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时,(起义军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城的官员在城门洞里与起义军作战。(起义军)(一时)不能取得胜利,(不久)守城的官员战败身亡,于是(起义军)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乡官与当地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与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暴君的恶行、诛灭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个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重点字词(一) 通假字1.发闾左谪戍
2、渔阳。適:通“谪”,远调。 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 要明确1.尝:曾经。 2.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受人雇佣。 3.辍:停止。 4.之:去、往。5.怅:失望。 6.苟:如果。 7.若:你。 8.太息:长叹。 9.皆次当行(hng):次,编次。10.屯:驻扎。 11.会:适逢,恰巧遇到。12.度(du):估计。13.失期:误期,过了期限。14.亡:逃走。 15. 举,发动。16.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17.等死:同样是死。18. 将(jing)兵:统率军队。19.死国:为国事而死。死:为.而
3、死。 20. 或:有的人。21.数(shu屡次,多次。 22.故:缘故。 23.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 24. 威众:威服众人。 25.宜:应该。 26.然:正确。 27.怜:爱戴。28.书:写。29. 间:这里指暗中。 30.罾(zng):鱼网。这里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31.固:本来。 32.篝火:用竹笼罩着火,这里是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竹笼,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笼罩着”。 33.之: 34.狐鸣:作狐狸叫的声音。狐:像狐狸一样。 35. 语:谈论。36.往往:到处。 37.陈胜王(w王,指称王。 38.忿恚(hu使恼怒。39.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目:用眼睛
4、示意。 40. 素:一向、向来。41.固: 42. 亡: 43.乘(sh辆。古时一车四马叫做“乘”。44.宁:难道。 45.比:等到。 46.骑(j一人一马。 47.会计:集会商议。48.无道:指不义的暴君。道:道理。 49.社稷:指国家。 重点语句翻译 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译:陈胜协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译:何况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他们)(用土)筑台并(在台上
5、)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6.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7.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8.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译:(陈胜)又暗中叫吴广去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10.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了。1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1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13.陈胜、吴广喜,念鬼, 曰:“此教我先威众耳。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
6、卜鬼的事情,说: 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置书鱼腹。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陈涉“召令徒属”时,向封建统治者挑战,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第一是“天下苦秦久矣”;第二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7、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阅读理解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涉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答: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 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不甘心受奴役同情同命运的人具有远大抱负、志向4.陈涉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天下苦秦久矣 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 九百人被逼上绝路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
8、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扶苏和项燕都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7.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8.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9.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念 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10.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卓越的组织领导
9、才干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失期,法皆斩,将九百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1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13.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唐雎不辱使命秦王
10、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非常恼
11、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上百万人,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
12、站起来。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 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请广于君:扩大,补充。 3.大王加惠:给予恩惠。4.轻寡人与:轻视,看不起。 5.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6.秦王怫然怒:愤怒。7.免冠徒跣:光着。8.以头抢地:以,用;抢,撞。 9.天下缟素:穿丧服。10.休祲:吉祥。11.秦王色挠:屈服。12.长跪而谢之:道歉。 13.寡人谕矣:明白,懂得。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
13、君其许寡人!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
14、安陵君的轻视; 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 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2.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3.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4.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
15、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5.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热爱祖国。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8.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
16、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9.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的形象,意图是什么?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10.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九年级下公输公输
17、般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般。公输般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墨子说:“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您的力量杀了他。公输般不高兴了。“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两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损失不足的而去争夺有余的,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的。懂得这个道理却不劝阻楚王,不能说是忠诚的。劝阻却没有效果,不能说是有能力的。自己说坚持道义不杀少量人,却要杀众多的人
18、,不能说是明白事理的。公输般被说服了。“那么,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不能,因为我已经对楚王说了这件事。“您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好吧。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见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抛掉自己的锦绣衣裳,看见邻人有粗布衣服便想去偷;抛掉自己的好饭好菜,看见邻人有粗茶淡饭便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患了偷窃病了。“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只有方圆五百里,这就好象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那里满是犀兕、麋鹿之类,长江、汉水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个连野鸡、兔子、鲫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
19、好象好饭好菜和粗茶淡饭相比。楚国有松、梓、楩、楠、樟这些大树,宋国却没有什么大树,这就好象锦绣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正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一样。楚王说:“是呀。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般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攻打宋国。于是,楚王召见公输般。墨子解下衣带作为城池,用竹片当器械。公输般多次用了攻城的战术,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了他(的进攻)。公输般攻城的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公输般技穷了,但他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楚王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公输般的意思,只不过是想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
20、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来进攻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好了,我不攻打宋国了。.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起于鲁:出发,动身。.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在宋城上待楚寇矣:入侵。.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此为何若人也?什么。.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然如此。.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胡不见我于王?引见。.知而不诤:谏诤。10.长木:多余的。1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以,认为。吏,派官吏。之,去。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
21、宋。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拿去攻打宋国。2.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3.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侮我,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4.吾义固不杀人。 译:我坚持道义从来不杀人。5.吾从北方闻子 为梯,将以攻宋。6.宋何罪之有?7.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只有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8.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先生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墙,把木札当做攻城器械。9.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多次设置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都挡住了他。10.公输盘之攻械
22、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11.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 持 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来入侵了。12.虽杀臣,不能绝也。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宋,墨子前往劝阻。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 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1.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
23、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2.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观点,然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之无言以对。3.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说楚王的?采用了类比的方法。首先同样巧设陷饼,引出楚王的判断:“必为有窃疾也。”然后将楚国的国势、行为与“有窃疾”的人进行类比,尖锐地指出楚国行为的错误所在,迫使楚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4.墨子为什么能够劝说成功呢?明确:首先运用巧妙的劝说技巧,两次巧设陷讲,使劝说对象在不自觉中听从自己的摆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观点。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
24、谈,引用了丰富的材料和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通俗易懂,使自己的非攻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墨子还以行动服人。针对公输盘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
25、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也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那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1.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3.多助之至:极点。4.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巩固。凭借。险:险要。6.环而攻之:围。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威慑。之:的。利:锐利,指强大。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委而去之。弃城而逃。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