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9.47KB ,
资源ID:2022340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2234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苏轼的婉约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苏轼的婉约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词的创作题材多限制在男欢女爱、羁旅闲愁之类的狭小圈子里,风格以婉丽轻柔为特色。这样一来,在许多文人眼里,婉约词便被奉为正宗。明代的徐师曾就说过:“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能婉约为正。”王士祯也明确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婉约派词人为正宗。与此同时,他们认为豪放派大家苏轼“虽极天下之功,要非本色”。在创作实践上,自“花间”和“ 南唐二主” 之后,婉约词风大兴。歌舞欢宴、离愁相思、个人心情成为主要内容,绮靡浓艳、柔婉含蓄成为主要风格。到了宋代,词基本上沿着这条道路往下走。除苏轼和存词较少的范仲淹以外,包括致力于诗文革新

2、的作家,几乎无人突破。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秦观等都是婉约名家。在这种气氛的笼罩下,苏东坡也难免为传统词风所熏染。第二,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苏东坡生活在北宋中期,他不可能不受其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情趣的浸染。关于宋代的时代精神,宋人的审美情趣,现代研究者虽作过这样或那样的概述,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大都认为宋人更加注重自然适意的生活情趣,感情趋于细腻、偏柔、偏弱,感情节奏更加深沉、徐缓、安静。他们的审美趣味越来越走向更加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绪色彩的捕捉追求。各类艺术往往染上一层薄薄的孤冷、感伤和忧郁的色调,努力表达那些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难以形容却动人心魄的情感、意趣、心绪

3、和韵味。这种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与词这种擅长表达个人心境、意绪的文体不谋而合。时代精神、审美趣昧助长了婉约词的发展,而婉约词也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第三、个人生活经历及其情感变化的影响。喜怒哀乐爱恶欲,人之七情也。一个人固然有踌躇满志、豪情满怀的时候,所以词人在这样的时刻写些豪放的词也没有什么奇怪的,特别是当我们论及风云人物、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以及爱国杀敌的事情时,不可避免的会走向豪放风格。一向被我们视为婉约派女词人的李清照也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夏日绝句。苏轼家学很好,学识广博,精熟典实,对历史十分了解,所以他的词经常用典,所以才能在大江东去浪淘尽

4、时想到赤壁之战;此外,苏轼不仅是北宋文坛健将,而且也是进士,做过地方太守,有报国之志,所以才能写出密州出猎的江城子。当然士大夫不只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而且也有常人的感情,他们也有离别、也有相思;况且苏轼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之中不免也会有为普通人的想法。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苏轼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热爱自然,这也应该对苏轼的婉约词有一定的影响。苏轼打破了诗言志与词言情的藩篱,他虽然使词言志,但他同样保持了词言情的传统。二、苏轼婉约词的内容婉约,是婉转含蓄之意,婉即和顺柔美,约即委曲隐微。由于词从产生以来多趋于婉转柔美,故而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苏轼

5、作为词作大家,他的婉约词亦闪烁着他思想性格的光芒:他的真挚执着,他的沉郁深刻,他的多情多思等等方面。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情熔铸出了深远的词境,使苏轼的婉约词表现出深刻而广远的特点。本文将苏轼婉约词的内容大致划分为言情词、咏物词、农村词和怀古词,并结合具体的词进行分析。1、言情词北宋词坛上,仍是婉约为宗。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言情方面,苏轼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苏轼的婉约词多数也是袭用传统题材,诸如男女之情、羁旅伤别、饮宴酬赠等。但在苏轼的笔下这些都表现得格调清丽流畅、情趣高雅。(1)爱情词 婉约出自于花间词风。但苏轼的爱情词并非

6、花间词人惯用的香艳词句,而是用白描手法书写真挚、热烈、纯洁的爱情。蝶恋花是苏轼的一首婉约风格的爱情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清丽的婉约词,格调清新,被王士祯评为:“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且看高墙为界,一动一静,动者无心,静者有意。当一切归于寂静,行人心中涌起无以名状的惆怅和烦恼,只能发出“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叹息。作者只用了叙事和白描,但“行人”微妙的心理和细腻的情思却生动地展现了出来。爱情本就是文学创作中恒久的主题。用流行小调抒发对妻子的悼念与挚情,是苏轼的

