得出、送得回去。要注意这一类的否定形式不带“得”字:切不碎、写不完。第三类是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都带“得”字表示状态的格式,例如:写得很好、写得不好、洗得干干净净、热得直出汗、忙得没工夫吃饭。 3) 朱德熙先生认为动词后头表示时量或动量的数量词和动词后头的介词结构 都不能算作是补语,因为它们跟述补结构之间没有什么共同点。把动词后头的表示时量或动量的词语归到补语里去,主要是因为不愿意承认它是宾语。把动词后头的介词结构归到补语里也是与某种特定的分析方式相适应的。 4、关于连动式和兼语式的问题 4 1) 朱德熙先生主张把连动式看作种

26、独立的句法结构,而不能归并到已有的任 何种句法结构里去。 2) 兼语式的形式是:v1+n+v2 ,朱德熙先生认为连动式和兼语式不存在对立 的关系,连动式可以按照其中的n和v2之间的不同的关系分成若干小类,兼语式只是其中的一类,即n是v2的施事的那一类。 (五) 中心词分析和层次分析 在第五章中,朱德熙先生主要发表了自己中心词分析和层次分析的一些看法。 1、 朱德熙先生不赞成把层次分析法当作一种方法看待,他认为层次分析是语法 分析不可缺少的手续之一,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法,中心词分析法里也蕴含着模糊的、不彻底的层次观念。 2、 朱德熙先生认为中心词分析和层次分析的对立不在提取中心词这

27、一点上,而 在是否承认词组可以做句子成分这一点上。并借用布龙姆菲尔德句法结构分类的观点说明提取中心词的实质这一问题。层次分析跟提取中心词这两件事之间没有矛盾。其实这个话说得还不够。事实是不但没有矛盾,而且从理论上说,提取中心词还只能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3、 朱德熙先生指出层次分析是语法分析不可缺少的一步,因而谈不上什么优缺 点,指出我们层次分析也不是万能的,还存在不完备之处。 4、 关于把中心词分析和层次分析两者结合起来的观点,朱德熙先生认为因为中 心词分析法是不承认词组可以做句子成分的,这跟层次分析的根本原则相冲突,所以二者是没有办法结合的。 (六)汉语语法体系 在第六章中,朱德熙先生主要探讨了语法体系和词组本位语法体系。 1、认为句本位语法体系存在两方面的局限: 1) 句本位语法体系背景下的“溶解说”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句本位语法体 系不承认词组可以做句子成分又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