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5.61KB ,
资源ID:202581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2581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7历史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各最新名校解析卷 7历史文档格式.docx

1、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路、府、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州、县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C地方自主性不断增强 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行政区划演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行政区划逐渐增多,说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强化,与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无关,故A项错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强化说明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地方自主性是削弱而不是增强,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经济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B4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

2、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下()A地方成为自治单位 B形成了以行省为单位的割据势力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解析】材料反映了元朝行省制度下行省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只能“参与议定”“ 调整”,说明行省仍要对中央负责,地方不可能成为自治单位和割据势力,故A、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行省制度一方面保留了行省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要对中央负责,是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C项正确;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5有学者认为:从政治体制延边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

3、“皇权士大夫”体制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取士的发展完善 B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C义理之学思想的浸染 D官僚体制的日益完备【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科举制【解析】材料中该学者强调了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转型的时期,也就是在皇权体制下,官员由吏员向士大夫转变,宋代科举考试人数大大增加,科举制度不断完善,故A项正确;重文轻武观念从属于科举制的发展,故B项错误;宋代的义理之学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制度,但与材料中的转型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官僚体制的完备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6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

4、治领袖的特点从原来依靠朋友和亲属,转向主要依靠说服人民,形成“新式民主”和“新型政治家”,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 克利斯提尼划分“三一区”陶片放逐法实施 伯利克里“黄金时代”影响A B C D【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解析】题干强调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的政治领袖从依靠血缘、友情转向依靠人民的支持,这与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有关,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以财产代替出生,克利斯提尼划分“三一区”是以地域取代血缘,伯利克里“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民主,故正确;陶片放逐法是维护民主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

5、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是平等公正的民主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过于泛滥的民主 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柏拉图强调雅典的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是“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说明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过于泛滥,与公平公正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强调民众直接参与国家的问题,故B项错误;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是过于泛滥的民主,故C项正确;材料更多的是指出雅典民主泛滥的问题,没有体现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故D项错误。8“向国王

6、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此话语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哪一文献()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 D德意志帝国宪法【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解析】独立宣言侧重于论述英国的暴行,从而根据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宣告美国的独立,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人权宣言侧重于论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封建等级制度,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限制王权、提高议会权力而颁布,其中就规定了国民的请愿权,故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行政、立法、外交和军事大权,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情形,故D项错误

7、。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时间有早有晚而已”下列与此判断相符的历史事件有()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C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 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共和制的确立黑人民权运动【解析】托克维尔的观点是选举资格在民主发展进程中会不断扩大,只是时间的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都与选举资格的变化无关,故A、B、C项错误;英国1832年

8、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选举资格,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扩大了黑人的选举资格,故D项正确。【答案】D101883年1月,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做法()A使得美国党政完全分离 B弱化官员党派化C影响政府行政效率 D造成了政治腐败【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政党政治【解析】材料可以看出文官制度条例将文官与执政党分开,保持文官的独立性,但并不能使美国党政完全分离,只能是弱化官员党派化,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文官与执政党分开,不会影响政府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文官独立性的保持主要是减少政党对政府的影响,与政治腐败无关,故D项错误。11钱穆先生在中

9、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考点】戊戌变法【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国外政治制度与本国传统的关系,必须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发生作用,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没有对国外政治制度的实践,不符合材料的要求,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学习的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没有与本国的传统融合沟通,最后失败,故C

10、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2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部分地方督抚获得就地练兵筹款之权;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出现“东南互保”局面。这一现象共同说明()A中央失去对有效地方控制B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C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D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材料体现了地方权力增大的趋势,并不能说明中央失去对有效地方控制,故A项错误;地方权力增大,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削弱,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故B项正确;地方

11、权力扩大,不是“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外国侵略者的问题,故D项错误。13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期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政府、外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时期是()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解放战争后【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解析】此题强调最能反映民族主义的重要性的时期,也就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

12、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危机最严重,故B项正确;解放战争后主要是国共两党的内战,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故D项错误。141943年1月,国民政府通过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大西洋宪章的签订C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D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43年1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1937年9月国共两党合作宣言的发表,故A项错误;大西洋宪章的签订是1941年8月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

13、此时正是二战关键时期,中国军民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美英放弃了部分在华特权,国民政府的努力只是客观原因,故C项错误,D项正确。151947年某日毛泽东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陈赓:“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东山所率五师部队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之危险。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以一个旅渡(黄)河接护五师,主力四个旅即刻占领同浦线。”此时战争的主要态势是()A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 B国民党军展开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即将打响【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重点进攻)【解析】材料毛泽东电文内容是中央主动撤出延安,但对其中的一支部队应给予救援,这是国民党展

