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45.22KB ,
资源ID:202214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221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1、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课题:1.1我们周围的土壤 备课时间2.24-2.28上课时间备课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2、愿意亲近土壤。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重点发现土壤里的生命。教学难点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教具、学具的准备放大镜、小铲子、盛土的盒子或瓶子。教法、学法讨论,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二、呈现新课自

2、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三、巩固提高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2)小组内交流四、本课小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五、作业布置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2、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菜园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六、板书设计1.1我们周围的土壤 小草土壤 小动物七、教学反思课题: 1.2了解土壤 备课时间2.24-2.28上课时间备课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4、。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能力目标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教学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教具、学具的准备手持筛子、木棒、报纸、烧杯、土壤、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纸巾。教法、学法讨论、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5、。二、呈现新课1、观察土壤(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2、自主研究(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记录在记录本上)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

6、?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倒入相同的水。 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三、巩固提高你还想知道土壤的哪些特点,网上了解了解。四、本课小结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五、作业布置1、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2、科学活动手册。六、板书设计1.2了

7、解土壤沙土 壤土 粘土 七、教学反思课题:1.3肥沃的土壤 备课时间2.24-2.28上课时间备课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知道什么是腐殖质。能力目标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具、学具的准备 土壤、塑料袋、菜叶、树叶、水果皮。教法、学法讨论、实验教

8、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2、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二、呈现新课(二)自主学习1、 观察有落叶的土地(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2、自主研究(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3、制作肥料袋(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

9、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4、观察肥料袋(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5、管理肥料袋(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三、巩固提高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四、本课小结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

10、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五、作业布置1、 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并作好记录。2、完成活动手册。六、板书设计3、肥沃的土壤 腐殖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腐殖质形成的过程七、教学反思课题:1.4土壤的保护 备课时间2.24-2.28上课时间备课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能力目标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

11、土壤的重要。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教学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教具、学具的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教法、学法讨论、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板书课题)二、呈现新课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

12、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三、巩固提高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四、本课小结土

13、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五、作业布置1、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2、完成活动手册。六、板书设计1.4土壤的保护 植物生长 北方窑洞 鼹鼠的家 制作陶器七、教学反思课题:2.1果实和种子 备课时间3.3-3.7上课时间备课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

14、的条件。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能力目标1、认识果实和种子。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和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重点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教学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教具、学具的准备放大镜、绿豆、培养皿、种子传播方式标本葵花子、玉米、黄豆种子、小花盆。教法、学法讨论、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课时:果实和种子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3、了解种子吗?发表自己的看法。填写活动记录。学生提出种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