7、创举,其悼亡词江城子千古传唱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抒发夫妻之情的词作,其情可泣鬼神。“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细节特写,活画出了一位盼夫归来、爱夫至深的贤妻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十年生死相别,作者感受最深的恰恰是这十年中自己经历坎坷和无端牵连的孤独悲凄之感,但是却“无处话凄凉”!整首词的感情真挚朴素,格调哀婉沉郁,感人肺腑,突破了以谑浪游戏、绮罗香泽之笔写女子的词格。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此词情感自然深

8、挚、凄恻、哀婉、缠绵,在苏轼婉约风格的词中堪称一绝。(2)友情词 晚唐五代和北宋初期的婉约词,但凡送别念远、赠答怀旧之词,多写男女柔情,很少涉及朋友之情。苏轼借助于婉约词长于抒情、手法细腻的特点,将自己充沛深挚的肺腑之情融入词中,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苏轼一生广交朋友,但宦海浮沉,常有不测。他与朋友常因升迁、贬谪而辗转各地,故而苏轼十分珍视朋友间的欢聚与重逢。而一旦与友分别,怅惘之情油然而生。词句“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惜别之情,感人至深。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描写了苏轼与参寥共赏钱塘潮胜景的投契生活,表现出依依惜别之情。苏轼的词中也有为数不多的词为歌妓而作。这些词

9、多直抒胸臆,显得绮丽缠绵,楚楚动人。作者常将自己飘零江湖的坎坷同歌妓们命运的悲惨联系在一起,寄寓身世之慨,并表现歌妓们的美好心灵,总倾向是高雅脱俗的。在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一词中,他把殷勤留别的佳人,视为比旧交新贵还要可亲可佩的知己:“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2、咏物词咏物词是苏轼婉约词的主体之一,苏轼婉约词中的咏物的作品不多,却达到了达到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咏物与寓意的高度融合的咏物词的极致。咏物所及,有“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的梅花如西江月;有“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的荔枝,如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枝;有“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如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不可

10、枚举。苏轼的咏物词并不十分注重对景物本身的细腻刻画,更多的是借物言情,以物达志,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如:(1)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咏物词,以不黏不脱,缘物寄情为贵。比如此词,即借飘荡无定的柳絮形容被蹂躏、被抛弃的女子身世之痛。把那种心已碎,情已断,而余恨难了的情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换头三句进入议论,笔势一顿,随即放笔直书,落花流水,

11、俱成陈迹。是惜花还是惜人?是叹物还是自叹?但觉神光离合,一片浑茫。卒章以离人眼泪叫破主题,最为警拔,有直指奔心的力。和韵而不为所限,既缠绵而又清奇。东坡文心真如建章千门,莫测端倪了。王国维人间词话曾有评述:“咏物之词,自以 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邦卿双双燕次之。”(2)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此词咏孤雁,有寄托。上片写静夜鸿影飘渺,人影徘徊,两个意象组合在同一时空,暗示作者以雁咏人的立意宗旨。下片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忧恨无告,却仍择地而息,不肯苟同流俗。此词重点写孤雁心有余悸的凄惨苦况和坚

12、持操守的崇高气节。“孤鸿”的形象十分典型,透过它,容易看到经“乌台诗案”生死劫后,初谪僻地、诚惶诚恐的诗人心境以及他自信、自慰,不改初衷的刚直不阿的性格。此词寄兴深邃,气质超逸,比兴寄托在有意无意间,已臻咏物词的化境。3、农村词 苏轼的婉约词中还不乏一些清新可喜的农村风情词,清丽妩媚,词情婉转,洋溢着生活气息、泥土芳香。代表作是浣溪沙描写的就是温馨恬然的田园风光!苏轼的农村词又一次拓展了婉约词题材,使宋词走出了花间小径,融入生活,有了清新气息和活泼生机。农村词也是苏轼开辟的新区。浣溪沙是他在徐州任上所作。元丰元年(公元1078),苏轼任徐州太守,到石潭谢雨,作词五首纪行,第一次把淳朴的农民和桑

