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0 ,大小:662.28KB ,
资源ID:202422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2422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讲解学习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讲解学习Word下载.docx

1、三为病例分析题,每题15分,计4题,共60,总计100分;三级考试题型分为六种:一为选择题40题,每题1分,共40分;二为填空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三为名词解释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四为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五为论述题1题,共10分;六为病例分析题1题,共10分。总计100分。 四、经典条文(理论)的分类(原则上分为3类)一类条文1、2、3、11、12、16、20、31、32、34、35、38、40、63、64、67、71、76、82、91、96、103、106、135、138、146、149、163、168、173、177、180、182、208、219、223、23

2、0、236、237、247、243、263、273、277、279、281、282、301、303、305、316、317、318、337、338、350、351、371、385、397二类条文14、29、31、39、46、56、58、59、62、66、99、101、102、107、111、112、117、118、124、137、144、147、154、156、157、158、159、161、169、172、186、202、214、215、238、242、248、252、253、254、255、259、302、304、309、315、319、320、321、322、323、326、335、35

3、6、374、378、382、386、395、396三类条文剩余其它条文为三类条文。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说 明为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理论与实践水平,预备在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含各专业方向)举行伤寒论等级考试,具体办法如下:(一) 考试对象伤寒论等级考试主要对象为在校的中医学专业(含各专业方向)、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鼓励其他专业在校生参加。(二)考试内容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第二版教材伤寒论原文内容为标准,制定了等级考试大纲,紧密围绕原文内容进行考查,考查学生对六经辨证的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三)考试等级考试等级分为三级,一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条文的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

4、二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理论的临床应用;三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理论的综合评价。三为病例分析题,每题15分,计4题,共60,总计100分。(四)测试项目的难度结构依据考试大纲,将伤寒论条文分成一类条文60条,二类条文60条,三类条文278条。一级考试易度比例大约为易、中、难6:3:1。二级考试和三级考试使试题难易度比例大约为易、中、难5:2。课程名称伤寒论自学总学时50学时章 节太阳病本节自学学时2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2学时)【原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太阳病,

5、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

6、,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

7、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学习要求】1. 背诵1、2、3、11、12、16条原文。2. 解释11条原文、16条原文。3. 掌握桂枝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4. 了解太阳病传变的依据、温病的特点及误治后的变证、外感病辨阴阳的要点、太阳病的愈期。(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

8、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9、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

10、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1. 背诵20、29条原文。2. 解释26条原文。3. 掌握桂枝加附子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4. 了解桂枝汤的治疗禁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表郁轻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

11、之。(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

12、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1. 背诵31、32、34、35、38、40、46条原文

13、。2. 解释39、41、46条原文。3. 掌握葛根汤证、葛根芩连汤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4. 了解葛根加半夏汤证、桂枝汤的灵活运用。(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

14、。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57)伤寒发汗已

15、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1. 背诵56、58、59、62条原文。2. 解释49、53、54、58、59条原文。3. 掌握桂枝新加汤证。4. 了解表证兼里虚证禁用汗法、桂枝汤治疗杂病的典范

16、、干姜附子汤证。(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71)太阳病,发

17、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1. 背诵63、64、66、67、71条原文。2. 解释63条原文。3. 掌握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桂枝甘草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茯苓桂枝白术

18、甘草汤证、五苓散证。4. 了解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茯苓四逆汤、水逆证、茯苓甘草汤证。(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81)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

19、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89)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1. 背诵76、82条原文。2. 解释81条原文。3. 掌握栀子豉汤证、真武汤证。4. 了解栀子厚朴汤证、栀子干姜汤证、栀子汤治疗禁忌、峻汗禁忌。(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

20、,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93)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21、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22、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 背诵91、96、99、101条原文。2. 解释90、91、92、97、101条原文。3. 掌握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小柴胡汤证。4. 了解桂枝汤证的病机、腹痛的治疗。【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

23、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24、(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慄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11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