14、开重点进攻的时期,与全面进攻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内线纷纷展开反攻,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6日本官方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记述:“管区内的敌人,使日军最感棘手者,为冀西及冀中军区的共军。彼等以省境及日军作战地区附近,或沼泽、河流等日军势力不易到达的地区为根据地,进行巧妙的地下工作及灵活的游击战。”文中的“共军”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A江南游击队 B八路军 C工农红军 D新四军【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共产党敌后抗日【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华北地区,江南游击队和新四军都在南方,故A、D项错误;抗日战争时

15、期在华北活动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故B项正确;工农红军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的称呼,故C项错误。17十月革命后,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下设陆海军、外交、财政、司法、内务、民族事务等13个人民委员部,执行无产阶级国家的各种职能。人民委员会的主要特点是()A民主集中 B议行合一 C党政不分 D三权分立【考点】俄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成立【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人民委员会的职能,没有反映民主集中的特点,故A项错误;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因此议政和执行合一,故B项正确;人民委员会由选举产生,不能说明党政不

16、分,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三权分立的问题,故D项错误。18毛泽东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一文中写到: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毛泽东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 B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 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1954年9月一届人大已经召开,故A项错误;政协代表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故B项正确;中国没有实行多党制,故C项错误;政协的职

17、能主要是政治协商,不能参与国家立法,故D项错误。19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日本和美国分别建交。这些成就()A完全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体现了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C结束了两极格局 D体现了外交的独立自主【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中国与美日没有消除意识形态的影响,故A项错误;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没有形成,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东剧变,故C项错误;中国与美日建交,是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体现了外交的独立自主,故D项正确。20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

18、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 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 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上海合作组织【解析】上海合作组织主张“结伴而不结盟”,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旨在加强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地区和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冷战和反恐无关,故B、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故D项正确。212014年7月15日,金砖

19、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五国领导人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下面对于“金砖国家”理解正确的是()A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B中国将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C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D“金砖国家”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巴西、印度不是多极化中的一极,故A项错误;中国参与“金砖国家”会晤,体现了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加,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故B项正确;国际竞争的加剧不一定会诉诸战争,故C项错误;“金砖国家”是一种合作机制,不是

20、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故D项错误。22亨廷顿曾说“欧洲的疆界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结、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始的地方”。1994年春,欧盟明文规定,除信奉基督教波罗的海诸国以外,排除所有信奉东正教的前苏联共和国入盟的可能性。上述现象共同说明()A欧盟内部冷战思维严重阻碍其东扩B欧盟现今各成员国皆为信奉基督教国家C欧洲的联合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D欧盟各成员国都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优越感【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欧盟)【解析】亨廷顿是从文化的认同感出发划分欧洲的疆界,没有涉及冷战问题,故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欧洲的联合以基督教为基础,说明欧洲的联合具

21、有一定的文化认同感,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欧盟各成员国的问题,故D项错误。23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由此,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务实 B美日关系逐渐淡化、边缘化C日本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 D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解析】材料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外交的三个阶段,“多边自主外交”、“等距外交”和“全方位外交”,说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务实,故A项正确;美日同盟、美

22、日合作说明日本的外交仍然以日美关系为核心,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日本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日本的外交制约问题,故D项错误。24历史学家科林伍德看来:历史中遗失最多的大概就是问题(question),历史人物往往把种种回答留下了(这便是文物、文献),却将自己内心中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自己还没有能力回答的问题带进了坟墓。因此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科林伍德强调历史学家的任务是()A在研究中努力寻找问题意识 B通过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C着重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 D着力重新构建新的历史【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解析】科林伍德

23、强调文物、文献是历史问题的答案,“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要求追溯历史问题,而不是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故B项错误;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是方法,任务是追溯问题,故C项错误;科林伍德要求重构的是失去的问题,而不是重新构建新的历史,故D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综合题:共3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

24、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

25、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外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外交产生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9分),并做简要评价(6分)。【考点】(1)古代中国外交(2)近代中国外交【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的归纳,“中国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

26、向中国臣服”说明中国古代外交的主要内容是朝贡外交或礼藩外交;第二小问可以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形态和科技思想特点回答。(2)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能力,“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说明外交制度上的变化,“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说明外交观念思想的新变化,范围变化不易归纳,需要从总理衙门设立的初衷分析,“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

27、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说明外交的范围扩大,与世界接轨;第二小问评价近代中国外交的变化,可以从新的外交观念、对外部世界的新认识和外交的近代化分析。【答案】(1)内容:夷夏观念下的朝贡外交或礼藩外交。(4分)原因:地处东亚大陆,自然环境相对封闭;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科技和经济长期领先世界,统治者盲目自大。 (6分) (2)变化:观念上:逐步西化,接受国际外交准则;制度上: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范围上:逐渐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与世界接轨。(9分)评价:打破了“华夷观念”,逐渐树立平等的外交观;外交的转型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国的进步,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6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国内外学人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说法甚多。较为恰当的表述是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情感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这一表述,不事先对民族主义作价值判断,而只是对民族主义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作客观的叙述,留下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评价的宽广余地。近代中国的民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