13、麻写进了词里。他以清丽之笔,乡俚之语,描绘了田野农家的自然风光,呈现出明朗喜庆的景象。活跃在这趣味盎然的图景中的,有“黄童白叟聚睢盱”,有古柳树下的卖黄瓜者,有“隔篱娇语络丝娘”,还有三五成群,为争睹使君而踏破罗裙的少女。这些清新可喜的农村风情词,思想感情淳朴真挚,拓展了婉约词题材,使宋词走出了花间小径,融入生活,有了清新气息和活泼生机。4、怀古词 以怀古题材入词并非始于苏轼,但苏轼怀古词较之有许多上乘之作,风格虽有豪放,但亦存有哀婉风格之词。如他的永遇乐徐州梦觉北登燕子楼作就是一首婉约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泄露,寂寞无人见。枕如三鼓,铿然一叶,暗暗梦云惊断。夜茫茫,

14、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这首怀古词写古的笔墨确也不多,偏重于写景抒慨,但又充满了怀古伤今之情。入梦前周围美丽的景色和梦醒后茫然若失的心情溢于言表,故而有了“古今如梦”的慨叹。即使古往今来人生如梦,人们还是执著于人生的“旧欢新怨”,词作呈现出婉约风格。词本多写男女情思、离愁别恨,而苏轼把词作为文人言志抒怀的工具;前代词人多男子而作闺音,苏轼则更多的表现自我。在现存的三百多首苏词中,在风花雪月之外,凡怀古感旧、思亲念远、言志抒情、咏物记游、酬唱应答、叙事写景、赠别悼亡,甚

15、至谈禅说理、滑稽戏谑都见于此中,可谓无事不可入。尤其是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对士大夫情怀的抒发,对人世沧桑的思索,比起男女相思、花间樽前等传统的题材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变化。在词的发展史上,婉约词一开始便是词的主要形式,花间词便是词的最初形式,可以说婉约词是词的原始形式和传统风格,或者可以说,婉约词是词的正宗,而后来出现的豪放词反而算是词的一种变体。不过,一种文体最初的形式,似乎并不决定它今后的发展,正如词的发展就印证了这种规律,至少这中间有很多社会历史背景的因素。三、苏轼婉约词的艺术特点(一)以雅为美苏轼的婉约词摆脱了传统婉约词的香艳软媚,显的清新真挚、明丽净洁,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如上面提

16、到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这首词上阕写静谧的夏日午后,如花似玉的美人沐浴后趁凉入睡,又被风吹竹声惊醒。下阕写伊人观赏石榴花,惜花怜人,情丝缱绻,对花落泪,相思断肠。描写细致,形象生动。由于上阕情绪如雾中梦境充满妩媚的美感,下阕的石榴花形象很自然地与伊人形象交融,妙趣盎然,这样闺中人惜花伤春,对花落泪的主旨便得到艺术的表现,言尽意远韵味无穷。正是“秾艳一枝”、“ 芳心千重”的石榴花与含情脉脉、寂寥幽独的闺中思妇意象叠加,造成一种深邈迷离,亦幻亦真的美学境界。又如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中写“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写出了暮春景色的美。一个“绕”字给人一种动态的优雅的美的感受,体现

17、了苏词的幽雅之美。通过以上对苏词的言情、咏物、词美的论述,由此可见,苏轼的词的婉约风格,别具一格,开创了婉约词的新格局,进一步突破了唐代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以诗为词”开拓了婉约词的境界,把词推向文学的另一个高度,使词的品味真正与诗并驾齐驱,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和艺术价值。(二)苏轼婉约词的艺术创新1、新颖独特的比兴寄托手法苏轼比兴寄托手法,在婉约词中主要表现为两点:首先,词人对其思想寄托大多以不言言之。苏轼婉约词所写的事情,并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但读者能感受到寄意层深,神于言外。为什么读者能从中很快意识到词人深隠的寓意?这一方面是苏轼十分尊重婉约词寄托必须以不言言之的艺术特点,让自

18、己置身事外,使所写事件、人物能按其自身逻辑纵横驰骋自由发展,充分展示其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使读者从动人的事情中顿生灵感,生发出对人生、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如前面提到的江城子乙卯记梦,此词是一首悼念亡妻王弗的作品。在这首被誉为“心思之曲”的词作中,苏轼用白描的手法,将叙事、写景、抒情结合起来,通过迷离恍惚的梦境描写,抒发了对亡妻的刻骨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生死不渝的爱情。词中除了现实与梦境的交织外,又揉进了自己宦海浮沉、政治失意的感慨,把丰富复杂的感情写的淋漓尽致。这首词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夫妻恩爱深情的描写,而是强调亡妻是其政治患难中的知己,着重歌颂的是亡妻政治上的高尚品格。苏轼婉约词的比兴寄托艺术

19、还具有感人的形神之美。理解层次不同的读者对其词的理解不同,获得的启发和思想也不一样,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读者。其次,比兴寄托中大力开拓了哲理寄托。苏轼婉约词中所表现的众多哲理寄托,对文学创作和人生哲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词的好坏并不能从有无哲理寄托来衡量。但也不能片面的认为有哲理寄托就不合“宋词言情”的规范,就不是好词。词属于文学范畴,不但要讲究“言情”的特点,同时还必须从广阔的角度研究与其相关的问题。又如前面提到的水龙吟。那是东坡的一首著名咏物词,也是一首意境颇高的寓言词。从词的表面上看,它处处写杨花,从杨花在晚春开败坠落路旁的情景,和“柔肠”、“娇眼”、“欲开还闭”的种种神情姿态,和它被晨

20、雨冲进池塘、化作“一池萍碎”的遭际,实是通过杨花暗喻出一个思妇的离怀愁思;接着,又从愁思联系到她梦中万里寻郎,最后在黄莺啼惊,幻梦成空的描绘中,把败落的杨花形容成“点点是离人泪”。结语点睛,词情立即从咏物直接过渡到写人,并和首句遥相呼应,成为一首被遗弃少女的缠绵幽怨的寓言词。至此,读者如果回首审视整个杨花形象的全篇,则会感到语语双关、处处神交,笔墨入化,寄托遥深。寓言词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和联想,诗人将杨花拟人化、人格化,有思想、有感情,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杨花所寄予的怜悯和同情,显现了“杨花与春风同归、痴情红颜多薄命”题旨和理念。苏轼写的一些表面上看似很像温庭筠和柳永的婉约词,也并非止于吟风弄月,

21、而往往富有深意,寄托着他的政治思想,高尚情操和对美的追求。苏轼婉约词哲理寄托,对词的思想感情表达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是值得学习的。2、苏轼婉约词的人物刻画与语言运用的创新前人评论唐宋词,探讨最多的是词的风格、意境、抒情、语言及名句等方面,而对于词中的人物形象刻画问题很少谈到。其实,人们所探讨的以上种种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词中人物形象刻画有关,只是前人普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词主要在抒写人的感情,而人物形象属于其它文学体裁,特别是散文、小说、戏剧的事,因而对词的人物形象不作全面、深入的探讨。唐宋词人多以女性的妍美形象、情绪的欢悲进行人物刻画,没有更深的去发掘其人物的内在美,这就很难以人物的高尚情操打动读

22、者。而苏轼却塑造了人物的新颖之处,他重点突出人物的思想高洁。能够唤起读者对人生,社会等各方面的联想。比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那孤独高洁的独鸿和幽人、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中飘零沦落、无人怜惜的杨花与思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许多苏轼笔下的人物形象,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体现着词人对人生、社会的高远见解,能给读者以深刻的思想启迪。正因为他刻画人物形象传神,语言也显得自然出色。苏轼在语言运用方面,虽然词的用语从表面看似乎平淡无奇,但读者感受到的却是发自骨子里的深层寓意和感人情怀。同时,正是因为苏轼在人物形象刻画的新颖,也恰好从

23、语言上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灵美与相应的意境美。并不是对语言的刻意雕琢,好似一位天真纯朴的形象代言人,从中反应得是自然美。但这并不等于说苏轼对语言不精思,不注意语言的生动优美,而是说他为求以精炼含蓄,超然物外,浑然天成的语言去写人写物,语言的运用技巧上表现为极炼如不炼,能在本色中见出色。正是这样,苏轼婉约词才受到历代词评家和各界人士的称誉。苏轼的用词方面以用典翻新见长,即便是运用前人的典故或诗句,苏轼都能对其进行脱胎换骨,重新熔炼,以取其平实,取其新隽,去其腐俗,取其鲜雅,赋予新的思想,为词的主题服务。比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虽多处运用唐人诗句,但用的新颖神奇,学识不深者很难知道词人推陈出新的奥妙

24、。3、新颖独特的艺术意境意境是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韵味无穷是意境美感魅力所在。“韵味”是意境中蕴涵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包括物色、情感、意味,风格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美感效果。凡属于抒情文学,最讲求意境,所以人们常说:“诗贵意境”。但词比诗更要求意与境浑然天成,所以历代词人对意境描写尤为重视。但是对于如何创造意境,这还是个值得深研的问题。要能在词中创造出震撼人心的意境,仅有真景,真情是不够的,准确地说,他必须在真景中善于抓住景物的美感特征,在真情中讲求情意的健康高尚,做到既有体貌的俊美,又有思想情意之美。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到情与景融合天成,恰到好处。苏轼婉

25、约词意境创新特点表现如下:首先,他既善于体察事物的美感特征,又善于提炼人生美好高尚的情意。这种独特的表现方法使意与境的融汇浑然天成,优美和谐,使读者从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这一特点,在苏轼婉约名篇水调头歌(明月几时有)、永遇乐(明月如霜)、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更值得称道的是在意境的体现上,每篇都各具其新颖特色,从不相类。在其他描写亲情,悼亡等题材的婉约词中,苏轼的意境描写手法同样新颖多变,每首都独具特色,比如其悼念前妻王弗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因为写作背景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故词人写其伤感的原因主要着眼于亡妻处在“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凉环境

26、中无人陪伴。而悼念亡妻王朝云的雨中花慢(嫩脸羞出我),因写作背景是亡妻王朝云新丧于他被贬的惠州任所,故伤感之因主要着眼于“襟袖上,犹存粉黛,渐减余香”的物在人亡的眼前景物上。故两词虽同为悼亡,但意境并不雷同,可以看出苏轼婉约词的意境从不公式化,脸谱化。其次,苏轼婉约词打破了意境描写中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传统手法,王国维曾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且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但苏轼婉约词的某些意境并不局限于王国维所说的两种笔法,而是择取这

27、两种“境”的某些特点,去创新的意境手法。如前面提到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这首清丽的婉约词,格调清新,写一位青年男子对其一见倾心的佳人的相思,上阕伤春,下阕相思。其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是“有我之境”,因为从感情上说,开头三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就已经说明春夏之交的景物交替,引发了此种人物的伤春情绪,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时,这种伤春的情绪迸发到了高潮并没有按有我之境常用的“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笔法去写,而是按“无我之境”的“以物观物”的笔法,只从物态本身着眼,客观的写出阵阵春风中柳上的飞绵越来越少,而远方的芳草以是迅速生长,连绵无际,构成

28、一幅春去夏来的景物变化图。但也并不能片面的认为,苏轼婉约词全都运用这种创新意境的笔法。4、形式和音律上的突破苏轼不善唱曲,他的词有不入腔处。但不善并不是不能,苏轼也曾自歌阳关。苏轼的词不少是协律合腔,传唱不衰。苏轼在词律上也有创新。但是,由于宋时有些人拘于声乐的传统观念,常谓苏词“多不谐音律”,黄庭坚曾曰:“东坡居士曲,世所见者数百首,或谓音律小不谐。”他在这方面的改革遂被掩盖。苏轼的词突破花间、柳永藩篱,在用调上也不能不另辟蹊径,以求声辞相合。他着重引进了贺新郎、洞仙歌、水调歌头、满庭芳为词,这些词调有的是自度腔,有的则是他最先使用,有的是经他运用而后获得流传与推广的。它们后来都成为词人习用

29、的熟调,就是通过苏词为媒介的。苏轼作词,“曲子束缚不住”,在大体遵守音律的基础上,对词的句法、叶法时作个别变动。这是词律所允许的。但也表明苏轼词以意为主,不拘词调原有词律句法的特点。苏词中一调多体的现象也较多,这对发展词调,打破词律的僵化和词调的凝固化,也有其积极意义。其实,苏轼的豪放词与婉约词都有这样的特点。四、苏轼婉约词的贡献苏轼的豪放词对于革新北宋词风确实有很大的贡献,不过苏轼的婉约词也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苏轼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苏轼基本上结束了婉约词中雅俗词风共存的局面,使之向封建士大夫所欢迎的“雅词”方向发展。因为在他之前的婉约词不仅内容狭窄,格调柔靡纤弱,哀婉凄迷,而且辞藻华丽,绣幌绮筵,剪红刻翠,充满了寄情声色的脂香粉气。而东坡的婉约词在继承晚唐、五代以来的婉约词的优点的同时,舍弃了它的缺点,婉约而不纤弱,不仅怀古词、咏物词格调较高,就是言情词,也充满真挚的情意,为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